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残唐(十七)白马银枪高思继是吹出来的,高行周才是当世名将

小时候看《残唐五代史演义》,对小说中名将们的英雄事迹为之神往。其中十三太保李存孝、铁枪王彦章、白马银枪高思继可谓是小伙伴们争论最多的话题,他们也被认为是小说中排名前三的名将。后来翻开新旧五代史和两唐书,却发现历史的事实并非如此,这三位都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名将。李存孝和王彦章好歹打过一些胜仗,也展现出了自己在冲锋陷阵时悍勇的一面,骁将之名还是有的。白马银枪高思继就比较水货了,他被小说家称为"五代第一名枪",历史上却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战绩,反倒是他的儿子高行周成为了当时有数的名将。

浅析残唐(十七)白马银枪高思继是吹出来的,高行周才是当世名将

史书上对高思继的记录很少,战争史的记录根本没有。我们知道他是五代时侯的妫州人,河北豪强高顺励之子。他和兄弟高思祥以武勇著称,在当地很有名气。这种情况在五代十国的乱世很普遍,也是当时各藩镇节度使下的将门世家的典型。高家应该是幽州的传统将门,所以成年后高氏兄弟加入了幽州节度使李匡威麾下。这段记载中并没有说明高氏兄弟参与了什么战事,也没记载他们的官职,看起来就是很普通的戍边兵将。民间流传的什么"五代第一名枪"、"白马银枪"等的称呼都是小说家们杜撰的。

浅析残唐(十七)白马银枪高思继是吹出来的,高行周才是当世名将

后来李匡威酒后乱性,与弟媳发生关系,迫使他的弟弟李匡筹发动兵变,夺取了幽州节度使的位置。李匡筹上位后与幽州大将刘仁恭不合,刘仁恭战败后逃往河东投靠了李克用,引得河东军攻打幽州。李匡筹战败出逃,刘仁恭成为了新的幽州节度使。高氏兄弟顺势投靠了李克用,被拜为中军都指挥使,掌控刘仁恭手下的幽州军队。从这段记录看李克用是用高氏兄弟和刘仁恭互相牵制,以此来掌控幽州的大权。高氏兄弟能够得到这样的职位,很显然在战争中当了带路党。因此从职业军人的节操角度来看,高思继应该是很有限的。

浅析残唐(十七)白马银枪高思继是吹出来的,高行周才是当世名将

李克用撤军回河东后,在幽州留了河东军驻扎,以监视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后来高思继麾下的幽州军与河东军发生冲突,高思继打压了河东军,引起了李克用的不满,于是高氏兄弟被李克用处死。关于高氏兄弟的死,历史上说法很多。有的说是李克用嫉妒高思继的才能,也有的说是高思继秉公执法得罪了李克用。

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是靠不住的,高思继和李克用地位相差太多,没有这么多交往的机会。从后来刘仁恭反叛李克用的过程来看,幽州军对河东军的驻扎是非常不满的。这不是高氏兄弟的事情,而是整个幽州军和河东军的矛盾。高氏兄弟只是作为杀鸡儆猴的那只鸡,而刘仁恭才是李克用眼里的猴。

浅析残唐(十七)白马银枪高思继是吹出来的,高行周才是当世名将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虽然高氏兄弟在幽州有兵权,还是将门世家,但在李克用眼里不值一提。而高氏兄弟也没能掀起兵变,甚至没有做出像样的抵抗。这哪里是什么名将,说是良将都称不上。因此高思继的名声是后来的小说家和评书表演者吹嘘出来的,他其实就是当时很普通的将领。

那小说家和评书表演者为什么要吹嘘高思继呢?其实很简单,因为高思继的儿子高行周很不简单。如果要给残唐五代十国百余年的乱世进行名将排序,高行周是能够进入前三的名将。在民间看来,这样的人物必然有个英雄无敌的爹,以此来构建高思继的故事体系就顺理成章了。

浅析残唐(十七)白马银枪高思继是吹出来的,高行周才是当世名将

高思继死后,高行周和哥哥高行珪被编入刘仁恭的军中,成为刘仁恭的随身护卫。后来刘仁恭的儿子刘守光反判,囚禁了刘仁恭,夺取了幽州节度使的位置,并在幽州称帝,建立桀燕。当时正在与后梁朱温进行争霸的晋王李克用大怒,派出大将周德威攻打幽州。刘守光任命高行珪为武州刺史,配合大将元行钦防御晋军。结果高行珪阵前投敌,派高行周联络了晋军统帅周德威。周德威派李嗣源出兵,与高行珪的军队合力击败了元行钦。于是高行珪兄弟便加入了晋军,高行周被派到李嗣源养子李从珂麾下当牙将。

浅析残唐(十七)白马银枪高思继是吹出来的,高行周才是当世名将

与军事天赋很普通的高思继不同,高行周就是个军事天才。他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前后镇守北方十余州郡,平定定州、魏州、襄州、邺都等各方藩镇叛乱,抵御契丹南侵,一生罕逢一败。他最高做到了太师和天平节度使,封爵为齐王,在五代十国是除皇帝以外最为显赫的军将之一。

在五代十国的乱世,皇帝改朝换代如走马灯一般频繁,然而每个皇帝上台都不能忽略了高行周的存在。虽然高行周不争权,不称帝,但他的高家军永远是政权稳定的基石之一。无论是那个皇帝上台,还是契丹的耶律德光入主中原,都需要拉拢高行周,以获取其在政治上的支持。

浅析残唐(十七)白马银枪高思继是吹出来的,高行周才是当世名将

高行周在政治上的态度与另一位名将符存审相似,严厉治军,却不随意插手政治风波,也不轻易表态站队。五代十国改朝换代时,高行周的军队都没有积极参与其中,反而在朝政稳定后,新的皇帝会第一时间下诏拉拢高行周。这种超然的军中地位,让高家军在乱世中屹立不倒。同时在地方叛乱兴起的时候,高家军也是平叛的重要力量。高行周带兵出征,几乎每战必克,受到皇帝和朝廷的嘉奖。因此后周太祖郭威对高行周非常推崇,称其为"耆年宿将",对他加倍礼遇,封为齐王。活着封王的殊荣,在五代十国是只有极少数节度使才能得到。

浅析残唐(十七)白马银枪高思继是吹出来的,高行周才是当世名将

高行周的儿子高怀德后来成为了宋太祖赵匡胤的妹夫,在北宋也有着极高的地位。因此高家从高行周开始成为河北军将世家的代表之一,在国家和军队中都有这重要的地位。这一切都是因为高行周的赫赫战功带来的特权,也成为了家族的荣耀。在赵匡胤的民间故事《飞龙全传》中,高行周也有着重要的角色地位,他和儿子高怀德成为推动赵匡胤上台的支持者之一。在我国古代的民间对这样的名将世家是非常推崇的,小说家和评书说书人在进行故事创作时,都非常青睐这样的角色和题材,自然大肆吹嘘。

浅析残唐(十七)白马银枪高思继是吹出来的,高行周才是当世名将

在明清之交的古典小说创作高峰期中,大量的小说问世和改编,其中名将世家的系列最为受人欢迎。如《杨家将》、《呼家将》等小说都有大量牵强附会的成分,比如为了使《杨家将》故事更加厚重,在《杨家将外传》中作者便将后梁名将杨师厚和契丹大奖杨衮写成了杨继业的祖父和父亲。

这种牵强附会抱大腿的写法是当时的潮流,为了深化高行周的故事,大肆吹嘘高思继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只是高思继的成就远远比不上杨师厚、杨衮这样的将领,就连一州节度使的杨信都比高思继强出八条街,所以高思继的吹嘘就显得太假了。最搞笑的是,后世姓高的不少人竟然抱这个大腿,把虚构当史实,真是让人有些无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