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南縣駐村工作隊變身春耕備耕“戰鬥隊

  3月5日,驚蟄到,春意濃。枝頭嫩綠的新芽、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格外顯眼,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盡收眼底。


  享有“中國蠶桑之鄉”“嫘祖文化傳承發展基地”美譽的山區農業縣寧南縣,狠抓農業產業發展夯實脫貧成果鞏固基礎,一場防疫不誤春耕、實幹不負春光的脫貧攻堅“總體戰”激烈正酣。


  這幾天,在騎騾溝鎮的田間地頭,不少農民正在搶收金豌豆、光葉紫花苕等農作物。


  為提高土地複種指數增加農民收入,寧南縣各級黨組織積極引導群眾巧打時間差,利用冬閒煙地、桑園不失時機的開展早春農作物套種。

寧南縣駐村工作隊變身春耕備耕“戰鬥隊

黨員春耕助耕隊幫群眾收割光葉紫花苕

  陽春三月,在鎮村黨組織統一安排下,駐村工作隊一邊入戶宣傳防疫知識,一邊動員村民春耕備耕。搶收小春,騰地備耕的場景隨處可見。


  張子日是騎騾溝鎮五四村貧困戶,也是烤煙種植能手。今年,在第一書記的協調下,他又承包了外出務工農戶的5畝土地,打算種植20畝烤煙。“現在種植面積增加了,翻地、開廂就得提前,要不然會耽誤大田移栽。年底計劃添置一輛農用車,方便農資物資運輸。”3月5日,正在操作旋耕機翻地的張子日自信的說。


  不遠處,村民苟吉次日家煙地裡有七八人正在幫他收割光葉紫花苕。由於疫情期間,人手不夠,眼看就快到種植烤煙的時節,心急的他找到村“兩委”,隨即由駐村工作隊和村組幹部組成的黨員搶收備耕隊組成,集中力量幫助村民搶收小春作物。


  談到村裡的變化,駐村第一書記潘永洲放下手裡的鐮刀,指著煙地旁的水窖、“三面光”排灌溝渠和生產水泥路,現在基礎設施日趨完善了,群眾的思想觀念也在改變,只要勤快、肯幹,地裡能種出“黃金”,地裡種光葉紫花苕不僅能固氮,還能收割青綠飼料發展畜牧業,同奔小康我們有信心有決心。


  在松新鎮五一村烤煙育苗點,110座標準化、規範化的育苗大棚整齊地排列著,7名工作人員分散正在育苗大棚裡忙碌著。“烤煙是貧困戶增收的重要產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宣傳烤煙政策、落實種植面積、組織村民開廂整地是當前的重要工作”前來翻看煙苗長勢的六鐵鎮新農村第一書記曲木布哈如是的說。

寧南縣駐村工作隊變身春耕備耕“戰鬥隊

駐村工作隊講解烤煙打窩要求

  “疫情防控不僅影響蠶農物資採購,還給桑園田管帶來不小的困難。”竹壽鎮幸福村第一書記李定贏想著該為蠶農提供幫助,於是他建立了一個“物資需求採購”微信群,及時對接相關部門提前籌備農資,在確保疫情防控不放鬆的前提下,分村分組有序組織蠶農安裝誘捕設備,有序開展桑樹病蟲害防治工作。


  李定贏的做法只是寧南縣鎮村黨員幹部、112名駐村工作隊員助力春耕生產的一個縮影。


  受疫情影響,今年春耕備耕遇到不少新挑戰,但寧南縣各項農業生產的節奏並沒有被打亂,由駐村工作隊組建的黨員搶收備耕隊、黨員春耕助耕隊忙碌在田間地頭,為春耕生產增強一番新景象。

寧南縣駐村工作隊變身春耕備耕“戰鬥隊

黨員搶收備耕隊

  據不完全統計,縣農業農村局和13個鎮黨委共抽調1499名黨員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組建147支黨員春耕助耕隊,38個駐村工作隊採取“線上+線下”的方式開展農技培訓、問題收集等,惠及群眾1.22萬餘人次,為增產增收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奠定了堅實基礎。


  縣供銷社黨組織充分發揮堡壘作用,緊急調運春耕用肥4000餘噸,累計向13個鎮運送生產肥料2500餘噸、蠶桑專用肥2365.92噸、尿素1035噸,各類複合肥206.76噸,有力保障了群眾春耕備耕工作順利開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