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一个医生说,婴儿喜欢撕纸,是聪明的表现,是真的吗?

爱芊生活记事本


宝宝撕纸的行为一般在6~7个月的时候,当宝宝,手指发育,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可以相对,已经具备了抓握的能力时,宝宝就会通过撕抓揉啦,放等一系列动作来探知周围的事物。

而0~2岁包包的感觉运动阶段,这个时期的宝宝会通过自己的小手来和探知周围的事物。而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让宝宝尽情的动起来,更多的是刺激宝宝的触觉。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心灵手巧。


撕纸对于宝宝的好处

撕纸游戏可以促进脑部发育,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日本著名儿科医生,稻垣武说,积极使用双手,使手指的触觉变得敏锐,是促进大脑发育的重要刺激。

科学研究表明:控制双手的区域在大脑部分占的比重最大。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宝宝手部精细运动刺激宝宝大脑部分区域,让宝宝大脑活跃起来,从而提高智力。


撕纸游戏我们可以这么玩

1、提供不同材质的纸给宝宝撕。可以提供一些表面光滑的纸,表面粗糙有磨砂感的纸,还有另外可以提供纸巾,棉纸,硬板纸等不同材质的纸,让宝宝去感受,触摸起来不一样。从而刺激触觉。

2、提供一些彩色的纸,明亮的颜色,可以让宝宝更有兴趣。从而也可以刺激到宝宝的视觉敏感度。


3、家长陪伴宝宝一起玩,可以提高亲子关系的亲密度,这对宝宝自信心的建立、情感的发展还有社交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作用。同时家长可以做一些折纸,或者是出一个动物的形状,来给宝宝玩,提高游戏的趣味性。


游戏要注意的事项


1、保持纸张的清洁注意卫生、安全,防止宝宝吃到不干净或是有病菌的纸张生病。


2、是防止宝宝把纸张吃到肚子里,吃到嘴里。


3、防止将比较硬的或者边缘光滑的纸给到宝宝,让宝宝受伤。


4、避免含铅的纸给宝宝接触


5、宝宝撕纸后要给宝宝洗手消毒


双黄蛋妈妈爱读书


聪明不聪明不确定,反正爱撕就撕吧,我二宝就是,不是撕我们是抽,一盒能给你抽出多半盒,不开始我老公阻止他不让抽,我觉得一盒纸才几元钱,抽出还能用孩子又喜欢,为什么要阻止,我老公听了也不管了,后来抽够了就不玩了,也就喜欢了一个月左右吧


萝卜1385825


你好。婴儿撕纸我们暂且不说他是不是代表了宝宝很聪明,但是它说明了宝宝发育很好,手部精细动作很灵活,手眼协调能力很好。

当然婴儿的发育很好,手部肌肉锻炼很灵活,他的手眼协调能力很好,那么对于孩子的想象力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促进婴儿的大脑发育。

第一,为什么说婴儿撕纸是聪明的表现。

1、因为婴儿撕纸等现象就好像他们生命里必经的三个阶段爬行,站立,走动。这也是婴儿在逐渐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学习的一个过程,当然每个宝宝会有一定的个体差异。

2、婴儿撕纸代表了孩子手指精细动作的灵活。它同时反映了孩子,手部与脑部的共同发展。

3、撕纸不仅可以锻炼宝宝手部的肌肉,同时还能锻炼手指的灵活性,达到手眼协调能力。还可以锻炼宝宝的视觉追踪能力,促进宝宝的想象力,让宝宝的大脑,可以更好的发育。

4、6、7个月大的婴儿,他们用手抓住纸巾四指相对,然后通过撕、扯、抓、拉、放等方式,给手带来不一样的手感体会。

第二,宝宝撕纸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不要试图去阻止。

有一句话叫心灵手更巧,手巧心更灵。所以,尽量让孩子任性的进行撕纸游戏。

2、给孩子准备一些卫生纸,纸巾教会宝宝从大纸撕成小纸,再撕成纸屑的过程。

让婴儿认识到自己有改变外界环境的能力,并且能从中找到乐趣,这样就训练了宝宝手眼的协调能力,促进脑功能的健全与成熟。

3、随着宝宝撕纸越来越多,那么我们可以给宝宝增加一些难度和技巧。

可以让宝宝撕一些A4的打印纸。父母可以先把纸撕成正方形,圆形,长方形等不同的形状,提高宝宝的认知能力,并且有意识的引导宝宝,让他知道可以撕成不同的形状,而不仅仅只是纸碎片。

4、除了撕纸,我们还可以引导宝宝,将纸揉成团,然后扔进垃圾筐。

引导宝宝用手扔纸团的这个过程,就是让宝宝达到视觉追踪能力,让他的眼睛和手的协调从自己手指一直到垃圾桶,从而达到眼手协调。

第三,父母陪同宝宝撕纸,需要注意一些什么?

日常生活当中不是所有的纸都是健康和卫生的,有些纸的油墨特别重,味道也特别浓,像这种纸就最好不要拿给宝宝撕,这样对宝宝的健康会有影响。

在冬天的时候,我们的皮肤都是很娇嫩的,如果是A4的纸的话就容易边角割伤宝宝的皮肤,所以我们在撕纸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冬天尽量不用锋利的纸。


你好,我是工科逻辑学豆瓣妈,致力于0-6岁科学育儿和大脑逻辑思维学习,分享有温度的育儿观点,如果你有育儿困惑,愿与你一起讨论交流,感谢你的关注和留言。

小豆瓣成长路


婴儿喜欢撕纸是聪明的表现吗?从某种角度来说,可以这么说。正所谓“心灵手巧”,而反过来说,“手巧心灵”也是成立的。

为什么说,婴儿撕纸是聪明的表现呢?

1、撕纸,是手部精细动作发育到一定程度才能够完成的动作。宝宝可以撕纸,说明他手部精细动作以及手眼协调能力都发展得不错。

宝宝聪明从哪里看出,就是看孩子的各项能力的发育情况。

2、撕纸的动作,能够让宝宝锻炼手部动作,也能够刺激手部的触觉感知,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让宝宝更聪明。

宝宝喜欢撕纸,家长该怎么做?

1、首先,不能阻止他们。因为孩子每个动作的发展,都是有时间结点的,在这个阶段他对这样的动作敏感,喜欢去做。在下一个阶段,又可能会喜欢另外的动作。这些动作和行为,也都是符合宝宝该月龄段特点,以及能够帮助宝宝提升自身某项能力的。

撕纸的动作,可以锻炼宝宝手部的精细动作,并且在玩的过程中,宝宝也会专注地沉浸其中,对他的专注力也是有帮助的。

2、家长可以给宝宝准备专门用来撕的纸,避免宝宝伤及无辜,撕坏家里有用的文件或者书籍。

3、确保孩子的安全,有些纸张也是比较锋利的,容易划伤宝宝的小手。所以,家长要给宝宝选择不易伤到手的纸张,让他们撕着玩。

当然,家长也不用担心宝宝一直撕纸怎么办,他们的爱好也是阶段性的,过一段时间又会喜欢上新的行为和玩法。

除了撕纸,还有哪些行为表明宝宝可能是比较聪明呢。

  1. 爱笑的宝宝。一般2个月左右,宝宝开始有自发微笑,这时候说明宝宝开始理解家长的行为,而且能够用微笑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是宝宝认知能力发展的表现。

  2. 喜欢运动的宝宝更聪明。运动能够促进大脑发育,喜欢运动,善于运动的宝宝,他们肢体协调性更好,也更利于大脑发育。

  3. 说话早的宝宝更聪明。说话早,说明宝宝的语言能力较强,这也是聪明的一个方面哦。

我是苹果爸爸,反对丧偶式育儿的宝爸,陪伴式成长的践行者。育儿路上,我们一起前行!

苹果爸爸育儿


我姑娘属狗狗的,一天在家各种祸害人!我怀疑她是小二哈转世!!








只要简单小幸福


每个婴儿都会撕纸,只不过有早有晚,这是婴儿大脑和手部功能发育到一定阶段,自然而然掌握的本能。撕纸有助于婴儿智力和手部灵敏度的开发。当然,婴儿月龄越小,撕纸表现的存在越早,意味着婴儿更聪明。

婴儿天性好动,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但是由于身体功能有限,只能利用自己有限的条件,去探索这无限的世界。

  1. 正常情况下,婴儿四个月的时候才会有自主手握玩具的意识和能力。撕纸对婴儿来所是一件精细活儿,大部分的婴儿,在10个月的时候能够掌握这一技能。

  2. 纸张较脆,很容易就撕烂,而且撕烂的时候会有比较清脆的声音发出。大部分的婴儿行动力的产生是因为声音,通过观察发现目标源,然后尝试着通过模仿或者制造行为,去获得自己想要的声音。

  3. 简简单单的撕纸动作,对幼儿来说,需要付出莫大的努力。毕竟幼小,通过耳听目看再模仿,大脑和小手笨拙的配合,还要多般尝试之下才能获得成功。同样的事情,成功的婴儿月龄越小,证明了该婴儿较之其他婴儿更加的聪明。

  4. 婴儿的撕纸行为,有的撕了两三回,就此作罢,失去了兴致;有的玩得不亦乐乎,好像永远玩不腻;有的会在撕纸的行为上继续扩展下去,比如,撕纸的时候把每一片都要撕的碎碎的,知道小手无法拿捏或者撕不动了为止。虽然智商都在同一水平线,但是很显然第三种的撕纸行为,对婴儿大脑开发更为显著,而且婴儿手部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尤其是细微动作方面。

  5. 纸张较脆,但很锋利,家长们注意做好防护工作,防止宝宝划伤手指或脸蛋,还要防止鲍勃误吞纸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部分婴儿的智商都在同一水平线上,只有能够引起婴儿注意的声音和行为,才能激起婴儿动手和动脑的兴致,达到智力开发的目的。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的婴儿对撕纸行为完全没兴趣,不是不会或者学不会,只是这种行为无法吸引到他。其实每个婴儿都很聪明,只是关注点不同而已。


  2. 家长们应该仔细观察,通过声音,颜色,或者动作来吸引婴儿的注意,激发婴儿动手动脑的兴趣,锻炼手脚和大脑。

  3. 撕纸对婴儿双手和大脑的开发有着十分巨大的好处,但不是唯一的选择。比如找积木,摇铃铛甚至练习自己吃饭等等,都是不错的。

我是美小护喵喵妈,愿和您一起分享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点点滴滴,一起探讨育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感触,欢迎点赞后转发、留言、关注,谢谢!

美小护喵喵妈


为什么婴儿喜欢撕纸,还喜欢撕书,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就撕,是聪明的表现吗?

撕纸是婴儿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说明宝宝手的敏感期来了,好事!

手的敏感期一般出现在在宝宝三岁之前,1岁左右最为明显。说明小手会越来越灵巧了!手不断在运作,行为在手指尖有着大量的神经末梢通往大脑,所谓心灵手巧,手巧心灵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手指受到了相应的精细动作刺激,大脑会接收到来自手的信号,手脑共同协作,这个过程就是手脑协调的过程。所以,爱动手的宝宝,脑瓜也会变聪明。



宝宝爱撕纸,父母可以为宝宝准备哪些不同材质的纸,充分满足他小手撕的欲望呢?

例如,家里常用的餐巾纸、抽纸、普通的A4白纸,幼儿园经常用来做手工用的吹塑纸、海绵纸、皱纹纸……

这些纸撕起来手感很不同,父母可以废物利用,在生活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除了纸以外。平时带孩子去买苹果,包裹苹果用的外层网状膜可以让宝宝来撕开。你买菜时买来的大蘑菇,也可以让宝宝来撕开,绿叶青菜叶也可以用来撕,这些都是生活里最廉价又实用的"玩具"哦!不用白不用。学习跳出原有的思维圈,你会有更多的新发现的。



如何有效的引导宝宝撕纸,以便达到开发智力的效果呢?

1.撕面条🍜

准备人手一张各种颜色皱纹纸,每人一个盘子。

父母和宝宝每人一张纸,随意撕成长条,把撕好的面条放入盘子里,大家一起撕纸和宝宝一个人撕乐趣更多些。还可以邀请几个小朋友一起玩撕面条的游戏,发展了手的灵活性,又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一举多得。



2.撕雪花❄️

准备一个透明小罐子,或者一个小碗,几张餐巾纸或者吹塑纸。

把纸片撕成小碎片,越多越好,最后一起来玩吹雪花的游戏。雪花四溅,特别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满了8个月后的宝宝可以引导他们来吹气,大概一岁左右,许多宝宝就可以做到自己吹气了。

3.撕撕乐

准备彩色纸条,篮子。

提前把彩色纸剪成长条,分别贴在镜子过墙面上,鼓励宝宝用拇指食指撕下来,然后放入篮子中。撕和放是两个连续的动作,特别适合6到24个月的宝宝练习。

以上游戏足够玩上一阵子了,凡宝宝喜欢的游戏,都值得反复玩,变着法子地玩,哪怕就是一卷纸,你一旦发挥智慧,也可以玩出几十种游戏来。

撕纸通常是许多宝宝的最爱,手的欲望得到满足后,其它各种感官,以及内在的智慧也就激发出来了。



我是灵动育儿,一名育婴师培训讲师,家庭教育工作者,南昌爱加教育创始人。喜欢分享,热爱写作,关注@灵动育儿,期待遇见有缘的你一起成长。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灵动育儿


是的,婴儿喜欢撕纸说明孩子的精细动作发展比较好,而精细动作是和孩子大脑的认知脑区以及小脑和基底核区域协同发展的。

Dr.魏在《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中讲道:别看精细动作只是个小动作,但是小动作能促成大脑瓜。

所以说,精细动作很重要,不要忽略孩子的精细动作的锻炼和发展。

而精细动作指的是用那些比较小的肌肉,比如手、手腕以及手指等部位小肌肉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力等多方面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动作,如抓、握、捏、扣、拧、撕等。而撕纸或者撕书就是婴儿的精细动作的锻炼。

一,精细动作,促进婴儿大脑的发展,让婴儿更聪明

发展和神经科学研究发现:负责控制手部动作的是大脑的最高区域——皮层的条形区,负责认知、协调多种信息、决策和时间预判的脑区,包括小脑和基底核区域,这一区域横跨了整个大脑。

也就是说,手上的精细动作越细致,需要调用的婴儿脑区就越大。

有一群科学家对幼儿园的孩子研究发现:那些在进入幼儿园前精细动作就比较好的孩子,进入幼儿园后,也会表现出更高的社会能力,而且注意力更集中,更容易理解老师的指示,在任务中能坚持更长的时间。

这是因为孩子在阅读时,离不开孩子的手眼脑协调发展,孩子阅读时需要用眼睛追踪文字。孩子在说话时,要学会运动舌头来控制声音的发生。孩子在画画时,需要孩子的手眼协调,而精细动作可以帮助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而婴儿能够撕纸,需要婴儿用眼睛看到纸,再用小手抓握住纸,再用手部的力量来撕纸。在婴儿撕纸的过程中,锻炼了婴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手部力量的控制能力、手部抓握东西的能力、双手协调的能力。

所以说,我们在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就是在锻炼孩子的大脑区域的发展,也是在锻炼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为婴儿以后的入学做准备。

二、孩子的精细动作技能发展评估表

在Dr.魏的《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书中列出了儿童的精细动作发展时间表,是参考美国的《伯克毕业生发展心理学》。但是这个儿童精细动作发展评估表只是孩子的平均水平,仅作为参考。不能因为我们孩子发展稍晚就焦虑,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是不同的,这方面晚一些,另一方面就会强。

  • 孩子3个多月时候,可以抓握木块。
  • 孩子11个月时候,能够搭两块积木。
  • 孩子14个月时候能够涂鸦。
  • 2-3岁时候,孩子能够穿脱简单的衣服,拉上拉开拉链,熟练地使用勺子。
  • 3-4岁时候,孩子能够系上或者解开大的扣子,不需要帮助就能自己吃饭,使用剪刀,模仿画直线和圆,画简单的蝌蚪小人。
  • 4-5岁时候,孩子可以用剪刀沿线剪东西,照样子画三角形、十字,写一些字母。
  • 5-6岁时候,孩子用刀切软的食物,系鞋带,分6个部分画小人,写数字和简单的字母。

而下面的这个更详细的表是我在千聊上专注力课时,老师发的资料,可以作为参考

需要再次强调,这个只是研究的平均水平,可以作为参考,来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但不能因为孩子精细动作不到位而焦虑。因为孩子的精细动作时需要我们提供条件来培养的,如果我们不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阻止孩子精细动作的锻炼,那么孩子的精细动作就会有所滞后。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如何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呢?

三、三步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

1、保护孩子的精细动作锻炼的机会

如果我们给孩子提供安全环境和条件,孩子在发展中是会自己去锻炼精细动作的。可是,现实中我们经常因为不懂而破坏了孩子的精细动作锻炼的机会。

因为我是全职妈妈,经常和小区的一些爷爷奶奶一起遛娃。公园里经常看到,爷爷奶奶阻止孩子坐草地上,捡树叶,摸树木,摘树叶。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东西都是脏的。他们怕这些锻炼孩子精细动作的东西,弄脏孩子的衣服,弄脏孩子的手。


可是,这些好心的保护也在剥夺着孩子的精细动作的发展,剥夺着孩子的触觉、视觉的发展。

而在我让一岁多的孩子独自吃饭时,朋友家的孩子也想学我家孩子一样自己吃饭,朋友会嫌弃地说:“你看看她弄得多脏了。”于是,朋友们就自己喂孩子,因为他们怕脏,怕麻烦,怕浪费食物,可是损失的却是孩子的精细动作的发展。

如果你的孩子喜欢撕纸,那就让他尽情地撕吧。我们可以准备没有棱角的纸给孩子撕,尽量避免那些4A打印纸,因为有些纸会划伤孩子的手。

所以,如果有可能,请把孩子体验世界,感知世界的机会还给孩子吧。让孩子去撕纸,去捡树叶,摘果子,拿树枝吧,这是他们大脑发育的需要,也是精细动作发展的需要。

2、陪孩子一起玩精细动作游戏

在我家孩子满月后,我会拿红球在她眼前从左拿到右边,锻炼她的眼睛追踪能力。这是我带孩子体检时,医生告诉我的,我觉得挺好的方法。因为孩子在那时候眼睛还看不清,只能看清红色。

不到1岁时,我会把一些大的玩具放在她旁边,让她去够。给她买布书一起玩,因为布书不怕撕,我会把洗干净的布书放在她面前。她会拿着布书啃咬、撕扯。

一岁多,可以爬,可以走,我就陪她一起在家里爬着玩,在桌子下或者沙发旁边放着各种玩具,我们爬着去捡玩具。这种游戏不仅是对孩子精细动作锻炼,还有爬行的大运动发展。

2岁多,我会带她玩沙、晚水,买来太空沙,橡皮泥,儿童水槽,还有画笔,让她尽情地探索。

3、生活中,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

教育来自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孩子一岁后,训练孩子用勺子吃饭,用筷子夹东西,都是对孩子精细动作的锻炼。如果有可能,就把孩子吃饭的机会还给孩子吧。不要嫌麻烦而代劳孩子自己吃饭,让他们失去了锻炼手眼脑精细动作的机会。


我家孩子一岁1个月开始训练用勺子吃饭,从开始的满身都是饭,地板上,桌子上一片狼藉到后来只有桌子上、地板上有饭粒,再到后来只有桌子上有饭粒。可是八九个的锻炼后,我们收获的是不用喂饭的省心。

两三岁时候,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比如裤子、纸尿裤,教孩子扣扣子,拉拉链。起初,可以让孩子买带衣服的玩具,让孩子给玩具穿脱衣服,再慢慢过渡到给自己穿脱衣服,扣扣子。

做饭菜时,可以让孩子帮忙摘菜、剥豆子、洗菜。孩子2岁多,特别喜欢模仿我做家务。我扫地,她也要扫地擦地板。于是,我特意给她买来了儿童扫把,让她和我一起扫。当然是她把地扫的更脏了,可是我后面再扫一次就好了。

但是,锻炼孩子精细动作不要妄想一步到位,毕竟孩子的各项能力发展不到位,需要我们很多次的帮助才会循序渐进地学会。所以,我们在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时,还需要耐心和陪伴。

但是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不是说就要每天每时都进行,最好是在我们状态好时进行。否则自己也抱怨生气,孩子也产生挫败感,不敢尝试。

写在最后

精细动作虽然不起眼,却可以促进我们的大脑的发展。而且精细动作的发展,和我们以后的阅读、写字、绘画、弹琴都相关,因为这些都需要精细动作的手眼脑的协调发展。

而文中的精细动作发展表仅作为我们判断孩子精细动作的平均标准,仅供参考,不能因为低于平均水平而焦虑。而生活中,我们可以这样做,来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发展。

  • 保护孩子的精细动作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尽情地撕纸,捡树叶,玩树枝。
  • 陪孩子一起玩精细动作游戏:够东西,玩沙玩水,涂鸦。
  • 生活中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自己吃饭,穿脱衣服,做家务。

所以,千万别小看精细动作,因为精细动作的背后是大脑的发育。

关注【Daisy2019小燕】,关注育儿,持续成长。


Daisy2019小燕


答案是肯定的,婴儿喜欢撕纸确实是聪明的表现,因为从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孩子的与众不同特点。

婴儿喜欢撕纸有4个好处

1.锻炼了宝宝的手部操作能力,以及手眼协调能力;

2.开拓宝宝的思维想象力,宝宝对一切都处于好奇阶段,撕纸的过程中不断改变纸张的大小、形状等让宝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宝宝对声音的探索,宝宝每撕一次纸张都会发出声音,他会感觉很开心,因为自己的动作可以发出声来。

4.宝宝对不同颜色的纸张也很感兴趣,比如可以给宝宝看一些简单的图画书,虽然宝宝看不懂,但是他喜欢不同颜色的图案,当然免不了宝宝会撕着玩,毁了一本书,但是,随着宝宝的月龄增加,宝宝会对书本产生浓厚的兴趣,慢慢的他就不会撕了,而是很认真的去看。

妈妈对待此事的态度

1.不要阻止宝宝去撕纸

一旦去阻止宝宝的行为,会破坏宝宝情绪,引起宝宝不必要的哭闹,同时也会失去让宝宝锻炼小手协调能力的机会。

2.把宝宝的注意引向纸张上的图案

可以给宝宝准备一本漫画书,手指着一个个漫画里的人物给他讲故事,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这样时间一长,宝宝也就不再撕纸了,而是会将注意力关注在书的画面上。

我的真实案例:我家宝宝刚开始特别喜欢撕抽纸,一张一张全部抽出来,然后撕烂,有时候还往嘴里吃,我的做法是:控制好抽纸的数量,大约十张左右,这样不至于浪费太多,宝宝会来回撕这十张纸,宝妈一定要在旁边看着,如果宝宝往嘴里送就一定要制止,或者帮宝宝掏出来。我给宝宝专门准备了一个漫画书,让他随便撕着玩,但是,我一直在转移他的注意力,指着漫画书的人物给他讲书中的故事,宝宝到了八个多月的时候就不再撕了,而是翻书玩,这就是好现象。


大家好,我是多妈,每天分享育儿常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点赞、评论、转发,谢谢!


多妈辅食分享


宝宝为什么爱撕纸

很多宝宝在6个月以后,往往会出现撕纸现象。是因为宝宝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某些事物,从而满足新奇感。此时,他们的手部动作渐趋精细,手眼协调能力也基本具备。当他们发现通过自己小手的动作可以改变纸的形状和发出撕纸声响时,会感到欢乐和惊喜,故而乐此不疲。

宝宝撕纸对发育有好处

1、锻炼宝宝手部的小肌肉,手指的灵活性,以及手眼的协调能力。

2、锻炼宝宝的操作和想象能力,促进脑功能的健全和成熟。

3、宝宝通过撕不同颜色的纸张,能刺激视觉发育。

4、宝宝撕一些粗糙度不一样的纸张时,还能通过触摸促进感觉的发育。

有些家长担心撕纸会养成他们破坏东西的习惯,其实大可不必,这只是宝宝手部精细动作学习发展的一个正常过程。这种现象可能会持续到一岁以后(不同宝宝存在个体差异)。如果家长只是一味的制止,可能就会让宝宝失去探索手部能力的兴趣哦。

所以家长们不要太过担忧。应当给予宝宝鼓励并加以引导。

家长可以这样做

1.多提供活动手指机会。平常多给宝宝提供其他一些活动手指的机会,让他锻炼剥、撕、拔等动作。如:让宝宝攥着妈妈的手指拔一拔;或者让宝宝抓起橡胶玩具扔一扔等。

2.和宝宝一起撕。可以准备一些颜色漂亮的广告纸和宝宝一起撕一撕。撕成条儿的,可以用胶带束起一头,变成一个会哗哗响的玩具;撕成碎片的,扬起来玩“下雪”的游戏;或是和宝宝比撕纸的快慢,引导宝宝加强准确度和速度,满足宝宝撕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宝宝创造力的开发,一举两得。

3.以身作则,爱护图书。在游戏的过程中告诉宝宝,哪些是可以撕的,哪些是不能撕的。给宝宝灌输一种理念:图书,是拿来看的,要爱惜,不能撕。

如果宝宝把哪本书撕坏了,妈妈可以一边说:“书宝宝受伤了,好疼啊,它会哭的。”一边用胶带把图书补起来,说:“妈妈来帮它,宝宝也来帮忙好不好?”虽然宝宝有可能还听不懂妈妈所说的话,但从妈妈的表情中,宝宝应该可以理解一点意思,宝宝也会逐渐培养起与图书的感情。

撕纸要注意

不要使用报纸,因为报纸上有很多铅成分,宝宝很容易入口,对宝宝的健康非常不利。

避免选择边角锋利的纸张,容易划伤宝宝。

撕纸游戏中,家长要时时刻刻看着宝宝。宝宝6个月左右开始长牙,喜欢咬东西来缓解长牙齿时的不适,也有可能直接把纸巾塞进嘴巴,式来感知物体的味道、质地、性状等。为了避免危险发生撕纸游戏一定要在大人陪同下进行。

每次撕纸结束以后,妈妈一定要把宝宝的小手清洗干净,防止宝宝在小手没洗干净之前吃手,或者用手拿纸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