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滯銷,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

粵農號


農產品滯銷,有產業結構的問題,也有流通領域的問題,很多地方信息閉塞,農民朋友不懂得按照市場規律來搞種植養殖,使自己在生產經營上走了許多彎路,經濟上吃了大虧。

想必大家都知道,前些年大白菜滯銷,南方香蕉滯銷,去年北方桃子產區,秋桃滯銷,都讓農民付出了巨大代價,原因有生產過剩的原因,也有流通不暢的原因,希望農民們在以後的生產中能夠做好市場調查,按照市場需求來搞種植,真正做到適銷對路,增產增收。

董青島供稿。


京漂追夢人


對於農產品滯銷的問題我覺得可能會是因為以下幾點,僅為個人意見。

一、交通運輸不發達

雲南地區多為崎嶇的山路,彎大坡陡,很多的農產品種植都在偏遠的地方,道路交通極為不發達,通常都要用傳統的牲畜,比如馬,騾子等將農產品馱到稍微寬敞的路邊,在用小貨車拉到公路邊倒貨進行二次裝車,一來二去在第一個環節的成本就要增加很多,就造成後續的成本的累計增加。

二、市場行情的感知度不足

對於大部分的農戶來說,銷售農產品的渠道主要為當地的批發市場以及客商的地頭採購,沒有更多的信息渠道來源,在供需不平衡的情況下就會造成農產品的大量滯銷。

三、種植跟風

一般情況下的農產品種植都會出現上一年某個品種暢銷,然後第二年很多農戶跟風種植,在產品上市時期,市場需求量減少時,就會造成大量的農產品滯銷,更甚者只能銷燬。

以下圖片是今年2月底到河口考察香水菠蘿時遇到的







怎點水果


你好,我結合我知道的信息認為農產品滯銷並不是那個環節出現了問題!

1、按以往的經驗,節後農產品會有個小高潮,特別是玉米會有個小高峰,但持續時間不會太長。但是由於疫情的原因,很多收糧的二道販子進不去村,農民也不能拉糧出來賣,導致現在糧食滯銷。隨著疫情的控制,糧價會有個小高潮。

2、據農業農村部報道, 為切實解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重點地區重點品種農產品滯銷賣難問題,3月6日,農業農村部組織召開農產品產銷對接視頻會商會議指出,前期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受疫情影響造成的農產品滯銷賣難問題得到一定緩解,但未來一段時間,部分地區個別“菜籃子”產品仍存在銷售困難和價格波動較大的風險。各地要高度重視,強化責任擔當,切實把農產品產銷對接作為當前的大事要事急事,多措並舉,抓緊抓好抓實。要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統籌抓好生產、流通、調控、質量安全等各項工作,確保主要“菜籃子”產品價格平穩。要暢通流通,鼓勵就近消化,積極推進農業生產經營企業復工復產。要與轄區內重要規模生產經營主體建立定點聯繫機制,想方設法有針對性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要主動與交通、商務、財政等部門協調,爭取對農產品流通的支持。要用好媒體以及益農信息社體系,做好產銷信息引導和對接。

3、從上面的報道我們能看出,國家應對農產品銷售是做足了工作的。為了使農民不受損失,正加大力度引導農民解決糧食滯銷問題。

所以說,現在糧食滯銷並不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


三農科普


你好!很高興回答農產品滯銷問題。

一是因疫情封路封村封市,影響了農產品的外運流通,造成農產品短暫性積壓滯銷。

二是因農業生產力的不斷提升,農產品產量及生產效率提高,也是其原因之一。

三是因城市防疫,人們短期購買力受阻,正常供需及消費模式轉型線上及社群團購,阻塞了部分農產品的傳統出口。

四是因人們消費逐步轉型,影響了未形成規模化品牌、安全綠色品質效應的農產品的銷售,這個因素可能會長期存在的。

五是因農產品流通渠道,沒有與線上電商、直播、平臺、視頻流量連接,失去大量的線上優質客戶。

六是少數農戶農產品只追求產量,甚至沒有保證質量的技術監測力,且缺乏抱團取暖,只是單兵作戰,造成市場競爭力下降,未有效形成農戶+合作社+農業公司集團的團隊作戰優勢。

我們山東濰坊昌樂的庵上湖果蔬,從近期的銷售來看,反而逆勢增長,得益於長期的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品牌建設,得益於生產過程的安全管理,得益於線上線下結合推廣,得益於較先進的生產安全管理及檢測追溯技術,得益於大量客戶的信任、粘性、裂變。

總之,解決農產品滯銷難題,需要因地制宜、對症下藥、綜合治理、長期作戰。否則,這個難題的確不是一朝一夕解決的,你說是嗎?

老兵秦長興的分享,請交流、評論。謝謝


秦長興


每當看見農產品滯銷的新聞心都會很痛,因為我也是農民出身,能感受到他們的心酸和無奈。農產品滯銷的原因有很多,從收穫到消費者手中會產生很多環節,每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農產品滯銷,加之農產品本身具有的特性更容易導致農產品滯銷,出現滯銷的原因有很多,個人認為主要有:

一、種植面積過大引起的滯銷。市場上某一農作物種植賺錢後,就會有大批跟風者,盲目擴大種植面積,產量過高,供大於求的現象就會出現,就會導致農產量滯銷和銷售價格低迷,一旦銷售價格低迷,經銷商無利可圖就更不願意拓展銷售渠道,銷售出路基本堵死,滯銷就會再說難免。

二、銷售渠道出現問題引起的滯銷。生活在城市的人們經常在新聞上看到蔬菜滯銷,但到超市買菜後價格卻高的離譜,這方面說明渠道產生了問題。由於很多農戶沒有銷售渠道和銷售手段,不知道怎麼將好的農產品銷售到消費者手中,加之環節過多,導致大量農產品積壓滯銷。

三、農產品本身具有的特點引起的滯銷。很多葉菜類蔬菜很難儲藏和儲運,往往同時大面積採收,這必然要求農產品要在很短的時間內銷售完,在種植面積一定的情況下,或許短時間內可以銷售完,但當種植面積過大的情況下,產量增加滯銷就會容易產生。

四、其他不可抗拒因素引起的滯銷。如交通不便、不良天氣氣條件和不可抗拒因素引起的滯銷。如連續陰雨天氣、疫情影響運輸等都會引起部分農產品滯銷。

作為農戶在種植某一農作物時一定不可跟風種植,在做好市場調查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農作物,要拓展銷售渠道比如網上銷售、訂單銷售和商超對接等多種銷售方式努力讓蔬菜滯銷變暢銷。


農作物栽培知識講解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關於農產品滯銷的問題我認為農產品之所以滯銷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第一:農產品滯銷品種種植面積過大。市場消化不了。

第二:一般所謂的滯銷農產品都是地域性的產品。比如說蘋果。有的產地賣的很好。但是有的地方就是賣不出去。這主要是當地蘋果的性價比有點低。同樣的價格消費者會為品質好的買單。

第三:一般滯銷的農產品比較多的都是那種不耐儲存的。比如說青菜類。全國大面積上市造成了滯銷。這就涉及到運輸成本。當地有同樣的產品肯定不會捨近求遠去外地採購。

第四:就是一些國家政策的干預。比如說因為環保問題土豆出現的滯銷。很多加工廠不能開工導致庫存積壓。

第五:信息差。中國南北氣候差異很大。但是信息流通不及時。產地滯銷。異地沒貨。這也有一定關係。



圍場飛哥


任何問題我們都能追本溯源。

我們得先分析產品銷售的整個流程,然後再去診斷到底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一般影響銷售的方面包括:作物品種、農產品品質和質量、市場價格、市場供需關係等

作物品種:如果是過舊的品種或者太新潮的品種,會有產品滯銷的問題出現。

產品質量:這個最好理解,收菜的現在對農產品質量都有了自己的標準,對於不合格的他們肯定是排除掉的。

市場價格:這個關係很大,很多農戶一直在觀摩,寧願爛在地裡也不賣,在等好價格,結果越等價格越低。

市場供需關係:拿當季蔬菜和反季蔬菜比喻,目前反季蔬菜一般價格高而且需求量大一些,所以好賣一些。當季蔬菜因為全國大面積種植,所以有時候會有直銷問題。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你


三農之歌


農產品中的糧食價格雖然一直不漲不落,但是因為耐儲存,易保管,農民可以不急於出手,很少出現滯銷問題。近些年來農產品滯銷,主要是水果和一些蔬菜。

因為糧食價格低,付出的勞動量更大。前幾年水果走俏,農民就一窩蜂而上,毀田種果。

實際上很多地方的水果是控制在收購商手上的。比如我們當地的特產農產品:蘋果。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現在的蘋果個頭碩大,色澤鮮亮,表面光潔,可是沒有了原來蘋果的口感和風味?

認識一位果農,他把容易澆水上肥的好地塊留作商品水果,精心打理,長出的蘋果顏色白裡透紅,粉嘟嘟的好看。旮旯衚衕長出的蘋果,留作自家吃或者在當地出售,蘋果個頭小,顏色暗淡。但是品嚐之後,二者的味道反差不小。好看的蘋果肉質虛糠,水而不甜。不好看的蘋果又甜又脆,風味濃郁。農民道出其中的秘密,就是:“好看的蘋果是套袋的蘋果,每隻蘋果要增加成本至少兩毛錢”。那麼增加了成本,會抬高售價嗎?答案是:“不是價錢的問題,是根本沒有客商收購。”農民完全按照收購商的指令標準生產水果。銷售到消費者手中的,就是越吃越感覺味道不足的套袋蘋果了。

~水果產量過剩,同時味道缺少吸引力,也是導致水果滯銷的重要原因。

一些地方出現蔬菜滯銷,因為他們過分追求產量和效益,施用化學制劑刺激蔬菜快速增長。這種蔬菜的特點就是特別水嫩,但是沒有蔬菜應有的味道。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看著多,做熟了以後迅速縮水。

農產品滯銷的原因,作者三農小評總結有三:1、農民盲目跟風。2、脫離了遵循自然的農產品本質。3、缺少專業的計劃和指導。





三農小評


主要是銷售渠道出了問題,產地價格低還賣不出去,水果店和超市價格又偏高普通人群又吃不起。










昌海123456


農產品滯銷困繞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也極大地打擊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因素有下面幾種:

|丶盲目跟風造成的農產品過剩,這種現象在農村返復重演但也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往往是衝在前面的受益,跟在後面的受氣。這其實也是思路癥結所在。

2.產銷不對接,農產品種植丶養殖應採用訂單形產業模式。先打通銷售渠道然後再產出,也就是產地與消費者通過網絡直接勾通,免去中間環節,使產銷一體化。這樣既增加了農民收入也使消費者嚐到了甜頭。

3丶農產品存在質量問題,缺少品牌效應。

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為了提高產量,防止蟲害超標使用農藥丶生長劑,使農產品質量缺少安全感,達不到消費者的要求,失去品牌效應。

除了上述幾種農產品銷售的癥結之外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就是:農產品包裝的缺陷。現在的人們的消費觀念除了講究質量還需要美感,憂其是90後更注重產品的包裝,同一種商品因包裝的差異,價格相差甚多,如同人們對服裝的審美觀點一樣,好的包裝能增加美感當然會受到人們的青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