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一首《書懷》,道盡人到中年的無奈,引人共鳴

時間匆匆如白駒過隙,不知不覺間恍然才發覺自己竟然已經人到中年,這實在是太為尷尬,這個年紀的人上有老下有小,身上的負擔與壓力實在是太大。年少時的我們總是想著自己能早點長大,將學習是視為人生中最討厭的事情,覺得長大了就沒有事業上的壓力,然而步入社會後才發現年少的時光實在太過美好,如果能夠重來,就算每天讀書又有何不可?


杜牧一首《書懷》,道盡人到中年的無奈,引人共鳴

於是就想著在奮鬥幾年,等到中年的時候可能就能清閒下來,然而到了中年才發現自己將一切都想得太簡單了。最可怕的就是到了中年之後,自己努力了拼搏了,卻仍舊沒有什麼成果,而只有狀況日益變差的身體。這樣的感慨並不僅僅只有我們才會有,其實早在唐朝之時,就有一位詩人杜牧看透了這個道理,於是他就寫下了一首詩,表達這種人到中年的無奈。


《書懷》

滿眼青山未得過,鏡中無那鬢絲何。

只言旋老轉無事,欲到中年事更多。


杜牧一首《書懷》,道盡人到中年的無奈,引人共鳴


唐詩之所以備受大家歡迎,能夠流傳千古自然有它的優勢,很多詩人在寫詩的時候,都將自己對於人生的感悟寫入詩中,通過讀唐詩,其實我們也能夠從中瞭解不少人生的哲理,就比如說杜牧的這首詩。這首詩雖然很短,只有28個字,然而它卻通過這簡短的文字將人到中年萬事休的那種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


其實仔細想想,人的一生真的挺短暫的,只有3萬多天,然而我們卻從出生開始都面臨著很多的磨難,而生命也在這磨難中慢慢消逝。等到發覺自己一直一事無成時人生卻已經過半,這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打擊,都會讓人感到悲痛,也會讓人憤恨歲月的無情。


杜牧一首《書懷》,道盡人到中年的無奈,引人共鳴

杜牧雖然是一位很偉大的詩人,他滿腹才華,在少年之時也對未來的人生抱有憧憬,然而現實的生活卻是無情的,他也是無能為力。之前他在揚州的時候就迷戀那裡的一切,迷戀那裡的風土人情,然後來再次回想時,卻只能發出了“十年一覺揚州夢”的感慨。而在這首詩中,他從起筆就寫到自己已經人到中年,很多事情再也沒辦法去實現的那種悲哀。


這首詩的前兩句他就寫得極為傷感,將自己內心的那種悲憤描繪了出來。放眼望去,青山依舊,世界從來沒有改變,然而自己就再有沒有充足的時間與好心情去登高望遠,去享受其中的樂趣。畢竟鏡中的自己早已經兩鬢斑白,人生逐漸進入暮年,年老體衰的身體早已經不允許自己再去體驗人生。在這兩句中,他將生理上與心理上的矛盾描繪的淋漓盡致,讓人不免得想到自身而感到悲哀。


杜牧一首《書懷》,道盡人到中年的無奈,引人共鳴

而這首詩的後兩句則是全詩的經典,同時也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鳴。年輕時雖然忙碌,但是總是希望老的時候能夠輕鬆自由,現在人到中年才發現一切不過是自己的痴想,身上需要揹負的擔子更重了,恍然發覺自己早已經身心疲憊。


其實仔細想一想,在生活中絕大多數的人其實都有著這樣的感慨,生活總是平淡的同時又夾雜著各種苦澀,所以我們只能想辦法讓自己用豁達與平淡的心態去看透人生,才能夠苦中作樂,但與此同時,這何嘗又不是人生的魅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