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盖世英略成一统


杨坚:盖世英略成一统

杨坚,即隋王朝的开国之君隋文帝,他在建立隋朝和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统帅能力和谋略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 革除周鼎,水到渠成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周宣帝宇文赟病逝后,掌握机要的内史上大夫郑译和御正大夫刘昉以静帝年幼为由矫诏引杨坚入朝总政、都督内外诸军事。一年以后杨坚受禅为帝建立隋朝。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能轻而易举地迁移周鼎而攫取帝位,这并非偶然。

从客观方面说,继承周武帝执政的周宣帝是个无道昏君,他在位时荒淫狂乱,政治腐败,上下离心离德,朝野思变,已经显露出王朝末日的迹象。

周宣帝死后,其儿子周静帝宇文阐还只是个8岁的孩子,根本没有办法处理朝政,从而给杨坚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

从主观方面说,则是杨坚积极策划的结果。

为了攫取帝位,杨坚在其摄政的前后施展了一系列谋略:

其一是立功树威。杨坚出身望族,早获令名,其父杨忠死后便袭爵位为隋国公,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他更重视依靠本人功业所建立的威望。

公元575年,周武帝伐齐,杨坚率水军3万积极参战,破齐师于河桥。次年,他又参加平齐之战,因功而进位柱国,从而位望曰隆。

其二是组织班底。杨坚很注意延揽人才。他先后把高颎、苏威、李德林等这样一扰有才能有经验的人任命为自已的辅佐,替自己出谋划策。

与此同时,他还利用家庭或婚姻关系结交北周政权的上层人物,他聚了北周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为妻,又把女儿嫁给周宣帝当了皇后,这样在杨坚周围便形成了一个很有势力的政治集团。

周宣帝死后,郑译和刘昉立即假造遗诏引杨坚入宫摄政,说明他们与杨坚早有非同寻常的关系。

其三是收揽人心。杨坚平时就很注意收揽人心,摄政之后在这方面更是大做文章。为了缓和人们对周宣帝苛政的不满,他一登上政治舞台就废《刑经圣制》,改而实行比较宽大的法律。他还下令“停洛阳宫作”,“躬履节俭”,从而使政局一新,获得了广大民众和下级官吏们的爱戴。

其四是扫除障碍。杨坚非常清楚,阻碍他篡权称帝的力量是北周宗室诸王和一些忠于皇室的地方实力派。为此,他以各种罪名杀死了赵王宇文招等诸王,并且有计划地迅速平定了尉迟迥、司马消难和王谦等人掀起的地方叛乱,使年幼的周静帝宇文阐处于完全孤立无援、任人摆布的状态。

这样一来,杨坚迀周鼎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杨坚:盖世英略成一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