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楷书有一段时间了,可是为什么写不出感觉?

ljYOUTIAO


写不出感觉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临帖太少,你可能真的只是在写,而没有认真临过字帖。说句真心话,我写字几十年从来没有什么没有感觉的时候,因为总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就是因为我没事就看各种法帖,看得多了眼界就高了,再看自己的字就不能看了,然后就是更有动力去临帖了。

先说说问题有哪些

从你的写字风格来看,你的字很像短视频平台上一位汤欣健的一位硬笔创作者的字,不知道你是不是受他的影响,整体感觉都是用笔太生硬。

你的字比较好的一点是,已经有了行笔中提按的意识了,知道什么时候用笔的轻重变化了,这说明已经入门了。但是问题是太刻意去求这种效果了,所以提按的痕迹太明显,提按之间的过渡比较生硬,不自然,因此点画有点竹节的感觉。

硬笔与毛笔相比,本身点画特质就是硬,而写的时候就要刻意避免这种感觉,否则就太不耐看了。

而你的结构确实把握的不好,这就是缺乏临帖的缘故。有些还可以,有些就有点错的离谱,这个问题是你平时看优秀的字帖太少了,脑子里根本没有一个好字的印象,缺少读帖。

再说说解决办法

如果是真的喜欢硬笔书法的话,建议不要再学网上这些字了,从传统书法名家法帖开始学起吧,可以先学学《灵飞经》。《灵飞经》的风格是非常秀美的,结字法度也非常严谨但不死板。我在今日头条有免费的《灵飞经》的教学视频,你可以去看看。

《灵飞经》用笔非常的灵活,带有一点点行书的笔意,笔势连贯,有利于你下一步学习行楷书。而且从你写的字里能看出来,你还在上学,这个时期学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在实际书写当中如果都是这样写硬笔书法方式去写,会降低书写的速度。

所以,在学习《灵飞经》之前可以先学习一下我在头条的专栏《32节课打造出一笔好字》,里面更多的是讲了结构的问题和偏旁部首的问题,最后讲的是硬笔书法的笔法问题,是专门针对在校学生来学习的写字课程。因为你有基础,你学起来会很快改善你的问题。目前32节课已经全部更新完毕,欢迎去试看。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传统书法文化分享,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翰墨今香


细看你的字,谈我个人的一点点看法。看得出来,你是自学练字,没有老师指导吧。要把字写好关键是要练好三点,

一是笔画,

这是基础,认真读帖里,去领悟笔画的解析并多加练习,甚至可以专项练习,单个笔画划它上千上万次都不为过。这个是肌肉记忆,练到下手就有,笔画表现信手拈来。看你的字,笔画还不错,竖笔果断,撇画出锋等基本到位。有一定的手感。但有有些笔画还不够精细,像卧勾,竖弯钩,点笔等 要加强。

二是结体

比如盖房,如果笔画是材料,那么结体就是把材料按照设计图纸组装起来。房子外观美不美牢不牢固看结构的设计,楷书的结体遵循一定法则的,你的字最大问题就是结体的问题,你不妨找来一些关于楷书结体的字帖,比照你写的字有哪些地方欠缺的,针对性去纠正和训练。一定会有收获。

三是章法

章法是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亦称“大章法”。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这个你可以在多字练习中兼练章法,需要创作时要考虑到章法,这个可以搜一些获奖作品来参考学习。











CZF6834


练楷书有一段时间了,可是为什么写不出感觉?你这个练习的一段时间应该不算短了,乍看你的字倒是有点瘦金书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有练习过赵佶的书体,你所谓的写不出感觉,个人的看法是你用硬笔书写软笔的字帖肯定会受限与工具当然就没有软笔写出来那么有感觉了。

对于你书写的字,如上图,建议如下:

一、优化笔画和结构

所谓优化笔画和结构就是将书写中不是很到位的笔画与结构进行练习,直到可行。

如下图:

看你上传的两张图片,在起笔方面大部分都有起笔移动的现象出现,如上图的“别”字的立刀旁的最后一笔竖钩和“扭”字提手旁的竖钩,两者起笔都非笔画在接触纸张的一刻开始书写,都有移动了一小段距离才开始,整篇如此会给人凌乱的感觉,不是那么的整洁。

起笔,我们有露锋起笔和藏锋起笔两种,在硬笔楷书中实际上露锋起笔使用的次数会更多,但是,在露锋起笔的书写上,当你的笔尖接触到纸张的那一刻开始其实就是一个点笔画的书写,而点笔画只是一个点你若将之移动则成一条线,你所书写的就是一条线的状况,因此,在这方面的控笔应该有所改变。

另外,“别”字的立刀旁第一个笔画应该为短竖,而且是垂露竖的笔画,你的书写很随意是放锋收笔;“扭”字的提手旁第一个笔画为短横,你的书写是斜提;“妥”字的第一个笔画是平撇,按你所写的撇的角度已经接近到短撇的角度了,可以调整稍平些为好;“帖”字的第一笔画也是短竖,也是垂露竖,你是按照悬针竖来写着。等等。

这些虽然很细节,但是,书写的好看就是由这些笔画的细节决定的。

二、章法布局

若是抛开笔画结构方面不说的话,你所谓的没有感觉我个人特别需要给你的一个建议就是你的章法布局问题,若是按照你目前的书写水平,在改善章法布局的效果上来看,整体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如上图,类似以上的作业书写,你完全可以将列排列整齐,将字控制在两横线靠下部的位置,字的书写大小在两横线的3/4大小左右即可(拼音部分在两横线的1/2大小靠下面的线即可),你可以按照我的建议尝试下即可知道效果如何了。

总之,

从笔画的书写来看,基础是很好的,就是书写的认真度不够,另外,笔画的变化,尤其是角度方面的变化,我估计你临习的帖子不多,特别是没有按照笔画、偏旁部首、结构这样的逐步的方法去学习,而是专注于练习某一帖子所造成的。因此,可以将学习流程再理顺一遍,将不足的地方进行补缺,目前将重点放在改善章法布局方面,如此即可改善整体的书写视觉效果。


书法有云


大部分初学书法者都会有这样的阶段,越写越没有感觉。

学习书法要从学习写字开始,学习写字要从学习笔画开始。一点一画都要认真练习,不要认为写字就是在练字,其实不然,这个状况一定要搞清楚。所谓的练字,主要在练。不要以为机械的写字就是在练字,机械的写字不但达不到练习效果,反而会加深自己以前错误,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所以一定要避免这个错误。

楷书是书法练习的初级阶段,也是书法练习不可缺少的路径,要想练习好书法就必须练习楷书。所有的书法都要以楷书为基础。练习书法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很多人在这条路上半途而废了。不能持续坚持下去就不可能写好字,更别说要成为什么家了。

要练字就必须要具备几个条件,要有浓厚的兴趣,要有坚持下去的毅力,要找到好的方法和字帖

这几个条件具备了,即使没有很高的悟性,写一手好字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前2条就不说了,重点说一下第3条。找到好的方法和字帖,这一条是很关键的,首先要找到适合自己字体,怎么找呢!那就要结合自己现有字体,找到和自己现有字体的相近的字帖,这样比较容易学习。再者就是找到方法,其实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按照字帖认真学习,每天练习不要贪多,要求精。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一定要控制好数量,不要贪多,一定要精,哪怕是一个笔画,没有练好就不要进行下一项。这就是最简单方法,也是最难坚持的方法。

文中图片是本人日常练习,请各位老师指正,不胜感激。谢谢!!!


雨夜构想


这个问题,让我理想到经常有人问的类似问题:例如“学了几个月、或半年、或一两年,感觉没有进步,怎么走出瓶颈坚持下去学书法。”

针对这类问题, 我以为,首先要端正书法学习的思想认识。

一要明白书法不是立竿见影的技能,也不是在较短时间内就能掌握笔法、结体等法则。

二要清楚临像只是完成第一步。

三要知道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比临像更重要。

四要知晓一旦走向书法之路,要想取得一定的成效,就必须坚持不懈,必须投入毕生的修炼。

第二,信心更多取决于临帖的正确方法。方法正确,进步明显,自然就会写出感觉。怎么样才能掌握正确的方法呢?自学而言,的确难道不小。前几天,一位书友说才临三个月“欧体”,许多人都不信。我看他的临作,这位书友之前也许练过其它字体,但临“欧体”三个月我相信,因为一看便知这位书友依靠正确的方法完成临帖。这说明自学也可以掌握正确的学书方法。关于如何才算方法正确,我以多次讲过,欢迎关注。这里,我特别建议你,不一定每天都要练字,初学期间,没有兴趣,切勿强制。有感觉就动动笔,没感觉就不要写。但一旦临帖,就盯牢一个字,吃透点画笔法和结体要领,不求多,务必要用心。

第三,信心来自于自己的定力。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凡事主要靠自己,书法亦如此。如今信息技术发达,书法教学视频满天飞,良莠不齐,极易迷惑。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力。我一直认为,一些老前辈书家,身体力行,非常讲传统,重视书法传承,如沈尹默、邓散木、任政、黄若舟等,既是书法大家也是非常不错的书法教育家。可以参考他们临帖的作品和理论知识,也许对你有帮助。当然,我不是说现代书家不好,现代书家也有长处。但我们初学书法,重在打基础,应该取法乎上为宜。





如石书艺


在解决这个问题前,咱们先谈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硬笔练字和练书法的区别。一、两者的目的不同

练字最终的目的是把字写漂亮,实用性比较强;练书法最终追求的是线条的质感以及结构的变化,而且书法中的单字不一定就是漂亮的,有时候为了汉字结构的处理,会追求一些笔锋的效果。

二、两者的重心不同

练字的重心应放在结构上,中结构轻笔法;而硬笔书法中结构和笔法同等重要。

三、两者笔法不同

硬笔书法为了达到一定的笔锋效果,会借鉴软笔书法中的轻重缓急以及提按顿挫,起笔、行笔和收笔都有讲究;但练字就不用讲求这么多,简单明了,注意笔画的长度、角度和弧度就好。

四、两者选贴不同

出于练字的目的,选贴方面随意性比较大,可以选古帖或者是当代人出的字帖;但练书法的话,还是选古碑贴比较好,古碑贴中的笔法和结构上的变化,都是当代人字贴中学不到的。纯粹学当代人的贴,谈不上书法的高度,只能算作是练字。

弄清了以上问题,咱们再来分析问题中图片上汉字的问题。图片中的汉字,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就是太过追求笔锋,很多笔画的起笔包括转折处稍显生硬,如果是出于实用的角度,那些顿笔的小动作完全可以省略;另一方面就是结构上存在问题。很多汉字的个人风格太浓,结构不稳。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分析所练汉字的结构特点,找准笔画的位置,吃透一个字后再进行下一个字的练习。单字练习中,书写速度要由慢写到快写,慢写是为了抓准结构,快写是为了熟悉结构的同时追求实用。一个字在快写的时候也能写出不错的结构,方可进行下一个字。

临贴方面,不建议通篇临习,最好是单字逐一击破后,再去尝试通临。






无为学书


您好!您说练习楷书有一段时间了,可是为什么总写不出感觉?

练习书法,感觉很重要。它是悟性产生所必须具有的条件。感觉不是随时都可以得到的。即便是几十年的老书法家,也有思遏手蒙的时候。而初学者由于笔法和手上的运笔还不成熟。同一个笔画,没有固定的套路。上一个与下一个笔异体殊。总是不能踩准节点。


练习书法,要有方法和时间。没有方法,练习多久,都是在延续错误。使错误越练越巩固。什么是正确的方法?首先,不要急着临帖。先学习理论知识。把运笔的基本原理弄清楚了,各种点画的起止也弄清楚。然后再开始临帖。

临帖不要性急。每个字不能当完成任务一样写完了事。写完一字,停下来,用红笔对照着字帖进双钩修改,把需要改善的地方用红笔描画出正确的轮廓,下面按照修改过的字去写,这一个就要比上一个有所改善。再用同样的方法改。不必写多,一个字写四遍。每天也不要写太多的字。限定二十字,每个写四遍。修改对比将近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写多了记不住,时间长了手指酸痛麻木,反而有害。写少了又达不到练习的强度,手部活动肌肉产生不了运动记忆。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建立自己的审美取向和纠错能力。我们初学书法的朋友,总是喜欢让老师和其他高人对自己的习作点评一番。开始的时候自己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老师进行指导评价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一直依赖别人来给自己纠正错误。纠错的能力并不难,只需以字帖为准则。如果不把自己的纠错能力建立起来,写出来不知道优劣所在,等待别人来结评论。这也是写很久都没有感觉的一个原因。

学习书法是很漫长的过程。开始时会很枯燥乏味。而当掌握了它的规律,你就会越写越有兴趣,越写越有感觉。



子衿书法


刚回答完一个,又来一个,不知道头条今天怎么这么喜欢我的回答!

读帖,很多时候读帖比临帖更有体会,启功说过,临帖七分像,以前读到这话的时候不懂什么意思,觉得是扯鸡蛋不要鸡。

这段时间读帖的时候慢慢的似乎有点感受,临帖再像,然并卵。还是读帖更能快速进步,读帖看各个书法家的用笔和字形,笔画的走势,越读越有感觉,当然了,揣摩领悟很重要,

像楷书,现在基本都是从四大家入手,尤其是柳和欧,几乎很多书法班都是从这两家入手,颜和赵都作为进阶使用,自学的话就看自己的喜好了。

不管哪家,读帖看单字,认真揣摩,写写了可以看看其他三家的。学习包容一下,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那就爽了




桂临塞上


写字没感觉,可能还是对书法的笔画和结构把握的不到位!

笔者的两幅日常硬笔习作,写的还是不错的,至少能看出有一定的临帖经验,因为每个字的顿笔很多,一看就是学过书法。但是,学习书法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写好的,尤其是楷书很吃功夫的!

第一,学习书法,贵在坚持。知道为什么很多学书法的朋友都成不了气候吗?就是因为学习书法本身是枯燥乏味的,除了写字就是写字,每天都重复一件事,难免会有些乏味,尤其是学习楷书,书写速度很慢导致写每一笔都是拿着劲的,所以如果练习楷书字数很多的话,会感觉头疼两眼冒金星的感觉。但是,不能因为累,就放弃书法学习,做其他事也是一样的,不要轻易放弃,不要气馁,每天都给自己定制个小小的任务,不要求过大任务,只要坚持不懈的完成每天的日课就行了!

第二,写字的感觉来源于字写的好坏和进步程度!笔者提到练习楷书有一段时间了。可是还是没感觉。就是因为临摹太少,或者是选帖选择的不对,看笔者的两幅字好像是临摹的今人的字帖。可以换个古人字帖临摹,我推荐楷书字帖:赵孟頫的《道德经》或者是钟绍京的《灵飞经》,行书可以选择文徵明的《千字文》或者是王羲之的《圣教序》。选好字帖以后,坚持临摹就行,可以精临,坚持三个月左右,笔者的书法水平会大增的!

强哥浅谈,插图是强哥硬笔书法习作!


强哥书画


我也写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