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周瑜鲁肃诸葛亮究竟谁领风骚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演义》里最重要、规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战事之一。罗贯中整整用了九回的篇章来描述此战。虽然其中出现了很多让人难忘的人物,但是诸葛亮的表现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作者把战场变成了展现其才能智慧的一个大舞台。


赤壁之战周瑜鲁肃诸葛亮究竟谁领风骚

诸葛亮也在其中起了一定作用但不是最主要的。《三国志》中除了《诸葛亮传》说他是主动请命求救于孙权之外,《先主传》、《吴主传》、《周瑜传》都说明他只是奉刘备之命向孙权“求救”而出使东吴的。他在东吴的说辞和活动,最多只起了坚定孙权抗曹决心的作用。真正让孙权下定决心的应该来自于对自身力量的把握,而非外界之人的说辞。而且从史载可见,东吴朝臣讨论抗战筹议之事时,诸葛亮并不在场,也就谈不上什么“舌战群儒”,而指挥“赤壁大战”之说更不能成立了。

赤壁之战周瑜鲁肃诸葛亮究竟谁领风骚

鲁肃起的作用也很大,他和周瑜刚开始就是抗战派的代表,后来又劝说孙权和刘备联合共同抗曹,并亲自前去联络刘备,刚到夏口,闻知曹操已经打了过来,星夜兼程赶到南郡时,刘备又被曹操攻打。鲁肃冒着生命危险,在长坂截住了刘备,刘备才派诸葛亮前往东吴。

这里,《鲁肃传》、《周瑜传》和《诸葛亮传》的记载出现差别,应该是史官为称扬个体而各取其功。但鲁肃的荆州之行应该有真实的成分。罗贯中也写了鲁肃前来联络刘备之事,但是荆州之行没有了传奇色彩,而且诸葛亮变得处处主动,鲁肃则只能笨头笨脑地听诸葛亮使唤。

赤壁之战周瑜鲁肃诸葛亮究竟谁领风骚

赤壁大战虽然叫孙刘联合抗曹,实际上刘备的参战力量只占少部分,并非主导力量。《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诸葛亮说自己的兵力“不下万人”,这个说法明显是为了在同盟面前抬高自己的身份、获得同等的待遇提出的,所以其水分不小。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製松之注引《吴书》记载鲁肃语:“始与像州观于长坂,像州之众不当一校。”连“一校”兵都不够,可见当时刘备确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装松之注引(江表传)中载:刘备“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那么刘备的兵力笼统来说最多一万人。而东吴方面的兵力,多处点明是三万人,应该是实数。由此可见双方兵力之差。

赤壁之战周瑜鲁肃诸葛亮究竟谁领风骚

赤壁大战的确是以火攻取胜的,但是火攻曹营之计,并不是出于诸葛亮,而是周瑜部将黄盖想出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还具体记述了黄盖诈降行计、火烧赤壁的全过程。可见,赤壁大战的火攻计划,是出于黄盖,由周瑜批准,黄盖执行的周瑜具体领导了整个军事行动,并亲率人马,密切配合。而诸葛亮一没有指挥战斗没有设计火攻。作战之时,完全不见他的踪影。

火攻之时,风力甚猛,只是偶然的天气情况,因为长江地区在冬天的某个时间吹东南风是常有的现象。也许当时黄盖及时地审时度势,看到曹军船舰首尾相连再加上有风的天气,立即想出火攻之计。总之,这风不是由诸葛亮“披发仗剑,登坛借风而来。

赤壁之战周瑜鲁肃诸葛亮究竟谁领风骚

综上所述,周瑜才是赤壁大战的总指挥,赤壁之大捷可说是他一手导演的杰作,诸葛亮的作用和地位都不是非常重要。当然,诸葛亮能在大敌当前勇于出使东吴,及时把握时机,准确分析形势,游说孙权,坚定东吴抗曹信心,促成孙刘联盟,这对扭转战局、打败曹操、取得胜利,也起了较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