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九個月了還不會做精細些的動作怎麼辦?

MissMyfer好運來


精細動作,是寶寶發育的身心發展特點的五大能力區之一(大運動,精細動作,認知,語言,社交)。如果寶寶的大運動動作,是寶寶早期接觸宏觀世界的主要途徑;那麼,寶寶的精細動作,就是寶寶早期接觸微觀世界的入口。寶寶在一歲左右的年齡段裡,都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自己面前的東西(不管能吃不能吃)放進嘴裡。寶寶這樣做,是因為寶寶在早期對外界的直觀接觸,來自於“手和嘴對物品”的直接接觸。因此,為了與外界接觸,寶寶在早期就會什麼都去碰,什麼都放進嘴裡。


那麼,寶媽們會擔心:“如果寶寶的精細動作還不熟練,是不是會影響寶寶對外部世界的認知呢?寶寶如果還不能熟練掌握精細動作的話,應該怎麼辦呢?”

知食君在此要先給寶媽們定義一下,什麼是精細動作?

或許很多寶媽會認為,精細動作就是寶寶做抓、握、拉、抬等動作的能力呀。其實這並不全面,寶寶精細動作的能力,還包含眼手協調能力、手指屈伸和指尖動作的能力。在這定義下,知食君為寶媽們分析一下,為什麼寶寶還不能熟練掌握精細動作?


  1. 首先,正如知食君之前所說的,“手和嘴對物品”的直接接觸是寶寶在早期對外界的直觀接觸。因此,很多家長為了寶寶的健康,都會有意地隔絕寶寶去抓物品,取而代之的是家長主動地“幫”寶寶拿,又或者主動給寶寶餵食,而非為寶寶創造鍛鍊的機會。
  2. 其次,寶寶在0~2歲的時候,會有很多“拍打、丟拋”物品的動作。不少家長可能會誤解寶寶這樣做,是在“耍蠻”,從而對寶寶進行批評或者快速阻止。但其實,寶寶的這些動作,有很多時候是希望藉此拓展自己的視野。

所以,知食君建議,要改善寶寶的精細動作能力,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內因)而言,更多是去改善寶寶與粑粑麻麻的日常互動,給予寶寶在早期時更多自由和解放的機會,而非過多的阻隔與“幫忙”。比如當寶寶出現拍打玩具的時候,粑粑麻麻可以抓住寶寶的手,一起有節奏地敲打玩具鼔。



當寶寶出現丟玩具的時候,粑粑麻麻可以和寶寶玩“滾球”,即在家長坐在寶寶面前的不遠處,把玩具球輕輕地滾到寶寶面前,然後讓寶寶自由拿起玩具球去觀察,最後再鼓勵寶寶沿著原路線把玩具球推回給家長。這樣既能鍛鍊寶寶的眼手協調能力,也能鍛鍊寶寶的抓、握、推能力。


鍛鍊寶寶精細動作的方法可以有千百種,但方法只是改善問題的外因,最重要的,還是從問題的內因入手,那就是:為寶寶營造更多自由發展和個性解放的機會。

我是知食君,海龜奶爸,對食品有嚴格要求的資深媒體人,歡迎關注我,瞭解更多兒童餵養、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