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3歲被北大挖掘培養5年,留學美國後就沒然後了?

田曉菲,她很可能是北大校史上招收過的年齡最小的學生。其實北大每年都能招收幾個有著天才之名的學生,但像田曉菲一樣,能13歲就從中學直升北大的學生,整個中國還真沒幾個。不過北大的悉心培養最終沒有留住她,田曉菲最終還是改了國籍,嫁給了美國人。

她13歲被北大挖掘培養5年,留學美國後就沒然後了?

田曉菲,1971年10月出生於哈爾濱,在天津長大。父母都從事文字工作,優良的基因賦予田曉菲出眾的文學天賦,4歲時她就在《天津日報》發表第一首詩,後又出版5本詩集。這些作品得到文學人士的認可,以柳溪阿姨為代表的天津一批老作家都曾是她的忘年交。同時,田曉菲的名氣也引起了北大注意。13歲時,田曉菲還在天津一所中學上初中,被北大西語系讀英美文學專業破格錄取。

她13歲被北大挖掘培養5年,留學美國後就沒然後了?

就這樣田曉菲創造了,13歲從初中直升北大的佳話。而後,田曉菲又出版更多文學作品,比如:《愛之歌》(詩集,1988),《生活的單行道》(散文集1993),《秋水堂論金瓶梅》(2003),《塵幾錄:陶潛與手抄本文化》(英文,2005)等。

她13歲被北大挖掘培養5年,留學美國後就沒然後了?

16歲時,田曉菲在北大讀大三,恰逢北大建校90週年校慶,田曉菲有感而發,寫下《十三歲的機遇》。文中回顧了她與北大的淵源,特別是在北大兩年學習與生活的感受,表達了熱愛北大、讚美北大以及為了北大而必將離開北大的複雜感情和渴望自由飛翔、渴望創造的精神。後來,這篇文章也被選入國內中學課本。

她13歲被北大挖掘培養5年,留學美國後就沒然後了?

1989年田曉菲北大畢業,之後赴美留學;1991年,她拿到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立大學英國文學碩士學位;1998年,她又拿到哈佛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成為哈佛大學歷史上最年輕的博士生。學有所成之後,大家都以為她要回國了,但計劃跟不上變化,1999年元旦,田曉菲嫁給了自己讀博時的導師,一個大她25歲的美國老教授。當時田28歲,導師53歲。

她13歲被北大挖掘培養5年,留學美國後就沒然後了?

有了這層羈絆,田曉菲不再考慮回國而是改國籍決心留在美國,她到美國高校應聘助理教授。2006年9月,年僅35歲的田曉菲正式成為哈佛大學教授。

田曉菲曾在北大校園裡結識了15歲的詩人海子,海子看過她的詩說:“如果你能堅持,你將是位偉大的詩人”。但是成為教授後,田曉菲幾乎不再寫詩了,看來她並沒有堅持這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