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食记,特别篇1:日本东京,美食文化浅谈

我是口业从业者老何,美食圈的口业从业者,专职造口业。

对于喜欢传统的唐宋文化的人,不得不说,日本是唐宋文明的继承以及发扬者,对于食,食文化,都有着很厚重的唐宋历史感,本文,从文化,从吃上,简单的给大家做个介绍,仅代表我的看法和角度。

首先先给不太了解日本的食友们,介绍下基本情况:

人文:日本社会和中国社会,不一样的地方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家会比较直观的理解。日本人,每个个体都是正方形的,社会摞起来时,形状整齐,规矩。但是如果其中一个个体有了不一样的举动,变成了其他的形状,整个社会会容不下你。举个实例,前几年isis抓了两个日本人当人质要挟赎金不然撕票,日本电视台疯狂的直播近况,而日本民众却当没这事。联系到之前小泉执政时也有类似的日本人在伊拉克人质事件,被抓的都是自发去当地实施人道主义救援的爱心人士。美国政府就那次事件,大加赞扬这些日本人,说没有冒险精神没有人道主义,就没有未来。可被解救回国后无论是政府还是日本国民都众口一词的指责这些人给日本政府带来了麻烦(此前日本政府多次劝在伊国人归国),为日本带来了隐忧,就连人质家属也是频频道歉。去机场接机的抗议人士居然打出了“你们活该”的字样。这就是不和社会舆论和大多数一致的结果。这是跟二战后日本的集体主义经济息息相关的,集体主义一方面促进了日本的经济腾飞,另一方面遏制了创意和个性,有人会说日本的创意不是很足么,很多新奇的玩意啊,这个之后我会进一步讲解下。


京味食记,特别篇1:日本东京,美食文化浅谈

你说是日本也好,唐宋也好,美的东西,没人会否认


反观我国,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形状各异,也可组成较有序的社会,因为之间有联系的无形纽带就是人情,关系。但个体体积大小差异大(贫富,权力)。

所以去了日本暂时不要想素质、道德法制程度高低的问题,如果你在中国闯红灯,旁边也有无数人给你白眼,你也就不敢闯了。排队,礼貌,卫生等等问题高于国人的情况,也可一想即知。这也是很多外国人为什么来中国以后也那么“没素质”。

去吃之前大家都想要了解物价水平,说到物价得先说说日本精神:“极”字,我觉得是最好的概括。从吃上说,在日本吃到的饭,我自认为没有难吃的,这是无论在高级寿司店,还是类似在咱们这边成都小吃的盖饭馆子都能体会到的,我在下面还是不能免俗的会列一些我们吃到过的馆子,但多数都不是一般游记里提到的大名气店,甚至有些连锁快餐,更甚7-11,罗森等便利店美食。


京味食记,特别篇1:日本东京,美食文化浅谈

便利店里诱人的海报和方便的支付宝


去日本吃一定要多多去尝试,打破固有概念,一瓶饮料一个小菜一颗苹果,都让你会觉得那是全新的认知,比如青森的苹果就打破了我原来认为这世界上再好吃的苹果不能比阿克苏好吃的认知。这些都源自于“极”这个精神,农业的精耕细作,数量上因为地域问题无法解决,那就在质量上做到极致。日本国民和餐馆都会以自己吃和用的是“国产”而自豪,而国产也绝对是最高品质的代表,不让人失望,价格也相对较高。大家去日本之前肯定都听说过日本一个苹果好几十,一个西瓜好几百,一碗面多少多少钱类的。分别解释下,水果贵那是一定的,一方面品质绝对好,不是一味的追求甜,而是所谓的有“水果味”,橘子是橘子味,苹果是苹果味,草莓是草莓味。你如果认为之前这句话是废话,请再想想最近你吃到的水果入口后是否除了口感,就只剩下了一致的甜味。另一方面请注意区分,在日本可以买到水果的地方有各大百货商场的B1B2食品街(几乎所有的大型百货地下食品街都是天堂,是日本人买菜,超市,外带食品和甜品的集合),还有商店街的水果店,前者容易接触到,后者便宜一些,但是都有一些包装极为精美,卖相极好的水果(比一般的水果还要好,不是说一般的卖相不好),这些请不要买,这些也不是日本人买来自己吃的。这些是礼品水果,你买来吃,就相当于你自己想吃水果,买了个果篮吃…不要看上面价钱就定义日本的水果天价,同理,你可去国内医院门口卖果篮的地方,看看一个苹果是不是算下来也是几十…从价格上说完了水果说吃饭,想通了没,国内的餐厅要都用高品质的蔬菜、肉类、粮食、油盐,那价格上我只能说只高不低,况且,就目前来看,北上广深餐厅价格已经只高不低了,你还不知道你吃的是否是好原料。所以,在吃上不要考虑花钱的多少,让空气给你的肺换个滤芯,也让咱们的下水解解毒吧。


京味食记,特别篇1:日本东京,美食文化浅谈

看看这张图片上的水果价格,那些不负责任的公众号,吹嘘的昂贵价格,没吃过猪肉,还不让别人吃猪肉


关于日本人不怕冷的问题,你经常看到日本姑娘在大雪天里光腿前行,无论冬夏餐厅里永远是提供冰水。这有气候的原因,其他的一方面是源于从最初的小学教育就开始让学生们锻炼身体,抗寒训练,身体素质的确好于国人。另一方面,一般情况,每个日本人每天的行走量的确是惊人的,人走路,不停,其实你不会感觉多冷,因为一直在运动。而地铁实在四通八达,在城市里,地铁着实方便于开车随便走两步就是一个地铁站,站内温暖如春,实在是不需要考虑冷的问题,主要要考虑的是温差问题。到了日本就知道了,体感温度确实要高于实际温度,因为你也会不停的逛吃逛吃!

关于日本的干净,这与发展程度有极大关系。任你GDP再高,和你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程度不可划等号。到了日本,就要好好的给自己的肺换个滤芯。空气质量标准,东京为全亚洲最严。可在东京,一辆车在你身旁呼啸而过时,也可以闻到尾气味,东京的车也非常多,可是空气质量远好于北京,敢问pm2.5是因为尾气么?因为气候?再说说环保,留心观察,日本的酒店里,厕所里面的手纸是分两卷的,如果没有特殊需要,每一卷的纸都是很薄的,如需要厚的,上下两卷一起用。有个别酒店厕所的洗手池是在马桶水箱上的,洗完手,这些水可以用于冲马桶。日本的垃圾桶都是分类垃圾桶,需要按分类扔垃圾,居民也有每周固定的垃圾分类回收日,非常严格,牛奶纸盒都要倒空而且折叠压扁,真正做到方便回收,降低污染。而反观我们,塑料袋收费,而不是代以可降解,可回收材料,国内的垃圾回收处理,远远跟不上咱们的分类措施,这不知是什么逻辑。


京味食记,特别篇1:日本东京,美食文化浅谈

日本东京新宿区,2018年的垃圾分类居民实施标准


想到一个京都的出租车司机和我聊天,说中国四十年前是一片蓝天,现在污染严重,日本四十年前污染严重,现在却是一片蓝天。也许我们的经济发展了,可第一,那是个数字,你不会有,也没有那个地位,会感受到,第二,是牺牲了生活质量乃至更多的东西得到的。又有发展水平,又要有环境,还要把原来迈大了的步子,扯着的蛋慢慢补回来,把脑子再填满,四十年,真的够么?

之后是真正的攻略篇,聊一聊,那些让人纳闷的日本美食名词,特殊的口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