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息肉到底要不要切?

濟南的張大媽今年60歲了,在兒女的催促下,做了一次全面的體檢,抽血化驗、B超、CT等查了遍,今年還特別加了胃腸鏡。別的檢查都正常,拿到腸鏡報告的時候,張大媽眉頭皺起來了,報告上寫著“結腸多發息肉”。“結腸息肉是什麼,會發展成癌嗎,結腸息肉到底要不要切呢?”,帶著這些疑問,張大媽找到了省婦幼消化內科的高峰玉主任。

高主任建議張大媽儘早行腸鏡下息肉切除。高主任安排張大媽住院,完善術前檢查、再次準備腸道後,高主任給又給張大媽做了一次腸鏡檢查並且行內鏡下息肉切除,息肉完整切除後送病理檢查,病理檢查回報示:管狀腺瘤(低級別)。息肉切除後觀察兩天,張大媽沒有別的不適,就出院了。

那麼下面跟大家科普一下關於結腸息肉的一些疑問。

1.什麼是結腸息肉?

結腸息肉是結腸粘膜隆起,侷限性增生,突出於腸腔的一種贅生物。

2.結腸息肉與結腸癌的關係?

結腸息肉主要有炎性和腺瘤性兩類,前者大多不會惡變,而後者的惡變幾率比較高。據統計有80%~95%的大腸癌是從結腸息肉一步步演變而來,這個過程可能需要5~10年。(插圖,增生性、腺瘤性)

3.結腸息肉需不需要切除呢?

一般發現結腸息肉,建議儘早切除。因為即便是炎症性息肉,如持續受刺激,也可能會繼續長大。臨床上發現炎性息肉持續增長,超過1cm,炎性息肉轉變成腺瘤性息肉的幾率≥90%,一旦結腸息肉腺瘤變,惡變幾率就很高了。結腸息肉長大到一定程度還會引發長期便血、腹瀉、腸套疊,甚至引起腸梗阻等症狀。

對於≤2cm的良性息肉,可以在腸鏡下完整切除後送病理檢查。對於≥2cm的息肉,因為具有惡變可能,通常先在腸鏡下取一點組織做病理檢查,如病理結果明確且伴有癌變,且無法在腸鏡下切除,排除遠處轉移的情況,可行外科手術根治治療。

4.什麼人需要行腸鏡檢查呢?

建議35-40週歲健康人開始進行腸鏡檢查,若結果正常,可以5-10年複查一次腸鏡。

對於不明原因的慢性腹瀉、長期腹痛、消瘦貧血、排便異常、間歇性便血等情況,都應及時行腸鏡檢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