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吳三桂反清成功、建立新朝,他前期的漢奸經歷該怎麼洗白?

荖板逨枝阿爾卑斯_愺苺眛


如果所以吳三桂如果反清成功,建立新朝。他要洗白漢奸身份採取的方法不外乎兩點,一點是文化宣傳,一點是武力鎮壓。

在文化宣傳上:先復明忠臣,再批判崇禎,然後是君權神授以自立。

在武力鎮壓上:參考朱棣。



歷史那些事1


假設吳三桂反清成功,並且建立了新朝,前期漢奸經歷自然是很容易洗白。成王敗寇,真正當上皇帝后,想洗刷自己以前的不好歷史還是很容易的。簡單來說,基本上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手段來完成:

1️⃣昭告天下,說自己是臥薪嚐膽,等待反清的機會;

歷史上,暫時隱忍,等到機會後再一舉成功的人也很多。假設吳三桂,真的成功了,那麼他完全可以打同情牌,稱自己當時也是迫不得已,順勢而為。

在投降清朝的這麼多年,自己一直心裡都沒有真正歸降清朝,厲兵秣馬,等待的就是一個機會,現在機會等到了,終於反清成功。

這樣一來,不說完全洗刷掉漢奸的經歷,至少聽了這樣的辯解之後,人們對他的印象會稍微好點。一百個中,哪怕有一百的人相信了,也就成功了。因為,通過這一百個人口口相傳,再加上吳三桂動用一些國家的宣傳機構去宣傳美化自己,最後,應該可以讓大部分的百姓忘記他投降的那段不恥的經歷。


2️⃣大赦天下,少收不收賦稅,加大給百姓的各種福利。

俗話說的好,“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軟”,老百姓要的就是能夠過上幸福安穩的生活,誰當皇帝有時候對於他們並不是很重要。

所以,當吳三桂反清成功後,他完全可以樹立一個好皇帝的形象。體恤百姓,少收或不收幾年的賦稅,再加大一些對於普通老百姓的教育、養老方面的福利。例如,在吃不飽飯的地方,吳三桂可以開倉賑災,大方地分發糧食給百姓吃。當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這些實質的福利後,不用可以洗白,吳三桂的形象就會自己高大起來。


問題總結:

由此看來,只要吳三桂反清成功,把自己曾經當過漢奸的經歷洗白,幾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想要在歷史上改變形象也是很容易,通過將一些美化的文章,加入史書中,慢慢的,他的形象也會發生改變。


醉觀滄海


《周史•太祖本紀》

太祖開天達道同仁極運通文神武高皇帝,諱三桂,字長伯,姓吳氏。本貫江南高郵,先世因官徙居遼東廣寧前屯衛中後所。父襄,子三高祖其仲也。母祖氏,萬曆四十年六月八日生太祖於廣寧,時有紅光射出,裡中人以遭回祿望覘視,竟太祖生也。

……

崇禎末,闖賊破京師,明懿皇帝殉國於煤山,焚神器,掠帝陵。太祖父時方靖難,為賊執,崩於永平。太祖聞之大恨,謀士某進言今後金方熾,擁山海關外,無如以計合之,靖難京師,以報先帝也。奴酋之部,久居遼東,八旗之勁旅亦野人也,陛下若能用之,以匡海內,血國恨家仇,而人心向我,天下非陛下所居乎。太祖曰,今國恨家仇實李賊之害,若京師定,擇太子即皇帝位,於我何干?我誠順天命也,他勿復言。遂與奴合,相與恢復京師也。

偽帝李自成聞之,計無所施而南下,死九宮山。奴入朝,漢奸某為計,太祖遂受平西王,封雲南。奴既立,建朝綱,感四海未靖,縱兵侵略,肆虐中原,虔劉百姓,民有嚮明而欲恢復者多矣。

奴先主盛年而歿,留顧命大臣者四,曰索尼、曰鰲拜、曰遏必隆、曰蘇克薩哈,而後主年幼,主事者祖母布木布泰也。後主沖齡即位,賴祖母及四臣,遂無虞焉。而索尼死,鰲拜專權害民,民有多怨者,後主無計,求諸祖母,祖孫相泣祖廟。年餘,後主於宮中養少年,日搏戲紿鰲拜,侯鰲拜獨奏事,見禽焉。

後主既壯,某還政於己,祖母欣之。初掌握,有大臣奏,謀削藩始焉。事出,太祖心不為動,久之慾褫王位。太祖與諸大臣謀諸帳內,鹹曰今天下民處水深火熱,虔劉我華夏,苦奴久矣。方今宇內,僉知陛下之功德,今處西陲誠勢所然,今若光復舍陛下其誰?陛下幸勿失萬民之望。

太祖不得已為眾所尊,號總督天下兵馬大元帥平西王,於昆明誓師北上。天下聞之,雲集響應。……

王師次衡州,明室諸王鹹進帝號,太祖初不豫,再而受。是歲改元昭武,國號大周。……


柔城居士


成王敗寇,只要吳三桂真的反清成功,併成了開國皇帝,那麼他的一切汙點都不能算是汙點了。

接下來,我們來逐一分析一下。

吳三桂汙點之一:打開山海關,放滿清入關。

我們先來看看當時的歷史背景,李闖軍隊圍困北京後,吳三桂便奉命回援北京,但是北京陷落的太快了,吳三桂才剛剛走到半路,便傳來了北京陷落崇禎皇帝煤山上吊自殺的消息。

於是,吳三桂便命大軍返回駐地。期間,李闖多次勸降,吳三桂均以李闖是大明的仇敵為由拒絕,這裡不難看出吳三桂還是有點血性的。為此,李闖還殺了吳三桂滿門。

至於後來打開山海關放滿清入關打李闖,完全可以說是為崇禎皇帝報仇,這個似乎不用洗就很白。

吳三桂汙點之二:跟隨滿清主子一起打南明和起義軍。

吳三桂投降滿清後,成了滿清的先鋒。在滿清定鼎中原的過程中,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馬前卒立下了天大的功勞。

其實,吳三桂的這個汙點也不難洗白。

首先說南明,南明歷來不被正史承認的原因。南明之所以不被正史承認,原因有二。

一是因為南明皇帝及領導班子更替速度太快,有的領導班子可能剛拉起來沒幾天,皇帝就被俘滅國了;二是南明皇帝多為朱家皇室旁支,沒有號召全國軍民的威望。

在後期,南明軍隊中不乏很多大順、大西政權投降之人,加上立國不正,吳三桂完全可以說南明是起義軍自立的偽政權。

至於起義軍,那就更好洗白了,起義軍在官兵眼中就是匪,吳三桂剿匪有什麼不對的。

剛才在上文說過,南明本身就不被正史承認。南明末代皇帝,其自身合法性本就存疑,再加上南明朝廷中有大量起義軍參與,吳三桂殺說自己在滅賊,如此洗白,也無不可。

最為關鍵的是,歷史上素來就是成王敗寇,如果吳三桂真的反清成功,我們還能看到如今這麼多關於吳三桂的黑料嗎,我看不會的的。


史海鉤沉


如果吳三桂真能夠反清成功,那麼他很有可能自己稱帝,並建立一個新王朝,也就是周朝(非歷史上的周朝)。鑑於吳三桂在明朝滅亡和清朝建立的過程中有許多不光彩的經歷,他必須相近辦法來洗白。下面結合吳三桂歷史上的“汙點”,結合他歷史上的“汙點”來幫他洗白一下。

第一個是獻出山海關投降清朝。這個其實吳三桂當時的利用就很恰當,那就是“復君父之仇”,但是在表達上要有一個調整,把由吳三桂主動聯繫清軍,變為清軍找到吳三桂,吳三桂考慮國仇家恨,委曲求全的答應多爾袞的無理要求。

第二個是率部南下攻打明朝殘餘力量。這個事情有點難辦,容易讓吳三桂難堪,但是也可以洗白。可以說當時的小朝廷被起義軍控制(確實有大量的張獻忠的人),也可以說雙方不沒有真打,自己屬於打人清軍內部來,為了以後反戈一擊,可惜南明小朝廷不爭氣,壞來原來確定的計劃。

第三個是接受清朝封王鎮守雲貴。這個洗白很好洗,為了保存實力和積累力量,只能擔任清廷給的偽平西王,自己無時無刻不想從雲南出發攻陷清廷的都城,替崇禎皇帝和黎民百姓報仇。怎奈實力不夠,只能選擇暫時佔據雲貴高原,作為自己的根據地,待時機成熟,再率領部下直搗京師(清朝都城)。

第四個是殺死南明小朝廷的永曆帝。這個事情因為做的比較隱秘,可以把知情者除掉,假裝沒有發生。當然也可以考慮組織一幫臣子證明永曆帝並不是明朝皇室後裔,是冒名頂替的。也可以編造幾個永曆帝的後人出來,證明當時永曆帝並沒有死。還可以聲淚俱下的說明當時迫不得已,只能忍痛殺害永曆帝。這個洗白方法很多。

如果吳三桂真取得來天下,洗白的方法應該很多,而且他身邊的大臣和歷代開國君主身邊的功臣一樣,都是聰明絕頂和才智絕倫的人,想著的洗白辦法可能比我們強,還能附會一些神鬼的事,讓他成為皇帝變得順應天意。不怕洗白,關鍵是得給他洗白的機會。可惜的是,在三藩之亂中,吳三桂等人沒有取勝,他和他的後人也就沒有了洗白的機會。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注評論。


舍我談歷史


我們總是以吳三桂佔據優勢為何沒有反清成功而反覆分析,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看法,今天我們來個反其道而行之,假設一下吳三桂如果反清成功了,正史會如何記載的。

正史應該是這樣洗白的:

太祖高皇帝諱三桂,字月所,尊吳姓,舊明大將,據山海關而抵前清數年,使清之太祖太宗二代望關而空嘆,後流寇李自成破京師崇禎帝死,誓與李自成不共戴天之仇,時遇李自成與清軍兩面合擊之危局,太祖思以,遂御出以寇制寇之法,放清軍入關而驅李自成,後李自成潰不成軍再無東山再起,清軍破南明,敗張獻忠,一時之勢大,太祖遂隱忍不發,暗中聯絡舊明忠領,自請為先鋒徵南方,後據云貴為龍興之地,聞舊明永曆帝陷緬甸小邦而不得自由,遂上奏清庭以斬草除根之由而率大軍徵緬甸,救永曆帝,以就地處死計詐死永曆帝而護其周全,太祖多行善,雲貴之地百姓而稱道,前清康熙十二年,太祖以驅逐胡清為旗號聯絡其二王,合三方之力起兵興復漢家江山,再行明之北伐事,人心所向,一路勢如破竹,連克數省,終破北京城,清國祚終,殘餘勢力北清逃亡東北邊荒地。

太祖遂請舊明永曆帝復位,乃三讓不就之,太祖眾望所歸而勉登基之,立國號為“周”,建元“昭武”,大封諸將,又稱昭武帝,昭武元年秋帝疾大漸,丙戌,崩於乾清宮,葬永陵,諡號:定天弘業立極肇紀神功至聖文成武安孝至大德高皇帝。

帝生而神武,方夏一統再興漢家,經文緯武,韜略自全,為唐、宋、元、清諸君所未及,時清庭大局定之,乃隱忍不發,能沉觀變,經略次第,綽有所算,初起明將,本圖自全,為興明之基業,忍辱數年,而驅胡清,真乃中興之祖也。



東方創為


本來不想說不想評論,看見吳三桂如果成功了會怎麼怎麼樣就突然忍不住了,因為此事如果成功了一個無道德底線的人成功翻盤,那麼中華民族道德觀不不足以支撐這個民族現在還可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自古就沒有成功過叛而再叛的著名人物,因為就算有帶給民族的就只有殺戮和破壞,最終還是要被歷史拋棄掛在中華歷史的恥辱柱之上,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個陷阱,看看中國到底有多少道德觀都沒及格,就跳出來侃侃而談民族敗類如何逆境翻盤,殊不知已經暴露自己非常無知的一面,漢奸之所以叫漢奸是因為以出賣民族利益換取自身利益,吳三桂叛明所謂怒發紅顏就是個藉口,拿國家公器換取自己的榮華地位才是真,後來再叛以反清復明為口號,試問親手勒死南明最後一個皇帝的他怎麼可以這麼厚顏無恥,那些認為吳三桂成功以後該如何如何洗白是顯得多麼多麼的才華橫溢孤芳自賞,可笑!一個民族如果如此不分清白何以談復興?何以不被其它優秀民族國家鄙視恥笑,這近代百年恥辱的歷史教訓中國人的血流得還不夠多?還不足以喚醒國人的良心,還是因為這十幾年來國家發展得太快道德文明沒能跟上物質文明的發展?有點上火,請讀者們見諒,僅希望我華夏每代子孫都能健健康康,國泰民安。


瘋馬哥


洗白也是有辦法的。畢竟吳三桂據守山海關抵抗大清多年,大清前兩代皇帝都是望關內垂涎三尺而不可得。

首先,吳三桂放清軍入關可以說成勤王,因為當時闖王已經佔領京城,吳三桂作為邊軍絕對有理由為亡國復仇。況且闖王勢大吳三桂不敵,放清軍入關消滅叛軍也是可以說的過去的。只不過引狼入室,偷雞不成蝕把米罷了。

其次,公元1644年吳三桂曾擁立朱慈烺為帝建年號義興。此可以作為證明吳三桂依然忠於明朝,特別是多爾袞當時拒絕朱慈烺稱帝后吳三桂仍堅持擁立朱慈烺並帶到山西準備復國,可惜朱慈烺沒有皇帝命。

最後,吳三桂雖然降清只因清勢大,所以可解釋為曲線救國。當吳三桂有了足夠大的勢力後反攻大清亦可作為忠於明朝的佐證。





刺蝟的vlog


“成王敗寇”歷史是勝利者的歷史,是中國曆朝歷代的不變“法則”,如果吳三桂反清成功建立了新朝,即便是他做過了“引清兵入關”之類的種種“罪行”,他也會在稱王稱霸之後將歷史改寫為“臥薪嚐膽”。我簡單的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以論述。


一、吳三桂權貴一方

吳三桂是錦州總兵吳襄之子,在明朝崇禎時已經是遼東總兵,統領一方軍士,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可謂是“權貴一方”,在當時的政治局面下,是有一定話語權的。


二、吳三桂擁兵自重

吳三桂在降清之初,仍然與明朝的殘餘勢力保持著一定的聯繫。據史料記載,吳三桂對南京的福王政權,曾表示:“不忍一矢相加遺”。而且,和其他降官不同的是,吳三桂還擁有一支由自己獨立統率的軍隊、謀士和親信。所以,就跟歷朝歷代篡位稱帝者一樣,如果吳三桂建立新朝,他也不會揹負什麼“罪責”。


三、吳三桂起兵稱帝

在康熙時期,吳三桂自立為“周王”。他的大將吳應麒隨即攻陷了嶽州,嶽州之戰爆發。也正是因為吳三桂的兵力、財力嚴重不足,而且吳三桂在各地的黨羽離心離德,各有圖謀,才最終導致吳三桂起兵失敗。如果此次起兵成功,恐怕歷史將會改寫。


所以,對於吳三桂的諸多評價,大多是建立在清朝“正統”的基礎之上,而一旦吳三桂成為“正統”,那麼歷史的記載將會是另一番描述。


草竹道人


如果吳三桂反清成功,如何洗白

1.迎清兵入關

可以說是為了報君父之仇。李自成攻入北京,致使崇禎煤山自縊。為報崇禎之仇,誅除叛逆,所以迎清兵入關,非是叛變投敵,貪圖榮華富貴,實在是實力有限,無法自己報仇。後面沒有立即反抗清朝,是自己實力不足,表面為清朝南征北戰,實際是在積蓄力量,最後“興明討虜”。

2.殺南明永曆帝

可以說這是冒充的,欺世盜名之人。自己也在暗中找尋先明朝後人,而擔負殺永曆之名,實是為保護真正的明朝皇室後人。

3.稱帝

對於自己稱帝,可以在事後說是權宜之計,找到明朝皇室後人,推讓皇位,最後皇室後人“肯定”堅決不要,下面人也勸自己當這個皇帝。自己還是不要這個帝位。這樣一來二去,推脫幾次,就勉為其難當了這個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