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之妻陳璧君在監獄如何度過晚年?

大漢奸汪精衛之妻、曾任國民政府中央監察委員的陳璧君,於1946年4月被國民政府江蘇高等法院判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1949年她從蘇州監獄移押到上海提籃橋監獄,1959年6月17日因病死於獄中,享年68歲。多年來,筆者通過查閱大量的文史、檔案材料,採訪當年曾經管理過陳璧君的多名管教幹部,還採訪了當年常到監獄送物、探視,併為陳璧君處理後事的陳家遠房親戚譚文亮先生,遂成此文。文中不少史料為首次披露。

移押上海

1949年7月1日,陳璧君與日本女諜中島成子一起從蘇州移押到上海,關押在提籃橋監獄十字樓的女監(全部由女性幹部管理)。十字樓高6層,建築面積6560平方米,大小囚室150間,樓頂有4個放風場,設施較齊全。解放前這裡原是關押外籍犯男犯和日本戰犯的地方,每間牢房大多為8個平方米,兩扇高窗,還有一張固定的鐵床、桌子、凳子和抽水馬桶。考慮到陳璧君與中島成子較長時間關押於一室,相互比較熟悉,為利於監管工作,女監幹部就把兩人也安排在一間牢房內。牢房內只有一張鐵床,陳璧君年齡偏大,身體不好,就讓陳璧君睡床,中島成子睡地鋪。

在收押陳璧君以前,提籃橋監獄幹部作了認真研究。針對陳璧君的性格、經歷、罪行、身體等情況,妥善作了安排。尤其對她的稱呼,也作了研究。過去陳璧君在廣州、南京、蘇州監獄關押時,看守人員人前人後都稱她為“汪夫人”。有一次一名國民黨的少將軍官,因為叫了她的名字,而受到陳璧君的當面辱罵。提籃橋監獄幹部們認為“我們是共產黨的監獄,不論幹部、犯人,決不允許稱陳璧君為‘汪夫人’或‘陳先生’”,按規定犯人在監獄改造期間,犯人之間都一律稱番號,幹部稱呼犯人,也用番號,不叫名字”。

提籃橋監獄犯人的番號一般為4~5位數,其中女犯番號前大多冠以“20”的代碼。陳璧君入監後,番號為“20304”,簡稱304。中島成子的番號為“20305”,簡稱305。由於所有女犯每人都有一個番號,對每個犯人都一視同仁,陳璧君也無話可說。當時,監獄犯人稱管教幹部為“先生”(後來改稱“隊長”),因此,陳璧君對幹部通稱為先生,對女監的監長、訓導員等幹部則以其任職務而稱之。

監獄幹部考慮到陳璧君曾留學海外,有較高的文化水平,比較喜歡閱讀書報,每天供犯人閱讀的報紙來了,一般先讓陳璧君看,監獄圖書館書籍的借閱,也給她一定的優待。入獄初期,儘管陳璧君不認罪,不服判,但她看書還是十分認真的。所以,在1949年9月26日的《新聞報》,一篇《東方“巴士底”的解放,上海市人民法院監獄參觀記》中,這樣寫道:“我們看到女漢奸陳璧君,頭上包著一塊白布,穿著藍色的舊囚衣,躺在床上正看蕭軍的《八月的鄉村》”,在1949年底《解放日報》一篇《陽光照進監獄》的通訊中寫道:“天字第一號奸首汪精衛的妻子陳璧君,在解放後積極多了,如每天向圖書館借閱書閱讀消遣,最喜愛讀的《聯共黨史》、《居里夫人》、《母親》等這類得以教育的書籍。”

汪精衛之妻陳璧君在監獄如何度過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