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堅守 ‘“窮小子”變身致富帶頭人

沃柑,是晚熟寬皮柑桔的一種,是“坦普爾”橘橙與“丹西”紅橘的雜交種,主要分佈在重慶、湖南、廣西、廣東,卻被一位牛肉餐館老闆、肉牛養殖大戶,於2016年引種到了德江縣錢家鄉田壩村樓透組的土地裡,並且今年全部開始掛果。

這位牛肉餐館老闆、肉牛養殖大戶,就是在德江縣城區經營牛肉餐館18年、養殖肉牛13年後,回家鄉創業的姚紫發。

1980年,姚紫發出生在錢家鄉田壩村。由於家中條件差,姚紫發初中畢業,就懷揣多掙錢的夢想到廣東、浙江等地打工,由於年齡小、學業不高、又不會技術,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崗位,姚紫發就這個廠做幾天、那個廠做幾天……在外邊遊蕩幾年後,姚紫發兩手空空回到了老家。

2002年年初,通過家人和朋友的幫助,姚紫發和妻子在縣城區租了一間臨街門店經營牛肉粉館。由於夫妻倆誠實守信、熱情好客的經營方式,並一直堅持選用新鮮和質量上層牛肉的經營理念,慢慢地回頭客越來越多,慕名而來的客人也多了起來……據他介紹,最多一天的經營額達15000餘元。

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後,姚紫發開了分店,牛肉的需求越來越大。由於對牛肉品質的高要求,姚紫發萌生了養肉牛的想法。與妻子商量後,說幹就幹,2007年,姚紫發的肉牛養殖廠建起了,從最初養殖5頭、到20頭、到50頭,到今年他養殖的肉牛存欄數達100餘頭,還成功創建了德江田壩肉牛專業合作社。

姚紫發卻發現村裡除了老人和小孩,一戶戶家庭不能團聚,一片片土地被荒蕪……如果自己能響應政策號召,把自己多年積累的資金,用來發展產業,這樣既能照增加自己的收入,又能讓家鄉更多老百姓不受背井離鄉之痛,這兩全其美的事情何樂而不為?

2016年,姚紫發在妻子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將肉牛餐館轉讓出去,堅定信心返鄉發展產業,帶動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通過黨委政府的正確引導,截至2019年底,已流轉土地2225畝,主要發展沃柑、紅心柚、板栗等產業,併成立德江縣新農陽光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目前,800畝沃柑已成功初掛果。

“由於是第一年開始掛果,我們一點都沒有賣,全部免費送給親朋好友了……”

3月5日,筆者在錢家鄉田壩村樓透組採訪時看到,姚紫發正在帶領工人採摘最後一批沃柑。

姚紫發順手從樹上摘下兩個沃柑,再三邀請記者現場試吃。記者發現他家種植的沃柑果粒均勻飽滿又很多汁,既有紅橘的肉質細嫩,又有橙子的芳香,很是可口。

“今年受到這個疫情影響,我們都沒有出去打工,就在家門口找到事情做,在這裡上班,一天有100元錢收入……很方便,我們都不打算出去了,一直在這裡幹下去。”正在採摘沃柑的楊昌英高興地說。

摘果、防蟲、除草、剪枝、施肥……姚紫發基本上都是親自帶領工人一起幹,這樣心裡才踏實。最多的時候,一天用工50多人……據姚紫發介紹,為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連日來積極組織群眾,搶抓農時,爭取把產業做大做強,帶動更多群眾增收。

姚紫發,一個兩手空空的窮小子,通過自己近20年的努力和打拼,現在已成為響噹噹的致富能手和致富帶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