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成长故事:渐行渐悟,幸福成长

渐行渐悟,幸福成长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钱守旺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整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当教师有时需要一个“悟”的过程。正像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得那样:“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30多年来,我始终带着一种“学习的心态”,一种“研究的心态”不断追逐自己的教育梦想。

一、把别人的智慧借过来

学习的最佳途径就是向最棒的人学,站在高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走得更快,才能走得更远。我家里的教育藏书可以抵得上很多学校的图书馆,每年花在购书上的钱均在5000元以上。每天收获一点,每天就能进步一点点,时间长了自己的底气就足了,看问题的角度也会发生变化,对数学教育的理解就会更加有深度。

学习成了我工作的常态,闲暇之余看上几页书成了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我每次外出讲学,一定随身携带两本书,一个来回,基本上也就看完了,我的很多书都是这样“挤时间”看下来的。

我参加过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参加过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世界华人数学教育大会,到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进行过短期学习,现在也经常在网上观看专家的视频和特级教师的教学录像,我还自己花2980元在“终身学习网”购买了价值2980元的VIP卡,很多企业界的大咖都成了我跨界学习的对象。

二、把看懂的东西做出来

对多数教师而言,当教师是一辈子的事。一辈子干一件事,需要绝对的耐心和勇气。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就能够获得工作的乐趣,消除职业的倦怠感,找到成功的感觉。多年来,我始终带着一种“研究的心态”来工作, 30多年来,我主持参加了3个国家级课题的研究,4个省级课题的研究,5个市级课题的研究。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我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学科宣言:找寻儿童数学,打造动感课堂。提出了打造“对话—分享”式动感课堂的教学主张,提出了“动感课堂为您的教学精准导航”的服务理念,提炼除了“十句导航语”,五组“动感课堂DNA”,24个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让老师们上课有目标、备课有抓手,行动有策略。

我所说的“对话”包括:与媒介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教师对话。我所说的“分享”包括:分享个人理解、分享经验教训、分享情感体验。我所说的“动感课堂”主要指“五动”:手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所谓“手动、口动”就是学生行为上要参与,所谓“脑动”就是学生思维上要参与,所谓“心动、情动”就是学生情感上要参与。也就是学生的课堂学习应该是“深度学习”,应该是一种被“卷入”的状态。为了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概括出教师行动十字方针:沉默、示弱、等待、放手、激励。学生行动十字方针:对话、分享、反思、内化、应用。

从2002年到现在,经我指导过的老师一共有8人次获得全国教学比赛一等奖,45人次获得北京市和海淀区教学比赛一等奖。我本人先后在全国各地上公开课600节次,作报告600多场,我本人也被教育部聘为教育部“国培专家”,“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项目授课专家。

三、把研究的成果写出来

30年来,我一直行走在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一直在求索,一直在努力。仅在2007--2017年这几年间,我参与编写的教育著作就有二十几本。《特级教师的特别建议》、《名师课堂教学机智谈》、《名师备课经验》《名师作业设计经验谈》、《名师同步教学设计》(1-6年级)、《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新课程名师精彩课堂实录》、《新课程怎样才能教得精彩》、《走近钱守旺--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第二版)、《钱守旺的小学数学教学主张》、《教好小学数学并不难》、《打造动感课堂的66个细节》等。这些教育专著对一线教师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

《教好小学数学并不难》是我的第三本个人专著,是时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任总顾问的基础教育新锐名师堂丛书中的第一本,2012年11月第一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11月第一次印刷,2014年7月第2次印刷,2015年6月第三次印刷,2017年3月第四次印刷。本书在当当网好评率达到了99.7%,有读者在当当网的留言中这样写道:真的是一本非常难得的高水平的好书,一线数学教师的好帮手,获益很多,值得推荐。透过纸背能感受到钱老师那种大爱、无私的精神。好好研读,应用于实践,能使一线教师少走很多弯路。

《打造动感课堂的66个细节》是我的四本专著,是我指导动感课堂实验学校教师在课堂里精耕细作的结果。

四、把成功的经验传出去

自2001年课程改革以来,我在全国各地先后所作的报告有:《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树立的六种意识》、《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新课程怎样才能教得精彩》《新课程背景下的三个读懂》、《新课程背景下的五个读懂》、《数学课如何才能上得有后劲》、《如何构建有深度的数学课堂》、《从“双基”到“四基”,你准备好了吗?》、《落实标准的行动策略——我的20个课堂教学主张》、《打造“动感课堂”的24个策略》、《发现动感课堂的DNA》、《聚焦核心素养,打造动感课堂》、《聚焦核心素养,培养有灵气的学生》等。单从这些报告的题目老师们就可以看到我的研究在不断深入,而且越来越系统化和条理化。2018年我的研究成果被第三届华人数学教育大会专家组选中,在华东师范大学作了题为“动感课堂:让师生生命有质感——‘对话—分享’式动感课堂教与学策略研究”,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中科院专家评价我的研究是立足“五度”搞教改。向哲学要高度,数学教学要教会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向史学要深度,借鉴著名教育家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形态;向相关学科要宽度,应用心理学的感官协同定律,实现数学教学最优化;向新型学科要新度,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多元性和交互性;向专业学科要精度,针对小学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的特点,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能力,教会学生学习。

作为教育部国培专家,我先后到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辽宁教育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成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国培班为学员们上课并作报告。

我一共录制了三个教学专辑,我的很多录像课老师们已经放到了互联网上,只要在百度里随便一搜索,就可以找到我的众多教学录像和专题报告,这些资源对于提高老师们日常教学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广西教育编辑室主任欧金昌在《广西教育》2015年第4期名师速写栏目以《感受数学的魅力——记特级教师钱守旺的数学教学》对我的教学风格进行了全面介绍。

从2012年起,我作为首批志愿者参加了北京市永源公益基金会举办的“爱飞翔·乡村教育项目”,今年已经是第7次为乡村教师现场授课,我的课连续六年都被评为“最受学员欢迎的课程”。现在我也是“马云基金会”的特聘专家。

为了推广我的“动感课堂”,我专门开设了“钱守旺动感课堂服务平台”(微信号dgkt2014),每天都为老师们推送教改信息,使老师们足不出户就能第一时间了解到最前沿的教改信息。

作为课程室副主任,我对课程室工作重新定位,提出了课程室要扮演的六种角色:导航仪、播种机、助推器、孵化园、收割机、中转站。组织带领课程室这只年轻的高学历团队扎实开展课程研究,组织了多场课程领导力培训,开展系列课程展示活动,帮助学校梳理提炼办学经验,使朝阳区的课程改革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课程室的微信公众号“未来课程”(微信号wlkc2015)每个工作日下午六点准时更新,在全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粉丝越越多,关注度越来越高,此公众号荣获“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系统‘微影响.正青春’青年集体及个人微信公众号.微博号大赛”最具教育特色奖。

我2008年、2012年两次被聘为海淀中心学区名师工作室专家;2008年我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聘为“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义务讲学团特约讲师”;2009年被首都师范大学聘为特级教师工作中心兼职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010年被北京教育学院聘为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带薪脱产培训项目小学数学学科指导教师;2014年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聘为授课专家,教育教学指导专家;2018年成为朝阳区第六批“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

由于业绩突出,我被评为 “全国优秀教师”。2009年我被中共海淀区人民政府和海淀区教委授予“海淀区优秀教师”称号,并成为海淀区隆重表彰的五位为海淀区做出突出贡献的特级教师之一,我的事迹材料还被刊登在了《中国教育报》上。

最后我想说,教育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情怀。教师的幸福就散落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当中。真心希望通过自己的改变,促进课堂教学的改变,进而让我们的教室里再多几个幸福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