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便利店业绩低落,疫情后的生存,要掌握这些数据分析方法

在国内超过14万家的便利店家族中,有一个庞大又熟悉的群体——夫妻便利店。它们就在我们身边,装修简单,店内有点乱,体验差点但还挺方便,这是给大多数人的印象。

与连锁便利店品牌不同,虽然都是在销售商品和服务,但由于缺乏系统思维,以及缺少便利店运营的体系化支撑,往往夫妻便利店生存艰难,在这个时代大部分都处于维持状态。

零售运营与管理需要专业能力,也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但这里有个核心,便利店需要清楚了解自己的经营健康程度,不仅仅是销售额、毛利率、库存量、投了多少钱,这些只是数字的表象化,是结果而不是过程。

为何连锁便利店品牌有强大的运营能力,不仅仅是资本、规模化和标准化的体现,而是有数据化支撑并提供参考。最后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并用于便利店调整和执行。

夫妻便利店虽然不能与之比,但有些数据分析方法是可以学到的,也并不难。用以前的老套思维,以及坐商等客没有出路,即使有新零售的思维,也不见得生意能好起来。掌握便利店数据分析方法,对运营思维的构建,销售业绩的提升都是应有的能力。

夫妻便利店业绩低落,疫情后的生存,要掌握这些数据分析方法

准确安全的数据


前提:商圈调查分析,改善商品结构与服务质量,抢占竞争对手流量

处于社区商圈的便利店,会面对很多影响销售的因素。虽然很多便利店在开业选址的时候,已经做了充分的论证,但这绝不是一次性的动作,而需要经常对商圈动态进行分析,从而调整自己便利店的经营。

1、根据消费者优化商品

商圈性质大体比较固定,是封闭式的不会变成开放式,是复合型的绝不会只服务于一个群体。但这是相对固定的,因为人和消费习惯会有变化,要配置和组织能够满足消费需求的商品与服务。

根据商圈进行消费需求定位,是对选址工作的不断强化,其本质是锁定流量,避免流量流失,这个基础有了,未来才能引流和留存新的消费者。

现在很多新商品层出不穷,消费者的口味也不短变化,可以说忠诚度货私域流量并不容易建立。一个便利店的商品结构永远不变,那结果就是消费者变了。比如罗森等便利店的鲜食便当,需要不断研发新产品来满足需求,否则这个品类销售就会下滑,因为吃腻了。

2、对客流量、客流结构、消费层析分析

有的便利店客流不少,但就是客单价太低,这对销售额很有影响,守着流量池却不能赚到钱让人心焦难耐,怎么办?先对客流结构做个解析,客流大的商圈多是复合型的,开放程度比较高,增加一些鲜食即食品,对提高客单价很有帮助。

客流少但客单价还可以,这种现象一般都是社区消费结构导致的。如果商圈内社区居民多,通过商品来提升客单价的效果不见得好,而通过增加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服务增值对客单价提升比较有帮助。比如到家服务,社群运营、团购业务、局部定制化满足等。

客流数据在前,分析客流结构和消费层次在后,通过数据论证,在调整基本商品需求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差异化的服务,不仅更加适合消费者,也能够减少竞争提高利润。另外,这三个数据的分析结果,也将会影响便利店商品的陈列方式,比如关联成列,即食品和方便食品在一起,对提高客单价都有帮助。

夫妻便利店业绩低落,疫情后的生存,要掌握这些数据分析方法

人气旺盛的商圈


3、与竞争店争抢流量

便利店和超市这种业态,是需要经常做市场调查的,你得知道你的对手在干什么,才能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核心主力商品的售价,促销活动、服务功能、商品陈列以及经营数据,都会导致最终销售额的改变。

比如便利店有90%的商品都差不多,在面对同一群消费者的时候,怎么引流?这些商品中还有些刚需中的刚需,你的店价格比对手高还是低?对方是促销比你便宜?还是正常售价?竞争店有的商品自己也许没有,从而失去了一部分流量。

便利店没有超市那种量贩式促销,由于店面小,也难以大面积展示海报。但不能否认没有这些是不行的,促销和宣传还是有用的,因此对竞争店这方面的能力进行关注,从而调整自己的能力,规避劣势发挥优势。

主力商品价格和促销的市调分析,是商圈内争抢流量最大要素。另外陈列、员工服务和经营水平,甚至通过观察了解客流和客单,也都十分必要。综合起来就需要调整便利店的策略,比如补充和调整商品,促销方案的错位,规避价格战需求差异促销,服务质量改进服务功能增删等等。

夫妻便利店业绩低落,疫情后的生存,要掌握这些数据分析方法

竞争无处不在


核心:经营数据分析

零售店都需要销售数据分析,这也是夫妻便利店能够生存的基础,一个便利店两三千的单品,靠人力是根本管不好的。收银销售系统会提供很多经营数据,销售额、毛利率、客单价和交易笔数等等,这些都是分析的基础数据。

1、销售增长比分析

对夫妻便利店环比增长比同期增长重要,这个月比上个月的销售有什么变化,这个变化的比率就是环比增长,负数时下降反之是增长。找到增长或下降的原因,环比增长中,往往都是因为某一事件的影响因素较多,比如这次新冠疫情的影响,调整策略巩固成果,下降通过改善弥补回销售损失。而同比增长有点宏观的概念,对经营走势的把握,更倾向于宏观的管理。

2、商品类别结构分析

便利店商品分为不同类别,烟酒、休闲、日配、饮料等等。每个类别的销售都有一定比率,有的销售占比低,但占有的陈列面积大。有的销售高,但毛利率很低,还有的买的人少,但还不能不卖。这些怎么来改变?首先要拿出数据。

比如中秋节烟酒的销售占比大幅提高,达到52%,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休闲食品下降了2%,只有4%。表面看起来年节销售占比变化不奇怪,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有些商品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销售下滑的,通过准备也能有增长的可能。

事实上,销售好的让它更好,销售一般的变成好,不好的尽量好。现在这种经营状态,便利店的经营一定向好方面推进。商品类别的分析价值,不仅限于此,结构的占比与客流和消费层次,以及商品结构合理性都有关联,因此这个元素在整个数据分析中也是很重要的。

夫妻便利店业绩低落,疫情后的生存,要掌握这些数据分析方法

经营数据分析


3、销售排名和毛利分析

便利店单品数接近3000个,除了知道类别的销售占比和排名,整个店卖的最多的是哪个商品?每个类别里销售最多的又是哪个?这些商品还能不能继续提高销售量?如果数量不够,其他的商品能够替代吗?这些问题都决定销售业绩。

单品销售排名,分为销售金额排名和销售数量排名。销售额高的或许是单价高,数量多的也许太便宜。销售排名最大的价值在于,让好卖的商品保持货源充足稳定,不好卖的消费需求少的,要调整或者淘汰,这是商品汰换的概念,从而维持业绩稳定和提高销售额。

商品毛利分析同样重要,便利店追求高坪效,毛利率是最重要的指标。不同类别的毛利占比、单品和促销品、库存周转也都影响着毛利率,再就是竞争店的竞争导致毛利的变化,都需要后续通过差异化和结构调整来完成。在这点上,毛利排名和分析与销售排名逻辑和道理是一致的。

4、客流、客单价与销售时段分析

客流量又称来客数,是便利店商圈流量变化的指标,一般指一段时间内的每日平均值,表现为:当月来客总人数/当月天数=平均来客数/天。

天气、竞争、经营能力都会产生影响。做为商业本质的流量是最为重要的,客流量低下,管理的再好便利店也不会有前途。客流出现偏差,又将连带着一切运营动作。

客单价反映门店所在区域的消费水平,这与前面商圈消费层次息息相关,白领、学生、居民、交通枢纽等,不同的区位客单价有不同的反馈。本质上反映的是门店的商品品种结构是否合理。表现为:销售额/来客数=客单价 。

有些便利店因为商圈特性,会24小时营业,不过每个时段的销售额是不同的,毕竟有客流高峰期和低潮期。白天早中晚三个高峰期人流较多,正是抓紧销售的时候,这时人力和其他资源都要配合。

客流较少的时候,可以做维护管理,为高峰期做准备,比如晚间营业适合物流配送和上货补货。时段分析还有一个特性,即使在高峰期,消费群体也是不同的。

夫妻便利店业绩低落,疫情后的生存,要掌握这些数据分析方法

分析销售数据


统管:财务数据分析与支持

便利店财务分析就是把账算清楚,知道卖多少钱保本,这是保本测算。达标的销售额越低,说明压力越小,盈利的门槛低,保本测算要先清楚便利店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平均毛利率。

固定成本包括房租和设备折旧等费用,变动成本比较多,同时会随着经营需要不断变化,包括人工、耗材、物流交通等费用。成本费用高会影响盈利能力,保本额也会升高,这需要经营发力降低成本,同时提高销售额。

财务数据分析是最后一环,它是一个汇编中心和分析中心,经营数据的分析虽然可以主导运营,但财务的综合指导和提醒,是从风险和经营质量来考虑的,更加宏观并对便利店持久发展保驾护航。

夫妻便利店业绩低落,疫情后的生存,要掌握这些数据分析方法

购物车和客单价


结语

最后,对夫妻便利店来说,以上这些并不复杂,也不需要什么财务知识。无论算大账还是精细核算,只要记住,没有数据分析在未来的竞争中不可能存活,位置好或者有资源,都不是自我推动的,那些都有可能被颠覆。

数据分析方法围绕的是消费者需求、竞争店能力,自身数据开展,这也是精细化运营的一部分,其实这些已经变成了当今零售的一个基础能力。

在互联网大数据赋能零售的时代,这些相对静态的数据,更多是为了商圈竞争而存在。但这个基础必须有,从而使小程序等动态数据更有价值,真正实现线上和线下打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