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只殺過兩個菜鳥,為何被尊為三國第一?

老伍vlog


呂布在三國演義中被描寫成武功第一,還是有些歷史淵源的,因為三國志中,特別描述過呂布的個人武藝,說他身長力大,每每多愛身先士卒的衝鋒陷陣,並且一手好箭術,轅門射戟可是三國志中記載的,可以視為真事的。

受評書、演義和戲劇的影響,很多人把古代戰爭認知成以武將單挑決勝負的模式,真以為武將一定是扛著大刀,武藝高強,一人敵萬人的樣子,可羅貫中知道並不是他寫的小說這個樣子打仗。三國演義有三分歷史、七分演義之說,羅貫中定是熟讀三國志的,在三國志中能專門被強調個人武藝超群的沒幾個,而呂布是其中最突出者,自然會選他作為武力值最高的第一人!

演義中,除了轅門射戟之事外,在武藝方面給呂布虛構了不少情節,最能證明呂布武藝高居第一的,是兩場戰鬥。第一是虎牢關前三英戰呂布,第二是曹營六將合戰呂布。

劉關張是羅貫中塑造的三國第一天團,關羽、張飛更是虎將萬人敵,那時三兄弟剛出道,世上無幾人能識,讓諸侯幾名將領或被殺或被敗後,三兄弟閃亮登場。如果對手是無名之輩,怎顯關、張之勇?所以呂布是天下第一,這樣為劉關張之後的故事做好鋪墊。特別是關羽,後面還要斬顏良誅文丑呢,不是和第一打過,斬顏良就太突兀了。給關羽這個三國演義上半部男一號作背景板的很多,死了的華雄、顏良、文丑是,活著的天下第一呂布也是。虎牢關一戰,算是呂布和劉關張相互成就!

第二戰是曹操令手下許褚、典韋、夏侯兄弟、李典、樂進六人群戰呂布。這可謂陣容豪華,當時曹營能打的武將盡出了!許褚、典韋不用說了,兩人被很多人捧上天了,可無論如何算曹操手下最能打的了,夏侯兄弟並不弱,要知道許褚與馬超單挑平手後,夏侯淵還不服馬超,又出去單挑了一把,也沒分勝負。之所以六將齊出,羅貫中心裡還是默算了一下,之前劉關張三個敗呂布,後面要顏良殺得曹營無人應戰,怎麼也得讓大家知道,關張二人要比許褚、典韋厲害吧?厲害多少呢?起碼差了夏侯兄弟+李、樂中的一個。這才符合羅貫中對關羽、張飛的定位,這一戰呂布又當了一把尺子。

總之,文學手法,主角一定不是第一,這在金庸小說裡俯首皆是,因為第一了就沒空間成長了,沒意思了,這叫“留白”。關羽是主角,頭上自然會有人,羅貫中選上“三姓家奴”呂布,還留下後面故事的線索。





淨月暖陽


第一就是可以從側面瞭解他的武力,呂布雖然從來沒有斬殺過任何的名將,但是與他交手的名將卻是不少,我們就挑幾個有分量的來說吧,首先就是最著名的“三英戰呂布”了,張飛和關羽本就是當世萬人敵,但是張飛獨自一人迎戰呂布的時候,卻是隻能堅持幾十個回合,關羽在他們看後也是拍馬上前,兩人迎戰呂布卻是看看打平,又大陸幾十個回合劉備上前,三人一起鬥呂布卻還是佔不了便宜,甚至都不能傷到呂布,要知道他們三個加起來可不是一加一那麼簡單,能夠於他們三人鬥,足以說明呂布的武力。

第二點就是作者的暗示,因為人都是有一個先見為主的思想的,在呂布一出場,作者便是用大量的筆墨來形容呂布的矯勇善戰,幾乎把能偶形容的詞都給用完了,因此給我們一個暗示,其實都不算暗示了,直接就是明示了,他就是天下第一,在後來的每次出場,也都是用大量的筆墨來著重寫呂布,而且把呂布當作一個標杆來使用,比如在介紹馬超的時候就說:“馬超有呂布之勇”,因此潛移默化的就讓人們認為呂布才是最強的武將。

關於呂布為何沒有殺過任何一個名將,其實也是有原因的,那就是沒有任何一個名將願意和他死鬥,因為都知道呂布天下無敵,在沒打之前可能有的人就會心怯,不願意上場當呂布的墊腳石,只有關羽和張飛這樣頂級的對自己有絕對信心的名將才會出戰,但是這樣的名將卻也不是那麼好殺的,因為他們雖不能戰勝呂布,但是拖個幾十回合跑掉還是綽綽有餘的。


歷史的波瀾壯闊


題主好,我覺得呂布只殺過兩個菜鳥是因為除了這兩個菜鳥別人都知道呂布的厲害,比方虎牢關的時候,就是劉關張一起上的,因為他們知道呂布的實力,擔心一個人打不過,結局大家都知道,三英戰呂布也是平手,那麼呂布為何被尊為三國第一呢?大概有以下原因:

1.呂布的底子和能力。呂布的坐騎赤兔馬,是三國中最快、最好的馬,一般人根本駕馭不住。呂布的兵器方天畫戟,外形雖然拉風,質地堅硬,但卻只是用做儀設之物的,不太適用於實戰,一般人根本玩不轉,但呂布卻硬生生拿來當兵器,並且玩的很溜,甚至連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也不是他的對手。

2.呂布臂力驚人,善於騎射,轅門射戟就驚豔了整個三國。不過也正是這一點常遭質疑。有人說,150步轅門射戟,不就是75米射中嗎?那呂布的箭術也就相當於現代職業射手的水平而已。但我們有必要搞清楚,這所謂的“一步”到底是多遠。古代的一步不是說腿走一下為一步,而是邁兩次腳為一步。在周朝之前,一步等於8尺,到了秦漢時期,一步約為6尺,一尺相當於現在的23釐米,一步為1.38米。因此,呂布150步射箭,相當於現在的207米。207米什麼概念呢?現代的奧運會射箭,射程一般是70米,還用的是現代弓。

3.生平經歷,其實這些都還不足以說明呂布的勇猛,真正的硬實力我們從呂布平生作戰情況可以看出來。我們聽說過夏侯惇拔劍啖睛,也聽說過關雲長刮骨療毒,這都是作戰受傷的記錄。而呂布,在整個三國中,從未受傷,這個記錄也就趙雲能破。虎牢關前,呂布虎視十八路諸侯,所向無敵,一人獨戰關羽、張飛、劉備,勝負未分的情況下,還可以全身而退,毫髮未損。濮陽城外,呂布藐視曹操,一人出營橫戟大罵,單挑曹操手下6大將(典韋、許褚、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雖然沒有取勝,但呂布卻能在後方背叛自己的情況下,毫髮無損的撤退。戰下邳時,呂布陷於明顯劣勢,身負自己的女兒,仍能關羽、張飛鏖戰。這些記錄,即使是趙雲趙雲,也絕對做不到的。

呂布之所以沒有斬殺過一流名將,就是因為一流名將但凡遇到奉先,都是一群人一起上,因為大家都知道不是呂布對手,在呂布面前,也根本沒有公平和單挑這一說。而呂布對自己的實力深信不疑,不管對方是什麼人,有多少人,他每次都是跨馬就要迎戰。他能被尊為三國第一,大概也只因在三國中,只有他喜歡一次打一群名將,這項紀錄無人可破。

而三國中唯一敢和呂布單挑的,就是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將,初生牛犢不怕虎,被呂布提戟就給他一個痛快。


有李行天下


當年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各路諸侯心懷鬼胎,止兵不前。唯獨孫堅這一路,直奔殺向董卓,董卓派遣呂布,胡軫等人應戰。孫堅曾經兩次擊敗過呂布,呂布並不像《三國演義》中說的那麼威風,不可一世。在正史中,並沒有劉關張"三英戰呂布"這一說,而且華雄也不是關羽斬的,是孫堅所為。當然,呂布的武力強悍也是擺在那裡的,但是作為一個優秀的將領,他的武功不僅要高強,統帥能力也是相當重要的。而呂布空有一身好武藝,軍事頭腦卻實在是差強人意。

那是在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孫堅從長沙起兵,到達魯陽與袁術會和。隨後,董卓派大將胡軫攻打孫堅,呂布帶兵跟隨胡軫出戰。孫堅利用胡軫與呂布鬧不合的機會,將胡軫和呂布各個擊破,並斬殺胡軫部將華雄,胡軫、呂布大敗而回。呂布之所以被稱為三國第一武將,無非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演義》中,呂布胯下赤兔馬、掌中方天畫戟,英武非凡,被稱為“飛將軍”。凡是與他單挑之人,非死即敗。尤其是虎牢關前上演的“三英戰呂布”一場大戲,更是成就了呂布的威名。

而呂布在三國演義中幾乎是公認的天下第一,虎牢關三十回合戰平關、張聯手一戰封神。

其實我們可以觀看呂布的戰績,若是能力不強的話,怎麼可能沒有敗績呢!從這一方面來說,呂布稱之為猛將也是合情合理的。

呂布雖然沒有殺過名將,但是卻和名將一起戰鬥過。比如說他和張飛曾經單挑,張飛是一流的名將,而呂布與他對戰之時,也並沒有敗下陣來,可以說是旗鼓相當。

三英戰呂布也從側面印證了呂布的實力。當時關羽和張飛都在和呂布交戰,並沒有落得半分的好處,這時的劉備也加入了進來,可見他們對於呂布的實力也是認同的,不然怎麼可能聯手對付呂布呢!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三個人也沒有能將呂布擒住,只是將呂布擊退了。

呂布和曹操的對戰,更是多名名將聯手,才能將呂布打跑,如果一個一個單挑的話,可能後果真的不堪設想了。

呂布稱為三國第一猛將,絕對是有這個實力的。



00吆


《三國志·魏書·呂布傳》中說,當初司徒王允策反呂布之時,呂布也曾經猶豫遲疑 。兩人之間的對話十分耐人尋味。布曰:“奈如父子何”!意思是我倆畢竟是父子,怎忍心下手弒父。允曰:“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王允說,你姓呂,他姓董,又沒有一絲血緣關係。何況你現在最該考慮的是如何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還談什麼本就不存在的父子情誼啊!

通過這段對話可以看出,呂布並非滅絕人性,毫無底線、喪盡天良之人。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呂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史載, 呂布武藝精熟,力大驚人,是個亂軍之中可直取上將首級的絕世勇將 。他在三國英雄譜中堪稱數一數二,是憑自身真本事混飯吃, 可以隨意縱橫疆場的豪傑之人。關於呂布之勇,史料中不乏記載,演義小說中更是將之吹得神乎其神。

三國人物中誰的武功與戰績最強 ?民間一直有這樣的說法:“一呂、二關、三典韋,四趙、五馬、六張飛”。意思是呂布、關羽、典韋、趙雲、馬超、張飛戰力穩居三國英雄譜前六位。

《三國志》中並無“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的記載,想是小說中的藝術加工與渲染 。但史書對呂布之勇屢有記載,說他“弓馬嫻熟,膂力過人,號為飛將”。將他和西漢名將、威震匈奴的“飛將軍”李廣相提並論,可見其悍勇無匹,名頭響亮。

由此可見,那句從古至今民間流傳甚廣的諺語“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可真不是吹的。

長期以來,人們已經形成“呂布這廝外形看似高大威猛、濃眉大眼,實則是個奴顏媚骨、認賊作父的無恥小人”之類的固定印象 。

然而,呂布的無奈又有誰懂?

其實,那形象一貫正面的劉備在沒發跡前又何嘗不是如此?他今天投奔這個,明日依附那個,惶惶然如喪家之犬,誰給口飯吃、給塊喘息之地就幫誰賣命 。其實,這也是非常形勢下迫不得已之事,一切只為生存,卻無人論其長短。試想想,呂布雖有一身驚人的本領,但畢竟長久屈居人下,替人打工,屬於依人成事的那一類人 。如果他的領導丁原、董卓禮賢下士,主動要認他為乾兒子,他敢不答應這門乾親嗎?所以說,呂布不是牆頭草,也不是搞人身依附、利用別人成自己的事的狡黠之輩。而是他為人簡單,因此被丁原、董卓利用了。

呂布不是文人,自然不如文人那般精於算計,意思深狠,而是整日打熬力氣,操練武藝 。他沉溺於弓馬騎射中並樂此不疲,陶醉於“轅門射戟”這般經典遊戲中不可自拔,崇尚以力服人而非以智取人,於是給人留下了“匹夫一枚”之印象。

說呂布乃失敗的英雄,其實並無言過其實。細究起來,呂布的敗亡是早已註定了的。呂布是一員難得的虎將,卻不是一位知己知彼、眼光如炬的好元帥。他本有擊敗群雄的實力與機會,可惜因謀略與眼光稍遜,最終功虧一簣,將本可取得的勝利果實拱手讓出。他的失敗,體現在幾個方面:外交上狐疑不決,分不清孰敵孰友;對內則不聽陳宮的善言,分辨不出陳珪、陳登的內奸與臥底身份;最後是不得天時地利之便,致使身首異處。

足智多謀且死心塌地效力於呂布的陳宮,一直不被呂布重視 。呂布被曹操擒殺,和聽不進陳宮的正確意見有莫大的關係。而陳珪、陳登父子卻”身在呂營心在曹“,是如假包換的奸細 。呂布卻對他二人 深信不疑,幾乎言聽計從。呂布在外交上表現得首鼠兩端,猶豫不決,面對袁術拋來的橄欖枝,他卻該接未接,還口出惡言,從而貽誤了天賜良機。袁術一直有和呂布結盟的打算,這本是抱團應對危機四伏局勢之正解 。呂布心中並無長遠佈局,而是打哪算哪,對袁術提出的建議並不採納,在與之結盟與否的問題上舉棋不定、猶猶豫豫。

呂布最終未與袁術達成協議,結盟之事不了了之,導致最終均被對手各個擊破,錯過了徹底翻盤的可能。

曹操之所以殺呂布留張遼,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的考慮,這或許涉及到曹操與王允間的勾心鬥角與勢力之爭。

王允在朝中所擔任的職務是司徒。所謂司徒,相當於今天的組織部長,官員的升遷、任免都是他的職權範圍。王允在這個職位上深耕多年,在朝廷上下積累了豐富的資源與人脈。后王允雖被郭汜所殺,但他的影響仍在,被他提拔過的人遍佈朝野。呂布因協助他殺了董卓,因此也被視作王氏集團的骨幹。呂布與王允感情甚篤,恩同父子,這種感情似乎和他對丁原、董卓的不同,顯然更為真摯。曹操或許擔心,假若放過呂布,如同縱虎歸山,有朝一日他振臂一呼,憑他的赫赫威名與出眾的武力,恐怕會應者如雲,特別是王允的徒子徒孫們定會群起響應。因此,呂布必須死!其實,呂布勇則勇矣,但智慮不足,他恐怕想不到這一層,然而,曹操是何等樣人,他最擔心的恐怕不是呂布的勇猛無人能敵,而是擔心呂布被朝中反對自己的人當作一面旗幟。 假如呂布與各種或明或暗的反對勢力沆瀣一氣,憑他曾經剷除董卓積累起的超強人氣與威望,自己恐怕就會死無葬身之地了。

呂布曾經殺掉兩位乾爹,不料卻遭自己部下暗算,被他們綁送曹操,也算命中有此一劫,抑或有此一報。假如他有所防備,區區幾個菜鳥如何近得他身?曹操怎會如此輕易得手?

呂布是個失敗的英雄,這點似乎無可爭議。人們只能記得住勝利者,卻容易忘記那些失敗者中也有大英雄。誰能否定呂布是一位身上籠罩著悲情色彩、同時閃耀著人性光輝、也有各種各樣人性弱點的不完美的大英雄呢? 至於《三國志》中所記載的劉備攛掇曹操除掉呂布的那句話:“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與董太師乎”!誰又曾親耳聽他如此說過這句挑唆之詞?那或許不過是後世史家為烘托呂布的不忠不義,為劉備的推波助瀾以及曹操的權謀手段叫好,從而對歷史事實進行一些修飾與潤色罷了。





萌娘影視


要想了解呂布,就得分清呂布的歷史形象、文學形象、影視形象、遊戲形象,這麼說有點複雜了,需要解釋一下:

歷史形象就是指這個人在真實的歷史上是怎麼樣的人,代表是正史,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和事。

文學形象是指這個人在小說等文學作品中的形象,代表著呂布在文學作品中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但文學形象是虛構的,是小說家想怎麼寫就怎麼寫的,代表作品有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需要強調的是,三國演義不是歷史,是小說,裡面的情節大部分是虛構的。

呂布遊戲形象

影視形象就是指這個人在電視劇或者電影中的形象,電視劇和電影都是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一般也會做一些改動,因此影視作品中的呂布大多也是虛構的事情,和文學形象類似,代表作品有電視劇《三國演義》和《新三國》等。

遊戲形象就是指出現在遊戲中的人物形象,那就更加不真實了,完全是遊戲開發者想改成啥樣就是啥樣,有些人物都是虛構的,但呂布在歷史上是存在的,不過遊戲中的呂布則完全是虛構的,代表作品有王者榮耀。

呂布遊戲形象

影視形象和遊戲形象這裡就不說了,主要說呂布的歷史形象和文學形象,如果說呂布是三國第一武將,這句話的描述顯然是不正確的,準確地應該說:

呂布是“三國演義”第一武將。多了“演義”兩個字,這很重要,表達的意思也是天壤之別。

沒錯,呂布在三國排第一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捧出來的第一,而不是真實歷史上存在的第一,呂布在三國演義中被刻畫成武藝天下第一的武將,他才是被三國演義嚴重神化的人物,在三國演義中,呂布被刻畫成“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就是說呂布是人中的極品,佼佼者。

呂布影視形象

呂布在三國演義中的虎牢關之戰中,五個回合殺死了方悅,一個回合刺死了穆順,除此之外再也沒有殺過其他將領,方悅和穆順這兩個人在歷史上都是不存在的人物,在三國演義中也是不入流的武將,別說呂布了,任何一個一流武將也能殺了他們,比如關羽、張飛、許褚、典韋等。

這樣的呂布是如何被三國演義神化成第一的?當然還有故事,主要就是“三英戰呂布”和“曹營六將戰呂布”,三英戰呂布是劉備、關羽、張飛三個人合力戰呂布,張飛先和呂布交手50回合平手,接著關羽和張飛聯手與呂布大戰30回合還是平手,最終劉備加入,劉、關、張三人戰呂布,結果就是呂布大敗而逃,即使是呂布敗了,不過以一敵三的英勇戰績,還是讓呂布榮登三國第一武將。

三英戰呂布

道理很簡單啊,因為關羽、張飛本來就很厲害,關羽和張飛是三國除呂布、趙雲之外最厲害的武將了,呂布能以一敵二就算是天下第一了,但更厲害的是,曹營許褚、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六將合力戰呂布,才把呂布給打敗了,別的不說,許褚和典韋可是能和關羽、張飛不相仲伯的武將,劉營三將能戰呂布,曹營卻要六將才能戰呂布,這不正說明呂布厲害了嘛。

注意,呂布這個厲害始終只存在三國演義中,因為在正史中,呂布並不厲害,也不是第一,呂布在正史中,前十名排不上。

那麼正史上,也就呂布的歷史形象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

呂布戰張飛

用張飛的話“三姓家奴”來形容確實比較形象,呂布原本是丁原手下,後殺丁原投靠董卓,再殺董卓投靠王允,之後被李傕、郭汜擊敗,逃出長安,投靠袁術,袁術不收,投靠袁紹,袁紹想殺呂布,最後被陳宮忽悠去對抗曹操,呂布在佔據整個兗州,只剩下三座城池忠心曹操的情況下,還被曹操打了個大翻盤,最後在下邳之戰,被曹操俘虜,呂布被曹操用縊殺+梟首之刑殺了,就是先用絞刑勒死呂布,然後把呂布首級砍下來掛在城門。

正史上的呂布戰績有:在李傕、郭汜攻打長安時,與郭汜單挑,刺中了郭汜一矛,算呂布贏了單挑,但輸了長安城,呂布逃出長安投靠袁紹時與成廉、魏越等將領率領幾十人大破黑山軍,擊敗了張燕,呂布轅門射戟救了劉備一次,除此之外,呂布就沒有戰績了,但是史書對呂布的描述說他臂力過人,善於騎射,號稱飛將。

轅門射戟

這就是呂布在歷史上留下的痕跡,並沒有特別過人的戰績,也沒有特別糟糕的戰績,最後輸在曹操手上,也是技不如人,被陳宮害死了,以呂布這樣的戰績,在正史上確實排不到前十名,正史上的三國第一武將是關羽。

所以回到本文的題目,呂布只殺了方悅和穆順這樣不入流的武將,為何是三國第一武將?

回答是:呂布不是三國第一武將,是三國演義第一武將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呂布三國第一戰力這是公認的,這裡只論三國演義。三國演義裡頭呂布的戰績有三個方悅:虎牢關前戰呂布時沒3回合被呂布刺死。穆順:虎牢關前戰呂布時,呂布手起畫戟一回合刺死。潘鳳:虎牢關前戰呂布時,呂布手起畫戟一回合刺死。但真正讓呂布成名的估計就是虎牢關前三英戰呂布了,也就是說首先張飛跟關羽兩個都沒佔到呂布的便宜,最後劉備怕有閃失,自己才拿著雙股劍親自上馬才能撈著點便宜。這裡看出呂布戰力穩坐三國第一。因為張飛關羽在三國也少有敵手,能單挑桃園三兄弟的只有呂布!真可謂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雖說名聲不太好,但實際是槓槓的!




忠武校尉


在這裡就這下題主的錯誤,你說從來不是三國第一武力,而是小說三國演義裡的第一猛將。在這裡感謝一下日本榮光遊戲製作的三國類型遊戲。

首先從史視來說,是說一般對於武將武力非常少。我們先來看看歷史人物是怎麼評論呂布的。


陳宮:呂布壯士,善戰無前。

高順:①將軍躬殺董卓,威震夷狄。②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

曹性:呂將軍大將有神,不可擊也。

曹操:布,狼子野心,誠難久養,非卿莫能究其情也。 荀攸:①呂布勇而無謀。②布驍猛,又恃袁術,若縱橫淮、泗間,豪傑必應之。

程昱:夫布,粗中少親,剛而無禮,匹夫之雄耳。

郭嘉:布之威力不及項籍,而困敗過之,若乘勝攻之,此成禽也。

孫權: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

陳琳:其間豪桀縱橫,熊據虎跱,強如二袁,勇如呂布,跨州連郡,有威有名。

《曹瞞傳》:呂布梟勇,且有駿馬。時人為之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

可以看出同時代的人,對呂布評價都基本上都是有勇無謀。從來沒有一個人這樣說:”比武力,呂布第一我第二”。

因為題主呂布第一的說法,我就以《三國演義》小說為框架,來探討下呂布的武力。

第一,呂布殺過一個有名的大將,就是他乾爹董卓。好吧,你說他是偷襲的,不算!

第二,整部小說中,張飛萬軍中取人首集,如探囊取物,關二爺威震華夏,再加上劉備。希望三國中還有誰能夠再來一次三英戰呂布。後面對站,曹老闆直接派手下8個大將,車輪戰呂布,也沒把呂布抓住,這麼強的戰力全書第一。

第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三國中最強的戰馬,是呂布的坐騎。強強聯合所向無敵。

第四,古代中國武士武藝中最重要的技能是射箭


。轅門射戟,120步,張飛跟關羽都沒有把握能夠射中,而呂布卻輕輕鬆鬆做到。

歷史上,兩軍交戰,很少有鬥將的情況出現。都是騎兵一陣衝鋒,硬碰硬。也很少出現陣前斬敵將的情況,黃忠殺夏侯淵,是靠偷襲,單打獨鬥,黃忠不一定能打過夏侯淵。諸葛亮殺張郃,他說諸葛亮的武力比張郃還厲害嗎?所以並不是呂布不想殺大將,實在是力有餘而心不足,有勇無謀。


月影樂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現在網絡發達,信息傳播快,大家越來越注重去聆聽正史而不是《三國演義》的演繹,這是一個好事。但是也因此產生了一些不好的現象,例如說網上很多人都說其實呂布不會打仗,他就是一個文官(主簿),《三國演義》裡面的呂布都是假的。因此今天關於這個話題,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呂布究竟武力值有多強。

閃光點一:射箭功夫堪稱一絕

呂布的綽號叫做“飛將”,大家應該都知道上一任飛將是誰,那就是善於騎射的“飛將軍”李廣了。因此從呂布這個外號我們就可見,呂布至少說在射箭功夫上是絲毫不遜色於這位飛將軍的。

當時出身邊塞的人因為戰鬥需要,基本上人人都有著一身過硬的箭術,包括我們印象之中大腹便便的董卓,當年也是以“雙手並射,百發百中”的神箭手而著稱的;呂布的“義父”丁原,我們印象中的老頭子,當年也是以“有武勇,善騎射”而聞名幷州。可見在邊疆一帶,是否會騎射是衡量一個人能力的重要因素。

呂布是幷州人,幷州一帶靠近邊關,經常與胡人作戰。我猜測呂布也經常參與此類戰鬥。在如此激烈的戰鬥之中呂布能夠脫穎而出,可見呂布的個人箭術。呂布這個飛將的外號在幷州的時候便有了,那個時候的呂布擅長騎馬射箭,而且因為天資稟賦、膂力過人,被人們尊稱為飛將。

關於膂力過人這一點,我認為非常值得一說。這可能指的是普通人只能射80步,但是呂布卻能射150步;另外,呂布射出來的箭可能力量極大,類似於穿甲彈一樣。我們一樣可以參考上一任飛將李廣,有一首詩是如此寫李廣的弓箭的威力的: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你想想一下,李廣當時一箭能射進一塊石頭之中,這等威力,如果沒有強大的膂力是萬萬做不到了。因此我們可以想象呂布弓箭的威力。

呂布射箭可以說是真·神射!在《三國志》這本書中,作者陳壽一向以珍惜筆墨而著稱,但是為了表現出呂布的箭法之高超,陳壽不惜大費筆墨寫了“轅門射戟”一事,陳壽在《三國志》中是如此寫的:

“布令門候於營門中舉一隻戟,布言“諸君觀布射戟小支,一發中者諸君當解去,不中可留決鬥”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

我想大家都在電視上見過呂布使用方天畫戟的樣子,大家應該也都能想象出方天畫戟那個小支的大小,我估計一下,應該是跟一枚銅錢一樣大。然後呂布在大約100-150步外一箭射中了那個戟的小支,這等箭法,說是神射也不為過了。

我們可以發現,在《三國志》中,只有真正意義上神乎其神的技法才會被陳壽寫進去,例如說呂布的神射。因為陳壽覺得這是真的值得寫的,因此才將其寫進了《三國志》之中。

因此綜上來說,呂布的弓箭有兩個特點,一個特點是射箭準,一個特點是威力大。因此說呂布是古代時候的狙擊槍也不為過。

閃光點二:呂布的馬上功夫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呂布是東漢末年少有的真正有過馬上單挑經歷的人。很多人都說,東漢末年沒有馬鐙,武將不可能馬上單挑。但是呂布的卻是當時少有單挑過的人,據《英雄記》記載:

“郭汜、呂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汜後騎遂前救汜,汜、布遂各兩罷。”

在諸多遊戲之中,李傕郭汜這兩兄弟無非就是戰鬥力70+的廢渣渣,因此大家覺得這些人很弱。但是實際上,李傕郭汜當年都是跟隨著董卓從上百場與羌人的戰鬥中廝殺出來的猛將,其自身戰鬥力很強,而且必然是善於騎術的。

這一場戰鬥發生在呂布與郭汜之間,呂布使用的武器為矛而並非方天畫戟。其實用矛、槍是當時騎將的標配,例如說呂布、關羽、公孫瓚均是使用槍矛而並非花裡胡哨的方天畫戟與青龍偃月刀。

我們可見在這一次單挑之中,呂布一矛就刺中了郭汜,然後郭汜被手下士兵給救走了,然後這場單挑就結束了。可以說是發生在電光火石之間,簡簡單單地並沒有《三國演義》裡面的那麼激烈。我認為這個才是真正的騎兵單挑,往往勝敗就在那一瞬間,而不是什麼十八般武藝輪番並用的。那種場面恐怕只能在電視之中才能出現。

除了這次單挑之外,呂布還曾經親自率領騎兵衝鋒陷陣,這個在東漢末年也是少有的舉動。畢竟當時還沒有馬鐙的出現,率領著騎兵衝鋒,很容易將自己顛下馬,因此必然是騎術非常優秀的人才能夠完成這樣的壯舉。據《三國志》記載:

“常與其親近成廉、魏續等陷鋒突陣,遂頗燕軍。”

當時呂布在袁紹手下,袁紹派呂布進攻黑山賊張燕。張燕的手下有精兵萬人,騎兵數千人。呂布便率領著幾十個騎術高超的騎兵例如說成廉、魏續等人親自衝鋒,專門負責突破張燕的軍陣或者是捕殺張燕的大將,在呂布的凌厲的攻勢之下,張燕軍隊損失慘重,最終撤軍。

因此通過以上兩個記載,一個馬上單挑,一個馬上衝鋒陷陣來看,呂布在當時的諸將之中,絕對算得上是騎術一流、武藝一流的人了。我想這一點在當時來看是出身中原諸將很難做到的。

三、一些用於佐證的小案例

上面兩點我們主要說了呂布的箭法高超以及呂布的騎術高超,在當時的將領之中,只要具備了這兩點特質基本上就可以說是作戰勇猛了。其實個人看來,呂布還有個特點那就是身手敏捷。在《三國志》中,陳壽寫了不少這種讓人啼笑非凡的片段。例如說這個:

“然卓性剛而褊,忿不思難,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為卓顧謝,卓意亦解。”

這個說的就是董卓曾經用手戟去扔呂布,然後呂布憑藉著自己身手敏捷給躲開了,但是之後就憎恨上了董卓。在東漢末年的時候,扔過手戟的人可不少,例如說猛將典韋、例如說典韋的主公曹操。可見手戟是當時人常用於投擲的一種武器。董卓此人膂力極強而且善於射箭,他扔出來的手戟不論是力量還是準確性自然都是一流的,但是呂布卻能躲開,說明呂布身手很少。

除了陳壽之外,裴松之也補充了一些這樣有趣的小片段,在《英雄記》中記載:

“布不知反者為誰,直牽婦,科頭袒衣,相將從溷上排壁走。”

這個很有意思,說得是呂布手下大將郝萌謀反,然後呂布當時正在睡覺,聽到兵刃之聲,於是衣冠不整地揹著老婆從廁所翻牆而跑。我們想一下,呂布揹著一個大活人還能翻牆逃跑,這個身手也是可以了。

但是從另一方面一想,面對著郝萌的叛變,呂布沒有像我們想象中的一樣拿著方天畫戟就把郝萌殺掉,而是選擇了逃跑,說明呂布雖然武藝高超,但是也絕對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誇張。

因此最後做一個總結吧:呂布的騎術一流、箭法一流、身手一流。雖然很厲害,但是他的厲害需要騎兵加成,如果讓呂布和一堆人打的話,可能呂布能打十幾個人,但是你來幾十個人呂布也只有死路一條。因此我們沒必要拿演義中的天人之姿來看呂布,也沒必要矯枉過正認為呂布是個文官。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日航通鑑


眾所周知,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這赤兔馬就是呂布的坐騎,也是三國跑得最快的馬,平常人是駕馭不了的!按說方天畫戟只可用作儀設,在實戰中並不行,不過呂布卻將其作為兵器,而且操作嫻熟!不僅如此,呂布還有著驚人的臂力,對於騎射很是擅長,當時的轅門射戟更是將三國的人感到震驚!不過對此有人表示,這150步轅門射戟也只是75米罷了,若是放到現在,就和職業射手差不多的水準!若是這樣說,就表明你不知道當時“一步”有多少距離了!

在古代一步是邁兩次腳,周朝時,一步是8尺,秦漢時一步是6尺,如此計算,呂布150轅門射戟,是現今207米的射程,就算在我們現在的奧運會上,大多也只是70米的射程而已!可見呂布的才能是實打實的!當然這並不能表明呂布有多麼勇猛,不過若是看呂布生平的戰績,就能表明三國的武將對呂布無不認可!

只要作戰就會產生傷亡,關雲長如此厲害,還不是有過刮骨療傷的經歷!不過縱觀三國,呂布從來沒有受過傷,而且這一記錄沒人能破!當時呂布一人和關羽、張飛、劉備三人對戰,雖說不分伯仲,不過呂布卻能做到在高手之下毫髮無傷的退出來!當時呂布在濮陽城外,和曹操麾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許褚、典韋、樂進6人進行對戰,呂布依然能夠做到安然撤退!以一敵眾且不受傷的記錄,三國無人能破,也難怪被尊為三國第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