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签到是不是形式主义?

大树峁


对老板来说,上班签到是管理的必须。而对我们工作的人来说,上班签到完全就是形式主义,把我们硬生生变成了备受束缚的“时间卡奴”。

每天为了打卡疲于奔命,挤地铁、挤公交、等地铁,就怕晚了一分钟,甚至是怕晚了一秒钟。要是哪天碰到多余的堵车或事故,就得和一个月的全勤奖说拜拜。

1、形式化的签到毫无意义

对我们工作者来说,上班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工作,而签到只是一个被管理的动作,主要就是要向老板证明你从那一时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有多少人只是为了签到而签到,人到心未到,工作也未必就从打卡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

白岩松曾经说过:当一个公司开始强调考勤、打卡的时候,可能开始走下坡路了!而当今的许多公司仍旧把打卡作为考核员工的重要标准,但事实上,员工的工作效率比固定的打卡要重要的说。

比如一个上班签到迟到了10分钟,却在下班时间自觉加班到10点完成当天120%工作量的员工,难道在绩效考核时就因为考勤而要被判定为不合格吗?

2、上班签到的负面作用越来越明显

上班签到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员工们的出勤情况,支付相应的工资和全勤奖。然而,上有政策下就有对策,代打卡、敷衍打卡的情况屡见不鲜。

于是,很多公司为了加强管理,把打卡机由原来的的工牌打卡升级为指纹打卡、刷脸打卡等越来越高科技的方式。

但这样做不但不能提高员工上班的积极性,反而让大家产生越来越逆反的心理。特别是对于那些崇尚自由的新生代员工们,因为不想上班打卡而一言不合就辞职的90后、00后比比皆是。

3、上班签到方式应该有所改变

可以是技术方面的改进,不用员工固定化地做一个动作进行签到。比如一些公司采用电脑上班自动签到。

也可以是管理方面的改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比如小米,就是上班不打卡却基本每个员工都主动执行6×12个小时的工作制,坚持了将近3年。


范小碗


上班签到是不是形式主义?我觉得不是,反而认为是一种公平的体现,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讲一个我在职场中遇到的案例吧。

一般来说,大家都非常讨厌打卡的,因为有时候会有一些突发意外事件,迟到总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就此扣大家的钱,也显得很无情。但是如果不打卡会怎么样呢?一定会有很多人浑水摸鱼,对那些兢兢业业上班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公平。

正好我之前就经历过这样一家公司,刚开始不打卡,后来又打卡了。起初,领导觉得工作还是得靠自觉,总用规章制度限制大家不行,所以公司的考勤管理基本没有。大部分同事都还是挺认真负责的,有时候会有迟到什么的,但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但有个同事非常过分,每天都迟到一两个小时,还早退,如果说他工作比较负责也还行,关键自己负责的工作总推脱给别人,导致大家非常反感。

最后,是我们员工主动提起要打卡的,为的就是规避那个同事的行为。当然,大家都知道各种打卡签到都有漏洞可循,所以他也会找其他同事帮忙代打卡,但是由于他的工作作风实在是太差了,没有人帮他。

自打遇见这个同事之后,我对所有的签到打卡都能接受。因为你不知道有的人自私贪婪样子太让人恶心了。


村长谈管理


关于上班签到打卡这件事,我的同事小姚给我们讲过一个她的亲身经历:

她最开始共工作的地方,是弹性工作制,上下班不需要打卡,也没有签到之说,但是朝九晚五的上下班时间,却从没有人迟到早退。

后来她追求更高的薪水,去了一家传统企业,令她感到非常郁闷的一件事情就是,之前熟悉了不用打卡签到的工作,现在却要每天上下班打卡。

第一个月,因为考勤表上自己遗漏了太多次打卡,出于规定,不得不罚款500元作为警示。

但尴尬的是,小姚明明来上班了,而且没有迟到、没有早退,这500块扣的,真是非常非常的冤枉。

更糟糕的是,因为不打卡已经是一种习惯,小姚为了让自己习惯打卡,就上下班定闹钟提醒,但即便如此,忙起来的时候,仍然想不起来打卡。

小姚和我们吐槽,上班签到打卡这种东西,纯粹就是签到主义,搞这么形式的东西,当我们是机器吗?我们是活生生的人啊,是有自觉意识的。

当然,小姚的这段经历确实很令她“难忘”,而且她也觉得,打卡签到这种事情,就是形式主义。

但是说实话,我却有个不同的意见,上下班签到打卡,其在诞生的最初,其实并不是形式主义,只不过发展到至今,变了味道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

虽然我不知道是谁发明了签到打卡这种事,但是能够清楚的是,在过去那个制造业发达的年代,一个工厂动不动就几百上千人,如果要统计他们有没有按照公司规定的时间上下班,那肯定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

然而有了打卡机这个东西之后,这件事就变得很容易,对企业而言,这是一个降低管理成本的超级良策。

也就是说,打卡签到最初的目的,实际上是用来帮助企业进行管理员工的,但是在今天,为什么我们会讨论,关于打卡签到,这是不是形式主义呢?

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中国的大多数企业老板,很喜欢学习,上至MBA、EMBA,下至某个野狐禅讲师的课程,只要是觉得对自己企业好的事情,就都拿来学习。

打卡签到这个事情也不例外,很多老板们发现,在别的企业,这个策略好像很好用,能降低管理成本,那么好,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引进再说。

于是乎,不管自己企业的规模、不管自己公司的人员配置、更不管这个策略自己能不能用的上,打卡机就这样装上了。

我知道的最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朋友就职的一家公司,大家每天上下班都要打卡,但在每天的晨会上,领导却要挨个点名,看人员是否到齐。

说实话,是你拿我打卡机当摆设了,还是我领导的点名喊的不够响亮,这简直就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对于我朋友就职的公司来说,打卡签到,显然已经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对于企业的人员管理,起不到一丁点儿的作用。

既然聊到了这里,我们不妨深入思考一下,打卡签到这件事,在未来会被取消吗?

我个人认为,有85%左右的中小型公司,会取消上下班打卡,理由有三个:

01.人们的自觉正在不断提高

人和机器很大的一点不同在于,人是有自觉性的,而机器却都是设定好的程序。

能看到的是,现在的很多企业,就已经开始强调“人”本身的自觉性,主张员工自觉,通过彼此带动的方式,来互相激励、互相提醒。

当在一家企业里,如果90%的人在不需要打卡的情况下,仍能按照上下班时间约束自己,那么剩下的10%,还怎么好意思不这么做呢?

这就是人的自觉性,需要挖掘,需要激励,同时也更需要引导。

02.人性化管理的角度来讲,会给员工更多的容错空间

其实很多公司的管理层都知道,比如公司要求半点半上班,大多数员工都要磨蹭一会儿,大约15或20分钟之后在开始正式工作。

那么与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莫不如直接将政策放宽,让大家把这个“缓冲期”都利用起来,取消打卡,给员工更多的进入工作前的准备时间。

这是人性化管理的一种进步,它不再去压抑人性,转而去引导人性,让员工做正确的事情。

03.合作方式的进化,将会更出乎想象

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多已经选择不上班了,通过很多社群,以及平台,在家里就能接到很多私活。

这是一种合作方式的进化,不用像过去一样,人们必须坐在办公室里,才能工作、才能产生贡献。

随着技术的发展,合作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许,新的合作方式还会继续出现,慢慢取代现有的合作方式。


职男小凡


上班就是有时间规定有固定地点集中办公,签到,是有些单位考核员工上班出勤情况的一种形式。但不一定是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是只重表面,不看本质,只看动机,不看效果。上班签到对一些传统的工业企业、团队合作性强的创业实体、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服务行业的窗口单位等,有规定的作业时间,办事流程,办公要求,必须按时统一开始和结束工作,工作链条中岗位不能空缺,操作系统中人不能离岗,有时需要集中开会讨论布置工作任务,诸如此类这些集体组织,上班签到的形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使一个单位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要求,有严谨的工作效率考核,有严肃的办公秩序,有良好的社会形象。防止迟到早退、旷工缺岗等问题发生,是科学的管理机制。

但是,制度是靠人制定和执行的。纪律规定对自觉遵守规则的人是有用的,对有些善于钻空子的人作用是有限的,对一些真实发生突发情况的老实人,是冷冰冰的不人性化的。对一些出工不出力、磨洋工的人,作用也是不大的。

现在是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对一些不需要坐班的单位,一些需要弹性工作时间的单位和个人,对一些特殊岗位要求不适合以出勤率考核的人,采取上班签到的方式就不是从实际出发的形式主义,让职工没有信任感,使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受限制,人心不稳定,工作效率打折扣。还真是形式主义害死人。

一个抓劳动纪律的老板是无能的老板。真正的管理是无为而治。

但也要强调,绝情的制度,无情的管理,有情的操作。永远不要相信人的觉悟,永远要相信制度的力量。形式不重要,效果最重要,规章不可怕,人心最可怕。


Lucky河岸人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就我一个光杆司令,上班下班不需要打卡,主要靠自律。

后来增加到7、8个人,每天上班来了几个,我一眼就扫过来了,根本不用打卡,我说好早上9点上班的,大家也都比较自觉。

后来又增加了四五十个人,我有点看不过来了,但我还是不想让大家打卡,觉得像我们这种新媒体公司,被限制住了也不好。可是有时候早上要开会,少一个人也有影响,怎么办?

天天靠吼吗?靠苦口婆心的跟大家说吗?“喂喂喂,大家不要迟到,自觉点,别让我逮着了,那就有你好看!”

这番话大家听的耳朵都起老茧子了,背地里还说,我这个老板又不是他们爹妈,凭什么管的这么宽。

甚至还有员工对我说:“老板,我其实早来了,刚才在厕所里拉屎,你没看见而已。”

把我气的饭都喷出来了,怎么办?

这时候就有善意的员工提出来:“喻总,我们还是搞个打卡吧。”我想想,还是投降让步了,我就说:“那就搞一个打卡机吧,或者钉钉也行。”这真不怪我,要大家打卡不是我的本意,我也相信大多数人都比较自觉,但就是那个别的人,不服管,还喜欢抬杠,我也是没有办法,要怪就怪那个不遵守默认规则的人吧!

于是乎,就这样上班打卡签到了,我相信大家慢慢的会习惯起来。

谁知没过多久,一个从互联网公司出来的新员工到了我这里,让他打卡他老大不开心,还不知天高地厚的说打卡、签到不人性,让他不能安心写打码,我觉得特别奇怪,你就打个卡就妨碍写代码了?这好像有点说不通啊。

也有人说签到是形式主义,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让大家不签到也很自觉?等到结算工资的时候,难道就凭我回想一下随便给吗?

如果不打卡,我觉得这是对那些认真工作、做出成绩的员工不公平,反而让那些懒惰的、有机可乘的员工浑水摸鱼。

我承认我的管理手段并不高明,也不会整天把什么BSC、KPI、OKR、MBO等高端管理名词挂在嘴边,更不会说什么“个体崛起”、“生态化反”等一类很高大上的词组,但我认为,管理就是要接地气,不要搞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至少这个阶段很适合我。

所以,我认为打卡、签到是最基本、最有效的管理手段,你真要是不适应可以离开,我也不认为你错了,但我也不会轻易更改这样的做法。

要想不遵循这样的“形式主义”,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开公司,或者压根儿不要上班,这样就一劳永逸啦。

喻派职言,今日头条签约作者,15年人力管理经验的职业导师,关注我了解更多。出版有《绩效管理顶层设计》、《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等专著。

喻派职言


应该说是,教条与形式主义。各行各业皆此。以其说是在利用科技,实则是现在的人的思想的一种衰退。以前是纪律严明,自觉。现在是靠管来压制。


人在征途


拿我辞职过的公司来说,当时是有打卡的。可是,打卡只能证明这个人几点钟上班,并不能证明这个人是否干活,是否忠心。

这是最悲哀的地方。

当时我上班的那个公司叫做天地顺电梯赢装公司(记不太清楚了),里面大概有10多个人,当时效益不太好。谁都不想被裁员,然后财务每天早上很早就去了,她肯定是最先一个打卡的。

打完卡以后,她在干什么?她什么都没干,直接离开公司,因为她是老总的心腹,她知道老总的行程。所以,她料到老总今天不会来的时候,打完卡就走。

有人说她去吃早餐?绝对不是。她是去跟下家谈条件去了。她可能跟老总机会多,看得比较远,她知道即使裁员不裁到她,她也觉得这个公司举步维艰,不如早些走。

相比之下,有名员工,是公司的支柱,所有电梯安装的技术,图纸,采购,外包工程,把握方向,排除风险,把控进度,都靠他一个人,身高大概1米50这样,长发,很壮实的一个男生。

他几点到?

实话实说,是9:30到10:30之间。

而我们打卡的时间是9点。

我不敢说打卡是不是形式主义。我只能说,管理一个公司,从来不是看打卡,而是看业绩。


梦里澜涛


国企打卡,对于那些不干活的人,一点影响没有,只是多了一到程序而已。对于天天老老实实工作的人,家里有什么事都得请假,还扣工资。表面上看,是一种管理,实际上对工作提高效率一点用也没有,让老实人心寒,我是辽宁大型夕阳产业央企职工,今年刚实行打卡。


阿亮


问问你的内心,如果公司不打卡,你能按时的从被窝里爬起来么!!!人的本性都是懒惰的,上班签到虽然看上去很简单,打个卡或者是按个手指,但却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手段。

1、上班签到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严格的时间规定。比如早上九点上班,那就必须在九点之前打卡,否则视为迟到。叫醒你的往往不是梦想,也不是责任,而是上班打卡。下班也一样,必须要在下班时间点之后打卡,否则视为早退。

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我一直从事互联网行业,在前东家的时候,公司也有打卡制度,但管得却非常松,如果迟到了,让领导签个字就可以了,公司从来没有严格要求过大家。我管理者20人左右的团队,结果我是团队中迟到次数最多的人,有一个月足足20天迟到了。

公司每个月会定期将个人的考勤情况发到每个部门,如果你迟到了,必须在后面签名写明原因,同时领导签字同意,否则就会面临扣工资的风险。

很多人会说,既然公司对考勤管理很松,那干脆就不要打卡了。虽然考勤管理很松,但公司每个月下发考勤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管理,公司是在告诉每位员工,我们没有强制大家必须几点到公司,但有一点,你们不能乱来,因为最后需要你的上司签字,只要你的上司觉得你没有问题,那就不必担心。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上司起到了一关审核作用。

回到打卡这个话题上,稍微松一松,大家迟到的次数基本上就无法控制了。所以,那些对上班时间点有要求的公司,如果不打卡,后面会是什么样子,可想而知,80%的人会迟到,而且迟到的时间越来越长,甚至到最后有可能迟到1个小时。我自己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公司管理的松,我一个月能迟到20次。

2、上班签到有两种形式,第二种是弹性工作制。我老婆在携程上班,他们就是典型的弹性工作制,每天只要上满8个小时就可以,早去可以早回。当然,一般情况下还是比较自觉的,互联网公司加班都比较严重。

但有了这样的弹性工作制之后,大家就会相对自由些,如果家里有些事情要处理,那么可以晚到公司,也可以早起早回处理事情,这都为员工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既然已经弹性工作制了,那为什么还要打卡呢?很简单,这是一种管理行为,否则就会有些人达不到8小时工作制,甚至出现旷工的现象。

我所在的这家公司就出现过类似情况,刚开始的时候是弹性工作制,只要做满8小时就行,我每天基本上会在10点半左右到公司,慢慢的发现大家来公司越来越晚,后面干脆都是11点到公司了。

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人过多在意,因为业务做的都不错,所老板也就没有太过关注。后来业务进展遇到了一些问题,老板让大家最近辛苦一些,一定要把业务搞上去。很多时候业务哪那么容易,老板发现业务没有起来,大家也没有因此加班加点啊。

于是让HR调出了公司所有员工的上班时间表,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公司中居然有很多人连8小时都没有待满,在这种情况下,居然有很多领导向老板申请招聘名额,老板还因此批了好多名额。

结果老板暴跳如雷,你们这帮饭桶,8小时都没满还要来向我要人,通通冻结外部招聘,只出不进,所以在后面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公司不准从外部招聘任何人员,考勤也变得异常严格。

欢迎【关注】八鱼先森,每日分享个人成长,职场技能,十年互联网职场管理经验。

八鱼先森


老茶以为,这个不是一种形式主义,而是还是非常有必要这样做的。

看似简单的一种签到行为,其实是一种规矩的体现,也是一种提升效率的办法

老茶之前带过一个创业小团队,之前公司都是有签到制度的。后来搬到一个比较远的办公地点,我就建议老板说,有些同事家住太远了,要不然就取消签到制度。

老板也觉得要适当的人性化,就同意了我的建议。一开始大家都很自觉,偶尔堵车啥的,迟到个几分钟,都会觉得不好意思。

慢慢的,我就发现不对,迟到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有些人更离谱,迟到半个小时以上的都有。只要领导不在,必定会有人迟到半个小时以上才到。

有次开早会,我早早的在会议室等,半个小时过去了,竟然还有3个人没到齐。整个团队也不到10个人,这样下去,整个团队就会出问题的。

我就把问题的严重性跟老板说了,老板也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就同意恢复签到制度,只是适当给点弹性的迟到机会。

很多人都是不喜欢签到的,老茶也不喜欢,但是又不得不这样做。因为这是一种规矩,也是一种提升效率的办法。

试想下,如果一个公司每天早上都有迟到,那么必定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效率,本来能很快就决绝的一件事情,却因为找不到人而被迫拖延。长久下去,这样的团队效率怎么会提升。

自律,真的是反人性,单靠自律约束而非制度约束是不行的

白岩松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一个单位,只要到了开始强调考勤、打卡等纪律的时候,一定是它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

有些人就会拿这句话说事,觉得可以通过培养员工的自觉性来代替签到制度,这样既能体现企业的人性化,又能激发创造力。

但是,人家说这句话的时候,后面还有一句话,那就是:“因为一个走上坡路的单位,人人不待扬鞭自奋蹄。”

现实中,这样的企业并不多,大部分企业一开始都是很普通的。人类天性好逸恶劳,喜欢逃避问题、懒惰、短视,自视甚高却很难脚踏实地,这是一种人性。

你想要靠每个人自觉的不迟到,一开始大家还会遵守。但是过不了多久,人的懒惰和侥幸心理就会让人开始放松,然后散漫起来。此时,再通过同事间的互相模仿,觉得他也迟到,自己迟到一会也没啥事的。久而久之,整个团队就进入一个低效率的状态。

问题总结:上班签到不是一种形式主义,而是确确实实是有好处的,对于大部分的企业,必定需要有这样的制度来进行约束,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团队的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