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國時期的著名人士都會在220左右這個年關大規模去世?

半城煙沙斷橋雪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紛爭,戰火不斷,湧現出一大批驍勇善戰的將軍,和高深莫測的謀士。曹魏有五子良將,蜀漢有五虎上將,東吳有十二虎臣。然而領很多人疑惑的是,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死在220年左右。據相關資料記載:

曹操方面:曹操220年,夏侯惇220年,夏侯淵219年,張遼221年,于禁221年,曹仁223年,樂進218年,程昱220年,賈詡223年,蜀漢方面:,劉備223年,關羽220年,張飛221年,黃忠220年,馬超223年,法正220年,馬良222年,傅彤,馮習這些醬油就不說了,孫吳方面:,呂蒙220年,蔣欽219年,甘寧220年。


為何會有這麼多的人死於這幾年以下依據相關資料做簡要分析。

首先這幾年病魔向這些人伸手。曹魏方面,曹操死於頭風。曹操的頭風很早就得了,赤壁之戰犯過一次,漢中之戰再次犯病,差點死掉。再後來請華佗醫治,因擔心華佗圖謀不軌而將其斬殺。自此之後,曹操病情每況愈下,不久便逝世。夏侯惇也是死於病逝。曹丕繼位不久,夏侯惇因功受賞,封為大將軍,220年左右,因病去世。張遼參與逍遙津戰役大獲全勝,不久後便生病。後來孫權再次襲擾,張遼病情加重,並最終在江都去世。


曹仁參加了濡須口戰役,由於戰略失誤,幾乎全軍覆沒,而不得不撤軍。在此之後,抑鬱生病,不久便去世,享年五十六歲。樂進與張遼曾一起參與合肥保衛戰。建安二十三年,樂進去世,諡日威侯。程昱、賈詡都是有功之臣,曹丕曾有意封程昱為三公,只可惜提前死去,二人也算是壽終正寢了。


蜀漢方面,馬超在投奔劉備後,並不得志,漢中之戰後,幾乎銷聲匿跡了。不久後馬超便染病,彰武二年(222年),馬超不治身亡,享年四十七歲。孫吳方面,呂蒙在斬殺關羽後,便一病不起,也沒能有機會享受孫權的封賞。孫權曾多次探望呂蒙,並派人細心照料,只可惜最終也是不治而亡。


其次戰爭奪取了這些人的生命。曹操與劉備決戰漢中,黃忠於定軍山斬殺夏侯淵,這樣一位絕世干將死於非命,也相當惋惜。後來關羽率軍北伐樊城,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走麥城。在逃亡益州的臨沮小道上,被馬忠擒獲,因拒絕投降,關羽父子均被殺害。張飛因報仇心切,在劉備伐吳初期,因鞭撻士卒,被部下範疆張達殺害。

劉備伐吳,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兵敗於夷陵,這一戰蜀漢損失慘重。法正、馬良、傅彤馮習等人均慘死於夷陵。而在伐吳之戰初期,甘寧也被蜀軍殺害。


再次抑鬱不得志,生不逢時奪取了他們的生命。劉備夷陵之敗後,便退守白帝城,為兄弟報仇不成功,反而損失了更多的兵馬將士。就連益州也是命懸一線,劉備之後便萬念俱灰,並沒有退回益州,最終病逝白帝城,託孤諸葛亮李嚴。


曹魏方面,于禁再投降關羽後,便抑鬱不得志。關羽兵敗,于禁被呂蒙擒獲,投降東吳。後來孫權再次向曹魏稱臣,又把于禁送曹丕身邊。曹丕因於禁多次投降,對其十分有看法。據三國志記載,曹丕曾在曹操墓中羞辱于禁,之後于禁便一蹶不振,不久後抑鬱而終。而這些變故大都發生在220年左右,看似蹊蹺,其實也無非是正常的人事變遷。

你是如何看待這些名將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220年前後歷史大事件密集,219年關羽大意失荊州,220年曹丕稱帝,221年劉備稱帝,222年夷陵之戰。

這期間,很多君主名將謀士去世,其中有和歷史大事件相關的,也有正常老死的,也有病死的。

一、先說歷史大事件相關的:

蜀國這幾年去世的,主要和兩次戰役相關。

關羽、關平、周倉,甚至劉封、張飛的死都和荊州事件相關。

而馬良、馮習、張南、程畿、傅肜、沙摩柯則是戰死在夷陵之戰,劉備也因為兵敗而病死。

而魏國的龐德則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被關羽所殺,于禁也是由於被俘後身體狀況惡化病死的。

二、老死的:

三國亂世,能終老而死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尤其是名人,但還是有,而且還很出名,包括:

程昱,黃初元年(220年)逝世,壽八十;

賈詡,黃初四年(223年)去世,壽七十七;

黃忠,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去世,年過七十。

許靖,蜀漢昭烈帝章武二年(222年)去世,年過七十。

三、剩下的,大多是病死的:

也有個別是被殺的。比如公元221年(黃初二年)六月,曹丕遂遣使者至鄴城將甄氏賜死;而夏侯淵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留守漢中,與劉備相拒逾年,於定軍山被劉備部將黃忠所襲戰死。

其餘的,大多病死,這和當時的醫療條件有關,去世時年紀都不算大。

(一)魏國: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還軍洛陽。當月,病逝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

夏侯惇,曹操死後,魏文帝封其為大將軍,幾個月後(黃初元年220年),夏侯惇因病去世。

樂進,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逝世。

張遼,公元221年(黃初二年)屯駐雍丘,染病。張遼大病期間,孫權依舊對其非常忌憚。222年,張遼不負眾望,抱病擊破吳將呂範。同年在江都病逝,諡剛侯,享年五十四歲。

曹仁,公元223年(黃初四年)逝世,時年五十六歲。

(二)蜀漢:

劉備,章武三年(223年)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

劉備平定益州後,劉巴歸附劉備,為左將軍西曹掾,後任尚書令。章武二年(222年)病逝。

馬超,公元222年(章武二年)病逝,年僅四十七歲。

(三)東吳:

蔣欽,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配合孫權討伐關羽率領水軍入沔水,回軍途中病逝。

孫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去世。

呂蒙,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病逝,年僅四十二歲。

甘寧,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去世。

歷史上記載,東漢末年爆發過大瘟疫,大約在公元204年至219年,重災區是中國長江以北,疾病元兇是傷寒(疑似流行性出血熱),當時死亡人數約2000多萬,當時著名的“建安七子”中也有徐幹、陳琳、應瑒、劉楨等四人染病而死。

這場持續多年的大規模瘟疫的爆發,應與長年戰亂有關,戰死人數太多,屍體不及時處理是很容易爆發瘟疫的。


曹操曾寫過一首詩《蒿里行》記錄當時的悲慘情景:

“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三國亂世,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美好。人如螻蟻,命如草芥!

(我是六甲番人,請您關注我的頭條號。)


六甲番人


非常有意思,我也曾經專門關注過這一現象,我覺得主要原因是:天人感應。哲學上講,叫客觀存在影響精神意識。


1.每個人有不同死法。關羽被擒殺,張飛被刺殺,馬超、張遼、呂蒙病死,劉備鬱悶死等等,具體原因各不相同。

2.去世時間集中並非偶然。其中有一部分是巧合,但有些是相關的。比如劉關張先後去世,相關性很高。呂蒙去世已相關。再有,夏侯淵、黃忠等等,這都是一批的。因為成名時間比較相近,年齡相仿,遭遇相似,事件相關。


3.天下大勢大變化時期。人的心理受外界影響很大。當時那幾年,三國之間互有大戰,可以說是三國演義的巔峰時刻,每個人心裡都裝著不少事,精神比較緊張,各種戰事相互交織,相互聯繫,此起彼伏,連綿不止。這邊曹劉關中大戰,那邊孫曹合肥大戰,這邊關羽北取襄樊,那麼劉備兵發夷陵。在這種情況之下,人的心理活動增加,容易抑鬱;東奔西跑增加,容易水土不服;戰事增加,最容易死人;死人增加,容易傳播疾病;政治鬥爭增加,容易互相陷害。等等。加上這些人前後差不了多少歲,集中去世便是合理的解釋了。因此,天下大勢鉅變,帶來人事代謝。

而天下大勢鉅變的根本,在於各路人馬的稱霸天下的政治私心。


無限輪迴


大概有這些人先後去世:

曹操是220


夏侯惇220

夏侯淵219


曹仁223

張遼222


樂進218

于禁221


程昱220

劉備223


關羽220

張飛221


馬超222

黃忠220


法正220

呂蒙220


有人猜測說是瘟疫,可三國那時候沒有大疫的記載,而且上述有些人也是戰死或處死的,另外如果有這麼多高級官員都死亡的大瘟疫,一段時間內不可能發動大戰役,可這段時期有夷陵之戰這種大戰役。只能說長江後浪推前浪,這個時間正好是這些英雄謝幕的時候!


用戶58083192203


220年前後,堪稱是魏蜀吳三國曆史上大事件密集的時期。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正式稱帝;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222年,孫權稱王,建立吳國。正式進入了歷史上的三國時代。

 

220年左右三國人物大規模去世的原因有三:

 

其一,頻繁戰爭,其中著名的有三次大戰:漢中之戰、襄陽樊城之戰、猇亭之戰。

 

其二,瘟疫橫行,三國時期醫療條件根本不會像現代這麼發達,史書上曾記載東漢末年,瘟疫橫行,這幾年死去的人就有2000萬人,其中也包括了諸多名將,曹植在當年還寫了《說疫氣》,詳細描述了瘟疫的存在。

 

其三,生老病死,年齡到了,難逃歲月。

 

魏國

 

218年,樂進逝世;

219年,夏侯淵戰死定軍山;

220年,曹操、程昱、夏侯惇去世;

221年,于禁去世;

222年,張遼去世;

223年,曹仁去世。

 

蜀國

 

220年,法正、黃忠去世,關羽戰敗而死;

221年張飛為部將所害;

222年,馬良、傅彤、馮習等戰死猇亭,劉巴、馬超病逝;

223年,劉備病逝白帝城。

 

吳國

 

219年,蔣欽去世;

220年,呂蒙、甘寧去世。

漢中之戰,劉備打敗了曹操,黃忠斬殺夏侯淵於定軍山,劉備變得強大,有了建國的基礎了;襄陽樊城之戰、猇亭之戰最後的贏家都是孫權。所以,孫權在這個時期人員損失相對少一點。




歷史新知


220年前後,堪稱是魏蜀吳三國曆史上大事件密集的時期。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正式稱帝;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222年,孫權稱王,建立吳國。中國正式進入了歷史上的三國時代。

一將成,萬骨枯。一個人的霸業都是踩在無數人的屍骨上面建立的。這段時期,魏蜀吳三方面不少的能人異世也紛紛離世。

魏國方面

218年,樂進逝世;219年,夏侯淵戰死定軍山;220年,曹操、程昱、夏侯惇去世;221年,于禁去世;222年,張遼去世;223年,曹仁去世。

蜀國方面

220年,法正、黃忠去世,關羽戰敗而死;221年張飛為部將所害;222年,馬良、傅彤、馮習等戰死猇亭,劉巴、馬超病逝;223年,劉備病逝白帝城。

吳國方面

219年,蔣欽去世;220年,呂蒙、甘寧去世。

這段時期,魏蜀吳三國在人員損失方面還是挺嚴重的,東吳稍微好點。這是為何呢?這與當時的三次大戰有關:漢中之戰、襄陽樊城之戰、猇亭之戰。漢中之戰,劉備打敗了曹操,黃忠斬殺夏侯淵於定軍山,劉備變得強大,有了建國的基礎了;襄陽樊城之戰、猇亭之戰最後的贏家都是孫權。所以,孫權在這個時期人員損失相對少一點。


悄悄說史


我們可以把220年左右去世的三國著名人物分為兩類,一類是正常死亡,一類是非正常死亡。

先看非正常死亡,主要有關羽、關平、張飛、龐德、馬良、夏侯淵以及馮習、張南等,他們的死亡主要與220年前後頻繁爆發的戰爭有關。第一場戰爭是劉備、曹操的漢中之戰,此戰中,夏侯淵陣亡。第二場戰役是襄陽樊城之戰,關羽趁漢水暴漲之際打敗於禁七軍,龐德彈盡糧絕、寧死不屈,最終被關羽處斬。可是關羽也沒能笑到最後,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徐晃援軍及時趕到,關羽無路可去,只能敗亡。劉備為了收復荊州,起兵伐吳,又敗在陸遜手下,馬良、馮習等人因此被殺。

至於張飛,他的死是個意外,主要因為他性格不好,善待士大夫,不體恤士卒,沒事就拳打腳踢,誰受得了?劉備曾多次告誡他,他都無動於衷;結果得罪部下,身首異處。

再看正常死亡,主要有曹操、劉備、夏侯惇、張遼、于禁、賈詡、黃忠、馬超、法正、呂蒙、蔣欽、甘寧。三國時期距今1700多年,飲食、醫療條件都不佳,又處亂世,武將們要上戰場,容易受傷、超負荷工作,所以人的壽命不會太長,一般活個四十、五十算良好,六七十肯定是高壽了。劉備臨終不就說,他活了60多歲不算早逝。最終曹操享年66,劉備63,程昱80,賈詡77,法正45,馬超47,張遼54,呂蒙42。其他人不詳,但也是老將老臣,去世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高成/時拾史事

更多內容可以關注我們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時拾史事


不知生,焉知死!知道了三國人物扎堆般的出生,那他們集中在一個時間點死亡也就不足為怪了。

一、從公元219年開始,三國一些重要人物連鎖般死亡

《三國演義》大概是這樣解釋其中的邏輯的:219年正月,劉備依靠黃忠破斬夏侯淵在定軍山;八月,關羽為配合劉備的軍事行動而進攻樊城,就有了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的事兒,捉了于禁,斬殺了龐德;到十二月,呂蒙襲取荊州,斬殺了關羽。到220年正月,曹操因為看到了東吳送來的關羽的人頭,驚嚇病發而死;這一年,東吳大都督呂蒙也被關羽的魂魄索命而死。再一年(221年),被東吳送回魏國的五子良將之一于禁,因為曾經被俘羞愧而死;當年,為替關羽報仇,劉備大發蜀中之兵攻吳,張飛因為發兵躁急,鞭撻士卒,被手下將領所殺而死。次年(222年),劉備兵敗猇亭,223年4月病死於白帝城。

這其中的邏輯,除了鬼魂驚嚇曹操、找呂蒙索命這些事兒以外,大部分都是實有其事的。真實的歷史上,這一時期還有許多重要人物死亡,特別是魏、蜀兩國。

二、死在這一時期的三國的重要人物們

曹操的四大家將,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除了曹洪以外,都死在這個時期。夏侯淵於219年被劉備軍斬殺;夏侯惇在曹丕登基後不久病死,已經當上了武將最高的大將軍;繼夏侯惇大將軍之位的是曹仁,於公元223年病死。曹操的五子良將,也在這一時期五去其三,樂進於218年病死,死前位至右將軍(後來徐晃接替了這一職位),于禁本是左將軍,結果戰敗被俘後聲名俱毀,221年鬱郁而死。張遼兩度出任徵東將軍(徵西是夏侯淵、徵南曾是曹仁),222年病死。

劉備的五虎上將,除了趙雲,其餘四個都死於這個時期。關張不說了,黃忠在定軍山立下大功後,次年病死。與他同在定軍山立下大功的法正甚至死得更早。馬超也鬱鬱而終,病死在222年。當年,劉備在猇亭大敗給陸遜,蜀漢死了不少忠臣良將,什麼馬良、馮習、張南等等。

東吳方面損失較小,但吳國四大都督也有兩個大概死於此時,一個是呂蒙,一個是呂蒙之前的魯肅,死在217年。其實說吳國損失少,對吳國也不公平,畢竟吳國的很多重要人物死得更早,譬如說孫堅、孫策、周瑜、程普等人。

三、與其說三國人物為何集中在這一時期死亡,不如說三國人物為何扎堆在兩個時期出生。

第一時期,是曹操出生的155年前後,正當東漢昏君漢桓帝執政時期。曹操、孫堅兩大梟雄很可能都出生在155年(曹操是肯定,孫堅不是155年就是156年),袁紹有可能是146年(本初元年,人家袁紹字本初,這一年正好是漢桓帝即位的年份),其餘公孫瓚、呂布、袁術等人應該都出生在,147到161年之間,劉備是這批人裡面最晚的,出生在161年。這些人,是鬧亂東漢天下的第一批次,都出生在漢桓帝執政的前十五年間。

第二時期,是孫權出生的182年前後,正當東漢又一昏君漢靈帝執政時期。孫策、周瑜都出生在175年,司馬懿出生在179年,諸葛亮、漢獻帝出生在181年,曹丕出生在187年。這些人都出生在漢靈帝執政的後十五年間,是真正實現天下三分的關鍵人物,在司馬懿及其後代那裡又結束了三國。

四、說明了以上問題,一批三國人物為何集中在220年死亡也就容易解釋了

一是因為曹操、劉備這一批人都已經年過六十了,按照當時的平均壽命來說,已經算是很長壽的,因此大批量的病死、老死。二是因為在這前後爆發了幾場大戰,各方都全力爭勝,導致名將良臣紛紛戰死。其中就有夏侯淵、關羽、馬良等人。三是有巧合成分。譬如魯肅、呂蒙年紀都不算太大,卻都病死。然而,呂蒙從少年開始即親自上陣搏殺,又在收荊州時消耗過大,再加上當時戰場上瘟疫流行,呂蒙病死其實是可以找到原因的。四是鬱郁而死、或是鬱郁後太過張狂刺激而死的也不少。鬱郁的有馬超、于禁,原本鬱郁、一下子揚眉吐氣後,過於張狂的有法正,總之都是心態不能放平、也幾乎不可能放平的。五是220年損失最小的東吳,在前期其實已經經歷了巨大損失,譬如說和曹操的同齡的孫堅早死,孫策、周瑜、魯肅等都提前損失了。由此可見,220年的大巧合處,還有東吳自己的小巧合處。

總之吧,歷史的故事,總是無巧不成書的。


星火辰


說起三國時期的人物,或許多次的巧合讓人們不得不嘆息天命如此,滾滾歷史長河或許因為這個時代的人,太過燦爛。上天讓他們在另一個人地方再聚首。公元217年,建安七子陳琳,王粲,徐幹、劉楨、應瑒等五人分別染病去世,文曲星就此隕落。當然這只是人們一個美好的猜測,其實大多數人的死亡和當時的社會環境和客觀因素是分不開的。


但是因為《三國演義》精彩的情節,加上近年來流行的三國系列遊戲三國殺等遊戲三國人物都有一個帥氣的外表,使得人們大多忘卻了人物的年齡,其實劉備,曹操,關羽等大多五六十歲了。

公元220年去世的時候黃忠,程昱,223年去世的賈詡,都已經七八十歲高齡。這幾個人算是三國裡高壽的人物了,估計人們羨慕到不行。黃忠在去世前一年的定軍山之戰還帶走了夏侯淵。

關羽大意失荊州後連帶著一系列的關平,周倉,劉封,張飛,劉備相繼死去。劉備為關羽報仇的夷陵之戰,陸遜以逸待勞更是使得馬良等戰死。龐德,于禁則與關羽在大意失荊州之前的人生巔峰水淹七軍有關,這些事都發生在公元219年到223年之間。所以他們的死都與客觀因素有關。

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是漢朝末年,爆發了巨大瘟疫,導致很多人病死。東漢末年大瘟疫時間為公元204年至219年,長江以北為重災區,死亡人數達2000萬。曹植《說疫情》寫到“家家有位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可見狀況之嚴重性。




紅雨說歷史


曹魏有五子良將,蜀漢有五虎上將,東吳有十二虎臣。然而領很多人疑惑的是,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死在220年左右。據相關資料記載:

曹操方面:曹操220年,夏侯惇220年,夏侯淵219年,張遼221年,于禁221年,曹仁223年,樂進218年,程昱220年,賈詡223年,蜀漢方面:,劉備223年,關羽220年,張飛221年,黃忠220年,馬超223年,法正220年,馬良222年,傅彤,馮習這些醬油就不說了,孫吳方面:,呂蒙220年,蔣欽219年,甘寧220年。

為何會有這麼多的人死於這幾年以下依據相關資料做簡要分析。

曹魏方面,曹操死於頭風。曹操的頭風很早就得了,赤壁之戰犯過一次,漢中之戰再次犯病,差點死掉。再後來請華佗醫治,因擔心華佗圖謀不軌而將其斬殺。自此之後,曹操病情每況愈下,不久便逝世。夏侯惇也是死於病逝。曹丕繼位不久,夏侯惇因功受賞,封為大將軍,220年左右,因病去世。張遼參與逍遙津戰役大獲全勝,不久後便生病。後來孫權再次襲擾,張遼病情加重,並最終在江都去世。

曹仁參加了濡須口戰役,由於戰略失誤,幾乎全軍覆沒,而不得不撤軍。在此之後,抑鬱生病,不久便去世,享年五十六歲。樂進與張遼曾一起參與合肥保衛戰。建安二十三年,樂進去世,諡日威侯。程昱、賈詡都是有功之臣,曹丕曾有意封程昱為三公,只可惜提前死去,二人也算是壽終正寢了。

蜀漢方面,馬超在投奔劉備後,並不得志,漢中之戰後,幾乎銷聲匿跡了。不久後馬超便染病,彰武二年(222年),馬超不治身亡,享年四十七歲。孫吳方面,呂蒙在斬殺關羽後,便一病不起,也沒能有機會享受孫權的封賞。孫權曾多次探望呂蒙,並派人細心照料,只可惜最終也是不治而亡。

其次戰爭奪取了這些人的生命。

曹操與劉備決戰漢中,黃忠於定軍山斬殺夏侯淵,這樣一位絕世干將死於非命,也相當惋惜。後來關羽率軍北伐樊城,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走麥城。在逃亡益州的臨沮小道上,被馬忠擒獲,因拒絕投降,關羽父子均被殺害。張飛因報仇心切,在劉備伐吳初期,因鞭撻士卒,被部下範疆張達殺害。

劉備伐吳,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兵敗於夷陵,這一戰蜀漢損失慘重。法正、馬良、傅彤馮習等人均慘死於夷陵。而在伐吳之戰初期,甘寧也被蜀軍殺害。

再次抑鬱不得志,生不逢時奪取了他們的生命。

劉備夷陵之敗後,便退守白帝城,為兄弟報仇不成功,反而損失了更多的兵馬將士。就連益州也是命懸一線,劉備之後便萬念俱灰,並沒有退回益州,最終病逝白帝城,託孤諸葛亮李嚴。

曹魏方面,于禁再投降關羽後,便抑鬱不得志。關羽兵敗,于禁被呂蒙擒獲,投降東吳。後來孫權再次向曹魏稱臣,又把于禁送曹丕身邊。曹丕因於禁多次投降,對其十分有看法。據三國志記載,曹丕曾在曹操墓中羞辱于禁,之後于禁便一蹶不振,不久後抑鬱而終。而這些變故大都發生在220年左右,看似蹊蹺,其實也無非是正常的人事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