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只能让人“路过”快乐,而阅读让人沉浸快乐

文/馨心点灯 心理学科班,用科学自由播撒稳稳的幸福

快乐并不高深,“福流”并不难得。

大仲马说:“快乐就是一双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是因为只有自己沉浸在其中;也只有沉浸在其中,我们才能感受到一寸一寸的欢喜。

金钱只能让人“路过”快乐,而阅读让人沉浸快乐

在阅读中积累、思索,让生命在沉浸的快乐中飞扬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更多地感受到“福流”、沉浸于快乐呢?心理学家们提出了各种观点和主张,其中代表性和操作性兼具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用写作、倾诉消除负面情绪

恐惧、焦虑、嫉妒等负面情绪会中断福流体验,而生活中不总是阳光灿烂、风和日丽,所以消除负面情绪就成了是我们追求快乐特别重要的技巧和条件。

可以消除消极情绪的做法包括:抚摸身体、深呼吸、大喊大叫、写作。

拿写作来举例,有研究发现,经过二战期间伤害的犹太人,坚持写日记,描述一下自己痛苦的经历,就比那些从来不倾诉的人过得要快乐、积极一些。所以同理,倾诉、交流、谈心都是化解消极情绪的方法。

金钱只能让人“路过”快乐,而阅读让人沉浸快乐

第二,用生理上的笑激发心理正面情绪

要想体验快乐,就要激发相应的神经活动,从而获得正面情绪。也就是大脑要产生一些特别积极、快乐的神经递质,其中四种特别重要:多巴胺、催产素、内啡肽和血清素。

引发快乐心情的方法:微笑、接触、闻香、音乐、运动、自然、游戏、禅思、行善。

拿微笑来举例:嘴角上扬使牙齿露出、颧骨肌上提使面颊提高、眼角肌收缩使眼周褶皱,那么我们一定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背后的原理就是生理的操控带动心理的变化。

金钱只能让人“路过”快乐,而阅读让人沉浸快乐

第三,追求意义感

快乐一定要有意义感,否则就成了简单的满足,而简单的满足总是暂时和肤浅的,无法深入自己的价值观,增加生命的厚度。也正是体验到的意义感,可以激发迷走神经活动,同时产生催产素和内啡肽这些“快乐激素”。

金钱只能让人“路过”快乐,而阅读让人沉浸快乐

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什么事情不需要花钱,却能让人感到有意义的快乐呢?

清华大学曾经做过大规模调查,目的是想看一看我们中国人能够体会到快乐的一些事件是什么。

结果显示,“阅读”排在很靠前的位置,因为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很容易让人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存在,全身心地沉浸其中。

大作家梁衡的一点体悟也许对我们有所启发。

他发现,文革中被打成“右派”的知识分子在1984年被安排回城工作后,结果大不同。很多人身体垮了,学业荒了,不能再重振旗鼓,只有坐家养老,等待物质生命的终了。另一部分却神奇般地事业复起,演戏、写书、搞研究等,又成果累累,身体也好了,精神变物质。

他发现,这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复起的那帮人没有停止读书,反而趁机补充了知识,补充了生活。比如,他的一位官场朋友,受挫折后就去读书,他说读书可以疗伤,后来学术很有成就。

于是梁衡有感写了一首小诗以自勉:“能工作时就工作,不能工作时就写作。二者皆不能,读书、积累、思索。”

金钱只能让人“路过”快乐,而阅读让人沉浸快乐

喜爱读书的人,也许都有体会,就是当阅读的时候,心境是浸入的、平静的、严肃的,也是美好的、向往的。这不就是“福流”和快乐的核心要义吗?

今日头条小说频道 10 万本小说转免费了,来头条小说,一起享受免费阅读的快乐。

金钱只能让人“路过”快乐,而阅读让人沉浸快乐

今日头条小说频道 10 万本小说转免费了,来头条小说,一起享受免费阅读的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