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楊被禁賽孫母惹爭議:每個媽寶男背後,都有一個善於控制的媽

最近幾天,孫楊被禁賽8年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具體事件經過我就不過多描述,大家可自行搜索,但是中間比禁賽這件事更惹人關注的,其實還有孫楊媽媽的態度。

官方宣佈禁賽之後,孫媽媽失去了理智,一邊叫囂著這是敵對勢力的陰謀,一邊跟領導翻臉,認為事情走到今天這個地步都是領導的錯,大有“我家孫楊落到今天這個下場,都是領導無能”的意思。

有著這樣一個強勢的媽媽,想也想得出來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孫楊被禁賽孫母惹爭議:每個媽寶男背後,都有一個善於控制的媽


孫楊被禁賽孫母惹爭議:每個媽寶男背後,都有一個善於控制的媽

媽寶男的背後,都有一個善於控制的媽

孫楊被CAS判決禁賽八年後,孫楊媽媽在朋友圈中發佈的長文(後來刪除了),但還是很快就被人截了圖,還被海外媒體大肆報道,我們先來看一下孫媽媽朋友圈的信息吧。

孫楊被禁賽孫母惹爭議:每個媽寶男背後,都有一個善於控制的媽

這一段信息了,多次提到了“領導”一詞,可見孫媽媽對領導頗有成見,也可以看得出,孫媽媽是一個非常強勢的媽媽,她的強勢和善於控制,其實隨便一件小事就能看得出來。

記得2011年在武漢進行的全國游泳冠軍賽,孫媽媽要求搬進運動員酒店同住,遭到了中國游泳隊的反對,但在孫楊退賽的威脅下,游泳隊最終讓步,給孫楊單獨開了間房,讓孫母搬了進去。

試想一下,一個成年人,而且還是一個常年南北征戰的世界冠軍,出去比賽身邊有領導有同事還有教練,卻還需要媽媽貼身陪伴,這對普通人來說是件挺匪夷所思的事情,可是孫楊似乎非但不覺得不妥,還沉溺其中相當享受。

孫楊被禁賽孫母惹爭議:每個媽寶男背後,都有一個善於控制的媽

孫媽媽是何許人?孫母名叫楊明,曾經是浙江女排主力,現在是杭州師範大學體育系的教授,更是兒子的經紀人和軍師。

對於運動員來說,自己的家人做自己的經紀人的事件其實挺多的,在體壇並不是一件新鮮事,可是,這個前提是自己的家人從事跟自己相同的運動才行,說白了就是“內行人”,像孫楊媽媽這樣跨領域的,讓她來指導和參與到孫楊的訓練當中,顯然是不妥的,所以這次禁賽事件出現之後,孫楊媽媽的所作所為,讓泰晤士報以及天空體育在英國時間3月2日給出了明確的觀點:孫楊媽媽讓英國足壇的記者們,明白了克洛普拒絕引進“媽寶男”的原因。

這裡稍微給大家科普一下國外媒體為什麼這樣說:克洛普作為利物浦球探體系的領導,曾在球員引進的過程中,拒絕過很多“媽寶男”,哪怕這些隊員再有潛質,克洛普也不會把太大的機會留給這類球員,因為他始終認為無法脫離父母掌控的孩子,最終會給自己和團隊添更大的亂子。

由孫媽媽的行為我們可以看出,克洛普的做法雖然片面,但也不無道理。

孫楊被禁賽孫母惹爭議:每個媽寶男背後,都有一個善於控制的媽


孫楊被禁賽孫母惹爭議:每個媽寶男背後,都有一個善於控制的媽

過於控制孩子,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

孫媽媽控制孫陽到什麼地步呢?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吧,就拿本次新冠病毒疫情來說,各方人士在疫情之初都紛紛慷慨解囊,想要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體壇名將也紛紛捐款。

比如郭晶晶捐了7000萬,網壇傳奇晏紫1000萬,李娜300萬,國足主帥李鐵捐出100萬,女足的王霜60萬,籃球明星林書豪100萬,可是曾上榜體壇財富TOP前十的孫楊呢?

2月初,孫楊駕駛賓利在杭甬高速入口處叫來了三位外賣小哥,為武漢送去八箱方便麵、八箱牛奶和八箱燕麥粥。是的,你沒聽錯,一共價值幾百塊錢。

我說這些並沒有一點道德綁架的意思,只是想闡述一個事實,那就是孫楊不是不想盡更大的心力,而是他實在有心無力,因為他的錢在媽媽手裡攢著,他只有一點零花錢,但他很害怕別人說他什麼都不做,所以用這樣的行動來表明自己的善心。

孫楊被禁賽孫母惹爭議:每個媽寶男背後,都有一個善於控制的媽

從這點可以看出來,孫楊其實是個心地善良的好孩子,無奈身後有一個專制、霸道又一毛不拔的媽。

心理學上,有一種教育方式叫“控制型的教養方式(control parenting)”,指的是一方面強調嚴格控制和孩子無條件服從,同時,在情感上以冷漠的態度對待他們,很少考慮孩子的需求和意願。這種父母常說“我是為你好”,但話裡隱含的意思卻是“你必須聽我的”,完全不給選擇權。

這種教育方式通常不易被人覺察,因為我們的傳統文化,告訴我們孩子要聽話、這才是“孝順”的體現,而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往往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首先你所“孝順”的這個長輩,他的行為是否是正確的,他是否具備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孫楊被禁賽孫母惹爭議:每個媽寶男背後,都有一個善於控制的媽


孫楊被禁賽孫母惹爭議:每個媽寶男背後,都有一個善於控制的媽

生活中控制型的家長有哪些明顯特徵?

現實生活中很多控制型的父母,往往以微妙的方式操縱孩子,不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意見,歸結一下,通常有以下幾種行為:

  • l 社交隔離:

想要控制孩子,首先要營造一個封閉的環境,這樣孩子的心理才更易受控制。

還拿孫楊來說,我們都知道運動員通常都有經紀人團隊,負責營銷、接廣告、安排活動,但孫楊沒有,這事兒由他媽一手操辦。任何人想要找孫楊代言都要經過孫母的同意、就連早期孫楊的社交賬號,都是孫母在操作。

過度控制會導致孩子缺乏正常的社交行為,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發現,除了父母其他人都是不可信任的,從而對父母更加依賴。

孫楊被禁賽孫母惹爭議:每個媽寶男背後,都有一個善於控制的媽

  • l 貶低指責:

當孩子犯錯時,控制型的父母常常會貶低指責孩子,同時向孩子傳遞一個概念,那就是“我不在你身邊指導你,你幹什麼都不行”,這背後裹挾著的指責和強迫,讓孩子常常對自己失去信心,對父母更加依賴。

  • l 經濟把控

孫楊曾經有過一段短暫的戀情,對方曾向孫楊借兩萬塊錢,而當時的孫楊經濟都在母親手裡把控著,手裡根本沒錢,後來只得向一位朋友借錢匯款,結果女孩收到錢之後音訊全無,這讓孫楊傷心了好一陣。

且不說孫楊識人方面的能力有多弱,只說一個成年男子談個女朋友,連兩萬塊都拿不出來,也是夠悲催的一件事了。

  • l 情緒綁架

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話:“你這樣做你媽媽該有多傷心?”“媽媽養你這麼大,你竟然是這樣來回報的?”

父母和家人常常喜歡這種方式來對孩子進行情緒綁架,這樣做就可以用類似指示性的言語對孩子進行催眠,讓孩子心存愧疚感,從而順利被父母掌控。

孫楊被禁賽孫母惹爭議:每個媽寶男背後,都有一個善於控制的媽


孫楊被禁賽孫母惹爭議:每個媽寶男背後,都有一個善於控制的媽

父母應正視孩子的成長,讓孩子實現順利“剝離”

為人父母常常會擔心孩子,害怕孩子走彎路,於是處處幫孩子打算、替孩子安排,可是,正是父母這樣的事無俱細的反而在潛移默化中實現了對孩子的“控制”,阻礙了孩子成長,那麼我們作為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 l 跟孩子“和平分手”

很多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後仍然擺脫不了這種情感控制,他們在分離-個體化過程中,在逐漸遠離父母的每一步中,自己都會覺得很難過,他們的內心充滿了自責和不安。而正是父母對於自己和孩子分離的恐懼、哀傷,使得這個“分離-個體化”的過程顯得尤為艱難,讓孩子認為自己與父母的分離是在殘忍地“拋棄”他們。

然而需要說明的是:一個人在“分離-個體化”的過程必然會體會到愧疚感、焦慮感、難過甚至是憤怒,這些本身是自然過程中的一部分。

孩子在感受“剝離”的過程中,會慢慢消化和代謝這中間的難過、愧疚等等情緒,從而逐漸完成對自我的建立和同父母的分離。所以,父母只需要在該該“分手”時“和平分手”,才能讓孩子真正完成生命蛻化,完善自我。

孫楊被禁賽孫母惹爭議:每個媽寶男背後,都有一個善於控制的媽

  • l 分辨對孩子的愛到底是“無私”,還是為了滿足自己

我們都知道初上幼兒園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分離焦慮,孩子捨不得離開父母,這個時候父母就會覺得很愧疚,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好父母,沒有讓孩子實現完全剝離,順利走出踏入社會的第一步。

事實上這個時候,父母就要仔細分辨一下,自己這種自認為無私的愛,到底是真想為了孩子好,還是為了滿足自己,讓自己覺得沒有把孩子安排好,沒有滿足自己成為一個好母親/父親的預期。只有放棄控制孩子的主動權,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好家長。

  • l 懂得認同孩子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有個精彩的論斷:

“假如母親較富於權威性,整天對著家裡其他的人嘮叨,女孩子們可能模仿她,變得刻薄好挑剔;男孩子則始終站在防禦的地位,怕受批評,儘量尋找機會表現他們的恭順。”

也就是說,母親過於強悍,女兒會選擇認同並走上跟母親一樣的道路,而男孩則會出現另一種情況,那就是無條件逃避。孩子的這種性情會一直延續到結婚以後。

相反,懂得認同孩子的母親,才能充分激發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孩子也會變得更加陽光自信。

孫楊被禁賽孫母惹爭議:每個媽寶男背後,都有一個善於控制的媽

心理學家發現,但凡是那種強悍的母親,培養出的不是強悍的兒子,反倒多數是軟弱甚至變得沒出息。為了我們的孩子,讓我們做一個懂得示弱、懂得放手的媽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