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吼娃却忍不住,原来根结在这里!


不想吼娃却忍不住,原来根结在这里!


01 忍不住吼哇,是“元情绪”在作怪!

元情绪,简单来说就是在当下爆发的情绪背后,其实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内在情绪。

这个背后的深层次情绪和我们过往的经历有关,就像开头我说的,大多数时候我都挺好的,但一碰到我和OK认真说事,他的小手东摸西摸、停不下来,我就会“噌”得火冒三丈,事后OK爸好几次和我说,他这样确实不好,我们要引导他改,但你也完全没必要发这么大火。

为此我也很苦恼。后来我终究明白了,因为小时候有一次妈妈让我背唐诗,但我刚好看到桌上有一把漂亮的小梳子,就去够它,想拿过来看看。结果,妈妈很生气,认为我不专心,在我手上狠狠“拧”了一下。

所以我对OK这个不太好的行为有如此夸张的厌恶情绪,就源于我的元情绪。元情绪是我们从小到大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会在相似情形中无意识地表现出来,如果不仔细去想,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不知道元情绪的存在。

不想吼娃却忍不住,原来根结在这里!


我的邻居有两个娃,哥哥五岁,妹妹三岁,我时常邀请他们一起来我家和OK一起玩,看到小朋友追来打去、哈哈大笑,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但我的邻居却完全受不了,除非娃儿们是安静地搭积木、听音乐或者看动画片,如果他们上蹿下跳、笑作一团,她就烦躁无比,立马要把两个娃“吼回家”。

之前我总说她对孩子太严苛,“这个年纪的孩子嘛,很正常啊,他们开心不挺好的嘛”。直到我了解元情绪的相关理论后,算是找到了症结所在,兴奋地去找她求证。

果真如此。邻居说,小时候,她的爸妈就完全不能理解她开心的点!她印象里很深的一次是,五六岁时在电视上看到个很好笑的画面,她高兴地跑到她妈妈面前分享,“哎呀刚才那个电视太好笑了,笑死我了!”

却没想妈妈没有期待中的和她一起开心地笑,而是非常严厉地说:这有什么好笑的,以后不许说“笑死”这样的话!那刻,她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后来就再也不愿意在爸妈面前释放自己的高兴和激动。

她说我不问,她自己完全不会想到,成年后的她在面对自己孩子嬉笑打闹的时候,居然会重演当年爸妈对她的那套,而且“变本加厉”,真的是控制不住的烦躁和排斥。

不想吼娃却忍不住,原来根结在这里!


02 认清自身存在的元情绪,

向孩子表达出来会有初步成效!

因为元情绪是在无意识的情绪状态下表现出来的,所以一般不刻意或者特别用心去挖掘,很难发现。那么我们探究呢?

美国情绪管理专家约翰·戈尔曼教我们:如果发现自己在某种情境中表现出过分敏感的反应时,就要怀疑自己是不是存在着从来没有意识到的某种元情绪,然后追溯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种情绪,找出根源。

不想吼娃却忍不住,原来根结在这里!


有这样一位爸爸,平时脾气非常好,无论孩子闯了多大的祸,从来都不会动怒,即使孩子沉溺于游戏,或者在外面玩到天黑都不回家,甚至是撒谎了,他都能做到不发火,始终温和且耐心地开导孩子。

但因为他自己从小生活在父亲的高压教育下,小时候完全不敢大声说话,所以一旦遇上自己的孩子大声吵嚷,他就会一改平日的“温和”,像换了个人似得暴怒:“竟敢在大人面前大吵大闹,太没规矩了!”训得孩子“啪嗒啪嗒”掉眼泪才算完。而平静下来,这位爸爸又十分后悔!

不想吼娃却忍不住,原来根结在这里!


这位爸爸就是因为在开始并没有发现一切都是“元情绪”在作怪。所以他下意识的动作就是先把自己的元情绪发泄掉,根本无暇感受孩子的情绪,也就更别提读懂孩子了。

和一般意义上的情绪一样,元情绪也有好有坏。即便是坏的元情绪,戈尔曼指出也不用着急去消灭,只要清楚认识到就足够。因为只要知道自己的元情绪,就不会再盲目地去责怪孩子、惩罚孩子,并且强迫孩子去做出改变,而是可以通过下面三个步骤,来传递元情绪:

第一步,首先站在中立的立场述说当时发生的情境;

第二步,描述当时的情绪;

第三步,提出你的要求(期望)

如果用上面的实例来说明的话,这三个步骤可以这样分解:

爸爸小时候,只要爷爷大声发脾气(情境),

就会感到非常害怕和讨厌(情绪)。

所以当你大声说话时(情境),

我也会不知不觉地发火,情绪激动(情绪)。

我希望我的宝贝和爸爸说话时,能温柔点、轻声点(要求)。

转换成这样的方式来跟孩子沟通情绪问题,不仅更有效,孩子也会更容易接受。

同样的,我后来和OK说,妈妈和你说话的时候,你的小手动来动去,我特别受不了。可能是因为妈妈小时候有一次没认真听外婆说话,小手去拿梳子玩,外婆狠狠拧了我一下,我很害怕。所以我希望我们努力把这个习惯改掉!没想OK听得很认真,并且真的好了很多!

真的就是这么简单,和孩子袒露心声,是能收到很好的成效的。

不想吼娃却忍不住,原来根结在这里!


03 什么才是“忍住吼哇”的终极方法?

那么当我们的元情绪导致我们的情绪激化,没法和娃进行理性对话时,到底该怎么做,才是有效的自我平静方法呢?

这个时候,不要试图强迫自己把事情朝好的方向去考虑,这对我们自己的要求实在太高,而且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因为在那个发生冲突的当下,如果我们强迫自己接受孩子不好的行为或者糟糕的情绪,那么我们是没法和自己的元情绪一致的,于是也就会承受更大的压力,继而烦躁与生气倍增。这就会容易造成”明明知道不对,还是忍不住要吼”的结果!

应该做的是:平缓而匀速地深呼吸三四次(呼吸和吸气各约5秒),整个过程20-30秒。

大家不要小瞧这个方法,一定要去尝试一下(美国心脏数学研究所对此有过实验论证),因为和理性思维(逻辑)相比,我们的心脏对于感性情绪的反应更迅速,其速度据说堪比光速。类似愤怒与惊吓等负面情绪,会让心脏不规则地跳动。心率不规则时,就会分泌出压力激素(真不由我们控制),并向大脑和全身危险信号,使全身细胞都处于攻击或防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时很难接纳和理解别人的情绪的。

另外,在这种状态下,人的视觉也会变得非常狭隘,眼睛里除了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再也容纳不了其他东西。

所以一到这个时候,啥都别想,开始深呼吸。请记住,只要心脏恢复稳定的跳动,不再分泌压力激素,整个人的防御系统开始卸下,那么我们就能重新回到心平气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