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僧格林沁的死是晚清軍事史的重要轉折點?

程老師侃史


僧格林沁在晚清時期,是清王朝最為倚重的國之柱石。


他之所以被清王朝倚重,正是因為太平軍建都天京之後,僧格林沁成為了長江北岸一股重要的軍事力量。


安慶被湘軍攻下之後,在安徽境內的太平軍勢力一度引兵進入河南、陝西兩地,這些江北的太平軍餘部以西安、歸德、武昌為活動區域,屢屢侵襲各地。不僅如此,這股最後殘存的太平軍餘部,他們的戰鬥力更彪悍。

江北太平軍統帥陳得才聯合山東的捻軍、陝西的回民,組建了一支江北聯軍。陳得才吸納捻軍的作戰方式,不在採用固守一城一地的作戰方式,而是採用遊走的作戰方式,以侵襲江北城鎮為主,以埋伏殺敵為輔。


這種全新的作戰方式讓清王朝在短時間毫無辦法。


僧格林沁為了能夠蕩平這股殘餘勢力,親率自己帳下的精銳騎兵,不停的遊走追擊,成為了江北地區拱衛京師的最大的一支騎兵力量。


當時的太平軍將領陳得才帶領著聯軍從河南境內一路攻佔山陽、華州、渭南,逼近陝西西安,在這種關鍵的時刻,駐守在廬州的陳玉成被湘軍統帥多隆阿圍困,急忙向陳得才求援。


陳得才聽到求援之後,急忙引兵從陝西回援,可是陝西到安徽境內的路途遙遠,千里之地的距離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救援廬州。


陳得才挺兵抵達舞陽的時候,陳玉成在逃亡到壽州之後,被殺身亡。


此次救援行動宣告失敗,陳得才引兵進攻漢中,剛剛順利拿下漢中,天京又被湘軍圍困。他只能放棄漢中,再一次引兵進入河南、湖北,想要救援天京。

一直在河南境內駐守的僧格林沁抓住戰機,死命的追擊陳得才的這股勢力。陳得才挺兵抵達麻城,為了防止僧格林沁的騎兵切斷後路,屢屢在後方掣肘,他一方面駐守在麻城,另一方面則下令讓賴文光北上進攻僧格林沁的騎兵。


僧格林沁萬萬沒有想要太平軍竟然會突然揮兵北上,駐守在羅陽、信陽兩地的軍隊被輕而易舉的擊退。


陳得才和賴文光兩個人再一次在麻城整頓大軍,兵分兩路救援天京:


  • 賴文光沿長江北岸進軍,進抵太湖

  • 陳得才穿越英山、霍山,進入安徽


陳得才分兵,僧格林沁再次引兵追擊陳得才的軍隊,僧格林沁屢屢追擊徹底激怒了陳得才,他下令在蘄州進攻僧格林沁,被僧格林沁大敗,陳得才一路引兵逃亡英山、霍山,手下部將馬融合竟然帶領著十餘萬的太平軍投降了清軍,軍心瞬間渙散,陳得才憤憤不已,服毒自盡。


如此一來,長江北岸的太平軍就僅僅剩下了賴文光統率的一股勢力。


賴文光再次改變了以往的作戰方式,從來不會選擇正面進攻僧格林沁的軍隊,你僧格林沁的軍隊不是能跑嗎?


賴文光想了一個辦法,不斷的在河南境內奔襲,他帶領軍隊在各地瘋狂的侵襲,信陽、襄陽、鄧州、新鄭、睢州等地到處遊走,搞得僧格林沁人困馬乏。


僧格林沁在睢陽追上賴文光的時候,賴文光有挺兵北上進入了山東境內。


定陶、汶上、武城、濟南到處都是太平軍的足跡,僧格林沁在短時間內也毫無辦法,他只能下令繼續追擊這股殘餘勢力。


僧格林沁統帥騎兵在濟南追上賴文光的時候,賴文光卻突然南下途徑郯城、海州,從海州一個急轉彎又挺兵北上,途徑沭陽、鄒縣、汶上、濮州、曹州,終於停下了腳步。


此時的賴文光已經知道僧格林沁的騎兵縱然戰鬥力再怎麼彪悍,長途奔襲五千裡之地,戰鬥力早已經摺損一半,他下令在曹州高樓寨設下伏兵,同時派遣了一小股勢力前去引誘僧格林沁,這股誘敵部隊且戰且退,退到了高樓寨。


僧格林沁不知有詐,帶領著騎兵一路橫衝直撞的進入了高樓寨,被兩翼的伏兵進攻。他下令兩次突圍,一一失敗,最終戰死在了高樓寨。


此時事件之後,清王朝在江北的依仗力量無一倖存,僧格林沁的帳下騎兵不僅僅是對抗太平軍餘部的主力,還是平衡湘軍和淮軍的重要軍事力量。江北力量瞬間瓦解,此時的清王朝唯一能夠也依靠的也僅僅是漢人曾國藩和李鴻章組建起來的湘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