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看不起司马篡魏,而又默认曹丕篡汉这一事实?

历史一书生


这的确是一个很讽刺的事情,不过这个问题的确有讨论的价值。本质上都是谋反篡位,为什么曹家就要比司马家名声好得多呢?

既然要对比两者,那么分析之前,我们不妨费些口舌先把两个人篡权的过程简述一下,方便比较:

首先是曹丕篡汉,公元220年10月,汉献帝刘协在百官联名上书的“劝谏”下,最终宣布退位并将皇位让给曹丕。曹丕在此过程中故作推辞,在“三让”之后答应接管皇位。同月,曹丕称帝,立国号大魏,定都洛阳,自此历经一百九十多年的东汉王朝彻底拜拜了。

其次是司马氏篡位,曹丕在位期间司马家还不成气候,是曹丕为了抵抗蜀汉的入侵把大权交给司马懿。可以说司马懿是曹丕一手提拔起来的,当然这个前提是曹丕、曹植争位之时司马懿是站死了曹丕这边。

但是曹家这几任皇帝死的都太早,继任者年少,作为托孤大臣的司马懿和曹真、曹爽开始政治斗争。曹氏核心成员逐渐不满司马懿独揽大权危及皇权,可以说在曹芳即位后司马懿过了一段非常难受的日子。最终在曹芳和曹爽离开洛阳去高平陵扫墓的时候,起兵政变控制都城。在这场政变中司马氏把曹爽、曹羲、曹训、何晏等曹氏核心成员连根拔起,也是这场政变打下了司马氏篡位的夯实基础。

但是有一点我们需要讲清楚,司马懿尽管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族,可司马懿依然是魏臣。司马懿和曹操差不多都是在排除异己的过程中,给自己的后代铺好了谋篡的道路。司马懿和司马师相继去世后,司马昭废了曹芳扶持傀儡曹髦上台,咱们常说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曹髦说的。最终不甘坐等死亡的曹髦选择主动出击罢黜司马昭,得到消息的司马昭派兵截杀,皇室成员说杀就杀,曹髦也英勇战死。也可以看出此时的魏朝和当年的东汉已经没什么本质的区别了。司马昭死后,司马炎继承晋王,在朝中大臣的默许下让魏元帝曹奂让位,顺理成章的成为晋朝的开国皇帝。

可以看出,曹篡汉和司马篡魏基本上流程是差不多的,但是还是有些地方不一样。我们就通过对比两者有差别的地方来分析问题所在,那么咱们回到问题,为什么两个家族同样是篡位夺权,但是曹氏就要比司马氏更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呢?

一、先看奠定基础的曹操和司马懿两个人,这就很明显了,司马懿是曹操的臣,司马懿可是两朝托孤重臣。在我们眼里,司马懿发动政变的过程不忠不义,对不起“托孤大臣”这四个大字。排除异己可以理解,但是方式不是仅有屠杀这一个选择。即便是曹爽排挤司马懿,也没有说非要治他于死地,司马懿的所作所为已经严重威胁到皇室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觉得司马懿是偷偷摸摸地窃取政权,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忠义”二字看得十分重要,不然我们为什么如此推崇关羽?

这是我们排斥司马氏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为臣不忠。

二、可能有人说了,曹操严格来说也是不忠啊,那就得看下一代的对比了。我们再看曹丕和司马昭这两位,曹丕实为篡位,但是人家表面工作做得好啊,人家在刘协面前那可是毕恭毕敬。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确实是群臣上疏让刘协退位,刘协也确实是禅让给曹丕的。更关键的是刘协死后,人家曹丕那是哇哇大哭,心里怎么想的先不说,演出来确实有模有样。

再看司马昭,都传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种话了,还是皇室成员说的。这两者一对比,能一样吗?曹丕是三让三推”委屈“的当皇帝,司马昭是废了立,立了杀,杀了再立。司马昭的演技太拙劣了,野心都盖不住了,干着不忠不义的事,面子工程还没做好,不被骂才怪呢!

三、除此之外,更重要的近现代的文学影视作品对人物的刻画根深蒂固,无论在《三国演义》、《新三国》还是其他三国题材的作品中。司马氏所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窃国卑鄙小人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一提到窃国,大多数人都先想到司马懿,其实司马懿连皇位都没坐过。这就是笔杆子的力量,刻在人心上的成见,而且这种往往是人们最难以逾越的。

其实我们仔细琢磨琢磨,曹氏和司马氏的所作所为有什么本质区别呢?不都是篡位夺权吗?可是咱们自古以来的人情就是这样,虚伪的面子上的周旋比明目张胆的我行我素就是有很大的区别。

就像过年大人给小孩子压岁钱,小孩越是一个劲地推脱大人就越是夸小孩懂事,可是小孩大人心里都懂,有钱谁不要?

当然,更重要的是,曹魏虽然没能大一统,但是一直在努力中,而司马氏的晋朝,导致了外族第一次入侵。包括后来的金朝、元朝、清朝等,也都是在这期间埋下的隐患啊……

就个人情感来讲,杨角风对曹操很欣赏,对司马懿,不太感冒,或许这也是一个原因吧!


杨角风发作


司马篡魏和曹丕篡汉最大的区别一是得天下的方式不一样,二是对前朝皇帝的方式不一样,三是最后的成果不一样。

第一、曹操虽然是汉臣,但是不过是一个典军校尉,之后是靠自己在东汉末年的混乱局面下打出的一番事业,并非全部来自于汉朝的恩惠。

而司马懿的地位全部来自于魏,被曹操征召以后一路官至太傅,四代老臣,两朝顾命,受魏国大恩。在汉代,是很注重这种提拔之情的,对于提拔自己的人要报恩。司马家以受魏恩而篡魏,和曹家自己打下江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第二、虽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献帝在曹操手里不过是个傀儡而已。但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汉室衰微,献帝本来就是一个傀儡,特别是到李傕和郭汜时期,两个人为了夺权互相交战,分别劫持了献帝和众臣,后来更是一起追击献帝。献帝和大臣一路逃亡,狼狈不堪,后来直到曹操将献帝迎到许昌才得以安定下来。虽然曹操这么做是有自己的政治目,但是无疑也让献帝受益不浅,避免了乱世之苦。

而且在后期虽然献帝也曾经想夺回权力,授予董承衣带诏,让他联合大臣对付曹操,事败以后曹操仅仅处死了董承等人。献帝皇后伏寿也写信给自己父亲要求他铲除曹操,事发后也是囚禁了事。曹操还将几个女儿嫁给献帝,固然是为了加强对献帝的控制,但是也是为了控制和献帝的矛盾程度,不想公开闹到双方翻脸的程度,恪守最后一丝底线。

而魏明帝曹睿临死前托孤给司马懿时,曾经让儿子曹芳抱着司马懿的脖子,叮嘱司马懿勿忘今日之情,从感情上来说,司马懿和曹芳要比曹操和献帝密切的多。但是司马家对曹芳却刻薄的多,曹芳被废黜后,司马师不仅杀了曹芳皇后张氏,还把他的贵妃邢氏送给了孙壹,极尽羞辱之事。而司马昭更是派人杀了魏帝曹髦,只抛出成济兄弟这两个小卒顶罪,刻薄至此,也是少见。

第三,曹操虽然没能统一全国,但是很大程度平定了东汉末年的混乱局势,减少了战乱。在魏国建立以后,魏国统治下的地区逐步恢复安定,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即使到魏国灭亡,也没有出现大的动乱。从这点来说,曹操一家还是有功劳的。

而司马家则不一样,在统一以后司马炎骄傲自满,荒淫无度,继位者更是傻子皇帝司马衷,无能至极,以不食肉糜出名,短短时间就因为八王之乱引发了五胡乱华,中原大地陷入一片混乱,大批民众因此丧生。

曹家是让乱世安定,而司马家造成天下大乱,遗祸百年,两种不同的结果自然也让人感受不一样。


不沉的经远


很简单啊!

1.东汉末年,刺史,太守,州牧,豪强,黄巾等混战。

曹操的地盘兖州可是四战之地,但是地盘是魏武帝一刀一枪干下来的!

孤身一人献刀刺董卓,追击遇到徐荣差点丧命,濮阳攻吕布之时,要是抬头就差点被吕布斩头了,宛城战张绣之日;差点就全场jj了,赤壁遇周郎,差点回不去了,华容逢关羽;演义里就在关羽一念之间,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那一次不是生死之间。争夺天下,就是这么凶险!

司马家呢!

创业比曹操起点好多了!在曹操创下的盛世里创造自己的盛世!

2.司马家和曹家夏侯家的斗争。

司马家3000死士,这是什么概念,任何一个皇帝知道那个手下有3000死士都知道这人要造反啊!

司马家处于弱势的时候,没什么重要的人死亡,曹爽一方也没有逼死谁。

司马家强势的时候,得里,骗曹爽投降还身死族灭,夏侯家几乎跑了个干净。诸葛家的狗也死了!五子良将后裔,乐綝,张虎是怎么死的!

许褚的儿子,许仪就因为一场先锋失败就斩头????确定不是杀鸡儆猴?

曹芳说废就废。和献帝的哥哥少帝一样!

曹髦,有点血性,知道拼不过也要拼,在不拼估计在灭蜀之前曹魏就得被篡位。结果,愣头青成济傻傻的成为了第一个大庭广众之下杀皇帝的。是个人都知道成济是司马家的人。

司马家可以说一直在背信弃义。

3.辽东之后的处理情况。

司马家确定不是zz吗?以为三代之后才开始降智吗?

不,这可是司马懿主导的!

打完公孙康这个辽东军阀后,为了防止在有军阀出现,就把当地的汉民杀个衰落????然后给胡人占领了几百年。

这就像是,地方军阀抵抗中央帝国,中央帝国把地方军阀杀了个干净。大把的土地给交给敌国占领。自己人太多怎么办,杀个干净让敌国好好占领。唐朝节度使打下对方的地盘会这样做吗?

4.搞了个乱世,不同寻常的乱世。这是最主要的,你们起家在怎么不堪,在背信弃义,起码搞出个盛世吧!

结果

史上第一个失去中原的王朝,抱歉你们是王朝,不值得我称为帝国。

保护衣冠,你们还有大功了?这他喵的不是你们应该的吗?魏武帝没有杀你们,宋武帝来杀光司马。

皇帝残暴也好,荒淫也罢,只要在他治下老百姓活的好就是好。


开心笑客


司马篡魏 穷尽了所有的阴谋诡计 而且是直接摘了曹魏几代人努力换来的北方一统的果实,换作司马懿绝对搞不定曹操面对的分裂局面,曹操确有篡汉之举但他统一之功也非比寻常!司马家族完全不同,缩头功练到炉火纯青 只为偷江山 卑鄙


世上苦人多


曹丕篡汉类似于买壳上市,司马家篡魏,类似于一个保姆去人家家打工,然后强行逼主人把自己名下的所有产业转到保姆名下,然后把物业的主人赶出自己的物业,并宣布今后曹家的产业都姓司马了,拿着曹家的工资司马家人,把曹家的公司变成了自己的。


曹操的江山都是自己一手一脚的打下来的。


汉献帝被李傕郭汜挟持,跑出长安后,一度非常惨,流离失所。

建安元年八月,汉献帝和一帮手下逃到洛阳,这里早就被董卓等人焚毁,宫殿都没了,汉献帝的手下官吏,困了只能靠着断壁残垣眯一会,饿了要自己出城去采野菜填饱肚子。


不过出城采野菜都有被散兵游勇杀害的危险。


是时,宫室烧尽,百官披荆棘,依墙壁间。
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

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或为兵士所杀。


汉末的各地诸侯都不想接汉献帝这块烫手的山芋,汉末大乱诸侯各自为政,在自家的地盘都是土皇帝,谁乐意再给自己找个太上皇供起来呢,有病嘛,给自己找不自在。


不过诸侯也有人打汉献帝的主意的,想把他接到身边,利用汉献帝号令诸侯。


比如袁绍的谋士沮授就给他出过主意,让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袁绍想了半天,也没答应,他也不想请汉献帝这尊大神来自己身边,大约觉得请神容易送神难。


曹操采用了毛玠的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

把快饿死的汉献帝君臣接到自己的地盘,不过汉献帝这尊神也让曹操伤透了脑筋,汉献帝身边有一个自己的小集团,就是采野菜吃的那帮人,他们吃饱后就琢磨着怎么扩大汉献帝的影响,甚至想把曹操的地盘夺过来,为汉献帝所用。


曹操一边在外面挟天子以令不臣的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影响力,一边还得防着汉献帝在背后搞小动作,把曹家的公司变成刘家的。


据说后来曹操长期不敢亲自去见汉献帝,怕自己像大将军何进一样,被关门杀了。


挟天子以令不臣的好处也是有的,而且很大,曹操借助汉献帝的名头,扩张自己的事业,很快发展成东汉末年最大的一路诸侯。


这就是借壳的好处,借助大公司的名头资源,来发展自己的事业,当自己的公司足够大时,就可以不用这个壳了,可以名正言顺的换上自己公司的logo。


曹操死后,曹丕正是这么做的。


所以曹魏代汉这事儿就是一顺理成章的事情,公司原本是人曹家的,只是借了刘家大汉的壳用了用,为了这个壳曹家也搭进了很多,比如花钱养着快饿死的汉献帝等人,比如,曹操还把自己的仨闺女都嫁给了汉献帝,也算下了血本了。


司马家代替曹家,只有俩字可以形容,无耻。


司马代魏这,一开始大约司马懿自己都没敢这往上面想,他一直是曹魏的忠臣,两代托孤重臣,曹丕曹睿死的早,临死前都委任司马懿为托孤之臣。


可见至少在曹丕曹睿当国的魏国,司马懿一直都是曹家的忠狗,是可以委以重任的人。

到了曹芳上台曹爽监国的时候,前期两人还能合作愉快,后来曹爽和司马懿闹掰,对司马懿多方防范,司马懿又用了当年对付曹操的那一手绝技,装病。


当年曹操都被司马懿骗的团团转,何况没有见过太多风浪的曹爽,司马懿轻易的骗过了他。


在曹爽和皇帝曹芳去高平陵祭奠魏明帝曹睿时,司马懿忽然发动兵变,控制了京城。


这时候曹爽还有很多翻盘的机会,皇帝在他手里,调动军队的印信也在他手中,他完全可以调全国之兵前来勤王,曹爽如果这样做司马懿的下场就是败的一一塌涂地。



司马懿派了很多德高望重的大臣来忽悠曹爽,告诉他只要放弃抵抗,司马懿是不会杀他们的,他们还能娇妻美妾做个富家翁。


曹爽居然信了,原因大约有两个,一个是司马懿派去劝说曹爽的人许允,陈泰,尹大目等都是魏国德高望重的名臣,有一说一不会撒谎。第二是,司马懿还当着这些重臣的面,指着洛水发誓,绝对不会害曹爽的性命。


古人对誓言还是很看重的。


有重臣的背书,有洛水发誓,曹爽相信司马懿会让自己安心做个富家翁,不会为难自己。



这就是所谓的驽马恋栈。


司马懿久历风雨,不像曹爽那样天真,留下曹爽等人,再给他们一个翻盘的机会吗?没多久,曹爽兄弟就被司马懿找了个借口给杀了,灭了他们兄弟的三族。


自此魏国重臣,曾经被魏国皇帝信任的魏国的老保姆,司马懿同学,就把自己曾经效忠的曹家的财产霸占到自己碗里了。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就是一种要钱不要脸的精神。


看看历史上,往往这种人都能成事儿。


司马懿说过不杀曹爽,转瞬誓言就成了放屁,那些向曹爽信誓旦旦保证他交出兵权司马懿就会放过他的大臣,被司马的操作恨恨的打了脸。



那些大臣其实,真心觉得自己能保住曹爽的命,比如陈泰。



古人把承诺看的很重,尤其魏晋那些世家大族还有季汉注重承诺的传统,但是人司马父子却从来不按照常理出牌。


司马父子只要利益对道德荣誉看的很淡。


后来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吃相更加难看,甚至留下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名言,得国不正这四个字牢牢钉在司马家人的身上,甚至后来有位晋国皇帝,听到自己老祖宗得国经历时,羞愧的捂住了脸。


自己家人都觉得自己老祖宗得国不正,为之感到羞耻,何况别人呢?


======================


薛白袍


无非四点。一、曹魏的天下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司马家虽然也有统兵打仗,但都不是很突出。二、曹魏成年皇帝早死,这和刘汉自己做不同。三、曹魏因早死三代后而没落,司马得国后堕落之快前所未有。四、八王之乱、五胡乱华。


不约58089538


让我们先换个方式来描述曹丕篡汉和司马篡魏。

场景一:地主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家道中落,仆人中有人带头闹事,要把地主赶走自己当老大,结果其中一个仆人平息了叛乱,代替地主经营家业,期间还依然好吃好喝供着地主。等到这个仆人百年之后,他的儿子继承了这个家业。场景二:地主的家业正在蒸蒸日上,离世前将年幼的小地主和家业托付给家里的几个管家,结果其中一个管家装疯卖傻,玩弄手段,排挤了其他几个管家后,把主家的人收拾干净,自己当起了地主。

前面说的是曹丕篡汉,后面说的是司马篡魏。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曹魏代替了汉,但汉朝的覆灭很大程度归咎于自身,司马家却是曹魏政权彻头彻尾的掘墓人,没有他们,曹魏大概率会走向繁荣,毕竟曹操、曹丕、曹叡的表现都很不错。

如果我们把一个王朝看作一棵正在成长的大树,曹魏遇到的是一棵已经被蛀空的老树,起初他们还搭起支架,照料了这棵老树一段时间,最后用一棵茁壮成长的树苗替代了它。这个时候司马家用斧头砍到了这棵树苗,换了一株不那么优良的品种,最后被地底潜伏的白蚁拱出了地面,弄得一片狼藉。

王朝兴替这件事,即使是古人其实看得也很开,正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前朝非你所毁,新朝欣欣向荣,这叫天命所归。前朝毁于你手,新朝动荡不安,这叫大逆不道。

因此后世评说曹丕称帝一事,常用的描述是代汉而非篡汉,毕竟人家势力摆在那儿,群臣上书也给了汉献帝台阶,政权交接相对平稳;反观司马家,整个过程都充斥着阴谋和杀戮,强扭的瓜不甜,帝位易主也导致了几场叛乱。

我是贺五窝,很高兴和你畅聊历史,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赞!


贺五窝


篡位这事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千夫所指、万人唾弃的,曹操都没有篡位,仅仅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就被人骂得相当惨了,比如周瑜骂曹操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而诸葛亮也说过同样的话。

但从历史上的评价来看,曹操儿子曹丕所建立的魏朝,比司马懿孙子司马炎所建立的晋朝,骂名要少得多。



同样是篡位,凭什么后世同情曹魏,而厌恶司马晋呢?

因为曹魏代汉,与司马晋代魏,有着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司马得国不正,曹魏众望所归

曹魏的创建者是曹操,曹操在创建政权之前,连汉臣的正规官员都不是,不过是自封的奋威将军,即便如此,曹操仍然自筹经费,拉上曹氏及夏侯氏宗亲加入,利用自已的能力和实力,打出的一片天地和一个政权。



从189年曹操起兵,到220年曹操去世,用了30多年,凭借武力、能力、智力打下了天下十三州中的九州之地。

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曹操还独自撑起了大汉王朝的余生,要不是曹操挟天子以命诸侯,保住了大汉最后的尊严,所谓的汉献帝可能上就死于乱军之中,汉献帝一死,这天下又是谁 的呢?当然是能者居之,曹操得到整个北方之地,是自已打下来的,相当于是自已创业成功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汉朝之所以还多存在数十年 ,是因为曹操的续命,而不是因为汉朝有能力生存,这正是应了曹操的那一句话:

设想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

想想看,汉献帝受苦受难的那段时间,天下除了曹操,有人来救援吗?袁绍敬而远之,并且想着另立皇帝,袁术毫无反应,只想着自立当皇帝,这两人都比曹操离汉献帝更近。



曹魏江山可有一寸土地是汉朝的呢?并没有。是曹操从那些不服从汉朝的地方诸侯手中抢来的,与汉朝何干?曹丕代魏就是众望所归。

司马晋的创立者是司马懿,司马懿作为曹魏两朝的托孤重臣,不仅没有完成先皇交给他的托孤重任,反而依靠权谋、欺骗、狠毒,夺取了曹魏的江山。



两汉延续四百余年,上一个夺取汉朝江山的是王莽,王莽同样是以托孤重臣取得汉室江山,但随之却遭到天下人的唾弃,而司马懿的所作所为与王莽何异?

皇帝把辅佐幼主的重任交给司马懿,司马懿却将曹魏江山变为自已的囊中之物,就好比一个大家族将管理的任务交给司马懿,结果司马懿却成为这个大家族的所有者,这叫什么?这才叫篡位。



一个国家如果得国不正, 不会长久的,任何一个统治者必须有一个继任的合法性,司马家有吗?没有。司马代魏就是得国不正。

二、司马开创政治生态的恶化,曹魏遵循儒家法制治国

曹操虽然挟制了天子,但是并没有恶意对待皇权,汉献帝与曹操之间更像是一种默契的合作,衣带诏在历史上并不存在,不过董承为了与曹操争权而虚构的。



曹操终身并未对汉献这有任何大不敬,虽然在后期曹操野心膨胀,可那也是建立在曹操打天下建立的功勋上。

曹操去世后,曹丕子承父业,虽然有逼汉献帝禅让之嫌,但汉朝存在本身就是建立在曹魏的庇护之下,没有曹魏,汉朝早就灭亡了。

曹丕开启了善待前朝皇帝的先河,不仅善待汉献帝,而且还封汉献帝为山阳公,不仅食邑万户,而且生活无忧,即使曹丕自已去世了,都不曾迫害汉献帝。



司马家开创了中国政治斗争恶劣的先河,司马懿是怎么夺取曹魏的最高权力的?靠的就权谋、欺骗、狠毒,靠是血流成河,靠的是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司马懿高平陵之变,靠是欺骗曹爽投降,然后转身举起屠刀,将曹爽一党杀了五千多人,司马懿不仅骗过曹爽,还欺骗自已的同盟,连蒋济、陈泰等人也欺骗,为的就是最高权力。

司马师当权擅自废立皇帝,以下犯上,以臣犯君,这叫谋逆。



司马昭当权胆敢冒天下之大韪弑君,这是大逆不道,上一个敢这么干的人是赵高,被天下人唾弃的赵高,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与赵高何异?

曹魏遵循儒家法制治国,司马家不择手段夺取最高权力,无所不用其极,开创了极其恶劣的政治生态,后世的皇帝被杀,权臣夺位,多半是学司马家而来,这样的司马家怎会不被千人人唾弃呢?



三、司马守业无能,曹魏主少国疑

司马懿夺取了曹魏的江山,却开了历史的倒车,首先是司马炎恢复了分封制,大封特封司马家子弟为王,分封制在两汉就已经被淘汰,却被司马家当成宝捧起来,结果呢?八王之乱发生了。

八王之乱的原因除了贾南风乱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分封制,各个司马王拥兵自重,今天这个王杀出来,明天那个王杀回去,司马家族自相残杀。



哥哥杀弟弟,叔叔杀侄子,叔伯互相杀,杀来杀去都是司马家的人在杀,这可是继承了司马懿、司马昭父子的优良传统,到最后,杀的没力气了,被人杀,于是五胡乱华来了。

五胡乱华是五个胡人部落趁中原杀成一片,闯入汉人的地盘,夺取地盘,残杀百姓,整个北方的汉人被杀了十分之七,要不是衣冠南渡,中国就没有汉人了,几乎亡国灭种,这都要拜司马家所赐,这种恶行,又怎么不会厌恶司马晋呢?



反观曹魏,之所以被司马家夺了政权,主要就是因为曹丕和曹叡两代皇帝寿命太短,导致曹芳继位时年龄过小,这才让司马家夺了政权。

正因为曹魏主少国疑,尤其让人对曹魏同情,东汉大部分时间也是主少国疑,可好歹存在了195年,可是曹魏呢,只存在了45年便灭亡了。



一个不能延续的晋朝,一个让汉人几乎被北方胡人杀绝的晋朝,一个不能保护中原百姓的晋朝,被人唾弃不是很正常吗?

回过头来看曹魏,有曹魏在一天,胡人何时敢南下欺负汉人?不仅打得匈奴、鲜卑、乌桓贴地臣服,而且让胡人不敢南下,同时曹魏还短暂打通了西域,这都是曹魏的功劳。



可是晋朝呢?败光了曹魏所有的政治资本,还差一点让汉族亡国灭种,不厌恶晋朝还能厌恶哪个朝代呢?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这是因为:

1,汉朝气数已尽。曹魏的天下是曹操一地一地打下来的。

2,司马懿依靠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属于偷鸡,而且他孙子建立的西晋是中国历史上最操蛋的王朝,没有之一!


张破浪


在我心目中,曹比司马更可恨,阳奉阴违,假公济私,培植党羽,改弦更章,挟天子一令诸侯,违君臣之道,(当代中国何曾没有此人),司马只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深也,又有何不可以?况笔者所题意在某人刻像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