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相信孟子那句天將降大任嗎?

好酷龍仔


相信這句話是毋庸置疑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是孟子留給世人的名言警句,鞭策著無數人在千難萬阻面前聽從天意,把苦痛當作人生的考驗和錘鍊。跌入泥潭再一步步爬起來的人,心是堅韌的,骨是豐滿的,體是壯實的。

經歷過苦難的人會更感恩和珍惜生活,而且會把每一次苦難的饋贈當作是進步的階梯。孟子的這句話也讓我想起了李白的《行路難.其一》這首詩的那句名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就是真實的人生寫照。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陰雲密佈的時侯,但只要不畏懼苦難,向著太陽奔跑,乘風破浪,熬過了就是人生。


雅南朵朵


孟子的這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他所有文章中的名篇,也是常被引以為座右銘,激勵無數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奮起的不朽之作。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他的雄辯有力的說理,不是憑空而說,是有事實作為根基的,看歷史上的他們: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沒有人的成功是隨便和偶然的。

我特別相信孟子的這句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這句名言,我們羨慕成功的人,可看看他們的經歷,他們經受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和挫折,他們都是些逆商高的人,困難沒有壓垮他們,他們越挫越勇,成為了最強大的人。

華為總裁任正非,42歲時人到不惑之年,欠債200多萬,妻子離婚,家境困難,而他卻沒有被難倒,而是一步步,利用自己的資源,一手把山寨公司變成了震驚世界的科技王國,找到事業的突破口,從而走向成功。

阿里巴巴的馬雲,創業之初,自己拿出六、七千元,向妹妹、妹夫借了一萬多,湊足了2萬元準備創業,員工只有3人,馬雲、馬雲夫人張瑛和何一兵,處境相當艱難,很多人用看騙子的眼神看他們,他們是被考驗到極點的人。

沒有人的成功是容易的,溫室的花很難經受風雨,我們只看到成功人的光環,羨慕他的成就,卻沒有經歷過他們的痛苦蛻變。

馬雲明言:“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絕對大部分是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個人不要放棄今天”。

當你正經受苦難,請相信孟子的這段話,他會為你增添無窮的力量。


sddz以書潤心


這句話從本意來看,它是形而上的唯心論,一個人絕不會是老天因為要叫他擔大任而安排他去吃苦,相反是因為他在人生道路上闖過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崎嶇和坎坷而鍛鍊了他的品質,強壯了他的筋骨,一旦有用武之地,他才能顯出英雄本色。

這句話告訴了我們,無論我們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要熱愛生活。我們只有熱愛生活,才能以積極的生活態度去迎接我們所遇到的各種艱難困苦並從中得到鍛鍊和提高,為我們創造自己的輝煌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這裡我想舉一個例子,就是王若飛同志當年到法國勤工儉學時,他們先到工廠做工,有很多同學都分在車工、鉗工等讓人羨慕的既輕鬆又有技術的工種。而王若飛與其他幾個同學則分在翻砂工,不僅勞動強度大,也沒有什麼技術。這時,有很多同學就不滿意,不願做工,怨天尤人,坐吃山空,把從家裡帶去的盤纏花光了,被逼得走投無路,整天躺床上哭鼻子。只有王若飛同志感覺不一樣,他認為翻砂工勞動強度大正好鍛鍊他的體魄,同時他還發現翻砂工雖然一時半會兒很累,但休息的時間多,正好利用充足的休息時間一是多讀書,二是聯繫各地進步同志。王若飛正是利用這段時間讀了很多進步書刊,並加強聯絡進步同志才認識了周恩來、陳橋年、趙世炎等一大批中共建黨時期的重要人物(以上見王若飛筆記),從而走上了馬克思主義道路,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併成為人民的領袖。從這個例子,我們不難看出,並不是老天要降大任於王若飛,而是王若飛本身對生活充滿熱愛、充滿希望,自覺接受生活的挑戰,自覺作出了與別人不一樣的人生選擇,才在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上留下了一個光輝的名字。最後,願每個人都記住,當你無論遇到什麼艱難困苦的時候,你就權當天將降大任於你,勇敢面對,積極進取,那麼也許你將會創造歷史。


牗天觀相


孟子的諸多著作和思想中,有我們中國人耳熟人詳的一段話。“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麼一段話,從孟子說出來,到此時此刻,激勵過的人,何止億萬。幾乎所有的人都相信,真的就是這樣,只有經歷過一番艱難辛苦的磨礪之後的人,才能夠勝任和擔任重大的責任,因為這樣的人,其能力通常都會強於常人,實力會比普通人更強大。而且事實,似乎基本也真的是這樣。但是我在想,所謂的天降大任,真的會是冥冥中找到一個人,然後開始給他各種磨鍊這樣嗎?只怕所有人都知道,順序不是這樣的,而是這個人經歷過了各種的艱辛和苦難之後,有了更強大的精神力和能力後,有了擔任重大任務的能力,這種重大的責任才會找到這個人,因果關係應該是這樣才是。重任實非天賜,而因為艱苦訓練,他的毅力,他的執著。在我看來,能夠擔當重任這件事情本身,其實也是一種榮譽。




大陸最南端湛江


孟子這段話出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意思是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這個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使他筋骨勞累,使他忍飢挨餓,使他受盡貧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顛倒錯亂,用來使他的內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堅韌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原來沒有的才能。

這是一種勉勵和鞭策的話,但是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理解。就本人來說,步入社會三十來年,從日日三省吾身,以社會責任感為崇高動力,鞭撻自己必須披荊前行,到如今佛系生活,進步,升職都與我無關,退步飛速且明顯,明顯感到力不從心,也曾想起過孟子的這段話,但我終究覺得,實力能力還有背景才是王道。從對自己無能的厭惡,到對自己平庸人設的接受;從水晶玻璃心,到粗糲木頭心;從事事好強,喜好攀比,到甘當配角,享受悠閒,這些轉變就是我的努力。我不想再騙自己更不想讓身邊人失望了,上天要不然就是對我的考驗還不夠,沒讓我吃不上飯,睡不著覺,但是:我夠了!

如今無憂無慮的佛系生活也挺美好的,吃穿無憂,有房有車,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至於天降的大任我也背不起來,讓能者上吧!

這個世界本來也沒有說怎樣過才是最有意義的。只要你認可自己,用最大的能力去創造自己的幸福感,愛你身邊的人,工作適力而為之,那就可以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優秀的人才都得是,能直視自己的平庸,取悅自己不正是文明世界最缺少的人才嗎?

哈哈!


道和之家


孟子原文:“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其實,孟子這個所謂的“天”實際上說的就是我們自己。自己定的人生目標或者偉大理想,就是“大任”。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你無論處在什麼環境,都要有幹出一番事業的雄心壯志,而且要有克服一切困難的勇氣和意志,持之以恆,絕不放棄。當然,這個理想,不一定非要出將入相,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只要你為之付出了努力,為之孜孜以求,為之無怨無悔,總會有收穫的。

孟子的這句話激勵著古往今來無數的仁人志士,也幾乎成了各行各業奮鬥者的座右銘,自然也讓無數人達成了他們奮鬥的目標。


丹丘生的道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文

  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築牆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被從獄官手裡救出來並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從奴隸市場裡贖買回來並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飢挨餓,身體空虛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一個人,常常發生錯誤,這樣以後才能改正,在內心裡困惑,思慮阻塞.然後才能知道有所作為,別人憤怒表現在臉色上,怨恨吐發在言語中,然後才能被人所知曉。一個國家,如果在國內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實力相當、足以抗衡的國家和來自國外的禍患,這樣的國家就常常會走向滅亡。這樣以後才知道憂慮禍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展,而安逸享樂會使人(或國家)走向滅亡的道理了。

  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啟示。告訴我們人要有所作為,成就大業,就必須先在生活,思想和行為方面經受一番艱苦甚至痛苦的磨難,逆境出人才,逆境可以增添與困難作鬥爭的經驗和勇氣,磨練意志。

要想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還得看兩方面。就是唯心論和唯物論。也就是主觀能動性和客觀性。人所處的緯度不同,看待問題的方式跟角度,就會產生很大偏移。

人生在世,有所為有所不為。若要成就一番大事,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前方或許佈滿荊棘,或許有暗夜黑渠。經歷越多,人生閱歷和經驗就會越豐富。

適時拋開一些唯心的東西,遇事不氣餒,不放棄。你所有經歷過的磨難,相信都會用另一種方式回饋於你!

綜上所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觀點,我認可。謝謝





平陽一虎


這句話是有一定的道理,古今中外,凡是有大成就的人,大多數都經歷了一定的苦難和磨練,很多平民到皇帝,奴隸到將軍無不是從腥風血雨中,嘔心瀝血中拼搏出來的。他們都是在苦難和磨練中浴血奮鬥,從而也練就擔當大任的能力和本領。

其實人的一生都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一帆風順固然是人人都想要的,但是在人的一生中,能坐亨其成,順風順水的人還是少數的,大多數的人生都是要靠自己去奮鬥,去爭取。都會面臨一定的困難和挫折,在困難和挫折中鍛鍊自己的能力,成長自己的才智,“不經打擊總幼稚,不經坎坷難成熟,”人只有在逆境和挫折中才能成長的更快,要想人前顯貴,須得背後受罪。香港的李嘉誠一生有著如此今人注目的成就。他的心裡就永遠藏著一句祖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們永遠只看到別人在臺前獲得的鮮花和掌聲,誰又關注他們背後的所流下的汗水和淚水呢?

不平凡的人一定有不凡經歷和故事。所以天將大任這個人身上,必先讓他的心志經歷苦難的磨練!上天逼得你無路可走的時候,就是給你飛起來的機會。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一個碌碌無為的人正是沒有經歷過大的挫折和苦難的機遇,才有此平庸的一生。



村山居士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孔孟的思想,早已經融入了我們中國人的骨血之中,忠孝仁義,信勇謙恭,各種傳統美德的定義中,隨處可見孔孟思想的印記。

孟子的諸多著作和思想中,筆者記憶最為深刻的便是《孟子·告子下》篇,因為這一篇中,有我們中國人耳熟人詳的一段話。“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在《孟子》中,孟子先是列舉了古代先賢的事例,從田間勞作的舜帝到被當做奴隸的秦國名臣百里奚,他們在成就偉業之前,經歷了各種的苦難和磨礪,孟子從這些先賢的事例中得到的啟發是,上天將要把重大使命降臨到這樣的人,必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練,使他的筋骨受到勞累,使他的身體忍飢挨餓,使他備受窮困之苦,做事總是不能順利。這樣來動搖他的心志,堅韌他的性情,增長他的才能,讓他可以去完成自己從前不能完成的事。

但是我在想,所謂的天降大任,真的會是冥冥中找到一個人,然後開始給他各種磨鍊這樣嗎?只怕所有人都知道,順序不是這樣的,而是這個人經歷過了各種的艱辛和苦難之後,有了更強大的精神力和能力後,有了擔任重大任務的能力,這種重大的責任才會找到這個人,因果關係應該是這樣才是。


小文說書


有志者事竟成!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是孟子的名句。但絕不能從迷信的角度去理解。如果那樣的話,每個人都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學習工作不踏實,總感覺自己高人一等。即使失意時,也不積極進取,只是覺得老天爺還沒顧及自己,但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這是古人在激勵我們,教我們在逆境時不要失意,而要迎難而上,經歷了苦難,總會有“風雨過後見彩虹"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