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中,贾府彻底衰败以后,王夫人最后的结局是如何的?

被冰封的忢


我觉得贾府彻底衰败后,王夫人出了死,不会再有其他结局。一个中年之后的妇女,养尊处优,一生平安顺遂,遭受多重打击之后,接受不了现实的打击,暴亡,病死,忧郁而死,都是有可能的。



【01】元春薨死

元春是王夫人的第二个孩子,是进宫为妃,是贾家的支柱,更是王夫人的支柱。王夫人作为贾母的二媳妇,平常比大媳妇邢夫人更硬气,也多是元春的缘故,所以元春是她的骄傲和自豪,也是她在贾家比别人霸气侧漏的根本。元春突然离世,对于王夫人来说毫无征兆,没有准备,一时接受不了,伤心难免,种下病根。



【02】贾家被抄

元春薨死,贾家被抄,贾家一杆男儿及家人,应该是入狱的入狱,关押的关押,王夫人也应该是没逃过此劫。王夫人的家没有了,男人入狱了,儿孙日子不好过了,她心里自然更苦不堪言,郁闷,忧愤,不如意,通通而来,身体自然受不了。



【03】宝玉出家

宝玉最后的结局,要么出家当了和尚,要么离家出走了,丢下王夫人和薛宝钗,不管不顾。王夫人的最后一根稻草没了,此时不倒更待何时。

一个过惯了荣华富贵,享受着唯我独尊的殊荣,一下子跌入谷底,无论如何,也是缓不过劲来了,只有死路一条,才是最合理的结局。

我是青鸾惊鸿,70后蜀女,喜欢读书写文字和心理学。感谢相遇在头条,感恩喜欢我的文字。

青鸾惊鸿


王夫人是《红楼梦》里除贾母之外,非常典型的贵妇人形象。

贾府败落,王夫人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在比较短的时间里痛心死去!

王夫人的人生分为两个阶段,她的前半生很幸福,也很得意。出身好,嫁的也不错,和婆婆相处融洽,婚后连生二子一女,每一个孩子都很优秀。

长子贾珠十五岁进学,随后,婚配国子监祭酒家的小姐李纨,随后就生子贾兰。勋贵配清贵,有一个在中央大学兼中央党校当校长的老丈人,贾珠的人生看起来一片光明。天偏不随人愿,不到二十岁的贾珠一病死了。这是王夫人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个重大打击。

女儿元春入宫,尤其是后来成为皇帝的妃嫔,又封为贵妃,王夫人作为贵妃之母看起来荣耀,其实细算起来,除了骨肉分离带来的痛苦,女儿高高在上的地位给王夫人和贾府到底带来了什么实质性变化呢?除了抽空家底搞了一次省亲,看不出为家族带来什么正向的帮助。反倒是后来不得宠了,太监们看人下菜碟,多次到贵妃的娘家来讹诈银子是真的。

贾珠死后,王夫人唯一的指望就是贾宝玉,可是贾宝玉不愿意做他口中的禄蠹,除了天天混在内帷,就是想着要化灰化烟,王夫人干着急却没有什么可行的办法。她也没有了什么选择,仅剩的这一个儿子不但容不得任何的闪失,也基本看不到有什么前途未来。

苦闷、焦虑应该是这一时期王夫人最基本的状态。她虔心吃斋念佛,是因为她把控不住现实,只要求助于神佛的力量。

探春远嫁、元春暴亡、贾母病逝、宝玉出家、贾府获罪……这些事件应该是密集发生的,王夫人毕竟是一直养尊处优的贵妇人,这么多的打击袭来,别说是她,换谁都顶不住。所以,王夫人应该是一一尝遍了这样的人生至苦之后,带着无尽的伤痛死去。


屏山品红楼


从王夫人的性格来分析,在贾府彻底衰败以后王夫人会悲观失望,抑郁而终。

一、王夫人其人

王夫人生于金陵“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找金陵王”的王家,从刘姥姥的叙述中知道,王夫人的父亲在京中做官时,只有王夫人和其长兄随父在京,说明王夫人很得其父亲喜爱,而且王夫人受到了很好的贵族式的教育,很会待人。

王夫人嫁的很好,王家与贾家门当户对。和老公贾政虽然没有显出特别恩爱,但互尊互敬。贾政虽为次子,但居于荣国府正房,妻以夫贵,王夫人自然得到了荣国府媳妇里面的最高地位,其地位远高于长媳邢夫人。贾政基本没有恶习,也放心地把掌家的权利都交于王夫人。

王夫人也算得到公婆的喜爱。虽然被大家诟病的因为宝玉的婚事,有人猜测贾母和王夫人暗中较劲,但是贾母曾经当众表扬王夫人,说王夫人虽然老实,在公婆跟前很孝顺,不像大媳妇邢夫人在婆婆跟前只是应景儿。

王夫人对贾母也很尊敬孝顺,恪应媳妇之礼,每饭必侍。贾母为贾赦讨要鸳鸯发脾气时,连带着也骂了王夫人,说众人明着孝顺暗地里算计,但王夫人慌忙站起来垂手侍听,并不辨一言。

王夫人对小辈也很慈爱。对不是自己孩子的迎春、惜春都带到荣国府这边抚养,虽说是起因于贾母慈爱,但毕竟王夫人要负起照顾的责任。迎春嫁给孙绍祖后回门时,向王夫人哭诉,她从小命苦,亲娘死的早,幸得在婶子这边过了几年安稳日子。

王夫人对黛玉虽说没有特别地显着多好,但对黛玉也没有太差。虽说在贾宝玉的婚事上,王夫人看中了宝钗,但就抚养义务来说,王夫人也算尽了舅母的责任。黛玉初进贾府时,王夫人曾经安排王熙凤拿出来料子单替黛玉做衣服。


二、王夫人的一生,虽贵但也很不幸。

王夫人的不幸在于中年丧子。

王夫人生育有两子一女,都是人中龙凤。大儿子贾珠很有出息,也很优秀,十五岁进学,早早娶妻生子,但英年早逝,只留下寡居的大儿媳和弱孙;女儿贾元春很优秀,被封为贤德妃,为家庭争足了面子,但也过早去世了。小儿子诞玉而生,聪明,长相俊美,人见人爱。连善妒的赵姨娘也不得不承认,贾宝玉“长得得人意儿,大人偏疼他些”也是应该的。但美中不足,按当时的社会标准,贾宝玉却是空长了一副好皮囊,不爱读书,不通经济事务,用王熙凤的话说,是“不中用的”。

但如果贾府一直能够维持先时的富贵,王夫人的日子也还过得。但是贾府面临的局面越来越差。先是在经济上入不敷出,寅吃卯粮,到了不得不变卖金银家伙打发日子的程度。先是贾琏说通鸳鸯“偷”出了老太太两箱子金银家伙,接着王夫人为支应中秋节礼也变卖铜锡家伙。女儿贾元春去世后,贾府失去了“皇亲”这一层保护,加上贾府的子孙不成器,各种事情频发,终至被抄。

王夫人在管家的位置上,也算是尽心尽力,为儿女们、为家族操心。

贾府被抄后,贾政可能被流放。贾政外任时带着周姨娘,流放时也很可能是无儿无女的周姨娘跟随。

王夫人在料理了贾政流放、贾母丧事后,困守家庭,但已无力支撑。后来儿子贾宝玉出家,王夫人彻底成了孤家寡人,最终抑郁而终。


我就是竹韵


一心向佛 归隐净土

确实,曹雪芹版的《红楼梦》中并没有交待王夫人的最后归宿,只是形容她老实,又多病多痛。难道作者把她忘记了?由于作者并没有写完整的小说,那么她的结局又是什么呢?

王夫人出生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护官符中,“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金陵王。

在闺中的王夫人,书中刘姥姥形容她“着实响快,会待人,不拿大”。可见那时候的王夫人至少是个性情直爽的女孩儿。但是王家对女儿家的教养可不同于贾家,史家和薛家,所以王家的女儿都不读书。

王夫人这个女人缺乏心计,耳软面硬,她在贾府的地位堪忧,主要因为儿子贾珠早逝,而女儿贾元春又入了宫。所以她与丈夫贾政夫妻感情有点浅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小说中的几次描写贾政与王夫人说完话,便晚上到赵姨娘处歇下。最后,到了贾母眼里,她便成了话少,不大显好的二太太,王夫人的精神寄托是俸诵经文,一心向佛。

而由高鹗先生续写的《红楼梦》结局中,贾家落败被抄家以悲剧收场之说被一番周折后,皇上又归还贾府的了家产,而且还给贾政安排了爵位,那么王夫人则继续过着她的富贵生活,颐养天年。

但是很多人认为这种美好的结局不符合原著意图,但高鹗续写的《红楼梦》的最后结局,让人看起来让人感到舒服和容易接受。

但归根结底,这个结局只并不能完全代表着原作者的思想和艺术手法。因此,大家所关心的王夫人在《红楼梦》中最后结局是什么?

我们从王夫人的性格、处境、身体情况、精神寄托等方面大胆来猜测,她在贾府被抄家后,由于贾府的破败,她在贾府的地位将更加凄凉,地位不保。在这种状况下,由于王夫人一心向佛,她走进寺庙的可能性会很大,在这里出家,在这一方净土上净化自己凡尘所带来的杂陈,也许就是她最好的归宿了。即使将来贾府又发达了,我想她也不会回来,而是终老佛门。


D东哥


其实不必贾府衰败,从宝玉对封建家庭的彻底叛逆、决然遁入空门之时起,王夫人即使生命苟且但也只是生物学上的生命,或者说只是行尸走肉罢了。

王夫人是一个索然无味的人,贾母说她是“木头”,不讨公婆喜欢。她既不像贾母那样会享受生活、富有情调,又不像小辈宝钗、黛玉她们那样腹有诗书、才华横溢,她平日吃斋念佛,但又并非真心向佛——这只需看看她决策检操大观园并对金钏、晴雯等丫鬟的凶恶,这说明她没有精神追求;她也绝无重振家业的能力与心气。儿子出家了,贾府被抄了,王夫人其实已没有生活的动力。

宝玉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宝玉生,则王夫人生;宝玉出家,王夫人则万念俱灰,可谓虽生犹死。第32回宝玉被打,王夫人声嘶力竭哭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勤死我,再勒死他。”虽说封建大家庭是母以子贵,王夫人对宝玉的倚重有其自身地位的考量,但显然,贾珠的早逝,王夫人对宝玉的溺爱也是正常人的心理。

“哀莫大于心死。”所以我揣测,宝玉复归大荒山无稽崖后,王夫人已失去生存的精神支柱,即使活着,其实已经死了。


玄真子桑


《红楼梦》贾家抄家后,王夫人结局怎么样?她的姓氏给出答案。“亡”,不是死亡,而是和贾政一样被流放。等到贾家被赦免后,王夫人是被贾环养老送终的。


[一]

《红楼梦》中最早能确定的人物除了甄士隐就是王夫人。第一回,甄士隐梦中听到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提到绛珠仙草生在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时,基本可以确定会有王夫人出现。原因就是典出《僧圆泽传》的“三生石畔”故事,圆泽和尚投生转世的“母亲”就姓王。

贾宝玉和林黛玉“三生石畔”故事典出苏轼《僧圆泽传》,这个故事能证明两点:

一,贾宝玉母亲一定姓王;

二,神瑛侍者是和尚。

王夫人生下含着通灵宝玉的贾宝玉,注定等不到儿子为她养老送终。一辈子含辛茹苦当成“命根子”的宝贝儿子,用迷信说法,是借腹生子。


[二]

贾家抄家问题出在贾珍和贾赦。贾政二房“逢冤”被连累。首犯贾政王夫人难逃罪责,根据原文线索推测被判流放海南。荣国府财产抄没,其他人审理过后释放,自生自灭。具体有以下几个线索。

一,王夫人姓王,通亡,寓意贾家覆灭。邢王二夫人的“邢王”,指兴亡,也通刑亡。判刑流亡,就是抄家被流放之意。符合宋朝以后抄家多是流放。尤其宋朝和清朝。

二,第四十一回,妙玉给薛宝钗使用的茶具“(分瓜bān)瓟斝”上有一行小字“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

宋元丰五年苏轼已经被政敌陷害,不可能见于什么秘府,他因“乌台诗案”流放黄州,随后短暂起复又遭一放再放,最终去过海南岛。

三,贾政与海南有特别联系。做学政三年去的就是海南蛮荒之地,等同流放。他从海南岛拿回来的扇子在中秋夜赐给贾宝玉,暗示父子“散”于海南。

四,第六十回,茯苓霜是粤东的官带过来的。因茯苓霜引发的乱局是抄检大观园的导火索。

五,贾母生日,收到数架屏风,其中江南甄家的“满床笏”最好。甄家随后抄家暗示贾家抄家不远。第二好的是“粤海将军”邬家的玻璃屏风。玻璃易碎,邬家通无家,粤海将军驻守范围是广东海南岛一代。联系甄家抄家,贾政赐给贾宝玉源自海南的扇子。很容易得出贾政王夫人被流放到海南岛。

[三]

贾政王夫人“逢冤”被连累,从历史的无数类似案情看,十有八九还会在合适机会被赦免。皇帝善用“帝王之术”,贾家当年功劳太大,五世爵位也只承袭了三次。不排除还会再恢复贾家一个挂名爵位。四王八公背后势力都摧毁了,恢复爵位收买人心恰如其分。对此,中秋节贾赦说给贾环的话大有影射:

“以后就这么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

第七十五回回目叫“赏中秋新词得佳谶”。贾宝玉不可能有佳谶,只能是贾兰和贾环。贾兰结局金榜题名复兴贾家。贾环的诗虽被贾政骂,却并非不好,而是像贾宝玉一样不爱读书。

贾赦说贾环诗好,又说他能袭爵,贾家抄家后哪里还有爵位?作者借此暗示被赦免平反后皇帝恢复他们一定爵位,当然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贾环侥幸得到爵位,也是贾探春“杏”的余韵,贾环与赵姨娘并不会太差。这些应该是《红楼梦》最后作者行文一笔带过的线索,不算情节。

第二十二回贾环所作灯谜是唯一“吉利”佳谶,正契合第七十五回“佳谶”。枕头与兽头表面看是讽刺贾宝玉和吹嘘自己。但有屋顶,有枕头却组成一个家。预示贾家最后是贾环挺起了破败的家。


贾政王夫人流放被平反,回来后贾宝玉已经离家出走。贾环虽是庶出,却是儿子。贾政有儿子就绝不可能去跟寡妇儿媳李纨和孙子贾兰生活。能赡养他们的只有贾环。至于贾兰金榜题名,按照李纨曲子《晚韶华》暗示,是多年后了。

王夫人自小看不上贾环,欺负赵姨娘,谁能想到她最后天道循环落在人家母子手里。这也是《红楼梦》一贯的风格,就不知道王夫人在贾环处会有什么待遇。我认为闲言碎语少不了,有贾政在也不至于太受欺负。

贾政王夫人回来,李纨贾兰、薛宝钗都会归附,总算聚拢了一家人。但贾宝玉离家出走,贾元春惨死对王夫人打击巨大。吃斋念佛,郁郁寡欢落寞而终是王夫人最后的结局可以想象。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君笺雅侃红楼


王夫人的结局是历来红学家研究的冷门方向。

题主这个题也是出让人出乎意料,但绝对是一个好题!


在鸿篇巨制的《红楼梦》中,最让人痛惜的是,它遗失了后二十八回。现在的一百二十回版本是和珅让高鹗续写,改编后再拿给乾隆看的。乾隆大呼过瘾,并称它为“明珠家事”,把贾宝玉比作纳兰性德的原型。但事实到底如何,原型究竟是曹家自身还是明珠家事,红学家们偏多认为是曹家自传性小说。还有一个比较统一的看法就是,结尾一定是“白茫茫一片,落的个大地真干净”式的大悲剧。也就是说,里面的主要人物几乎全部都以悲剧结尾。像高鹗续写的那样非但不是曹的原意,也是很多读者所不认同的。况且前后矛盾太多太大,以至于还修改了前80回好多处,这也是让很多人所不能容忍的。我们在这里就不多做评论。


既然我们不能接受高鹗的结尾,就不能接受王夫人在高鹗笔下“兰桂齐芳”的善终结局。事实上,深读和研究过《红楼梦》的都知道,脂砚斋透露过后二十八回狱神庙这一章节。也就是说,贾府被抄后,贾家所有主人级别的人物都已经下狱。而整个贾府里只有贾政在是朝廷有正式官职的,也是贾府真正的掌权者、主人翁。贾府获罪,最大的罪魁祸首,首当其冲就是他,其次便是他的夫人王夫人。小说中写的金陵王家的原型很有可能就是苏州织造李煦家。李煦也在获罪被抄家后流放,最后死在途中。


虽然我们已经无法看到作者的原本二十八回的结尾,但是根据众多红学家的考据论证,除了贾母是善终以外,贾家应该几乎无一例外都不是好下场。王夫人的结局很大概率是和贾政一起被发配流放,甚至客死异乡。从小说前八十回的许多谶语来看,特别是元春省亲时所作灯谜谜底竟然是爆竹,王夫人作为当家女主人的结局就算不是和她的影子加内侄女王熙凤一样惨死,又能好的到哪里去呢?


TK强哥读书


【知玉斋】【王夫人】文盲的一生,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残忍冷酷,阳奉阴违,满脑子小聪明,一肚子坏水!毁了贾府!最后畏罪跳井自杀。



屠尔佳哈知玉斋


元春携去夫人泪,忧荣远离家败亡。

得宠宝儿无为事, 一念乾坤命归西。

(关注我,放开眼界看世界,打开心灵读文章,尽在黑白文章泽渊诗,打开一扇窗,外面的风景很迷人,传递文学正能量,这里的文学是灼热的火焰,可以燃烧你的心灵,是明媚的阳光,伴你一路前行。人生有很多精彩,也有很多迷茫,在这里,泽渊和你一起感悟人生,启迪生活,更多经典国学解读,诗词文章,专栏,连载小说,原创悟空问答期待你的鉴赏!)


黑白文章泽渊诗


虽然《红楼梦》后四十回中各个人物的命运,读者觉得与前八十回作者的风格有点不符,多数年轻女子的命运,还是能从那些前面的文字中看到。”万艳同悲”、”千红一哭”,她们悲惨的人生结局,已经成为定论。

《红楼梦》中这些主要的女孩子们的命运,与家庭的荣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虽然贾迎春受到孙绍祖虐待而死,与自己软弱老实的性格有关,主要还是家庭的败落,失去了威望,让孙绍祖肆无忌惮,敢于折磨贾迎春,跟贾家势力败落有关系。

在这种状况下,一生养尊处优的王夫人,肯定受到严重的打击。87年《红楼梦》电视剧中,遭受抄家坐牢的打击,一病不起以至于病死,应该尊重现实意义。像王夫人这种生活在大家庭一辈子的人,到了这个年龄,遭受家庭败落,女儿元春在皇宫无缘无故死去。看到甄士隐女儿丢失,家园遭遇火灾的结局,就可以想到贾家的最后结局。

所以,王夫人在贾家遭事后,因病死去,应该符合实际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