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斯與帆:《樂隊的夏天》之後,她們更加自由

斯斯與帆:《樂隊的夏天》之後,她們更加自由


去年,一場《樂隊的夏天》,把很多原本處於“地下”的樂隊推上了風口浪尖,斯斯與帆就是其中的一個。

沒有足夠的經驗和心理準備,這個年輕的組合被推入了競技場:改編的童謠《馬馬嘟嘟騎》“刷屏“微博;痛仰、面孔等前輩樂隊對她們讚不絕口;和刺蝟的合作以390票奪冠。


斯斯與帆:《樂隊的夏天》之後,她們更加自由

周冬雨微博推薦《馬馬嘟嘟騎》


在很多鏡頭的注視下,斯斯與帆經歷著過去沒有面對過的一切,他們被關注、被瞭解、被喜愛、也被質疑。

“這個節目讓我們成長了非常多”,斯斯說。比賽已經結束了,斯斯與帆的音樂歷程才剛剛開始,創作、排練、音樂節、巡演……


無論外界的目光如何,她們從未停止自己的腳步。


01.

第一次舞臺演出

“我以前沒有戴過耳返“、“這太貴了”......接受採訪時,斯斯與帆說。

《樂夏》是她們第一次在舞臺上演出,在唱《馬馬嘟嘟騎》時,斯斯彈吉他手都在抖, “一個人彈琴太可怕了“,在後來和主持人的互動中,就像很多剛畢業進入社會的青年一樣,斯斯與帆的內向和不愛說話讓馬東都有些束手無策。


斯斯與帆:《樂隊的夏天》之後,她們更加自由


斯斯描述自己上臺前的心理狀況:


“心裡想著節拍器開對了沒有,走臺該注意的地方注意沒有,帆和我都坐好了沒有,面前的led大罩子好可怕……等等等等。表演的時候盡力在控制自己不要出錯。”

但坐在第二現場的前輩們給了最大程度的理解,斯斯與帆在臺上時,所有人一點都不吝嗇自己的掌聲,痛仰樂隊說:


“她們這種情況我們剛開始演出的時候都遇到過,緊張、手抖,覺得很揪心。”

後來,在平息了緊張、調整好狀態之後,帆帆的聲音一出來,清澈、透亮、特別,好聽到讓很多觀眾倒吸了一口氣,兩人配合意外的默契,最後拿到了高分。


面孔樂隊陳輝說:“這女孩的音色太漂亮了,她們身上有一種讓人心疼的感覺。”

對於這種讚美,斯斯與帆感到奇妙和驚喜,這些樂隊對她們來說大部分都是前輩,剛開始成立樂隊的時候,她們選擇翻唱的就是痛仰、反光鏡、面孔的歌。

所以也不難理解她們緊張和恐懼的來源:“參加節目的時候,所有老大哥們都在第二現場看著你,那個壓力真的是特別大。”

第一次登臺的斯斯與帆是有些惶恐和不適應的,這種稚嫩其實是很多成熟有經驗的樂隊最初的樣子。可貴的是,斯斯與帆一直在進步。

後來和刺蝟樂隊的合作賽中,刺蝟的溫柔和鼓勵給了斯斯與帆自信和安全感。石璐說:


“斯斯第一場就是有點膽怯,她說一個人彈琴太可怕了。那現在有一個足夠有勁的樂隊就站在這了,報仇的時候來了。”


斯斯與帆:《樂隊的夏天》之後,她們更加自由


他們在結束後抱在了一起,刺蝟和斯斯與帆的表演以390票獲得了那一場的第一名,這首歌也成為節目中的經典,被很多樂迷津津樂道。

斯斯與帆說:“這次合作我們也去掉了一些與以前相比彆扭的情緒,是很難忘的經歷。”

在一場又一場面對鏡頭的修煉中,斯斯與帆慢慢克服最初的恐懼和不適應,變得更加勇敢,更加能面對真實的自己,面對外界的評價。

所以在後來回憶起這段經歷時,斯斯才會說:

“與其說懼怕舞臺,不如說是懼怕被judge,被審視,是每個人都有的吧。克服這種心態,必須得自戀或自憐,也許是該厚臉皮吧。”

“練習這種事情,只有一次次演出才行。”


02.

第一次巡演


斯斯與帆:《樂隊的夏天》之後,她們更加自由


大學的時候,斯斯去音樂節,晚上有樂隊在表演,絢爛的燈光打在他們身上,斯斯站在臺下,心潮澎湃。

今年7月份,在西遞,斯斯與帆第一次參加音樂節,當天下著雨,地面不太乾燥,樂迷們仍聚在前排等著她們出場,演出時,聽到臺下的歡呼聲,斯斯顯得活潑了一點,還唱了《樂夏》復活賽中準備的新歌。

後來問她們第一次參加音樂節的感受,斯斯說:“看到了一些手幅,覺得很好笑,有一種idol的錯覺,還是很感動的。“

表演不再是兩個人的戰場,她們帶了樂手,6個人的團隊讓音樂上的完成度更高,樂手們也給了斯斯與帆朋友間的力量。

“ 剛成立的時候,我們只有2個人,找不到別的人,今天演出費就不夠打車費,只能先兩個人一把吉他。人數和樂器配置很影響風格,現在有朋友的加入,就可以在專輯、巡演裡面可以嘗試別的風格。“

之後,團隊開啟了巡演,重慶、武漢、深圳、南京、北京……巡演的每一天都讓人難忘,飛機總是延誤,她們就坐在機場打兩小時狼人殺,並且樂在其中。


她們珍藏著每一場和樂迷們的合影,帆帆前幾天還在仔細看合照,並且發出了感嘆:“為什麼來我們巡演的女孩子都那麼好看!”


斯斯與帆:《樂隊的夏天》之後,她們更加自由


重慶站時,斯斯與帆在微博上寫道:

“舞臺對面就是輕軌,在臺上演的時候,看燈光明亮的列車一趟趟開過去,感覺非常特別。


我想,多少年以後如果有奇妙的緣分,遇到有人和我說,在輕軌車廂裡看過我們的演出,我會立刻掉下眼淚來。”


巡演選擇北京作為最後的收官,刺蝟主唱子健也到了現場,他們和刺蝟的友情一直持續到節目之外。斯斯來北京4年,帆帆在北京6年,這場演出就像交一份考試卷子。


有前輩和她們說:“如果你在北京做成功了,在全國也就算成功了。”


斯斯與帆:《樂隊的夏天》之後,她們更加自由


斯斯和帆帆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是在高中,學校引進社團活動,有做飯,聯合國、演講各種類型,斯斯想搞樂隊,因為拿著學校提供的排練室排練很爽,後來帆帆作為斯斯的學妹加入社團,兩人就此認識。

帆帆說:“第一次看見斯斯的時候,她在臺上,覺得挺勇敢的。” 現在,是她們一起站在臺上,還有樂手們的加入,在這種團隊式的日復一日的陪伴和排練中,每個人的歸屬和安全感會更加強烈,兩個人也越來越享受舞臺。

就像斯斯說的,“練習這種事情,要一次又一次的演出才行”。經過了《樂夏》、巡演、音樂節,她們的心態也有了轉變:


“對舞臺對音樂都更喜歡了。本來就很喜歡,在時間推移中它們佔生活比重更大了。”


03.

第一張專輯


斯斯與帆:《樂隊的夏天》之後,她們更加自由


這一輪巡演已經結束,入冬之後,斯斯與帆就要籌備她們的第一張專輯,能透露的是,巡演時演過四首會放進專輯的新歌,第一張全專會收錄十首歌。


斯斯想和後搖樂隊合作,想模仿日本後搖樂隊Toe和土岐麻子的《Good bye》那樣出一首單曲。


童謠之外,斯斯熱愛臺灣獨立音樂,帆帆喜歡前衛搖滾。因為兩人都學了多年的民族樂器,兩個人還想做一個project B,去嘗試民樂電子化。

她們一直在尋找音樂的邊界,從未停止探索。節目之後,斯斯與帆更加自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