需要在上小學前學拼音、學認字、學數學嗎?

鄒慶徵


作為一名老教師,試著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認為應該適當地教,但是教的目的不應該是灌輸知識,而是應該關注孩子的學習品質及興趣培養。

遺憾的是許多家長和老師都走偏了,導致孩子後續無力:剛進入一年級時,各方面能力看似不錯,第二學期開始孩子的思維、能力等問題都開始顯現。

上小學前的學習目的應該是這些:

1、建立學習信心,培養學習興趣。

前段時間有個女孩說:上小學好難啊,我不想長大了。

其實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想到自己即將開始的小學生活,自己需要面對的未知世界,孩子有壓力很自然。

作為家長和幼兒園教師適當地讓孩子瞭解一些小學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讓孩子感覺自己接受新知識不是很困難的事情,知道長大有長大的美好,而不僅僅是壓力和疲憊,孩子才更會渴望開始小學生活。

還有的家長喜歡渲染進入小學的緊張氣氛,這點也不利於幫助孩子建立積極心理。


2、掌握基本技能,順利適應小學節奏。

如果孩子沒有提前掌握一點握筆、書寫、傾聽、作業等基本技能,等到進入小學再從零開始,就有可能給孩子帶來緊張心理,甚至產生負面情緒。

3、培養任務意識,養成獨立學習的良好習慣。

據我所知有許多的家長喜歡給孩子買各種各樣的資料,監督或者逼迫孩子書寫,也有不少家長把檢查作業當成自己的事,家長願意代勞,教師發現家長檢查完的作業基本都是零錯誤,減輕了教師的負擔,老師又何樂而不為?

為何現在有這麼家長在陪讀的痛苦中煎熬?

其實不僅僅是作業量的問題,更多原因是孩子缺乏任務意識、作業意識,沒有養成獨立學習的良好習慣。

歡迎大家關注轉發,讓更多家長真正理解幼小銜接的意義。


媽咪老師


我女兒是去年九月上的小學一年級,去年暑假很多準一年級的學生都上幼小銜接班,我女兒沒有上。

我親戚的孩子比女兒大一歲,她送了女兒拼音卡,讓我可以適當教教她,我教了她單韻母和聲母,她似懂非懂,我也沒有做過多的要求。

認字也沒有刻意去教女兒,她有興趣的字問我,我會告訴她,不過沒有主動教她。給她講故事時,有時會指讀。

對數學教得很少,基本上就是十以內的加減法,女兒也是雲裡霧裡的,不想學。其實我是有些擔心,又無可奈何。

不過上了一年小學,尤其是剛進入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老師特別討厭在銜接班上過的孩子,因為那些老師的素質不太好,女兒基本能夠跟上,回家後我天天守著她做作業,經過一年的努力,現在完全適應小學的生活,成績在班上中等偏上。


妞妞媽媽


剛好我家孩子今年剛上小學,分享一下我們家的情況。

我兒子上的幼兒園是一所私立學校,三年主要就是玩,各種興趣活動,沒有去學小學的數學,沒有學拼音,也沒有專門教識字。我也沒有給他提前報過課外機構去學習。但在幼兒園的3年裡,我們給他培養了各種良好的習慣,在日常生活中在遊戲中潛移默化的給孩子做了知識啟蒙。今年上一年級以後適應的很好,作業從來不用我們煩,喜歡上學,對語文和數學充滿了興趣,保持了學習熱情,考試幾次都不錯。幼兒園期間培養的良好的習慣明顯表現出優勢,這些好習慣才是未來學習的堅實基礎。


我覺得您不需要專門讓孩子去學拼音,學認字,學數學,但如果想讓孩子在以後的學習中具有競爭力,您需要花精力花時間給孩子培養好習慣,您可以在生活中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給孩子做只是啟蒙。分享一些我自己的心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獨立自主。從上幼兒園開始,我們自己帶孩子,沒有老人在身邊幫忙。就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從吃飯洗臉刷牙到穿衣疊被洗澡,我們告訴他這些都是他的事兒,是他自己要做好的事兒,不會替他去做這些事兒,我們可以教他方法,給他示範,但不會替他去做。當孩子有進步時,我們會給他鼓勵,當孩子去嘗試時,我們給他信任。慢慢的,孩子的主動性就被激發出來了。養成了一種習慣。


當上小學以後,面對學習面對作業,我們告訴他這是他自己的事兒,他就會主動的,想方設法去做好。不會因為作業搞的雞飛狗跳。即使剛開始學習拼音的時候遇到困難,但因為孩子積極主動了,反覆練習了,也就變得容易了,很快就度過了難關。


堅持親子閱讀,培養閱讀習慣。在幼兒園的三年裡,我們每天睡前親子閱讀,讀故事給他聽,一起讀過的書大概有一千多本,對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包括識字量,收穫了很多很多。也讓孩子愛上了閱讀,培養了閱讀習慣。學好語文的兩大關鍵就是閱讀和寫作,而閱讀又是寫作的基礎。而且任何科目的學習都需要閱讀理解。所以從小培養閱讀習慣對於孩子的未來才是非常重要的。


寓教於樂。在日常生活中在遊戲中在看似不經意中讓孩子愉快的學習,這才是最好的啟蒙。在兒子上小班的時候,我買了一套米奇系列數學啟蒙繪本讀給他聽,因為他很喜歡看米奇動畫片,所以也喜歡聽故事,而就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快樂的學習了數學,學會了數數。再比如他喜歡在家開小超市,我就當成顧客去買價格不等的東西或者買一件東西但是多給錢,需要找錢。孩子想要當好老闆,就得會算賬啊,就要學會10以內的加減法。就在這個過程中很快就學會了,而且是自己積極主動的要學,覺得很有意思。在孩子幼兒園畢業的時候,雖然學校沒有學過,但20以內的加減法,數數字到100完全是沒問題的。



教育的核心任務就是激發孩子的主動性,這是家庭教育的關鍵。這些也是我們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教會孩子的。這比學習數學,拼音或識字更重要。


小晗晗愛閱讀


我家老大今年上一年級了,我的親身感受是孩子該在上小學前認一些字了,瞭解一些數學,拼音就先不要學了。

我們是這樣做的,上一年級後立馬要做題,閱讀,學前要是不識字,無論對孩子還是大人來說都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大人讀一道題,孩子做一道,每天都要搞到很晚,孩子大人都累的不得了,根本沒有興趣了。考試時老師讀一道,孩子做一道,孩子還不一定能跟上,對孩子也是不小的打擊。當然識字讓孩子死記硬背也不行,我們當時通過玩字卡遊戲等各種邊學邊玩的方式,效果不錯,上一年級前就可以獨立閱讀了。對孩子自信的培養很有幫助,也可以豐富他的閱讀量,為以後做準備。

數學我們也是邊玩邊學的,我會買些小的水果乾果的跟他一起擺擺,感知數字。也會給他一些零花錢,用真錢玩買賣東西的遊戲。我去買菜,逛超市就讓他幫我算賬。再有就是玩一些積木,幫他建立空間感和看圖組裝,這些都潛移默化的為孩子後來的數學奠定了基礎。

拼音,我認為學前沒有必要學,反正上學了老師是要交的,而且也得讓孩子有個戰勝困難的經歷,鍛鍊一下挫折商,嘿嘿




旦旦而學


我女兒明年上學,我已經果斷給孩子報名9月份上學前班,關於上不上學前班我也是反覆的聽取我女兒和身邊有孩子的朋友、同事的意見,去多家學前班打探和家長們交流最終做出的結果。

學前班必須上,原因如下:一、孩子喜歡和渴望多學東西,當家長的必須支持。二、現在小學的教學模式跟我們那時不一樣,在家沒法教,教了也容易錯,例如拼音發音,寫字下筆的筆順,筆順寫不對考試扣分,三、孩子進入一年級就好比蓋房子打地基,地基打穩了,房子才能越蓋越高,學前班就好比打地基之前的材料準備,只有準備充分了,一年級開始就會穩定的度過,反之就是雞飛狗跳,亂七八糟,當然也有天才兒童,從小家長就不為學習發愁的。四、不要求孩子記住多少知識,更多的是要養成的好習慣,例如,放學要先寫完作業再玩,自己收拾第二天要用的課本,上課要舉手發言,遵守課堂紀律等等。

當孩子上了學前班作為家長也要經常的告訴孩子,即使你現在學會了,等上了小學後也不能因為會了就不注意聽講了,因為學前班的老師教得只是簡單的道理,而學校老師教得才是更深、更難的東西。


灬Maggie果


目前,幼兒園小學化傾向比較嚴重,越來越多的幼兒園選擇在大班或是更小一些的中班就開始教孩子學拼音、認字、數學等,這在一定程度上並不是一件好事。


什麼年齡就幹什麼事情,這才是最好的選擇。但很多情況下,急功近利的思想會左右我們的思維和想法,使我們的預想偏離之前的軌道。

個人認為,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如果站在興趣的角度,只要孩子願意學,什麼時候開始都可以。比如,我小時候就是在學前班之前就開始學識字了,雖然幼兒園並沒有教我太多的拼音、識字和數學,但是興趣的驅使卻使我學習起來興趣盎然。

幼兒園還是以玩耍為主,不要限制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願意接受,並樂意在幼兒園班裡學習,那麼,父母也可以在家裡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適當學一點拼音、識字和數學,對孩子進入小學學習也有好處。如果孩子不感興趣,那就不要過度勉強,讓其發展天性、順應自然就好了。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我覺得不需要刻意的去學,因為孩子在幼兒園多少都會接觸這一塊,還有到了一年級本來就是學這些東西的如果提前學的話就是知識的重複學習,我覺得沒有必要刻意的去學習。

我記得我們是6歲的時候上幼兒園,那個時候就開始學拼音學數字,而且也能夠把它學會之前也沒有學過什麼東西,現在小孩在幼兒園三年時間,已經學了不少東西了,到了一年級學拼音學認字學數學並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反而提前給孩子灌輸這些東西不好,因為孩子沒有到那個年齡接觸些東西可能不適應,如果不適應孩子就會造成厭學的情緒,所以我覺得沒必要提前學這些東西。


親子陪伴蘭怡C


關於學不學都有很多支持者,都有道理。我是偏向於學一點,但不是正兒八經地學。


原因是,剛上一年級,對小孩來說是人生中第一個嚴峻的考驗,第一次經歷學習和考核,不僅僅有學習問題,還有跟同學、老師的關係。原先小朋友雖然上過興趣班,幼兒園,但老師並沒有評判,學生之間也沒有聯繫如此緊密。因此,如果小孩什麼都不學,意味著他需要處理學習和人際關係兩方面的問題。


第二,家裡有小學生的家長知道,現在一年級小朋友識字、數學的真實水平。當一個班絕大部分學生都能認識近千字時,對老師教學會產生微妙的影響。比如,考試時,如果大家都看不懂,老師會讀一遍試卷,如果絕大部分人都看得懂,老師可能就不會讀試卷。


第三,如果學,該怎麼學?從長遠來說,小學入學的這點知識根本沒必要學,學習方法、學習的興趣遠比這點知識重要。因此,在提前學的時候,一定要保護好小孩的學習興趣,不挫傷他的學習熱情。


第四,學習的具體方法。對認字來說,在閱讀中間自然習得。從2歲起,家人就拿著書,摟著孩子一起閱讀,又有親情建設,又有文學薰陶,幾年下來,小孩多多少少能認識幾百字。家長都不需要問。英語也是如此,平常看看英文動畫片,陪小孩一起聽聽英文兒歌,不需要提及一個單詞,小孩的英語詞彙量不會差。


第五,數學的教學跟其他的有些不同,需要有算術、邏輯和幾何。算術先練數數,數熟練,20之內的加法自然會有感覺。幾何可以通過搭積木來聯繫。邏輯可以買一點相關的好玩的書玩玩。


最終,學習靠的是好奇心和學習方法,而不是提前學習的那點知識。


五道口的顏學姐


作為一名小學生的家長,明確的回答:需要!

儘管教委的要求,幼兒園期間完全不可以學習拼音、英語等小學內容。但這個要求與小學教學進程是完全脫節的。

首先是拼音。現在不同小學規定的拼音學習時間,從2個星期到5個星期不等。這段時間裡,要會讀拼音,會拼讀,會書寫。

其實,幾十個拼音還不算難,這個年齡的孩子記憶力都比較強,即使零基礎也能很快記住。但拼讀卻不是一下子就能掌握的,需要日常的積累,還有一些特別的規律要單獨掌握。而以前沒有寫過字的孩子,一開始學寫拼音也是會有些困難。本身這個年齡段就容易出現“鏡像字”的情況,b、d、p、q等就更容易混淆。

建議:學前會讀、寫拼音字母,熟悉常見音節組合。


再來說說生字。

且不說語文課文中的生字,現在要求小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傳統文化相結合。體現在教學中,不論是語文,還是數學,題目較長,有些會有情景設置部分,這些需要孩子自己會讀才行。上課時,老師會讓學生一起指讀,不認字的孩子張不開嘴,自信心、自尊心都受打擊。

建議:至少一年級常見題型的題目要求得會讀。


還有數學,最好能掌握20以內加減法。


數學知識點比較集中,實際上比較好把握的,市面上很多數學繪本、學齡前數學遊戲書,都可以達到預習的目的。

建議:會寫數字0~9,會算20以內加減法,每天練習口算題10道左右。

有的家長可能會說,這些我都學了,孩子上學還學什麼?

孩子上學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說,一年級入學會有開學儀式,可能會有秋季運動會、會操比賽、安全演習、興趣小組活動……這些活動和課程的設置,確實豐富了孩子們的小學生活,作為家長我也是很贊成的。但這些都會佔用校內時間,所以現在的小學一年級不像我小時候。那時基本就是數學、語文來回輪,教學時間很充足。

要想孩子既能跟上教學進程,還能在其他活動中不掉隊,就得在入學前多打些基礎了。

這幾天是各地小學報名的時間,祝孩子們報名順利!小學生活開心!


搬書回巢


以拼音為例,小編特意採訪了長春三所學校的老師,接下來咱們看看他們是咋說的。

吉大慧谷趙東旭老師說,學完拼音要1個月,大概30幾課時。初學拼音的孩子大概學會要半個學期吧,現在一年級都有基礎,幼兒園都學。

北師大紀東雪老師說,咱們學校的拼音,大概是一個月零七天左右講完,然後課時設置在三十二到四十左右,根據孩子對每一課時的掌握情況不一樣,然後設計自己的課。講完拼音之後,我們再對生字的教學過程當中,也會伴隨著拼音的教學隨時的進行鞏固,怕咱們孩子就是講完之後它就忘了這個拼音教學其實是貫穿在整個的學習當中的。

明德小學姜浩老師說,小學的老師們每學期開學初都會進行集體備課,按照教學目標以及教學計劃安排教學進度。也就是說,不存在家長們擔心的老師不好好講課,一帶而過等問題。

以拼音為例,老師們會讓學生在讀拼中運用、鞏固所學拼音、使拼音的學習與生活相結合,激發學生的興趣。

老師將拼音學習與識字有機地融為一體,拼音幫助認讀漢字,漢字幫助讀準拼音,讓學生學以致用。

孩子們無論有無基礎都會很快適應拼音學習,同時學校也會根據教學經驗,因材施教,保證每一位新入學的孩子對於拼音的知識完全掌握。


所以啊,親愛滴家長們,不要擔心,不要害怕。小編曾經看過一本書裡說:“不論是什麼樣的人,上天都必定賜予他一項出類拔萃的才能。”相信自己的孩子,給他你所有的信任和陪伴,每一個娃都不會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