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蒙古人跟西藏是什麼關係?

璇@璣


清朝時期,西藏地區重點是和厄魯特蒙古的和碩特部、準噶爾部聯繫密切,交往最為頻繁,其關係形式從總體上說既互相利用又有鬥爭穿插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清時的蒙、藏關係並不侷限在兩個部族之間,第三方勢力清朝的影響也不容忽視,最後不管是西藏地區還是厄魯特蒙古活動的青海、新疆等地都成了清朝治下的藩部。所以說,就這一時期,繞開清朝談蒙、藏關係是不可能的。

清初的蒙、藏關係還要從和碩特汗王固始汗入藏經略說起。在17世紀30年代,西藏藏傳佛教的宗派格魯派(以下皆稱黃教)受到了駐牧在青海的喀爾喀蒙古卻圖汗和當地勢力藏巴汗的威脅,兩股勢力都信奉噶舉派(白教),並且還串通起來試圖消滅黃教勢力,對黃教威脅特別巨大,如果不做出反應,即要受到滅頂之災。

《安多政教史·第四章》:木豬年(1635年,明崇禎八年),卻圖汗父子,紅帽派饒降巴喇嘛等會商,決定同藏巴汗同心協力,徹底消除格魯派,作噶瑪巴和主巴的施主。


當時的格魯派的宗教領袖五世達賴阿旺·羅桑嘉措和他的第巴(執政官)索南饒丹迅速做出決定,立刻向駐牧於天山南麓的實力派和碩特汗王固始汗(清朝史書稱其名為“圖魯拜琥”)求救。1636年初,固始汗在得到求援信後,立即出發趕往青海,率領10000餘人在青海湖與卻圖汗的30000~40000餘人的軍隊展開激烈交鋒,最後以卻圖汗的全面敗北而告終,卻圖汗被俘虜,“一戰之下,他將土卻的四萬大軍完全殲滅而無餘”。其後,又率軍進藏,分別於1636年和1642年消滅了威脅黃教的白利土司和當地勢力藏巴汗,至此反格魯派勢力在固始汗的打擊下,完全灰飛煙滅,而固始汗也成了控制青海、西藏廣大區域的汗王。


在藏族史書中對於固始汗南下入藏的原因充滿了宗教化描繪,將固始汗描繪成了一個信仰虔誠,單純為格魯派打擊異教徒的英雄。就比如說描述固始汗打擊卻圖汗的橋段,其發兵動機是“固始汗不考慮自身安危,一心為了聖教”。之所以消滅藏巴汗,是因為藏巴汗在大興土木的過程中,滾落的石頭砸壞了格魯派的僧舍,固始汗因怒而興兵。

《安多政教史·第四章》:這時,正逢後藏第悉為了動工興建大寺院,派烏拉們在扎什倫布寺後山上採石。大石滾向扎寺,砸壞僧舍等,聖師徒正處於非常苦惱之中。墨爾根噶居喜饒嘉措於兔年回青海後把他所見所聞的各種情況,詳細向固始汗彙報,汗王極為憤怒。


固始汗身為蒙古族的一代豪傑,當然不會是因為“信仰黃教”、“極為憤怒”這樣的原因入藏,實際上這算盤打得精著呢?

第一、從當時厄魯特蒙古的內部形勢來看,以巴圖爾琿臺吉為首的準噶爾部正在崛起,巴圖爾琿臺吉也是有遠大志向的領袖,兩雄相距,難免矛盾重重,這就讓和碩特部的領袖固始汗有了另尋出路的想法。恰在此時達賴五世和其第巴的求救之託到達,與固始汗的想法一拍即合,這就有了其後固始汗入青海、藏區的行動。

第二、青海和西藏的條件適合安置和碩特部眾,青海地區水草豐美,部分土地還適合耕種,足以養活和碩特部眾。在入據藏區後,還能用西康的賦稅收入來補貼青海部眾的用度。

第三、固始汗入藏後從明面上來說對五世達賴十分尊敬,將藏地的賦稅送與達賴喇嘛,但實際上軍政大權皆是親自掌握,直接控制這個佛教發祥地,在厄魯特四部中一定程度上有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意義。

總而言之,老謀深算的固始汗達到了陽奉達賴,陰則自強的目的,其後和碩特部就開啟了對青海、西藏地區長達70餘年的統治。

《皇朝藩部要略·卷十七》:顧實汗襲青海據之,令巴爾喀木納賦,復侵藏、衛,陽崇釋教,陰自強。



1654年(順治十一年),固始汗逝世。長子達延汗於1658年繼位。達延汗於1668年逝世後,汗位又虛懸了兩、三年之久。1671年,達延汗之子達賴汗繼承汗位,達賴汗在位時間長達30年。就在和碩特蒙古汗位更迭之際,西藏地區的政治開始出現新的變化:五世達賴喇嘛和其第巴桑結嘉措開始漸漸不滿於和碩特蒙古對於西藏軍政獨攬的統治,尤其是五世達賴的代理人任第巴的桑結嘉措特別渴望削除弱和清除和碩特汗王的勢力,除了對西藏進行經濟、宗教改革擺脫和碩特汗王的控制外,還與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勾結,希望借準噶爾部消滅和碩特勢力。

康熙二十一年(1682),五世達賴喇嘛逝世。桑結嘉措隱瞞達賴喇嘛圓寂的事實,以達賴喇嘛的名義處理藏中一切事務,為了達到目的,盡力與噶爾丹勾結,在噶爾丹與清政府的戰爭中,對噶爾丹多次暗中相助。

如在康熙二十七年,噶爾丹率30000騎兵入侵喀爾喀蒙古之時,桑結嘉措扮演了幫兇的角色,當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哲卜尊丹巴一世逃入清朝境內之時,桑結嘉措竟以達賴喇嘛的名義要康熙將此二人交於噶爾丹,這一無理要求被康熙皇帝直接駁斥,並表示對此意見是否是達賴喇嘛做出,表示懷疑。

《清聖祖實錄·卷一百四十三》:第巴出語我曰:“達賴喇嘛令奏聖上,但擒土謝圖汗、澤卜尊丹巴胡土克圖畀噶爾丹,則有利於生靈,此兩人生命我當保之。”


其後,桑結嘉措又在烏蘭布通戰役中,變本加厲,讓其麾下濟隆喇嘛於高處張黃蓋為噶爾丹誦經祈福。在噶爾丹戰敗後,又以談判的名義掩護噶爾丹逃亡。

《聖武記·卷五》:烏闌布通之役,為賊軍卜,日誦經,張蓋山上觀戰,勝則獻帕,不勝則代為講款,以誤我追師。


康熙三十二年(1693),為了防止噶爾丹逃亡西藏,清朝在青海西寧一帶駐軍,第巴桑結嘉措竟然公然要求清朝撤兵,康熙皇帝對此無理請求極其憤怒,在諭旨中以嚴厲口吻批駁,“第巴乃外藩人,何敢奏請撤我朝兵戍,此特為噶爾丹計耳”。


直到康熙三十五年,噶爾丹兵敗身死,康熙皇帝終於從戰俘口中得到達賴五世已經圓寂多年的消息,想起被欺騙這麼多年,龍顏大怒,並命令第巴交代達賴喇嘛去世的經過,如果不能做到,就發兵征討。

《清聖祖實錄·卷一百七十五》:或朕親行討爾,或遣諸王大臣討爾。爾向對朕使言四厄魯特為爾護法之主,爾其召四厄魯特助爾,朕將觀其如何助爾也。


第巴桑結嘉措誠惶誠恐賠罪,康熙皇帝對其態度比較滿意,遂饒恕了他,決定不進兵青藏。但是,桑結嘉措在康熙心目中地位一落千丈卻是事實。在和碩特部拉藏汗殺死第巴桑結嘉措後,康熙皇帝在諭旨中稱其為“兇惡第巴”,可知此恨非淺。

康熙四十年(1701),達賴汗去世。汗位被拉藏汗之兄旺札兒繼承。兩年後就被其弟拉藏汗毒死,拉藏汗繼承汗位,統治西藏。終於西藏當局和和碩特部汗王的矛盾白熱化。第巴桑結嘉措試圖毒殺拉藏汗,失敗後,拉藏汗迅速調動兵馬殺死了桑結嘉措。

《清聖祖實錄·卷二百二十七》:且曾毒拉藏,因其未死,後復逐之,是以拉藏蓄恨興兵,執第巴而殺之。


在桑結嘉措死後,拉藏汗又廢除了其所立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並在送往北京的途中死去,立可能為其私生子的意希嘉措為轉世靈童,並受到清政府的冊封為六世達賴。但是這個六世達賴喇嘛遭到了西藏廣大僧侶和和碩特蒙古在青海諸臺吉的反對,他們另選幼童格桑嘉措為轉世靈童,也向清帝奏請冊封。清政府對此事極其重視,決定派員調查。

就在此時,更大的災禍降臨於藏地,準噶爾汗策妄阿拉布坦令其將策零敦多布率兵6000意圖佔領西藏,拉藏汗疏忽大意,再加上平時統治不得人心,拉薩城被裡應外合攻破,拉藏汗被殺,拉藏汗所立的六世達賴喇嘛意希嘉措被廢黜。至此和碩特蒙古統治西藏的時代結束。

準噶爾軍在佔領拉薩期間,燒殺虜掠,搜刮大量財富“搜各廟重器送伊犁”,其野蠻行為遭到西藏人民的強烈怨恨。康熙五十七年(1719),清朝決定派兵入藏,命侍衛色楞領兵進剿準噶爾部隊,因輕敵冒進,眾寡懸殊,誤中伏擊,全軍覆沒。此敗之後,青海蒙古和朝中諸大臣皆不主張再次入藏,康熙皇帝力排眾議,決定再次發兵征討準噶爾。

《聖武記·卷五》:上以西藏屏蔽青海、滇、蜀,苟準夷盜據,將邊無寧日,且賊能衝雪縋險而至,何況我軍?

康熙五十九年(1719),清朝再次發兵入藏,“派滿漢官兵及青海之兵”將六世達賴喇嘛送往西藏,驅逐準噶爾軍,此次清軍進駐西藏,受到了藏區民眾的熱烈歡迎,藏人雖為準噶爾軍所迫,與清軍作戰,然“俱將鳥槍高放而過,當賊之背後,則向我等營中放空槍”。清軍最後痛擊準噶爾軍,收復拉薩,策零敦多布率領殘部逃回準噶爾故地。




清朝在正式接管西藏後,對西藏政體進行了改革,廢除了原有的第巴體制和蒙古汗王體制,採取了若干噶倫共同處理地方政務的機制,加強了清政府對西藏的施政。自此西藏被正式納入版圖。而隨著時代的推進,在康雍乾三代共同的努力下,準噶爾汗國滅亡,新疆併入版圖,無論是蒙古族還是藏族都成了統一在一個政權下的民族。

引用文獻:《清聖祖實錄》、《清史稿》、《皇朝藩部要略》、《聖武記》、《安多政教史》、《西藏王臣記》


論史


談及清朝時期的蒙藏關係,就不得不談到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羅卜藏丹津。

羅卜藏丹津, 青海厄魯特蒙古首領,精通蒙、藏2種文字。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清朝廷令羅卜藏丹津、察罕丹津、達顏等,同領青海和碩特蒙古右翼。而此時的正值迎請七世達賴,青海隔蒙古部落皆有分歧,而羅布藏丹津對於朝廷任命的亦十分不滿。


雍正元年(1723年),康熙皇帝去世,鎮守西寧的皇十四子允禵,離開西寧回京奔喪。羅布藏丹津就乘機召集青海厄魯特蒙古各臺吉,在察罕託羅海會盟, 煽動起兵反清。


十月,朝庭任命川陝總督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 從陝甘各地調集精兵往青海平定羅布藏丹津的反叛,各部蒙古首領紛紛投降清軍。雍正二年(1724年)農曆正月,清朝庭又任命嶽鍾琪為奮威將軍,擒獲羅布藏丹津的生母阿爾騰喀吞。乾隆二十年(1755年), 清軍在新疆平定準噶爾攻佔伊犁時,羅布藏丹津被俘。


在平定羅布藏丹津叛亂之前,清政府對青海採取“重建以分其勢”的策略,讓青海各蒙古貴族互不統屬,相互牽制。


平定叛亂後,清政府逐漸採取“蒙藏分治”的政策。青海蒙古逐漸衰落,擺脫蒙古貴族統治後的藏族,人口和經濟都有了較大發展。蒙藏兩族的牧場和人口差異,逐漸拉大,衝突不斷,也為藏族北移拉開了序幕。


扎西哥哥很帥


準確來說,西藏人是用宗教征服了蒙古人。

他們屬於宗教關係,蒙古人信仰傳統的藏傳佛教,以前有專門的活佛制度。

他們屬於不同的種族,不同的祖先。

藏族最早起源於雅魯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區的一個農業部落。據考古發現,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魯藏布江流域生息繁衍了。

蒙古族始源於古代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東岸一帶。13世紀初,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統一了蒙古地區諸部,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

那他們什麼時候開始聯繫起來的?

13世紀,蒙古汗國崛起了草原。1239年,窩端率領蒙古軍進入了吐蕃地區,四分五裂的吐蕃勢力土崩瓦解,紛紛投降蒙古。1247年,吐蕃宗教首領薩迦·班智簽訂了《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該協議規定了吐蕃隸屬於蒙古汗國。





半旅


答案:

明末清初,衛拉特蒙古盟主和碩特部固始汗篤信藏傳佛教格魯派,在整個青藏高原(西藏、青海)建立和碩特汗國及控制西藏政務的政權,影響了西藏數百年曆史。

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衛拉特蒙古準噶爾汗國攻入拉薩,消滅位於青藏高原的和碩特汗國。

一、蒙古跟西藏的關係得追溯到元朝

當時西藏各派林立,混亂不堪。元軍很順利地就進入藏北地區,高原作戰尤為麻煩,元廷不想長時間逐個征服,遂採取殺一儆百的策略,消滅藏北500名僧人,震懾全藏,莫敢不服,元朝扶持薩迦派首領薩班統一整個西藏。忽必烈還立薩班的侄子八思巴為國師。讓八思巴仿造藏文,幫蒙古人創制蒙古文。忽必烈借鑑唐朝在宣政殿接見吐蕃使臣之歷史,設置了宣政院,統一管轄西藏軍政大事及全國佛教事宜,在宣政院之下,又設三個宣慰司,強化對西藏的管轄。

圖/宣政院印章

二、明中後期,漠南蒙古俺答汗皈依格魯派,贈索南嘉措以”噠瀨喇嘛“尊號,延續了蒙藏關係

元滅亡以後,蒙藏的聯繫基本中斷。明中後期,漠南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也就是隆慶年間與明朝修好的俺答汗)為提高自己的威望,皈依藏傳佛教格魯派(因戴黃色僧帽,故也稱黃教)。

1578年,俺答汗赴青海修建仰華寺,贈藏傳佛教領袖索南嘉措以”噠瀨剌麻“的尊號。這就是噠瀨剌麻稱呼的來源,索南嘉措自稱為第三世噠瀨,往前追封前兩任格魯派領袖為第一世和第二世。

索南嘉措則為俺答上尊號為“轉千金法輪咱克喇瓦爾第徹辰汗”,尊他為成吉思汗的化身,是全蒙古的大汗,雙方的合作推進了黃教在蒙古諸部的傳播。

三、明朝末年,和碩特大汗固始汗入藏,建立和碩特汗國及控制西藏政務的政權

明朝中後期,蒙古分為漠南、喀爾喀和漠西,漠西蒙古在清朝被稱為衛拉特。衛拉特聯盟有和碩特、準噶爾、杜爾伯特、土爾扈特、輝特等部。和碩特部為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後裔,故地位崇高,世代為漠西衛拉特聯盟盟主,有召集權,但無法掌控整個衛拉特聯盟。

17世紀初,和碩特部的大汗是固始汗,固始汗同樣世襲衛拉特聯盟盟主,固始汗成功解決了衛拉特和喀爾喀兩個蒙古勢力的一次衝突,同時被西藏格魯派和喀爾喀蒙古各部賞識,共同贈予固始汗”大國師“,固始汗因此篤信黃教。和碩特部原在天山北麓,受到準噶爾汗國排擠後,固始汗率部遷徙到天山南麓發展。

公元1635年,固始汗率領衛拉特各部歸順後金(大清前身),所以後續固始汗征服西藏以後,名義上西藏也歸屬於大清。

黃教攝政者攝政者(噠瀨在成年以前,黃教事務由攝政者處理)索南群培、五世噠瀨及四世班禪為了推翻位於日喀則的藏巴汗勢力,希望固始汗為護法王,請求固始汗出兵助其推翻藏巴汗。

公元1638年及以後,固始汗應邀進藏,路上推翻了青海和康巴的政權,1642年入藏推翻了噶瑪噶舉派的藏巴汗,和碩特勢力控制整個青藏高原,在此建立新一代和碩特汗國及控制西藏行政事務的甘丹頗章政權(甘丹頗章是重建布達拉宮之前五世噠瀨寢宮,噠瀨在甘丹頗章被和碩特固始汗授予執掌西藏政務大權,故史學界稱為”甘丹頗章政權“),確立新興教派格魯派諸領袖在西藏的領導地位。重建布達拉宮及擴建大昭寺,使噠瀨駐錫重建的布達拉宮、使班禪駐錫扎什倫布寺,影響了西藏數百年曆史。(布達拉宮是固始汗主持重建的)

西藏是和碩特汗國曆史的一部分,固始汗是當時西藏政&軍雙重領袖,是影響青藏高原歷史決定性的人物。

四、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準噶爾汗國攻入拉薩,滅和碩特汗國



圖/清初的和碩特汗國、準噶爾汗國

公元1717年,從衛拉特聯盟強勢崛起的準噶爾汗國發動突襲,越過崑崙山脈,攻入拉薩,殺死了和碩特汗國最後一任君主拉藏汗,和碩特汗國滅亡。

公元1718年:清軍由青海出兵入藏,全軍覆沒;

公元1720年,清軍二次出兵,趕走準噶爾軍,清朝在拉薩設立駐/藏/大/臣,從此西藏真正被清朝管理。


泉郡清源居士


從十七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中葉,西藏雖然時有外來勢力介入,但一直與西藏政權、歷史息息相關的仍是達賴喇嘛政權。而達賴喇嘛政權的建立,達賴五世居功其偉。達賴五世(1617--1682)富有政治才能,公元1643年,他籍蒙古固始汗的兵力打敗藏王,統一西藏,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甘丹頗章王朝"。然後,又於清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到北京朝覲,接受清廷的冊封,更加鞏固了他的地位。他在世的時候,可以說是西藏文化的黃金時代,不論經濟、文學、藝術都有顯著的發展,集西藏藝術大成的布達拉宮,也在這時開始重建。

1653年4月,清朝政府正式授予五世達賴喇嘛金印、金冊,承認他在西藏政治宗教上的合法地位。1676年康熙十五年,受五世達賴推薦,第二任第巴陳列嘉錯之侄桑結嘉錯接替羅桑圖道擔任第巴。桑結辭以年輕為由,未接受,五世達賴乃為之專頒一道法旨,繼續推薦。1679年,桑結嘉錯就任,是為第五任第巴。

1696年,清朝軍隊在昭莫多一役痛擊準噶爾部。1697年,噶爾丹敗亡,康熙帝嚴詔譴責桑結嘉錯。桑結懼,加上不斷受到西藏各勢力的質疑,並且與準噶爾繼任的策妄阿拉布坦對立,乃立倉央嘉措為六世達賴。1701年,和碩特汗國最後第二任可汗達賴汗朋素克去世,和碩特汗國最後一任可汗拉藏汗繼承汗位,清朝康熙皇帝冊封為翊法恭順汗。

1705年,準噶爾部與清朝再度發生戰爭,拉藏汗進攻拉薩,罷免並誘殺第悉桑結嘉措。1706年6月28日,拉藏汗殺桑結嘉措後,更與康熙皇帝決定同時廢黜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重新選定阿旺伊西嘉措為六世達賴,得到康熙的冊封。此舉激怒了拉薩的僧侶,他們在哲蚌寺齊集保護倉央嘉措。然而,當拉薩汗的部隊炮轟哲蚌寺時,為阻止喇嘛們的慘重傷亡,倉央嘉措選擇自願受縛。之後,押解至北京。倉央嘉措於同年11月15日北上途中死於青海湖附近公噶瑙爾。

1716年,準噶爾部派兵入侵西藏,攻打拉薩。1717年準噶爾汗國新可汗策妄阿拉布坦入侵青藏地區,滅和碩特汗國,並且佔領拉薩。清軍多次被準軍擊敗,最後於1720年由胤禵率軍驅除成功,協助達賴七世入藏,以拉藏汗舊臣管理藏區,這是清朝經營青海、西藏地區之始。

1724年,清軍擊敗準噶爾。1727年雍正五年正月,清世宗派遣內閣學士僧格、副都統馬喇駐喇薩,"與達賴喇嘛、康濟鼐、阿爾布巴等和衷辦事" ,並設立駐藏大臣衙門。自此,朝廷派駐藏大臣二員辦理西藏事務。


北原321


都是臣服大清的民族,具體要從西藏臣服元朝開始。

一.明朝和傳統漢人王朝一樣,只要臣服朝廷,按時朝貢,就不會攻擊你,因為元朝在西藏的勢力退出後,西藏當地就臣服了明朝,理論上受明朝管理,其實還是西藏內部自己管,只要臣服朝廷就行,並沒有直接進行軍事、政治干預

二是蒙古帝國時期,在新疆和中亞地區建立了察合臺汗國,在當時是很厲害的存在,明朝初年,長年的戰爭基本上消滅了元朝的殘餘勢力,開始修養聲息了,而遠在西北的察合臺也不是好惹的,不僅路途遙遠,沙漠遍地,而且,新疆地區,在唐朝時期丟失後,中原王朝已經幾百年沒有統治過新疆地區了,並且,察合臺汗國很久之前就不在忠誠於元朝,所以在明朝消滅元朝勢力時,察合臺汗國並沒有干涉,而且,察合臺後期,已經臣服於明朝,還朝貢明朝,事實上成為了明朝的藩屬國了

三是蒙古地區,明朝初年,元朝北遷,但是元朝勢力依舊強大,雖然屢次擊敗了元朝,但是自身也耗費了大量實力,元朝當時除了蒙古地區外還有東北、西伯利亞等地,戰略縱深大,不可能全部消滅,元朝滅亡後,蒙古地區先後崛起瓦剌、韃靼兩大部落,繼續與明朝為敵,以農耕文明為主的明朝,自然不可能戰領遊牧民族的地區,因為,西藏、新疆和蒙古在當時看來是地廣人稀、沒有多大價值而且還耗費自身實力的地區,在歷經土木堡之敗後,明朝對蒙古地區一直處於防守,直到明朝和蒙古汗國滅亡,終究沒有打破這種格局

四是清朝前期,後金時代,由於自身實力弱小,地盤小,所以在擊敗蒙古大汗林丹汗後,聯合蒙古諸部,擴大了自身實力,才有了和明朝長達幾十年戰爭的資本,西藏地區是準格爾汗國佔領了西藏後,西藏地區要求清朝趕走準格爾軍時才事實上軍事戰領的,之前西藏自從脫離了明朝後一直是獨立的存在,期間還建立過國家,有了事實上的佔領,清朝政府才真正的控制了西藏。由於蒙古西部和新疆地區的準格爾汗國長期與清朝發生戰爭,準格爾汗國實力強大,為解決後患,在乾隆時期才消滅了衰落的準格爾汗國,佔領了新疆,所以說清朝控制西藏、蒙古和新疆都是為當時自身安全和利益著想,而且清朝本身是漁獵民族,善於騎兵,在明朝上更勝一籌,有了蒙古騎兵的幫助,清朝控制這些地方就更加方便了,而明朝控制的地方主要是漢族主要集聚地,也就是傳統的江南和中原地區,其他地方都是實行羈縻制度,這也是國家實力的強大的顯示和胸懷寬廣的體現,所以明朝才有了多達幾十個藩屬國的現象。清朝看重的不僅是臣服,而且還要事實上的控制,對征服有強烈的慾望,也暴露了自身民族的缺陷,野蠻、落後、不開化,和當初蒙古帝國很像,可以參考蒙古帝國時期的擴張,清朝就有點像當時的蒙古帝國


這個殺手有丶涼


文化上和宗教上關係


竹巴袞勒


老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