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自學中醫,有哪些書籍可以快速入門?

用戶107861885426


我也是中醫鐵粉,前後自學已4年了,現在已經入門,我認為,我自己家人,親近的朋友有病都會找我,成功率7~8成吧,我的路線是這樣的,劉力紅的((思考中醫))引起我的興趣,李可老中醫的經驗專輯讓我著迷,劉志傑大醫的傷寒論類編補遺讓我深入,蒲輔周、施今墨、張拱等名醫的醫案給我啟示,就這樣,堅持到現在,一路走來,難於言說,就這樣。


阿林5398


首先是三本書:一藥性歌括40O味。二,湯頭歌決白話解,三是頻湖脈學白話解。這三本書應該是讀會背。孫真人說: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其醫也。多看看周易與中醫。參考些針炙書撐握經絡循行圖。(我是一個苦命人,由於弟兄多閒難大,小學三年級沒有讀完,家父提出來讓我停學。我在學校裡是優秀學生,少先隊員中隊長,不甘心停學,總是偷偷地往學校跑。時間久了,家父氣急敗壞,記得是62年割麥時間,家父硬是把我打死了。半夜三更是我大娘偷偷看看我沒有死,解開捆著我的草捆,給我些一角一角的破錢偷偷把我放跑了,一直是一在討飯度日。後來有位賣自挖草藥老年人收留我,一邊挖藥一邊賣,啊!插一筆:這老年人就認我為乾兒子,後來又要我稱呼師父。就是他老家給我買了以上三本書,又買了字典,就這樣我學會了中醫。68年又應徵入伍,業餘時間就讀這從家帶著的三本書,連黨支部命令我任衛生員,7O年又保送我讀湖北中醫學院學習。很吃力呀……)在湖北中醫學院學習期間,老師父又送給我四句話:病理藥理真精通,掌握病情斷病症,根據形態聲色脈,成方驗方靈活用。這四句話,我一直是我裝進肚子裡的法寶,老師父在給我寫信時候再三囑咐,要把周易神書也認真的學習,當時買不到這類的書,老師父又從老家給我找來幾本草版本中醫周易斷病說,就這樣成就了我的一生。所以說,只要認真,努力,刻苦,定能學好中醫。


用戶3570561273801


若不習文,如今可能是一仙風道骨的著名中醫了。玩笑一把,莫噴!!


老漁破船


想學中醫,還要快速入門,我不是中醫,但喜歡看中醫理論,我覺得很多中醫說的都有道理,但是都沒有說的很透徹,直到看到倪海廈的視頻,覺得他講的風趣,而且非常直接,學中醫還是多看看他的書籍和視頻。

關於用藥多少,倪海廈說過,他開的方子有的藥店不敢賣藥!好,來個附子150克,就把藥店賣藥的嚇死了,這麼多附子你要殺人嗎?不賣!

藥店賣藥的,見慣了附子15克,一下子見到150克,害怕也是正常的。

我曾經因為腰椎病,得到一個方子,買遍了藥店還差兩味藥,結果都沒有,我來到王江涇鎮的張心一藥店,結果遇到藥店老闆,我說買兩味藥,他非要看處方,沒有處方不賣,最後也沒有買成,就缺兩味藥算了,也照樣用了,腰也好了很長時間。

倪海廈說這些藥店不能說他壞,只能說他不是真的懂中醫,他說治病用藥藥量不夠治起來就是給病撓撓癢,治不好還說是你醫術不行,其實是藥量不夠造成的。


乙丙丁6


我就是自學的中醫。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通過考試獲得了省衛生廳頒發的醫師證。想自學中醫,首先得了解中醫的內容。中醫分為三部分:第一,中醫基礎理論,二,中藥方劑,三,臨床各科。初學者必三部分同時進行,最適合初學者應該有一本《中醫學》,裡面有基礎理論與臨床各科。還要有一本《常用中藥學》。一本《方劑學》,裡面有歌訣便於記憶。有這樣的三本書,能夠掌握,進行有機的結合,那就是一個完整的中醫了。要想在進一步成為神醫,必須勤學,眾覽各家學說。如《傷寒論》《金匱要略》,這個非常重要。再就金元四大家的著作,有李東垣的《脾胃論》,張從正的攻病學說,(即汗,下,吐)。劉河間的寒涼派,朱丹溪的滋陰派。清代溫病學家葉桂的《溫熱論》,吳鞠通的《溫病條辯》,王青任的《醫林改錯》等等。對於脈學,初學者最好不要把它當作主要課程來攻讀,因在臨床上通過望,聞,問三診對疾病已瞭解大概,切脈就顯得次要了。你可以在學醫的道路上通過切脈會逐漸掌握其奧妙,到那時以脈推病,通過三個手指切診,就能分析闡述病人的疾病,那就是神醫了! 關注我,可以得到更多的輔導。


為人排憂解難


本人談點自己的經驗,我從2010年開始給別人把脈,首先說明一下,本人專業鐵道通信信號。當時根本不知道什麼浮沉表裡,但那會經常給正常人和病人摸脈,為什麼確定是病人,因為他們都去醫院檢查過得出的結論,摸他們的脈象和正常人的區別。隨著摸的人隨著越來越多,能摸出的病情越來越多,而且不用病人說病情,把脈後,我說病人都會出現什麼症狀,基本十拿久穩,最後在問病人病情,分析病情基本正確。有好多人讓我給開業,但本人作為負責任的態度,堅決不給別人開藥,,因為無證。出了醫療事故擔當不起。


穩穩的幸福


回答過一次、如果是鐵了心想學中醫、必須要下苦功、死記硬背、開始時別問治什麼病、怎麼治、、象兒童背唐詩一樣、第一本書應首選汪昂的湯頭歌訣、裡面分十九種劑型、各選有代表性的背、不懂的選用法不同的背、約一百六十方、、在背時注意不要串、汪昂的歌訣有病名、有治法、有變通、、難一時、受益一生、、然後是藥性賦、脈訣、舌診、藥性賦選珍珠囊、脈訣選瀕湖脈學、可背七言訣、也可背四言訣、舌診選吳坤安的、還有十八反、十九畏、孕婦禁忌、各引經藥、十問歌、小兒診法、這些都是基礎的基礎、必須背熟、、然後才是基礎理論、基礎理論裡有內經、內經裡必須背熟病機十九條、湯頭歌訣裡有傷寒論、、基礎打牢了可以以管窺面、知一而反三、以不變而應萬變、、話都說了、只看你奈不奈得了十個六月、九個冬了、、另外有一條要注意、學基礎理論時、中醫的理論只是符號、不要與西醫的臟腑去串、更不能劃等號、如果非要往西醫那裡去拉、只會越拉越迷糊、、按中醫的理論去理解、去分析會越學越明瞭、


老樹新枝17


如果是自學治病救人的話,而不是拿證行醫開業的話,兩條路徑都可以。

第一條路徑:

1、學習《中醫基礎》,包括精氣論,陰陽論,五行論,藏象學說,經絡學說,體質理論,病因,病機等,參考第五版教程。

2、學習傷寒雜病論,包括傷寒和金匱,重點推薦倪海廈的教程和錄音。

3、本草方面請看《本草備要》,千萬別看李時珍的書。

4、消化倪海廈的書以後,參考其他經方家的教程,重點推薦胡希恕和劉渡舟。

5、之後要真正學習中醫的基礎《黃帝內經》了。

6、醫易不分,當你真正溯源中醫的時候,必須學習易經和道教文化,如道德經之類的。

第二條路徑,只學黃元御的書:

1、四聖心源

2、長沙藥解

3、傷寒懸解

4、金匱懸解

……黃元御的十一本書,當然學習《四聖心源》的時候,也可以參閱《圓運動的古中醫》。

祝你自學成才,要知道,黃元御是30歲以後開始學醫的。


經方民醫


我從事中醫臨床及教學多年,看到問題,也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中醫確實可以自學成才,但過程十分艱難。要想學好中醫,一定要有吃苦的準備。學習可以分為兩部分: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

1.理論學習

先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和《中藥學》,然後再學《中醫診斷學》,最後才是中醫內、外、婦、兒等臨床課程,循序漸進,沒有捷徑。

推薦:

(1)使用‘‘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中醫基礎理論》、《中藥學》、《中醫診斷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針灸學》等。

(2)各種中醫講課視頻

2.實踐學習

古人有云‘‘熟讀王叔和,不如臨症多’’,說的是‘‘實踐在中醫學習中十分重要’’ ,但由於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自學者沒有醫師資格證是不能為病人診療疾病的,那是違法行為。

我的建議是:

(1)自學者可以找生病的親朋好友模擬做診查、開處方,然後帶病人去醫院診查,對比學習。雖然費事,但成功可能性較大。

(2)觀看中醫學診療視頻。

二、醫學是‘‘人命關天’’的科學,不能輕易‘‘試錯’’,因此我不建議自學。如果僅僅只是愛好,我建議讀一點養生書籍,提高一下自己和家人的養生水平就可以了。如果確有實愛好中醫,勵志為中醫做點事,那我建議去中醫院校讀書或拜師系統學習。

三、提醒一下:沒有《醫師資格證》、《執業證》擅自開展診療活動,是違法行為,會受到相關處罰,建議自學者不要違法。




現代的一些書,比如《名老中醫之路》也強烈推薦給大家作為入門書看,可以增加學習的興趣和領域學習方法。現代的大學統編教材《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都是不錯的入門書。

至於一些網紅中醫書籍,比如《思考中醫》和火神派的書,強烈不推薦作為入門書。這些書不具備入門書的特質,而且行文過於偏激,甚至有些東西有些牽強附會,會把沒有分辨能力的學生帶入歧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