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的周围可能会有别的天体存在吗?

他忙什么


当然是可能的。

像太阳这样的独立的恒星在银河系中的比例并不大,而更多的是双星系统以及三星,四星等多星系统。

而中子星不过是中等质量的恒星演化后期形成的一种天体,在双星系统中,如果一颗恒星的质量刚好在中子星的演化区域内,那么就会出现比较有趣的现象。

当一颗恒星演化到晚期时,会发生爆炸,形成中子星,如果其伴星距离较远的话,爆炸不会对其产生太大的影响,最终会形成恒星加中子星的双星系统。

如果这颗伴星质量较小,最终会形成白矮星和中子星;如果质量相当,会形成双中子星。

如果伴星距离较近的话,演化会变得更为复杂。当主星成为红巨星时,伴星就会大量吸收主星的物质,从而将加速演化,可能先一步成为中子星,或者紧跟着成为中子星。当其中一个爆炸时,冲击波会将伴星推开,改变原先的轨道。但是如果双方先后成为中子星的情况下,就会形成近距离的双中子星,在未来可能会合并在一起成为黑洞。

恒星的演化结果是多样的,不同质量的组成会有不同的演化过程。但中子星附近存在其他天体是比较常见的。


寒萧99


中子星是恒星演化到末期,由引力坍缩发生超新星爆炸之后,形成的恒星终点形态。在演化为中子星之前,原恒星有可能具有自己的行星系统,也可能是一个双星甚至多颗恒星系统的成员,因此中子星与其它形态的天体组成“小范围”的引力相互作用组合系统的可能性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现象。

目前通过观测与计算,已经发现了不少中子星-主序星双星、中子星-白矮星双星、中子星-X射线源双星,甚至发现有中子星作为母星的系外行星系统。

大质量恒星演化末期,一般会摧毁它的行星系统,但是有些所谓系外行星更像是“失败的恒星”,它可能质量很大,距离母星很远,这样即使母星经历了晚期的膨胀与爆发,这颗“行星”的固体核心依然有可能幸存下来。还有可能就是超新星爆发后,产生的星云物质凝聚出了新的行星并被中子星捕获,这都可能形成围绕中子星的行星系统。其实人类发现的第一颗系外行星,就是一颗或者两颗围绕中子星运行的行星,因为中子星的特殊性,最后这项发现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在星系中,联星系统非常普遍,因为两颗恒星质量不同,演化道路也不同,当质量较大的恒星经过行星状星云阶段并演化成白矮星之后,它的伴星还处于主序阶段,这是很常见的组合,很多外形对称的双极行星状星云就可能是这样的联星造成的,如果伴星距离白矮星很近,就有可能形成吸积盘,将物质输送到白矮星表面,形成变星,甚至当物质堆积超过白矮星极限,有可能使白矮星继续坍缩并进化成中子星。当白矮星或中子星持续与伴星相互作用,就会加速伴星演化,最终形成中子星-白矮星双星,甚至中子星双星乃至中子星-黑洞(X射线源)的组合。

最近几年发展出的引力波天文学已经观测到不少中子星合并事件,甚至有可能发生了中子星被黑洞吞噬的事件。

以上都说明在中子星周围有别的天体存在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心系宇宙天地宽


你的“周围”,是多少距离?如果不限距离,所有天体都可算做周围。


乙九丁


肯定会有的,宇宙之大,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各种可能都同时存在。


武夷山牧阳子


不太可能,中子星强大的引力和辐射足以摧毁其实星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