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要小红还要给贾宝玉说一声,王夫人要袭人怎么不经过贾母?

我爱半城山半城水


这个问题问得,让人无从答起。

王熙凤要小红是把小红从宝玉身边调到自己身边来当差,当然要跟宝玉说。不然宝玉身边好好地少了一个人,哪里去了呢?王夫人要袭人,此话怎讲?王夫人是要把袭人从宝玉身边调到自己身边来当差吗?王夫人只不过因为中意袭人的忠心提拔了她,提升了袭人的层次而已,并没有从宝玉身边调走。

这完全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王熙凤要小红可以说是要,王夫人对袭人,这个要字完全算不上,学过语文的都知道。

如果王夫人要把袭人拿到自己身边来妆差,那应该像王熙凤那样,跟宝玉说一声,事后再跟贾母知会一下,这事也就算完了,可是事实上,王夫人并没有要袭人,这个要字怎么解释?王夫人因为中意袭人的忠心,所以提升了新人的档次,给她一个准姨娘的身份,月银从一两银子提升为二两银子,让袭人从此更忠心地为宝玉服务,也更忠心地在王夫人面前表现。

可是王夫人显然还是有所顾忌的,不是毫无顾忌,所以她提出来给袭人的这二两银子从自己的份例当中出,而不是从官中出,从王夫人的角度来说,这样的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所以她既没有跟贾政通过气,也没有跟贾母知会过。

当然,作为王夫人来说,她是荣国府内政的掌权者,她什么事情如果要跟贾母汇报,那是出于对贾母这个老长辈退居二线的曾经的掌权者的尊敬,如果她不汇报,这些也都是她的本分,所有的权利都在她手中,她完全可以这么做,没有必要去汇报,也没有这个义务和程序。贾母也不会对她作任何要求。后来我们看到晴雯被撵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王夫人之所以悄悄地做这个事情,是因为她不想把这个事情扩大化,在有限的范围内任其发展,但是不管怎么说她都没有义务跟贾母汇报,而且这件事情跟王熙凤要小红到身边来当差,完全是两码事,不可放在一起同日而语。


苏小妮


王熙凤要小红是因为欣赏小红的为人处事,是光明正大的要,对宝玉也没什么影响,说与不说,结果一样,也只是走个形式,所以完全可以跟宝玉说;而王夫人要袭人,相当于是让袭人倒戈,变成自己的人,这与贾母安排袭人服侍宝玉的初衷不符,触及了贾母的利益,所以就没有经过贾母。

《红楼梦》第三十六回,王夫人和王熙凤商议将袭人的月钱提高至二两,与赵姨娘一样,并且是从自己的分例上出,不动官中的钱,这是在暗中提高袭人的地位,且不至于闹得沸沸扬扬,传进贾母耳朵。而之后,凤姐向袭人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让她给王夫人磕头,且不必去见贾母,这就更明显了,完全是背着贾母在拉弄袭人。此后,袭人就成为了王夫人的一枚棋子。

直到七十八回,晴雯死后,王夫人才告诉贾母袭人转正之事,并且没有完全告诉实情,此时前后已经过了两三年了。王夫人是先斩后奏,随着贾母的日渐老去,王夫人权势越来越大,贾母此时已无可奈何了。

综上所述,王熙凤要小红就是出于正常的人事调动,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去,是光明正大的,可以经过宝玉;而王夫人要袭人却是暗藏深意的,不排除暗中与贾母作对的考虑,是不能告诉贾母的。


我是玉生,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多岐为贵!


玉生侃红楼


王熙凤要小红,给贾宝玉说一声,说明王熙凤要小红是可以光明正大,不需遮掩的,要就是要,不要就是不要,没有什么不可对人言说的。

但王夫人不一样,她要袭人是用了障眼法的,表面上,袭人仍然是贾宝玉身边的大丫头,但事实上,袭人不但成了贾宝玉的准姨娘,还成了王夫人安插在贾宝玉身边的心腹,眼线。

袭人原是贾母房中的大丫头,虽然后来给了宝玉,但编制仍然在贾母房中。王夫人要抬举袭人,可以,事先应与贾母商量一下,就算不商量也应该给一个通知。但是没有。

王夫人不但暗中抬举袭人,而且告诉王熙凤把袭人在贾母房中的一两银子的月例裁掉,而自己私掏二两银子补上,这就把袭人的关系由贾府的公职人员变成了王夫人的私人暗线了,而这些,都是瞒看贾母进行的。因此,袭人虽然职位不变,但是待遇发生了变化,职责也发生了变化。从此袭人只需听从王夫人的安排,做好她的宝二爷的准姨娘和王夫人的心腹,而不用看贾母的脸色了。

王熙凤要走小红,知会了宝玉,这是对宝‘玉的一种尊重,而王夫人暗箱操作,先瞒住了贾母,则是对贾母的一种轻视,虽然后来告诉了贾母,贾母也对这种先斩后奏心中恼怒,但却无可奈何,毕竟县官不如现管,王夫人女儿元春贵为皇妃,娘家也势如中天,贾母大权旁落,只剩下一个位子了。贾母对王夫人不满,却不能说,只好借批评晴雯“变了”而影射王夫人。


萍风竹雨123


王熙凤要了宝玉房里的小红,派人给主子宝玉告知了一声。而王夫人要袭人,却没有告诉原来的主人贾母。这是因为,王夫人所谓的“要袭人”,袭人并没有离开原来工作的地方,只是升职了。还没到公布的时机,她认为暂时不必告诉贾母。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两件事的不同。

小红跳槽记

小红的跳槽源于一次偶然的机遇。

王熙凤在大观园游玩,有事要告诉平儿,可巧没带丫头。凤姐朝着丫头们招手。当时并不是只有小红一个人,但小红见机快,赶快撇下众人跑过去。

小红出色地完成了王熙凤交给的任务,得以脱颖而出,受到王熙凤的赏识。

小红有三分容貌,也曾想在宝玉面前现弄现弄。好不容易有次斟茶倒水的机会,被秋纹几个人骂了一顿,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火星。

在原单位不得志,有更大的公司更强的老板,能不欢欢喜喜跳槽去?

新老板挖了墙角,当然要知会旧老板一声了。所以凤姐派人给宝玉打了招呼,把小红要走了。

袭人升职记

荣国府的丫鬟都很会把握机会。

宝玉因为金钏之死,结交戏子,被老爹贾政一顿胖揍。王夫人为儿子的前途、名声忧心忡忡。她叫个宝玉的丫鬟来问话,并没有指明让袭人来,而袭人考虑过后,亲自去回话。

王夫人说起宝玉挨打的原因,袭人趁机进言,说宝玉应该教训,一下子说到了王夫人的痛处,正触了金钏儿之事。

王夫人不由感慨:

谁知你方才和我说的话全是大道理,正和我的想头一样。

经此一番话,王夫人向袭人做了承诺:

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我自然不辜负你。

果然没多久,王夫人就给了袭人姨娘待遇,袭人成功升职。

袭人只是原地升职,并没有改变任职地点和服务老板,可以暂时不告诉贾母。


淡看云起


贾府的丫鬟,不但是等级分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和职份,职份之内还分当班不当班,管理模式类似于我们现代的公司。

小红是宝玉屋里的二等丫鬟,负责浇花、喂雀儿食、茶炉子。这些事如果没有做好,高一级的丫鬟和主子是会问责的。假如她走了,得有人替上她的位置,继续完成她的职份,这样才能保证怡红院“公司”正常运转。凤姐从宝玉屋里要走小红,先给宝玉说一声。一来是尊重宝玉,同一个公司,从不同部门里要个人来,哪能不和原部门主管打声招呼呢?二来呢,好及时安排合适的人手。小红走了,她之前负责的工作得有人做。凤姐要小红,是把她从怡红院调离,落脚到自己的屋里,人事调动,是有必要提前知会的。

王夫人要袭人,没有给袭人挪位子,袭人的岗位不变,只是等级发生了变化。在此之前袭人的“户口”属于贾母的“部门”,工资在贾母“部门”领取,工作岗位在宝玉的“部门”。王夫人把袭人的“户口”从贾母处迁移到自己的“部门”,工作岗位还是宝玉的怡红院。袭人的工资不在王夫人“部门”里领,而是王夫人私人掏钱。

王夫人从贾母那里要走袭人,对贾母屋里的各丫鬟的岗位职责没有影响,袭人的岗位也没有调动,人事上也没什么影响。从贾母那里调走了袭人,再给贾母添一个人,在表面看来,贾母不但没有受损,反而受益,所以王夫人可以不和贾母说。

王夫人调动袭人并看重她,是袭人的一次忠心谏言换来的。从此王夫人厚待袭人,袭人忠心于王夫人。王夫人对贾母管教宝玉的方式,并不满意,但是她不敢说,也不敢有什么明确的作为。她希望通过袭人来看管宝玉,以免发生她担心的事情。在不知不觉中,袭人背离了贾母,倒向王夫人。贾母对袭人不满,说她“变了”,又碍于王夫人,不好多说。

袭人选择靠向王夫人,这才是对贾母最大的背叛。王夫人把她从贾母那里抽调出来,不向贾母汇报,倒不一定是无礼。王夫人作为礼教的守护者,她并不缺乏对礼教认知,也不缺乏实施的自觉性。如果私自调离袭人而不汇报是对贾母的不敬,她又何必隐瞒?袭人本来就是贾母放在宝玉屋里的,她给袭人提升待遇,也算是对贾母的决策进一步的实行。

王夫人从贾母那里调离袭人,是把她从一个丫鬟提升成“准姨娘”。宝玉还小,还没到公开娶姨娘的年龄,袭人有姨娘之实,并无姨娘之名,属于只能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暗箱操作。王夫人没有合适的名义向贾母汇报这件事。




飞露洒我裳


王夫人什么时候“要”袭人了?

王夫人只是提拔袭人,不公开地提升袭人的月钱,并没有把袭人从宝玉身边调动开去。也绝不是把袭人培养成自己在怡红院的卧底。

王夫人只是欣赏袭人,给予她较高的待遇,让她更尽心尽力地照顾宝玉。而贾母派给袭人的任务,就是照顾宝玉。这怎么能是“王夫人要袭人”?

袭人还是贾母的人,派到宝玉屋里的。王夫人提拔贾母的人,给予优厚待遇,而不改变其职位,这是取悦贾母的方式。

况且,王夫人也不是不告诉贾母啊。撵晴雯之后,王夫人把两件事放到一起,向贾母汇报,就是用袭人取悦贾母,来冲淡先斩后奏撵晴雯的不敬。


栖鸿看红楼


王夫人实际上并没有要袭人,只是挑战贾母权威,把袭人站队这件事挑了明,袭人真正的领导贾母一开始并不知道;凤姐要小红,是真正的工作调动,经了怡红院领导宝玉的同意。

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袭人投靠王夫人,推心置腹一番话投了大boss的缘分,到了第三十六回,王夫人就比照姨娘,让凤姐安排了袭人的份例。

这件事实际上是不合规矩的,怡红院已经有了一个晴雯,是贾母安排给宝玉的内定姨娘,按照规矩,将来成婚后,未来妻子会再为他纳一位姨娘,这是标配。可是晴雯不合王夫人脾胃,反倒是后来的袭人,这个在怡红院没编制的人,为了“日后争荣夸耀”,先与宝玉偷情,再向王夫人投诚,占据了上风。

王夫人对婆婆的安排不满意,她表面不说什么, 暗地里一系列操作却是让大家心知肚明,失了一个晴雯贾母能忍,但让袭人上位万万不能,所以袭人的结局,在她背叛贾母之日也已注定。








布妈生活魔方


就是因为知道不合适,所以王夫人只能暗中提拔。不过这样说明王夫人在贾府的地位不可动摇。一是他是贾政的原配。唯一的妯娌邢夫人只是续弦,又没有亲生子女,不可与她争锋。二是她有嫡子女,而且女儿还是贵妃。三是她娘家气势如虹,哥哥王子腾更是仕途风劲,爵位都在贾家各位之上。所以虽然面对贾母,她也有底气,可以先斩后奏。王熙凤虽然当时在贾家当家,但她的地位怎么也比不上贾宝玉,要动他的人,肯定要和贾宝玉说,而且她也知道,一句话就能成的事,何必要给制造麻烦呢?!而王夫人对袭人的提拔那是决定贾宝玉妾室的人选,相对来说是大事,而且与贾母的预定人选是有冲突的,根本不可能一句解决,只能先斩后凑了。


沧海冷云


好问题。王夫人为什么要绕过贾母提拔袭人?正因为她知道这不符合贾母的意愿啊。

王夫人表面木讷呆板,在贾母面前少言寡语从不出言顶撞,但其实心里非常有主意,太有主意了。实际上,王夫人管控欲非常强,而她最想要掌控的,莫过于自己儿子贾宝玉的一切了。须知母凭子贵,自从有出息的儿子贾珠死后,年近五十的王夫人也只有贾宝玉“这个孽障”了,那可是她后半生的寄望所在,怎么能不牢牢控制住?

无奈贾母宠爱宝玉,亲自安排过问他的一切。王夫人需要维持孝顺儿媳的人设和吃斋念佛的形象,不方便公然和贾母作对,那就只能暗中布局,务求架空贾母。

本来,直接让宝玉听话是最省事的,但是宝玉的叛逆与生俱来,这个目标难以实现,于是王夫人的策略就变成插手宝玉身边的人事安排,把宝玉周围的人都变成向她效忠的“自己人”。

袭人上位,正是因为迎合了王夫人的这种需要。实际上,是袭人自己主动向王夫人“建言”在先,这才赢得王夫人的青眼有加。王夫人欣赏袭人,除了袭人说的话很符合她的想法之外,还有一个不便告人的原因:袭人是贾母特地派去服侍宝玉的,薪水都还在贾母房中领,她有想法不跟贾母说,反而跟王夫人说,其实就是选择站队王夫人了。说直白一点,这就是对贾母的背叛。

王夫人对此当然求之不得,所以不但暗中提拔袭人,还有意向贾母隐瞒。直到把晴雯撵走,彻底替换掉贾母本来给宝玉选好的屋内人,这才把两件事一起若无其事地以闲谈的口吻向贾母作了“汇报”,而此时的贾母,尽管心有不满,也只能接受木已成舟的事实。

概括起来,王夫人瞒着贾母提拔袭人,可以说有这么几层用意:

1.利用袭人的“投诚”,开始暗中布置自己的人事网,以便将来彻底掌握主动权;

2.拿自己的月例匀给袭人,而不向贾母汇报走公家路线,既可以不惊动贾母,也可以让袭人感觉到自己的私人关怀,从而使袭人更死心塌地地效忠;

3.因为贾母将袭人派去服侍宝玉,王夫人作为当家人完全可以调配丫环们的工作,所以理论上这事可大可小,王夫人可以装作“忘记”及时汇报,贾母也不能怎样;

4.布置这件事时,在场的人不少,至少包括薛家母女、王熙凤、林黛玉,以及玉钏等下人。王夫人通过这种若无其事的操作,可以顺便“测试”有没有人会“多管闲事”向贾母打小报告。

事实上,薛姨妈和宝钗当然是站在王夫人一边的,黛玉单纯,也不会多想。王熙凤最是机灵的,她一边按照王夫人的意思另外找个丫环送去贾母那边顶替袭人的缺,一边亲自安排袭人去向王夫人叩头,同时不忘叮嘱她“且不必去见贾母”。这一句叮嘱,就足够证明,王熙凤完全领会了王夫人的用意。

至于王熙凤看中小红,要把她从怡红院调到自己身边的事,那就简单多了。王熙凤纯粹是看中小红的工作能力,反正小红在怡红院也只是排不上号的小丫头,她本人也愿意接受王熙凤的跳槽邀请,所以这就是一件正常的“工作调动”,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小心思,当然可以正大光明地操作。王熙凤本来和宝玉关系就不错,于公于私,打声招呼都是应该的。宝玉那时也顾不上小红,所以答应得毫无难度。

事实上,这也正映衬出王夫人提升袭人身份时的遮遮掩掩、不告诉贾母是有问题的。于公于私,王夫人不但没有隐瞒贾母的理由,本来还应该得到贾母的允许才能提升袭人。但王夫人就是这样先斩后奏了,只能说她要把掌控权从贾母手中夺回来的决心是很大的。

参见之前的相关问答:

《王夫人撵走晴雯,不怕得罪贾母吗?》

《王夫人不给贾母说,就撵走了晴雯,她为什么这样大胆?》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这有可比性吗?

凤姐要小红,小红的工作单位从怡红院调到凤姐院子里了,所以要跟原单位打招呼。

王夫人所谓的要袭人,只是安插个眼线,袭人的工作单位还在怡红院,一不是从怡红院往外调,二不是从老太太院里往外调,有什么必要打招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