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不从政也没实权,那每天都干什么?

语堂


因为日本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所以日本天皇作为国家的元首,并没有什么实权。



但是虽然天皇没有什么实权,作为国家元首他还是会出席一些需要国家元首出席的场合。比如出席一些外交方面的,例如美国总统特朗普,如果来访的话,天皇或者是皇储会前往迎接。此外还要在一些有关国事任免上的文件上签字,每天也是按时上下班。



虽然二战之后日本的天皇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但是在日本人们心目中的威望还是非常高的。美国最终可能也想废除天皇制,不过后来研究了日本之后,就放弃了这一想法。因为天皇是在日本社会根深蒂固,如果废除天皇制反而不利于美国在日本的统治。



此外天皇还要代表国家出外访问,还要主持皇家祭祀,这些事情事实上相当的多,虽然不涉及实际权利,但是也需要人去做。


银河国际观察


日本在1889年颁布宪法,代表着日本政体形式上从君主专制变成了君主立宪制。所谓君主立宪制,就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法,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务上的共和主义理想但不采共和政体。日本的天皇、欧洲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女王、国王以及亚洲、非洲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国王等都是各国君主立宪制政体所规定的最高“精神领袖”,是超越“纯粹的政治”并象征国家统一精神的最高领导者,但是他们往往没有实权,实权一般都掌握在这个国家的总统、总理或者首相手中。

日本德仁天皇夫妇



日本天皇制是世界历史上最长君主制度(包含君主专制阶段,所以时长超越了英国,但英国是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在百年的历史中天皇的权力大小也是历经波折,从最初至高无上到被架空,再到明治维新之后逐渐拥有实权,再到二战战败之后失去实权,只作为一种精神象征继续在日本延续着。没有实权的天皇每天都在做什么?按照日本宪法规定,天皇如今主要职责有:任命内阁总理大臣,批准法律、政令及条约(盖玉玺印),召集国会,批准国务大臣的任免,出席礼仪性外交事务活动和国家仪典等,从表面上来看,天皇还是有着很大的权力,实际上不过是个“空壳”,他的存在只不过是让已经敲定的国事多一道程序,可尽管如此,他也得兢兢业业的去做,毕竟这是日本宪法所规定的。

与欧洲国家的皇室家族差不多,日本天皇家族也算得上是日本上层社会的名流,而且由于延用君主世袭制,所以天皇的继承也变得相当简单,且基本找不到权力斗争的现象,毕竟天皇家族的实质权力还不如天皇家的姻亲家族权力大,没什么好争的,即便是争到了也还是逃脱不了“工具人”的命运,目前,日本更多的把“天皇”当做一种值得敬畏的文化,一种精神象征,而不是仅仅是一种职位。


日本德仁天皇“寒酸”的登基场面

如今在日本国内,天皇最多只能算得上给内阁打工的人,虽然刚才提到,日本宪法规定,天皇可以任命内阁大臣、批准法律、政令等,但是日本宪法还规定,天皇在参与国事时,必须得到内阁的建议与承认。这就有点意思了,与“古代的君王可以决定下属机构的构成与决策”不同,日本天皇对名义下属机构发号施令时,必须要经过下属机构的同意,日本政府这不明摆着在向世界宣布:天皇的决策就是个可有可无的人,这就有点像“公公”和“皇帝”的权力换了换一样别扭。

日本天皇每天最多就是喝喝茶,等内阁有事通知自己,有会议就去旁听,有仪式就去参加,他没有姓氏,没有名字,没有户籍,这个职位仿佛就在告诉日本全体民众,天皇是要被他们像神一样供着的。日本政府每年会给天皇拨款三亿两千万日元,约合人民币两千多万,看着很多,但其实这笔钱最后落到宫廷那些人手里的真没多少,大部分都被他们花了,所以毫不夸张的讲,日本天皇每天就只是在做一份如何什么也不干,然后去花钱的工作而已。日本天皇最风光的时候莫过于参与外交活动,这也是天皇在国事上唯一的直接价值体现,也是众多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君主”们最具有价值的活动。当下,日本德仁天皇才即位没多久,在正式即位之前德仁夫妇做的最有意义的活动之一也就是作为东道主接待了特朗普夫妇,其他的基本没有值得一说的。

德仁天皇夫妇接待特朗普夫妇



如此无所作为,日本为什么还要保留“天皇”?如果日本政体不发生变革,天皇依然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存在,没有哪个日本人愿意看着天皇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这是属于日本文化中的信仰,是日本民众的意志,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日本民族团结,给“统治者”避免了很多麻烦。


黑先生1998


白天,天皇的时间完全被官方事务占满:招待外国使节和其他国家的王室来宾,颁发帝国荣誉勋章,或者主持相关仪式典礼,批阅政府文件,签署法令法规或者官员任命书。有时,天皇还会外出参加有关的会议或活动。

根据日本宪法,天皇没有政治权力,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是有责任承担许多政治义务。比如,虽然首相是大选产生的,但最后的任命书需由天皇签署才能生效。不但首相,内阁成员、高等法院院长任职,也需获得天皇名义上的批准。

议会开幕,天皇要去致开幕辞,并且要呆够一定的长度才能离去。法律和条约批准签署后,也由天皇发布。天皇每年要签署大约1000多份政府文件。对这些枯燥的政府文件,天皇并非只是签字盖章就可以了的。每份文件,他都会仔细阅读。

他要接收新任外国大使递交的国书,要颁给离任的大使们一些荣誉勋章或奖励。他还要接待来访的外国元首,有些是为了增进两国关系的王室互方访。他要出席各种各样的典礼、仪式。每年,不算天皇的个人行业,单是官方的典礼仪式、招待会、演出,就有数百场。

其中一些,还需要天皇主持。天皇在皇宫接待的来宾,除了外国元首、商界或学界领袖,也有不少平民。一年一度的日本国教祭祀大会,是日本全民最重视的祭典,都由天皇主持,皇室成员一个不少全数到场。除了敬祀祖先,更是祈祷丰调雨顺,国泰民安。

每年新年期间,天皇都要在皇宫举办诗歌节。他会邀请国际国内著名诗人,以及普通的诗歌爱好者,进入皇宫,朗育诗歌,品评诗歌。天皇夫妇也不例外,会在来宾面前朗诵他们喜欢的诗歌,有时也自己创作。诗歌节会被录制下来,在电视台播放。

天皇夫妇和皇太子,每年在日本国内至少要巡游3次。在一些大的自然灾害后,他们还要去当地慰问受灾群众。在一些日本政府或国民认为重要的社会场合,他们也希望看到皇室成员的身影。比如2011年日本海啸后,每年的纪念日,都有皇室成员出席相关活动。

每年,天皇都要主持几场国家级的文化、体育、商业和环境保护活动或大型会议。比如观看有关的运动会,招待在国际大赛中获胜归来的运动员、宴请获得国际大奖的科学家、演员等等。他们还定期参观养老院、学校、军队,为一些艺术展、科技展剪彩等等。

此外,在需要的时候,天皇夫妇或皇室成员,也会出访其他国家。所以,没有实权的日本天皇忙得很,压根儿闲不下来,没有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还真拿不下来呢。所以,1933年出生的明仁天皇,才在2016年宣布,因为身体不济,将皇位禅让给儿子。

所以,没有实权的天皇,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呀。结束一天工作后回到皇宫,天皇才算是有了自己的家庭时间。大多数的晚上,天皇夫妇会聊聊天,看看电视,或者阅读各自喜欢的书籍杂志。然后,就该洗洗睡了。


世界真的很大


日本天皇和英国女皇是世界为数不多的国王,虽然他们手里边没有任何的权力,但是却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就拿日本来说,日本的最高统治管理者是首相,但若是从日本的国事上来说,真正的领导则是日本的天皇。

但是日本天皇手里面并没有任何实权,无非也就是有参加国会大会的权利。名义上可以发布任何命令,但是在发布任何命令的时候必须得到群臣的同意,或者在国会的允许之下来发布国家的命令。

准确说日本天皇是其实对于日本来说就是很多余的一个官职存在。

那日本天皇不从政也没有实权,他每天都干什么事呢?

或许有网友认为既然没啥事可干,每天可能就是游山观水享受作乐了呗,其实现实并非如此。

他作为一个国家的象征和代表,每天还要象征性的去处理一些事情,他和普通的上班族一样,每天要批阅的文件有很多。

比如在国家准备发布一条法令或者说推行一个政策的时候,由国会商量好并且经过首相同意之后,最后便交给天皇“审核”。

其实天皇没有权力对即将发布的命令做出任何的更改,只能够听从国会的意见,但是还要走这条程序。

所以天皇的工作就是在这些条例上盖上自己的印章,签上自己的名字。

除了要批阅这些文件之外,在推行新的法律制度的时候,天皇还要象征性的进行签字同意,只有天皇认可的法律条文才算是合法有效的。

接着,就是日本在祭拜靖国神社,还有一些国家祭祖大典的时候是要由天皇主持的,毕竟这个事换其他人也不合适,所以天皇有一个工作就是要去这些祭祀场合进行主持。

除此之外,天皇和英国女皇一样作为一个国家名义上的领导人,还是要接见很多的外宾,并且进行象征性的谈判。

每当外国宾客到访日本的时候,天皇就要作为一个主人的身份去进行迎接,并且招待与其交谈会晤,虽然实际上谈不了任何靠谱的东西,但是这个场合还是要走的。

所以综合的来说,天皇的工作还是挺辛苦的。

除了正规工作之外,天皇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持日本的信仰,在日本的传统文化里面,天皇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虽然现在在一些年轻人的印象中天皇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在一些中老年人的认知里,天皇才是日本的主人。

对于这些人来说,天皇是不可取代的,因此可以说天皇也属于日本文化传承里面的一个重要部分。

其实做天皇生活也还是不错的,天皇一年能够3.2亿日元的花销,虽然在层层拨扣到天皇个人手里的并不多,但是要比普通的上班族幸福多了。


夏目历史君


日本天皇的确没有实权,无论是决定国家大事的权利还是军事上的权利一概没有,但也不能说日本天皇在位置上没事可干了,相反地,日本天皇每天要做的事还挺多:传承文化传统、代表国家出访、盖印章。

和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女皇差不多,还有如今的印度总统,日本天皇手中并没有掌握实权,而相对的,他们更多的是作为国家的一个代表、传统文化传承的标志被立。自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受到美国胁迫,日本的《人间宣言》出台,正式奠定日本统领国家的权利从天皇身上被抽走、落入国会之手的后路。

不过就算实权被拿走,日本天皇依旧没有被废,这个制度一直保留至今,而且天皇的即位也有严格的要求,皇室的血脉不容破坏,天皇皇位一脉相承。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日本天皇连实权都没有,难道每天作为摆设受到国家民众的景仰就完事了吗?

也不能这么说,毕竟严格来讲,日本天皇好歹也是有工作的工薪党,和普通的公司职员差不多。并非说身在皇室,就有随便挥霍的权利了,日本天皇及家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开销,都是要报给国会,最后由民众公共税收报销的。这和英国女皇的运作机制十分相似,而且写给国会的单子上,每条每例都要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然国会是不给批的。

而至于天皇的工作,除了一个持久性的传统文化标志以外,其实每天还挺忙的。就说国会出来的各种文件需要经过天皇盖章通过这个事吧,天皇每天要盖的章就数以千记了,国会多少人参与议事,天皇大概就要盖和人数一样多、甚至更多的章。毕竟君主立宪制上明明白白地规定国会作出的决策,最终要由天皇审批通过——事实上天皇也只有通过的份,所以也只能明明白白地盖章,这章由别人来盖还不行,只能由天皇亲自授予。

想想看每天要盖这么多的章,不说眼花缭乱,手也要酸了。严格意义上来说天皇对这些文件是有着“任”与“免”的权利的,但现在的日本天皇大多都把没有实权这个标签深深地刻在骨子里了,谁没事干会找国会和首相的麻烦呢。

除了阅读文件、审批文件、给文件盖章外,日本天皇作为一个重要的礼仪象征,也经常需要在一些特殊场合出面。比如说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来访,天皇的出面迎接就是一个礼仪化的流程。更多的还是一些国家级的赛事颁奖典礼、和一些晚会的嘉宾,天皇都会到场充当门面,以及日本传统的一些礼仪祭祀场合,也都需要天皇来主持。

所以综合来说,天皇也是个苦命职工,只不过职位是生来就被定好的,还每天都挺忙。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历史,就关注那样的历史挺有趣吧,还有不定期抽奖送红包哦。


那样的历史挺有趣


日本施行君主立宪制,天皇并没有实权,只是作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不过这个“象征”也足够天皇每天有得忙,并不是什么都不做。

作为天皇需要做些什么呢:

  • 第一,按时上班处理文件,形式上对国事行为进行任免批准等;

  • 第二,接待外宾以及进行出访、访问活动;
  • 第三,主持皇家祭祀、相关庆典以及授予荣誉等事务。


二战后,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了下来,《人间宣言》的发表将天皇从神坛上拉下并且失去了所有实权。不过根据日本法律,天皇仍旧可以根据国会提名任命首相,也可以召集国会、解散众议院、批准各项法律等。当然,天皇做这些都需要经过国会或内阁的授意,只是形式上需要天皇来做而已。

虽然如此,天皇每天仅审阅大量的文件就非常忙碌了。以明仁做天皇时期为例,平均每年需要审阅批准的文件超过1000份。如果没有其他活动,天皇每天上午9点就要去“菊之间”上班,有时候也需要加班。天皇的工作内容就是认真阅读、盖章、签字等,重复而没有意思。

虽然没实权,但天皇终究是日本的象征与元首,礼仪上有些事情必须天皇来做,首相是做不得的。比如接待元首级的外宾、接受外国驻日使节的国书,以及很多的出访事务等。

明仁时期几乎每年都要出访国外,日本地震等灾害频发,天皇自然也要前去慰问。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是非同一般,而每年日本天皇需要接待的到访外宾也是非常多的。礼节性的各种接待、出访关乎日本的颜面,这样的工作一点也不轻松。

作为天皇,自然也是需要打理主持皇家事务的。尽管有宫内厅做主,可主持祭祀之类依旧要天皇来做。在日本皇室,每年的宫廷祭祀就有18次,日本各地还有各种重要典礼,有的也需要天皇参加。

另外,日本很多的奖章、荣誉的授予也需要天皇来做,比如日本国际奖、国际生物学奖等诸多学术界奖章的颁奖,日本内阁成员、医护人员、各项荣誉奖章、文化勋章等名誉颁奖,也要天皇来做。每年这种密集性的各类颁奖活动就超过200次,天皇如果有社交恐惧症,肯定是要受不了的。

总而言之,天皇的工作非常忙碌却又枯燥乏味,对体力与心理都是不小的挑战,以至于明仁天皇在位30多年终于受不了了要退位。


澹奕


天皇秘密。



日本天皇是日本君主的称号,相传为日本神话中的创世之神天照大神的后裔,也是神道教最高领袖,日本国家象征,所以,天皇在日本有着充好的社会地位。



1.天皇历史。

明治天皇上任前的600多年,天皇权力都是架空状态,他们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国家符号存在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本应废除天皇制度,但是鉴于天皇制度在日本悠久的历史,占领者美国人为了顺应日本民意,同时可以更好地统治日本,在美国人的默许下,天皇制度便被保留了下来,但是可能你不相信,日本天皇和普通民众一样,没有任何实权,他们只是日本普通的一员,代表着日本独有的文化风格,作为日本文化一部分,日本天皇为日本的旅游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为这种特殊的文化传统,勾起了游客巨大的好奇心,外籍游客对日本天皇制度萌生了很大兴趣,总想实地了解日本天皇制度,所以,每年都会有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进入日本,由此可见,日本天皇的存在,确实为国家旅游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真实的天皇。

虽然天皇没有任何实权,但是他们因为特殊的文化符号身份,获得了极高的社会地位。除了致力于发展旅游业外,日本天皇也会凭借贵族身份而衣食无忧,整个天皇家族被日本政府像神一样供奉着,天皇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日本,所以,有些形式上的事情,比如他们每天需要批阅大量文件,也需要天皇亲自来完成,日本天皇看完文件后,需要在文件上盖章确认。虽然日本天皇工作单一,但他们拥有十足的荣誉感和被尊崇感,一是因为历史文化的原因,民众对天皇极其尊敬,二是天皇代表了日本形象,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日本,是日本国家的象征,每逢重大节日或者重大外交活动,我们都会看见日本天皇的身影,就是外国领导人访问日本,见了天皇都会毕恭毕敬,由此可见,日本天皇在日本的社会地位是极其崇高的,尽管他们没有任何实权。


智者说历史


这个绝对是假象!日本天皇是有实权的!只是受限于二战战败才不得不由前台转向后台,表面上把首相推到前面,实际上首相也不过是用来背锅的(比如发动二战的天皇就把责任推给了首相),甚至我们从近年来的事可以看到,日本首相先后换了几任了?他们都是出事后主动辞职的!而天皇却屁事都没有,典型的有功劳是天皇的,出事背锅首相的。

日本天皇确实曾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实权,当时的日本执政权大多落在日本的幕府将军手里,这些幕府将军架空了天皇,把持了朝政。但是呢,并不代表日本天皇就喜欢这种被架空的感觉,历史上日本天皇就曾多次发动政变企图夺回政权,只是因为夺权失败了才不得不把政权寄放再幕府将军那里,这个格局一直持续到明治天皇时期。

在历史上,日本有两个世袭统治人物,一个是日本天皇,一个是幕府将军,这就形成了独立的日本风格政治,“双皇制”,一个是操假实权的天皇,一个是握有实权的幕府将军。但是到了明治时期,由于幕府将军统领的武装力量被美国舰队打败,这幕府将军的实力瞬间降落,这便给了明治天皇重新夺回政权的机会,这便是著名的还政天皇事件。从那以后,日本天皇便牢牢将政权跟军权把控在手里,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二战后,美军收缴了日本天皇的军权(现在日军指挥官是美国人),而政权则归了首相。但是呢,不管什么类型的公文,要想让协议生效必须要有天皇的授权。


优己


日本人号称天皇“万世一系”,意思就说“天皇从古至今都是出自同一个家族,日本并没有改朝换代的现象”。按照日本的说法,日本从天照大神开始,到如今的今上天皇共 126代,可以说是历史上相当最长的君主制度,不过对于这一结论还是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我也保留我的意见。

好了回归正题,二战失败之后,日本人以“无条件投降”为基础,却要求保留日本的天皇制度,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日本人心中,天皇是一种精神寄托,他们坚信,只要有天皇在,日本还能重新回归“霸主”地位。因此天皇保留了下来,那么“日本天皇既不从政也没有实权,每天都在干什么?”

根据日本宪法规定,天皇如今主要职责为任命内阁总理大臣,批准法律、政令及条约,召集国会,批准国务大臣的任免,出席礼仪性外交事务活动和国家仪典等。说白了,天皇如今的指责就是每天读文件、盖章、读文件、盖章......每天周而复始的重复一件工作;另外就是作为国家的象征出席一些会议、仪式,除了这些事情也就是私人生活了,没什么关注度。

关注“微历史看客”,每天一段不一样的历史事件......


史肆说


看到这个问题,让我不禁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日本天皇真的只是一个象征性职位吗?这两个问题,实际上都是相差无几的。

首先来说,日本天皇的存在确实不只是象征而已,至于不从政,没有实权,我觉得还是得分情况讨论,而且也更多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忽视日本天皇存在的实际价值。

在我们多数人看来,日本天皇不过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职位而已,并没有什么职权,如果和英国的女王比起来,其权力确实要小得多。

首先最明显的一点,日本天皇的工作都是“仪式性”的,比如说公布法令、颁布荣誉、会见外宾等等,甚至在日本的宪法里,还有一条天皇的工作就专门叫做:“执行各项仪式”。

说实话,刚开始我觉得这一职位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不过就是一个象征性职位而已,并不能像古代的皇帝一样还可以行使权力。但是当我看到邵恒老师在对其讲解之后,我的看法完全改变了。

裕仁天皇

虽然日本天皇没有参政的权力,但是这个职位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形象工程而已。与之相反的是,天皇在日本政治中起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日本可能存在的军国主义苗头进行制衡。

如果你熟悉日本的历史,那么你就不难知道,日本军国主义的兴起,实际上和天皇制度是密切相关的。按照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里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都归天皇,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军事统帅权,乃至天皇还可以解散国会。

而正是这样的制度,为军国主义的产生和扩散创造了很好的政治条件。所以在后来,日本军部的势力就开始逐渐增大,并对其他国家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要知道,这些战争都是以维护天皇的旗号发起的,

所以,当日本战败的时候,在当时的美国国内就有很高的呼声,要将当时在位的裕仁天皇当成战犯来进行公开审判定罪。甚至在当时还有人提出,要将天皇制度给彻底废除掉,以此来掐灭日本的军国主义。

不过在当时有一个人并不这么看,他就是麦克阿瑟。他认为要想实现日本的去军事化,那么天皇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因为天皇是唯一能够团结整个日本的重要人物。

麦克阿瑟让裕仁天皇继续当天皇,但是要求他必须公开宣布,自己不是神,而是一个普通人。因为在二战以前,天皇在日本社会里的地位是神一样的人物,日本民众对他是十分敬畏的。

在1947年的时候,美国还让日本改变了皇室是继承规定:只要现任天皇直属的男性后裔,或者是他的兄弟、叔伯才能继承天皇的位置。这一条款的出现,很好地避免了日本皇室利用家族的其他分支,来重新唤起军国主义。

此外,美国还有新的计划,那就是在裕仁天皇的儿子“明仁天皇”上面下功夫,其原话是这样说的:

“明仁天皇要被当作一个能够传播价值观的渠道来培养,这些价值观是美国要用来重建日本的。”

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要让他来接受美国式教育,不过也正是这样,才使得明仁天皇形成了和平主义的政治倾向。关于这一点,我们从他的很多行为上都能看出来。

明仁天皇

比如在结婚这件事情下,过去日本皇室都只能和皇室的成员结婚,但是明仁天皇并不是这样,他打破这一惯例,和一个在网球场上认识的普通姑娘结婚。他们两人不仅志趣相投,同时也还经常和公众互动。

但是问题来了,就算日本天皇在价值观上接受了和平主义,但他还是没有实际权力,这又怎能制衡日本军国主义的苗头呢?

关于这一问题,邵恒老师说到了——其实答案就是在上述进行的那些仪式性活动中。明仁天皇在任期间,持续不断地通过公众活动来宣扬和平主义,大力呼吁日本对战争当中的暴行进行反思。

2015年的时候,安倍政府通过了一条能让日本军队参与到海外冲突当中的条款。明仁天皇虽然不能直接给予优回击,但是他特意在当年日本投降纪念日的演讲中说了这样一句话:“希望战争的野蛮永远不被重复”。

我们千万不能小看了这些公众活动,虽然说天皇不能直接参政,但其公众影响力,也是不可忽视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公众活动,明仁天皇实际上为自己塑造出了一种道德权威。

所以,现在你还觉得日本天皇只是一个象征性职位吗?

通过看邵恒老师的讲述,对我来说启发还是很大的,因为以前对日本天皇这一职位的认知还是比较浅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