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給你一文一武開局,你會選誰?

李甲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說實話,既然咱都回三國了,那要不抱著統一中原的理想回去,我這還對的起這千載難逢的一次大穿越嗎?

《三國演義》裡,給你一文一武開局,你會選誰?

毫無疑問,要統一中原咱得先下手為強,要是三國鼎立了,咱就是穿越回去的也搞不定啊?

所以,小哥選擇在東漢末年,從天而降。

三國武將之呂布

正所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穿越到東漢末年,咱先給呂布當個老闆,有人會說,呂布是三姓家奴,你不怕被出賣啊?

呂布這種人,有能力,武藝高強,但是貪財好色,所以我們招服他的辦法就是對症下藥,別人能給你錢,我也能給,別人能給你美女,我也能。看過《三國演義》,大家都知道呂布是個狡猾的人,但是他內心也是非常重視“義氣”兩個字,比如他奪了張飛鎮守的徐州,對劉備的老婆禮敬有加,再比如轅門射戟,很明顯是偏著劉備。

所以呂布我們要掌控好了,天下英雄何懼?董卓要想亂來,直接派呂布當場擊殺。

三國文臣之曹操

曹操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比較難以駕馭,但是曹操被成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因此曹操的能力毋庸置疑,同時,曹操的身後是整個曹家、夏侯家族實力,雖然遠遠不如河北袁紹,但是曹操家族發展潛力大啊。

大家看看後來的三國鼎立,在東漢末年,董卓被剿滅後,中原諸侯爭霸,就數曹操折騰的最厲害,咱穿越過去要統一中原,曹操這種人才怎麼能不收入麾下呢?這種人,如果做朋友,將是極大的助力,如果做敵人,則是能夠致命的存在。

所以我們穿越過去後,先把呂布和曹操牢牢掌控,再圖謀天下不遲。



三國統一大業

假如曹操和呂布都是我們的手下,那麼,我們穿越到東漢以後,第一件事就是穩定朝政,我們也可以扶植傀儡皇帝,同時向各處封疆大吏加官晉爵,以示封賞,安撫人心,但是這就完了嗎?肯定沒有,封賞越多,有的人會更驕傲,比如河北袁紹,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蒐集證據,先讓袁紹來京城面聖,袁紹若不來,則反叛之心已起,如果他來了,那正好可以設計計謀,乘機下了他的兵權,隨後對他的轄區進行分管,如果河北袁士反叛,則下令孫堅等太守帶兵勤王。

同時,西北的董卓也要及時封賞、敲打,而在全國範圍呢,要大力推行改革,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很大程度是朝廷體質的僵化,同時,這和官府對百姓的極力剝削有關,而古代又是以土地為根本,所以說,改革的第一要務,就是重新丈量土地,打擊地主豪強,同時重用酷吏,考核百官品行,鼓勵商業行為,全國範圍內張貼“求賢榜”等等。

所以說,既然都穿越了,既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選擇文臣武將了,那麼,我們肯定要保證大漢統一性,阻止三國爭霸的出現,當皇帝什麼的不談,能成為東漢中興名臣,也是不錯的。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我們穿越過去,就是要拯救百姓,改寫歷史的,如果再陷入三國戰亂泥沼,穿越意義何在?

謝謝大家。


古梁鏞


我也來答答這個題!

不得不說題主有點摳門啊!三國這麼多人才,一文一武才各給一個!我以前也發過這樣的文,那是多選,謀士三個、武將五個,當然遠沒有題主這題火爆!看來摳門也有摳門的道理!

好了,閒話少敘,開始答題,如果開局文武只能各選一個,那就需要慎重了!好的開局是成功的一半!經過再三考慮我決定選擇諸葛亮和關羽,為什麼選這兩位,說說我的觀點!





一、忠誠

以現代人的智慧能比過老奸巨猾的用計老滑頭,我給你一個大大的贊!至少我不能,鬥心眼我鬥不過人家,所以選人首選忠誠的!

在忠誠方面,諸葛亮和關羽絕對是楷模!諸葛亮有做司馬懿的能力和條件,但他沒有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對他忠誠方面的最好評價;關羽—曹操對他那麼好,上馬金下馬銀,又是封官又是贈馬送美女的,但是得到兄長的消息後,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千里尋兄,成為千古忠義的典範!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其他人的忠誠,但是你不得不承認,這兩個人是極難招募的,作為對手會讓你損失慘重。就是消滅其所在勢力,也極難將二人收到麾下,所以開局必須將二人拿下!

二、能力

這兩個人的綜合能力是拔尖的!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管仲能相齊國稱霸諸侯,樂毅能下齊國七十餘城。即能為相,又能為將(統帥)。在赤壁之戰時,曾跟魯肅說過,陸戰、水戰、車戰、馬戰樣樣精通。更要命的是識天文,懂地理,善發明!

再說關羽也是技術全面的人才,武藝上除了呂布還沒有誰敢說能勝得了他。打架,你絕對吃不了虧上不了當!統帥方面,武將裡面也只有孫策、呂布能與之一較長短!兵種方面,步兵、騎兵,水軍也樣樣在行!二爺要命的地方是他還自帶粉!



所以不管你在哪個地方創業,都有能發揮二人才能的空間。更重要的是打仗發展兩不誤,打仗厲害,沒有經濟基礎也折騰不起來,如果為了經濟,用掉一個統帥名額,有點浪費。一旦兩路開戰諸葛亮和關羽絕對值得信賴。

三、壽命

延壽算不算作弊?我認為是算的,如果說你到了三國能王霸之氣大發,振臂一呼,謀士武將如過江之鯽往你身上湊,趁早歇了,不合題意啊!所以開始是要經歷一段很艱難的歲月的,艱難到讓你哭著想回家。這個艱難期或十年或二十年,人正用著得勁的時候,“啪嘰”掛了一個,上哪哭去!

諸葛亮從出山到去世,奮鬥了27年,積勞成疾才去世的,省著用30年還行吧。就是27年,還折騰不起一個浪花對得起誰?連題主這道好題都對不起。關羽就更厲害了,從二十多的小夥子奮鬥到白髮老頭,創業奮鬥三十年都說少了。所以這兩人絕對能扶持你成就霸業!

我是虹貓大俠,以上是我的選擇,同感要點贊呦!不認同也沒關係,下方賞條評論!期待期待!


虹貓大俠


文選賈詡,武選張遼。

先說賈詡。



人說歐陽鋒是個老毒物,但與賈詡相比,那是小巫見大巫,賈詡才是真是的“絕命毒師”。東漢末年,社會就像叢林,弱肉強食,大魚吃小魚,誰熟悉叢林規則,誰善於利用規則,誰就能活的更久。

賈詡,一介文人,手無縛雞之力,在三國如此惡劣的環境中,活了七十七歲,得以壽終正寢,其本事可見一斑。來看看這個“絕命毒師”,那些匪夷所思的計謀吧!

反攻長安之計。賈詡最早跟著董卓混,後來王司徒施了美人計,用貂蟬離間呂布和董卓,呂布一戟刺死了乾爹。董卓死後,餘黨李傕、郭汜欲作鳥獸散,準備逃往西涼老家,賈詡勸道:“如果各自逃亡,一個小小亭長就能將他們繩之以法,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收羅舊部,捲土重來。”



因為兵馬不足,賈詡讓人在西涼四處散播謠言,說王司徒要將西涼人,不分男女老幼一律趕盡殺絕。西涼人在謠言恐嚇之下,紛紛追隨李傕、郭汜,短短數月,李傕、郭汜收羅數十萬大軍,一舉攻克了長安,殺死了王司徒,長安城也因此變成了人間煉獄,賈詡這一計堪稱毒辣,數萬生靈死於戰火。

勸張繡降曹之謀。賈詡早就看出李傕、郭汜目光短淺,早晚要死於內訌,於是轉而投靠了張繡。後來,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投靠了曹操。曹操淫慾難忍,霸佔張繡的嬸孃美寡婦甄氏,張繡一氣之下決定反叛,於是與賈詡密謀害曹操。賈詡施了一條毒計,差一丁點就要了奸雄的命,曹操死裡逃生,但也付出慘痛代價:長子曹昂、大將典韋、侄子曹安民戰死。



後來,官渡之戰,曹操和袁紹相持不下,雙方爭相拉攏張繡,張繡原本準備投靠實力強大的袁紹,但賈詡卻力勸投靠曹操,張繡很驚訝,因為他殺了曹操的兒子和大將,曹操豈能容他。賈詡分析道:“曹操兵少,咱們去投靠,曹操才會重視,而且曹操是做大事的人,不會計較過往的!”這次賈詡選對了!

再說張遼。



張遼位居五子良將之首,絕非浪得虛名。其武力值可媲美關羽和張飛。關羽如此高傲之人,卻十分高看張遼,曾私底下對張飛說要防著此人,因為這人武藝不低於你我。

張遼和關羽張飛沒有正面交鋒過,但張遼與東吳大將太史慈對敵過,雙方大戰八十合不分勝負,還曾與張郃大戰五十合不分上下。武力絕對不弱。

武力值尚在其次,張遼最厲害之處,是其善於抓住戰機,懂得隨機應變。公元215年,曹操率大軍進攻西川,留張遼領七千兵馬守合肥,孫權趁機領兵十萬進攻合肥。



大軍壓境,眾人膽寒。張遼決定趁敵方立足未穩之時,先發制人,以壯士氣。最終,張遼挑選了八百敢死隊,一路衝殺,如入無人之境,嚇得孫權躲到山上躲藏。後來,孫權看到張遼人數很少,於是讓大軍將張遼圍住,張遼左右衝突,衝出重圍,看到有人還沒衝出來,於是又帶頭衝殺進去,救出被困人馬。勇猛至此,趙雲也難以媲美!

賈詡出奇謀,張遼使武力,想取得一個良好開局不難!


一半秋色


既然是說《三國演義》,那麼就不必考慮真實的歷史,僅從小說的範疇選擇。

先說答案:文臣選程昱,武將選趙雲。

程昱是兗州東郡東阿縣人,今山東東阿縣人,程昱是三國時期少有的全面型人才,不僅有謀略,而且文能從政,武能帶兵,極具膽識。

程昱初露頭角是在家鄉憑智謀協助縣令擊敗作亂的縣丞,之後為兗州刺史劉岱定下聯合袁紹對抗公孫瓚的正確策略,卻不應劉岱徵辟,曹操成為兗州刺史後投靠曹操,這是程昱的謀略和識人之明。



程昱投降曹操後被任命為壽張縣令,曹操徵徐州,程昱留守,陳宮迎呂布背叛曹操,程昱與荀彧、夏侯惇為曹操保住兗州三城,而三城中的範縣和東阿之所以保住,就是程昱遊說之功,不僅如此,程昱還派人搶佔要道據點,阻止叛軍,這也是程昱的謀略和膽識。

程昱在謀略上也有不少遠見,兗州爭奪戰中,曹操處境艱難,幾欲放棄,想投靠袁紹,程昱力勸曹操不能投靠袁紹,保持獨立之勢,程昱還勸曹操殺劉備,可惜曹操不聽,要不然真沒有三國鼎立。



赤壁之戰中,曹操手下大部分人認為,孫權會殺了劉備投降,只有程昱勸說曹操,孫權肯定會與劉備聯合對抗曹公,可惜當時的曹操傲氣沖天,誰也勸不住。

程昱在曹操最缺糧的時候,用人肉做糧渡過危機,這是程昱的不擇手段。

此外《三國演義》中的程昱獻計俘虜關羽,倉亭之戰中十面埋伏擊破袁紹軍,計降徐庶,赤壁之戰中最早發現東吳火攻之計,提醒曹操。



此外程昱還有多次領兵紀錄,率七百士兵守鄄城,糾集亡命之徒攻打袁軍,官至奮武將軍。

程昱這個人對主公在開局時打天下非常有幫助,能文能武有謀略,基本上一個人幹了謀士、文臣、武將的事,何樂而不為?

趙雲是《三國演義》中排名第二的武將,有勇有謀,號稱常勝將軍,一生從無敗仗。



大戰文丑,救了公孫攢。長坂坡為救阿斗,大戰曹軍千軍萬馬,殺了曹營四五名將領,來去自如,無人可擋。

漢水之戰時,趙雲力救黃忠,表現英勇,魏國大將張郃、徐晃既然不敢與趙雲交戰,此戰趙雲殺得魏軍落荒而逃,被劉備稱為渾身是膽。

趙雲在七十多歲高齡仍為蜀漢先鋒,銳氣不減當年,陣斬西涼名將韓德一門五將。



趙雲不僅武藝高強,有勇有謀,且為人正派,忠心不二,還對於開局打天下的主公來說,是非常合適的,忠心保證不背叛,武藝高強表示戰無不勝,何樂而不為?

程昱和趙雲的組合,非常互補,對於初期打天下是非常好的選擇。而且兩人壽命都比較長,程昱活了80多歲,趙雲也活了70多年,適合創業。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如果出生在三國裡,能選一文一武,那麼文我選周瑜周公瑾,武我選趙雲趙子龍。不過並不是因為他們顏值高,雖然他們的顏值的確很高,但這並不是主要的原因。

  首先,這二人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這二人能力卓越,能獨當一面。

  雖然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是一個氣度小、最後被諸葛亮氣死的這樣一個讓人沒有好感度的形象。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身為赤壁之戰的總指揮,周瑜提出兩份天下的謀略,取西川與曹操爭雄。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足以看出周瑜的本事。

  而趙雲身為蜀漢五虎上將之一,武藝自然不可小覷,更是有著常勝將軍的名號,見識高遠、忠勇兼備、品行無瑕,兩扶幼主,打敗空營計,抵禦曹真,這樣的將軍不收入麾下,留著他來打自己嗎?

  其次,這二人可以很好的配合,一個寬容大度,一個不爭不搶。一個能主外,一個能主內。一個有想法,一個恪盡職守,這兩人的搭配,堪稱完美啊。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忠心。周瑜忠於東吳,趙雲忠於蜀漢,以這二人的才能到了哪裡都會成大事,但是他們卻在任何情況下都沒有背離自己的主公,可見他們的忠心耿耿。

  當然,這也只是一種假設,現實中是不可能實現的,畢竟,還是不做白日夢的好。


圖說三國


這個題很有意思。

文臣,當然選諸葛亮。武將,選張遼。

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既有戰略眼光,又有強大的執行力,思維縝密周全,算無遺策,關鍵還清正廉潔、忠心耿耿,簡直完美。讓他治國理政,內政外交一定都能梳理的井井有條。國富民強、兵精糧足,指日可待。


至於什麼郭嘉、賈詡,寡人都看不上。郭嘉命太短,只活了三十來歲。賈詡人品太差,反覆無常,靠不住。

武將選張遼,可能有點爭議。其實,在整個三國中,最被低估的武將就是張遼。

選武將,第一天是要忠誠。

所以,呂布、馬超這樣的不能選。

要身體好,活得久。


所以周瑜、張苞、關興等等短命的都不能選。

剩下最重要的,就是打仗厲害。

關羽張飛,性格都有缺陷,最終導致失敗,壞了大事。不能選。

趙雲,沒有指揮過幾次戰役。

黃忠,年紀太大了,還愛衝動,總是中埋伏。

馬超,前面說過,這人野心太大。軍事能力也一般。連老家都守不住,更別指望他開疆拓土了。

蜀漢五虎上將都難當大任。

東吳的將領,只有周瑜、陸遜堪稱帥才。周瑜太短命,陸遜在對對陣曹魏的戰爭中,表現一般。沒有取得過大的勝利。總體而言,守土有餘,進攻不足。

曹魏諸將。諸曹、夏侯,沒有能超過五子良將的。而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張遼第一。

所以,要選武將,一定選張遼。最後,把三國志,張遼八百破十萬的記載摘錄於此。

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餘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餘眾。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

張遼,果然威猛。


上將噯福斯


如果在三國演義裡,文臣我要諸葛亮,武將我要趙雲。

一、對領導忠義

二人首先都是對領導忠誠負責的好員工,諸葛亮寫的《出師表》,感天動地啊!把自己的一輩子都奉獻給了蜀國,從沒有說過一句怨言。再看趙雲:三國演義中長坂坡救主,領導說要打誰就打誰,從無二話。


二、能力出眾,有團隊合作的精神

諸葛亮作為軍師,在三國演義中,水平是多麼高就不說了,就一點像關羽那麼心高氣傲的人,他都能讓關羽聽自己的,可見水平之高。再看趙雲,作為蜀國五虎大將,武藝高強常做先鋒,跟諸葛亮配合的相當默契。像關羽張飛被殺後,劉備要征伐吳國,諸葛亮和趙雲都勸說,要從大局著想。

三、二人都是美男子

在三國演義中這樣描述諸葛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身高1.85米啊,面如玉,好像是神仙的一樣。



三國演義中這樣描述趙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而且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先生,已經把趙雲寫成一個蓋世英雄了,又有那麼多次出場,肯定是個帥哥。

他倆要是不是個帥哥,劉備哪肯重用他倆,從龐統來投靠劉備就知道了,劉備看老龐長的醜,就把他打發一個縣令的職務。可見諸葛亮和趙雲均是美男子。

但是話說回來,人都是有缺點的,即使擁有他們兩人也成不了大事,成大事要像曹操那樣,有廣闊的胸懷,去接納更多的人才。

謝謝,以上僅是本人一點看法。


品味老劇


《三國演義》裡,如果我做主公,給我一文一武開局。我會選誰?

先選文的吧:選郭嘉,郭嘉體弱多病,壽命短。選司馬懿吧,司馬懿不忠誠。文的我選賈詡。

下面選武的:呂布三姓家奴,不能要。關羽哪裡都好,就是沒戰略眼光。還是選張遼吧。雖然我最喜歡的是趙雲。但我還是選張遼。

趙雲似乎適合做前鋒主將,似乎不適合指揮大軍。


楊朱學派


個人認為大家都被侷限了!

文幾乎選的都是諸葛亮,武幾乎都是各種猛將,眼界不夠高啊!

誰規定不能選主公當臣下呢?

考慮到三國演義里人物的出場順序,先選武將,那就是曹操!


可能有人認為曹操桀驁不馴,會反客為主,其實大家對曹操最熟悉的莫過於亂世梟雄一詞,而實際上治世能臣也是曹操的批文,所以曹操的忠誠度不用懷疑。

也有人會認為曹操不算是武將,而實際上曹操是靈帝八校尉之一,本就是帶兵領軍的,肯定不屬於文官了。

然後就是選擇曹操的原因,曹操最厲害的一點並不是曹操的武力值有多高,而是他的手底下從不缺猛將,換句話說,曹操的能力具現化起來應該是統御,管理軍隊牛逼得不行!

因此,武官選曹操,讓他負責兵馬軍事,絕對一點問題沒有!

說完武將,就輪到文官了,大家也該猜到我選的是誰了,沒錯,果斷是劉備!


劉備的武力值在三國演義裡是渣渣,妥妥的文官,那麼劉備的能力是什麼呢?具現化後應該是聚才,是的,劉備真正厲害的就是能夠發現併發掘人才,並且擁有超強的凝聚力,這才是作為一個高級管理人才最應該擁有的能力。

有劉備統領文官集團,保準人才濟濟,精誠團結。

最後補充下作為主公的素養,其實我選曹操和劉備的原因很簡單,這兩位是可以相互制衡的存在,曹操自己都承認劉備是與他平齊的人物。所以,曹操統軍事,劉備領管理,這樣天然成為兩個派別,而作為主公的我,協調平衡兩者就可以很完美地解決問題了。

至於這兩個會不會聯合,你覺得這兩個梟雄是那種甘為人下的人物嘛?


很明顯,如果可以選擇重生的人的話,必選漢靈帝!

最後扯一句,不管是諸葛亮還是司馬懿,甚至亦或是賈詡,後面都有世家大族的影子,貌似整個三國演義裡,僅戲志才是一介草民,沒有任何身家背景。選擇太監養子的曹操與幾近草根的劉備,相對掌控的難度要比諸葛亮荀彧郭嘉這種世家子弟容易多了,畢竟沒背景的只能選擇緊靠主子!

我不覺得掌控曹操與劉備有多難,因為這兩位沒啥背景,反倒是掌控代筆地方大族的人物才是真正難的!畢竟一個荀彧就讓曹操不敢提稱帝事宜!


Double豆科技


一文當選荀彧。

內心其實十分想選諸葛亮、司馬懿這類頂級的謀士,但是既然是開局,還是荀彧更好一些。

作為曹操的首席謀臣,荀彧可以說在曹操前期的壯大和北方統一上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首先荀彧背後有潁川一族的資源,而且荀彧善於發現和舉薦人才,所以在前期的發展中,荀彧絕對是上上之選。

加上荀彧自身的才識和謀略也是三國中的一流水準,在戰略上:無論是“迎逢天子”(曹操幹成了“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深根固本以治天下”都是極為正確的方略。在戰術上:對呂布叛亂而保全袞州,之後出奇謀敗袁紹於官渡,奇襲荊州等,幫助曹操一舉奠定了當時諸侯的霸主地位。

所以荀彧絕對是開局和前期奠定局面的最佳人選。

一武當選趙雲

五虎將中關羽雖“萬人敵”,但是性子太傲,難成大業;張飛有勇無謀,不能善待士兵;黃忠年紀大了些;馬超其實也還行,但趙雲機智應變,忠君為民,是上上之選。


趙雲被稱五虎將,他的戰績和忠心在三國裡也是數一數二的,比如血戰長板坡,哪怕到了70多歲雄風依舊,力斬有“萬夫不當之勇”之稱的西涼大將韓德,所以開局有這樣一位有勇有謀的將領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