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是一顆氣態星球,如果宇航員條件充足,降落在木星上會不會穿過去?為什麼?

西門吹頭


有一個成語叫“吉星高照”,這裡的“吉星”指的就是木星。在所有行星中,木星是第二亮的(第一亮的是金星)。希臘人由於木星移動的速度很慢,頗有王者風範,因而稱之為天神宙斯。木星繞太陽一週為12年,中國人也稱之為歲星,又稱福星,所說的福星高照,指的就是木星。

木星是一個氣態巨行星,但是氣態行星並不意味著一定疏鬆綿軟。氣態行星指的是不以固態物質為主要成分的行星,所有的氣體星球都有堅硬的固體核心部分。

比如太陽系內的四顆外行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土星),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質量和體積都很大,這四顆行星都在地球外的軌道運行。都有堅硬的內核。所以,宇航員即使有充足的條件降落到像木星這樣的氣體星球,也無法穿過整個木星的星體。

而木星可以說是“氣態巨行”,是太陽系內最大的行星,除了太陽,木星最大。佔所有太陽系行星質量的70%,是地球質量的318倍,體積是地球的1321倍。它的吸引力特別大,甚至影響著其他的天體。

木星的主要成分由氫組成,佔其質量的75%,其次為氦,佔總質量的24%,木星的成分和太陽的成分驚人的相似。在通常人們的認識中,行星是不發光的,只能依靠反射太陽的光線才發光。經過先驅者10號,11號探測器的研究,發現木星正把巨大的能量向周圍的宇宙太空釋放,而且它所釋放的能量,是它自身從太陽那裡獲得的能量的2倍,由此可見木星釋放的能量有一半來源自身內部。

這樣一個即能不斷吸收太陽能量,自身又能產生能量的星球,不知道宇航員要做何種準備,才能平安到達木星的大氣表層?

再看看木星的大致結構,相信再勇敢的宇航員也會掛了。

木星的結構從外往內可以分為三層,最外層為液態分子氫層,液態金屬氫層,內核層。

液態分子氫層溫度很高,大約有5000攝氏度。僅比太陽表面溫度低1000度,表面壓力高達幾千個大氣壓,木星的大氣層有5000公里的厚度,所以說木星就是一個熊熊燃燒的大火球。而且木星的表面經常伴隨著閃電和風暴。

接下來是液態金屬層,在高溫高壓下形成。這層的溫度高達11000-20000攝氏度,壓力高達300-1000萬個大氣壓,

木星內核是鐵,鎳和硅酸鹽組成的,溫度高達20000-30000攝氏度,壓力則達1000萬-1億個大氣壓。

這樣惡劣的環境,木星的大氣就是一個阻礙,當人類捲入大氣內部,根本沒有生還的可能,這樣的液態海洋,還沒徹底進入,就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宇航員奔向木星,簡直就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所以目前情況下,還無法有充足的條件,讓宇航員到達木星的表層,更別說去穿過堅硬的金屬層和內核了。

但是人類對於木星依舊非常關注。人類對於木星依舊寄予厚望。木星雖然可以發光,但是它和恆星相比,僅僅是能發光。而且體積也不夠大,最起碼還沒有太陽大,也許木星永遠不能成為真正的恆星。而從嚴格的意義上看,木星又不能算行星,它只是介於恆星和行星之間的一種特俗的天體。

30億年後,當太陽壽終正寢時,木星也許會取代太陽的老大地位,如果人類的繁衍生息的時間能超過太陽,木星一定是人類最關注的星球。

雖然無法預知這30億年會發生什麼,但是從現在關注木星,未雨綢繆,研究木星,到將來一定會有一個更高的水平,也算是對人類未來人類的一份貢獻。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