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81天,杀清兵三王18将精锐八万人,古代最后的惨烈守城战!

坚守81天,杀清兵三王18将精锐八万人,古代最后的惨烈守城战!

后世纪念雕像

阎应元明末曾担任过江阴的典吏,清军南下时,他已经离任,与年迈的母亲一起避居在江阴城外的砂山脚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底层小官典吏,担任起守城的重任,喊出了“大明朝有投降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典史”的光耀千古的口号。

阎应元绝笔对联:“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如今读来只觉悲壮万分,气势慷慨,敬佩赞誉之情油然而生。

1645年6月的江阴,24万清军精锐围城。高级官吏早已投降,他手上却没有朝廷派给他的一兵一卒。看来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在阎应元的领导下,却悲壮惨烈地进行了81天。

清军南下之后,清大将博洛命明降将刘良佐统重兵包围江阴城,二十四日,刘良佐作招降书一纸,从东城外射进。江阴军民公议后,誓死不降,回书拒绝。

阎应元立即着手把全城丁壮老幼详加调查,挑选年轻力壮的男子组成民兵,会合乡兵分班上城,每个城垛十名,按时换班。对城中过往行人严加盘问,肃清内奸。为了解决军械粮饷供应,战时紧急征集城内公私物品,统一分配使用。在阎应元的领导下,很快就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方面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坚守81天,杀清兵三王18将精锐八万人,古代最后的惨烈守城战!

阎应元抗清漫画

清兵攻打阎应元镇守的北门,城上矢石如雨注,清兵不敢接近。主帅刘良佐大怒,亲自挑选上将九员先驾云梯上城,城上以长枪刺之,上将五死四伤,有的身中三箭,有的被劈去头颅,有的堕下摔成粉末,有的被火箭烧死。主帅更怒,传令十营内选猛将几员,步军三万,扎云梯十张,来日分十处上城,有退者立斩。次日,清兵仍攻北门,城外放炮呐喊,三万军造浮桥十条,一齐渡过外城河,分十处登云梯上城。阎应元临危不乱指挥城上用砖石掷下,以长枪拒敌;一时间乱石纷飞,炮火连绵,双方死亡不计其数。

清兵虽多,连着十几日攻城不下,伤亡那个惨重,只能望城兴叹,战栗无人色,每次攻城退却下来都要为幸免不死而大肆庆祝。

清兵攻城不利,又起劝降之念。主帅刘良佐亲作劝民歌,希望江阴投降,阎应元不从。

在坚守的同时,江阴向四方请求援助,黄蜚、吴之葵领兵至太湖,与清贝勒博洛大军相遇,二人兵败被俘后,投降清朝。海寇顾三麻子因敬慕阎应元的为人,率舟师来援,苦战三日后失败,扬帆远去。此外,义阳王来援,败于砂山;秀才金矿会集精勇四百余人来援,被刘良佐以铁骑三千截在周庄左右,全军俱没。外兵屡败,江阴沦为孤城。即便如此,刘良佐心有余悸,不敢再攻城,只用火炮攻击北城,彻夜不息,城垛在炮火的轰击下塌陷数丈。阎应元命石匠砌墙,匠危惧不前,阎应元言辞恳切,动之以情,石匠深受感动,于是冒死登城修城,使之牢固如初。

清朝亲王多铎闻知江阴久攻不下,极为震怒,他先派恭顺王孔有德“率所部兵协攻”,接着又派贝勒博洛和贝勒尼堪带领满洲兵携重炮前往攻城。贝勒博洛平定松江后,统率所部二十万大军来到江阴城下。

博洛见阎应元义不可动,发起总攻,分兵先抄断各地救兵,准备三日破城,二十日至二十七日,清兵轮番攻城不息,阎应元指挥防御,浴血奋战,终保江阴城池不失。

八月初,江阴民兵昼夜守御,甚感疲惫。开始有人出城投降。清兵在城外四处杀掠,民不聊生,为江阴百姓不齿,那些剃发投降的人,被城上看见,必然痛骂,即使是至亲也像仇敌一般。清廷多次劝降,已经有不少人犹豫,但因阎应元镇守的北门誓死固守,众意遂绝。

二十一日,博洛令数百人,把二百余座大炮全部搬到东北,专打东北城。当日雨势甚急,城头危如累卵。城上因敌炮猛烈,站不住人,即先躲到后面,炮声过后,再登上城楼。清兵看到这种情况,故意放空炮,并让炮中只放狼烟,烟漫障天,咫尺莫辨。守城者只听炮声霹雳,认为清兵不能很快进入,而不知清兵已偷偷潜入,从烟雾中蜂拥突上,众人来不及防御而崩溃。江阴终于被攻陷了。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终英勇就义。

孤城困守,10万普通城民百姓面对24万精兵良将,历经日以继夜的围攻、炮轰和强弩,连折对方三王十八将,让清军付出了75000余人的代价,这在中外战争史上可以算得上一个奇迹。阎应元把 三十六计中能用上的计谋,差不多都用上了:诈降、偷营、火攻、钉炮眼、草人借箭、装神弄鬼、小股出击、四面楚歌……无所不用其极,无不闪烁着创造性的光芒。

白发老者在阎应元精神的感召下,出城假投降,把火药暗藏在放银子的木桶底层,等清军升帐纳降时,火发炮裂,当场炸死清军3000余人,其中有亲王一人、大将二人,清军为之三军挂孝。 这就是最早的“人肉炸弹”, 可能后来的恐怖分子就学去了这一招。

老百姓都以先死为荣,男女老少,投水、蹈火、自刎、自缢的不计其数。内外城河、绊河、孙郎中池、玉带河、通塔奄河、裹教场河处处填满了尸体,叠了有好几重,光投四眼井的就在二百多人。

坚守81天,杀清兵三王18将精锐八万人,古代最后的惨烈守城战!

后世纪念漫画

清军入城之后,满城都被杀光了,清兵这才封刀。午后,清军出榜安民。城中的人已所剩无几。躲在寺观塔上隐僻处以及和尚印白等,共计大小五十三人。这场战役,守城八十一天,城里死了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了七万五千余人。

有一次一个外国人和我聊到抗清故事时对我讲你们的阎应元抗清和君士坦丁堡一样,我很敬佩。我听了正色道:这不一样,君士坦丁堡是国王带领杀敌的,我们江阴则是百姓自发集结的,当时高官都投降了,只有江阴百姓宁死不降,从这点来说,我觉得他比君士坦丁堡还要让人敬佩,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殉道者,是一个民族的脊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