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的不周山竟是這裡,原本全境屬中國,如今卻分屬三國

眾所周知,我國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這四大高原集中分佈在地勢第一、二級階梯上,無一不是雄奇壯麗。

然而,很少人知道,曾經有一座被稱為“亞洲屋脊”的高原,一度全境歸屬中國,佔地面積十分廣闊,不輸任何一座四大高原。

它就是帕米爾高原。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竟是這裡,原本全境屬中國,如今卻分屬三國

帕米爾,古稱不周山。《山海經》中說:“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指的就是帕米爾高原。漢朝時,著名的絲綢之路要從帕米爾高原上穿過。

清朝全盛時期,帕米爾高原全境屬於中國所管轄。可惜因為後來的戰爭導致割據,而今這座高原被中國、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三個國家所擁有,只能被列為中國十大高原之一,無緣四大高原的位置。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竟是這裡,原本全境屬中國,如今卻分屬三國

有人說,來到帕米爾高原,你就知道了天堂的模樣。這裡有終年不化的雪山、澄澈無波的河流、盪滌人心的碧空、一望無際的草地……它就像是一位大膽、火熱的邊地姑娘,用自己的每個毛孔展示著原生態的環境究竟能有多美。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竟是這裡,原本全境屬中國,如今卻分屬三國

因為沒有過度旅遊開發,帕米爾高原保持著非常純潔、獨特的自然風光。乍一看到,你幾乎不敢相信人世間真的有這樣夢幻的地方存在。在這樣野性、純粹的自然面前,你只覺自己的渺小,這是一份上帝留給我們的珍貴禮物。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竟是這裡,原本全境屬中國,如今卻分屬三國

今天,我帶你們看一處帕米爾高原上的美景——阿拉爾金草灘。

草灘在南疆塔什庫爾幹縣城的邊上,塔什庫爾幹河的兩岸,佔地面積20平方公里,是帕米爾高原上的一片溼地。因為那裡有一個叫做阿拉爾的鄉村,故而得名阿拉爾金草灘。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竟是這裡,原本全境屬中國,如今卻分屬三國

因為塔什庫爾幹河流經此處,所以這裡水草豐美、牛羊遍地,草灘和雪山、白雲、藍天交融在一起十分漂亮。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竟是這裡,原本全境屬中國,如今卻分屬三國

駐足環顧,草灘翠綠宛如一塊上好的毛氈毯,覆蓋在大地之上,一直延伸至視野盡頭,彷彿整個世界都被染上了無限生機。

蜿蜒的小河打破了草地的整體性,劃出優美的曲線。水體雖然很淺,但清澈得就像一面鏡子。沒有風的時候,四下安靜,天空、綠植投射在水中,好似那裡成為了一塊整潔的畫布,一雙妙手畫出了一幅色彩絢爛、構圖飽滿的大作。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竟是這裡,原本全境屬中國,如今卻分屬三國

在一塵不染的河邊,你可以完全地的靜下來,傾聽自然的呼喚,應和著心跳,感受生命的節奏。就連時間也慢了下來,讓人可以多停留一刻。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竟是這裡,原本全境屬中國,如今卻分屬三國

天空是最值得一看的地方。在城市生活,你永遠無法看到如此高遠、深邃的蒼穹。雲朵有時輕薄如同羽翼、有時凝集如同波濤,還有時你甚至無法形容它們的姿態。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竟是這裡,原本全境屬中國,如今卻分屬三國

面對這一份遙遠的純淨,面對四下無人的遼闊與寂寥,你只覺得忘了呼吸,只能不停地看,不停地用手中相機記錄下這一切,隨手拍下的都是足以媲美名家的精彩。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竟是這裡,原本全境屬中國,如今卻分屬三國

更妙的是,這些景色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僅僅上一秒與下一秒,眼前所展現的都是不一樣的光影遊戲。大概到這時,你才能知道何謂自然的力量。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竟是這裡,原本全境屬中國,如今卻分屬三國

遠處的雪山聖潔得沒有一絲汙垢,最頂端的白雪幾乎要刺痛人的眼球。看久了,好像是片片雲朵融化了,滴落在雪山上凝結而成的。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竟是這裡,原本全境屬中國,如今卻分屬三國

雪頂往下,是深深淺淺的藍紫色,如夢似幻。

更接近山腳的地方,還有一些土黃色,依稀可見一些頑強的植物生長在其間。不知它們是克服了多少的困難,才為自己抓住這一小點生存的空間。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竟是這裡,原本全境屬中國,如今卻分屬三國

從水面到草地再到雪山,每一塊的色彩都濃郁飽滿、卻又不顯得突兀。雜糅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絕美的畫面,抬首俯仰間,你滿心裡都只剩下了震撼。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竟是這裡,原本全境屬中國,如今卻分屬三國

山水相融的這一份溫柔,讓人幾乎要落下淚。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竟是這裡,原本全境屬中國,如今卻分屬三國

白色氈房只由幾根木樁固定在草地上,卻給牧民們提供了遮蔽風雨的屏障。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竟是這裡,原本全境屬中國,如今卻分屬三國

散落的牛羊星星點點,悠然自得地踱步、偶爾低下頭去吃鮮嫩的青草,興許它們才是草灘真正的主人吧。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竟是這裡,原本全境屬中國,如今卻分屬三國

草灘上還有一條一條的灰白色木棧道,連在一起,遠遠看著就像鐵軌似的。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竟是這裡,原本全境屬中國,如今卻分屬三國

其實,這裡應該直接叫做阿拉爾草灘。

之所以多了一個金字,是因為每當夕陽夕照時,碧綠的草灘上鋪滿一層金色,遠處牧人白色的氈房,羊群都沐浴在夕陽下,阿拉爾金草灘由此得名。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竟是這裡,原本全境屬中國,如今卻分屬三國

等到再晚一些,天空便好似著了火。熊熊的橙紅色火焰在天空、在雪山頂上燃燒,此情此景讓人畢生難忘。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竟是這裡,原本全境屬中國,如今卻分屬三國

隨著時間推移,橙色變得越來越深。這場火也越來越大,映襯著近處擠擠挨挨的綠樹,像極了世紀末日。然而,牛羊們卻是怡然自得,早已習慣了這樣的光景。

夜,終究是要來了。萬物漸漸失去了蹤影。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竟是這裡,原本全境屬中國,如今卻分屬三國

等到第二日的晨起,草灘又恢復了生機勃勃的樣子。甚至比傍晚時分,顯得更加璀璨幾分。

雪山都變成了一座座金山,讓人忍不住前去探尋,是否有財寶埋藏其中。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竟是這裡,原本全境屬中國,如今卻分屬三國

在阿拉爾金草灘旁邊,有一座石頭城。

石頭城的城堡建在高丘上,地勢極為險峻。遠遠可以看看到,城外建有多層斷斷續續的城垣,隔牆之間石丘重疊、亂石成堆,構成了獨特的石頭城風光。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竟是這裡,原本全境屬中國,如今卻分屬三國

這裡曾是漢時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蒲犁國王城,距今已有千年的歷史了。

光緒28年時,清政府在此建立蒲犁廳,於是在舊城堡南面興建了新城鎮,這座石頭城遂被廢棄。一直到今天,經歷風吹雨打,這座石頭城還牢牢地矗立在高丘之上。

據說這座石頭城是中國歷史上三大著名石頭城之一,也是世界四大石頭城中唯一保存比較完整的石頭城,很是珍貴。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竟是這裡,原本全境屬中國,如今卻分屬三國

雖然只剩下斷壁頹垣,倒另有一種豪放不羈的美感。

尤其是日出時分,金色的光芒照射在黃色的岩石之上,整座城宛如被籠罩在佛光之中,就連背後聖潔的雪山都黯然失色。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竟是這裡,原本全境屬中國,如今卻分屬三國

等天光再亮一些,石頭城下小河波光粼粼、草地綠意萌萌、雪山純淨無垢,你不得不感嘆先人們的智慧,如何能在如此仙境選擇城址?又如何在高丘之上建立一座如此震撼的城堡?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竟是這裡,原本全境屬中國,如今卻分屬三國

回溯阿拉爾金草灘這趟旅程,忽而感慨萬分。最近大家都經歷了一些不好的事情,但好在,世間有大美,足以慰藉我們的心靈。

希望每個看到這些文字、這些照片的人,都能相信,明天會更好。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竟是這裡,原本全境屬中國,如今卻分屬三國


我是琰稜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青雲計劃月度優質賬號、TOP MEDIA計劃百佳企鵝號、CFP/攜程簽約攝影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知名旅遊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秒拍達人、微博旅行視頻博主、樂途旅遊網專欄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