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真愛富察皇后嗎?和貴妃高佳氏相比,他更愛誰?

叢晚


乾隆敬重富察皇后這位妻子,寵愛慧賢皇貴妃這位故侶。

孝賢皇后出自滿洲八大姓之一的富察氏家族,富察氏前身乃是金朝的後族蒲察氏,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嬸嬸靖宣皇后、完顏亮的昭妃阿里虎、金世宗嫡母欽慈皇后都姓蒲察氏。在清朝,孝賢皇后祖上本是努爾哈赤之子德格類貝勒的屬下,後來賣主求榮陷害德格類投入皇太極陣營得到了重用。在康熙年間的九龍奪嫡中,富察氏本支持八阿哥,因為八阿哥失寵又賣主求榮投靠雍正,雍正繼位後,十六歲的富察氏被選為未來儲君四阿哥的嫡福晉。孝賢皇后極度的賢惠有德行,她過門的時候乾隆已經擁有了六個侍妾,不乏得寵者,但是她絕不爭風吃醋,甚至乾隆在和孝賢皇后的新婚期間卻讓侍妾富察氏懷孕,後來生下了大阿哥,孝賢皇后也把大阿哥視如己出。

乾隆是帝舜的忠實粉絲,非常羨慕帝舜擁有娥皇女英的福氣,但是乾隆也有娥皇女英,就是孝賢皇后和貴妃高氏。他特許貴妃可以穿皇后規格的明黃色禮服,在冊封后妃大典上,乾隆又讓貴妃穿著皇后的禮服和孝賢皇后一起接受外命婦行禮。同時又降低孝賢皇后待遇,取消立後典禮中外命婦給皇后進箋表的環節,努力弱小皇后和貴妃之間的差距。雍正立孝敬皇后時頒發十三條恩款舉國同慶,乾隆則將恩款數目降為五條。

乾隆在皇子時期在圓明園的住處是長春仙館,當他繼位後帶領妃嬪們同住九州清晏,貴妃高氏單獨住在靠近乾隆的小島韶景軒,韶景軒同時還是乾隆的藏書樓,是他溫故知新的讀書佳處。而孝賢皇后則守在老宅“長春仙館”,和皇太后同居,日夜伺候皇太后。孝賢皇后並沒有心理失衡,把貴妃高氏當成同心益友,當她去世後甚至向乾隆哭討貴妃諡號中的“賢”字,並且保證會終身努力希望能配得上這個字,乾隆嚇了一跳覺得非常不吉利。三年後孝賢皇后帶病伺候太后病死於出巡途中,乾隆對她非常滿意,下旨宣佈皇后伺候太后死的愉快,並賜諡孝賢,又命令大臣將孝賢皇后哭討貴妃諡號一事寫入祭文,流傳百世。

孝賢皇后去世才一個月屍骨未寒,乾隆迫不及待的冊封嫻貴妃為皇貴妃,並內定為新皇后,又大封后宮提拔後宮甜心。後來更是為新皇后折騰出攝六宮事皇貴妃的名號,並舉行了隆重的冊封典禮,乾隆對孝賢皇后可謂薄情寡義。乾隆之前的康熙皇帝死了皇后,都是一聲不吭等了三年才冊封皇后和後宮,雍正的皇后去世之後,他沒有冊封皇后和後宮。

歷朝歷代的慣例是隻有皇后才有資格和皇帝合葬,康熙和雍正雖然帶了皇貴妃合葬,但畢竟只有一位皇貴妃,乾隆不滿意只讓孝賢皇后合葬,一口氣帶了四個皇貴妃一同入葬。乾隆是中國歷史上合葬妃嬪數目最多的皇帝。乾隆元年,乾隆親自下旨規定雍正帝陵中帝、後、皇貴妃梓宮排放順序以及位置:孝敬皇后梓宮比雍正梓宮稍後放置,敦肅皇貴妃梓宮比孝敬皇后梓宮稍後放置。等差明確,尊卑有序。但到了乾隆自己的時候,對於皇貴妃們的眷愛之情超過遵守禮制的理性,讓他忘卻了尊卑,帝、後、皇貴妃們的梓宮均並排放置,真是公平的絕世好丈夫。後來乾隆又專門打掃出長春宮作為皇后和皇貴妃們的集體紀念館,掛出她們的畫像,在她們忌日都會親臨緬懷故人。

所以顯然乾隆是給予妃嬪們更多的額外待遇。

坤寧宮的故事


某認為,慧賢皇貴妃高佳氏才是乾隆帝心中的明月光硃砂痣。

孝賢和慧賢在喜歡後宮史的朋友圈裡都各自擁有龐大的粉絲量,都能夠引經據典的闡述自己喜歡的那一位才是乾隆的真愛。隨著延禧攻略的熱播,相信很快能再掀起一番比較熱。本文四千字,慎入。

孝賢純皇后富察氏(1712-1748)

孝賢出身沙濟富察氏,滿洲鑲黃旗,典型的名門貴女。祖父米思翰、父親李榮保、伯父馬齊、馬武都是康熙名臣,兄弟中有名的有傅清、傅恆,侄子中出名者有明義、明瑞、福康安、福隆安、福長安。對了,孝賢還有一個侄孫女後來入宮也是乾隆的妃子,就是馬齊的曾孫女晉妃富察氏,就是說姑祖母孝賢和侄孫女晉妃都是乾隆的后妃,咳咳。

雍正五年(1727)孝賢被指婚皇四子弘曆,為嫡福晉,七月成婚。

雍正六年(1728)十月初二,生弘曆長女,二歲殤。【早在本年的五月二十八,弘曆的庶長子永璜出生,生母是雍正初年就入選府中的使女富察氏即哲憫皇貴妃。】

雍正八年(1730)六月二十六,生弘曆次子【嫡長子】永璉,九歲夭折。

雍正九年(1731)五月二十四,生弘曆三女固倫和敬公主。【早在本年四月二十七,永璜母富察氏又生弘曆次女,不過在同年十二月殤。】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世宗崩,乾隆繼位,立孝賢為皇后。

乾隆元年(1736)七月初二,內定永璉為儲。

乾隆二年(1737)十二月初四,行皇后冊禮。

乾隆四年(1739)十月十二,永璉夭折。時年孝賢27歲。

乾隆十一年(1746)四月初一,生皇七子永琮,時年孝賢34歲,高齡產婦。

乾隆十二年(1747)十二月二十九,永琮殤,時年孝賢36歲。

乾隆十三年(1748)三月十一,孝賢薨,三月十七靈柩還宮,停靈長春宮,二十二日賜諡號“孝賢”,五月二十一行冊諡禮。

乾隆十七年(1752)十月二十七,孝賢和慧賢以及哲憫皇貴妃富察氏一起入葬裕陵。

慧賢皇貴妃高佳氏(?-1745)

慧賢出身漢軍旗,內務府包衣世家。父親高斌是雍乾時期的治河名臣,唯一的兄弟就是高恆,領兩淮鹽政,貪汙坐誅;從兄高晉兩江總督;侄子高樸都察院左都御史,貪汙坐誅;侄子高杞,陝甘總督。和孝賢比差遠了。

最少在雍正五年(1727)之前,慧賢就來到皇四子弘曆身邊,入選皇四子府做使女。

雍正十一年(1733)弘曆封寶親王。

雍正十二年(1734)三月初一,雍正封時為使女的慧賢為寶親王弘曆側福晉。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世宗崩。二十五日,乾隆為慧賢孃家抬旗,入鑲黃旗。九月初三,乾隆正式繼位,九月二十四,封慧賢為貴妃。

乾隆二年(1737)十二月初四行貴妃冊禮。

乾隆十年(1745)元旦,慧賢舊病發作,正月二十三晉封皇貴妃,誇慧賢“孝敬性成溫恭素著”。正月二十五薨,二十六上諡號“慧賢”。暫安於靜安莊殯宮。

乾隆十七年(1752)十月二十七,慧賢和孝賢以及哲憫皇貴妃富察氏一起入葬裕陵。

孝賢PK慧賢

首先,兩人的起點不一樣,一個是妻子一個是妾室,在封建時代,妾室的身份地位都不會高過妻子,不論是生前還是死後。這一點是慧賢無法和孝賢比較的。

其次,在家世上,孝賢完勝慧賢,孝賢家族名臣輩出,可不是依靠孝賢的裙帶關係。而慧賢家族,就有點依靠慧賢的關係,一個包衣世家,乾隆都吹噓成篤生名族,可見多抬舉慧賢了。

身為妻子,丈夫只要不腦殘,繼位後百分之百都要立妻子為皇后的,這是正妻的合法權益,是理所應當的,只要是合格的士大夫都會遵守的。

但是,對於小妾,就沒有任何規定必須封妾室什麼的,就看丈夫的在意程度了,慧賢從使女直接就升級為側福晉,然後就直接是貴妃,還是乾隆朝第一位貴妃,第一位皇貴妃,家世不顯還沒有子女,身份待遇卻僅次於嫡妻孝賢,這就是因為乾隆對她感情深厚的超常提拔了。

慧賢冊封貴妃時,是第一位享受公主王福晉以及三品以上命婦朝賀的,之後由妃嬪一級一級晉封上來的嫻貴妃、純貴妃、嘉貴妃、令貴妃、慶貴妃都沒有這個待遇,乾隆還特意強調了慧賢的尊貴。

“朕意初封即系貴妃者,公主、王妃、命婦自應加敬行禮。若由妃晉封者,儀節較當略減,此一定之差等。且今皇貴妃及嘉貴妃同日受封,而公主、王妃、命婦行禮略無分別,於禮制亦未允協。嘉貴妃前著照純貴妃之例,不必行禮。將此載入會典。”

孝賢呢,皇后冊封禮一直被推遲乾隆二年,當然,推遲的理由可以是守孝。但是,雍正在他爹康熙死後又接著親媽德妃也死了,連著守喪,還是在雍正元年年底為嫡妻孝敬皇后舉行皇后冊封禮,這能不能說明乾隆沒有他爹愛重嫡妻?

雍正規定公主王妃命婦進宮行賀禮時要向皇后進獻箋表,乾隆繼位,取消孝賢接受命婦箋表的待遇,說是改讓王公大臣進獻箋表,但是王公大臣又不向皇后行禮,進獻箋表的事自然也不存在。

乾隆一邊在提拔慧賢的待遇,一邊又在降低孝賢的應得待遇,雍正孝敬皇后宮裡的下女有32人,孝賢在乾隆元年,宮裡下女的人數和慧賢一樣多都是8人。

乾隆三年,守完孝第一次過生日的孝賢又被降低應得待遇,清朝皇后在生日時有王公大臣進獻宴席的規矩,到孝賢這裡,被乾隆指示取消,這個待遇孝賢一直沒有享受過。

大清會典有規定,只有皇后才有資格穿明黃吉服,皇貴妃以下沒有資格穿明黃或者金黃吉服。但是,在乾隆元年,慧賢和孝賢一樣穿明黃吉服,入畫畫像。乾隆二年還在同一天行冊禮,同時接受命婦朝拜。

乾隆在孝賢的寢宮休息,夢到慧賢,孝賢還得安慰他,作為一個嫡妻,還得安慰夢見死去小妾引發思念之情的丈夫······皇后死後,乾隆再夢到慧賢也沒人安慰他了,只有自己寫詩抒發了。

皇后的儀仗有59件,貴妃儀仗35件,慧賢死後,乾隆為她增加18件儀仗,共53件,非常接近皇后的規格。

去圓明園時,孝賢侍候太后居住在長春仙館,慧賢居住在緊鄰乾隆住處的茹古涵今【今韶景軒】。

孝賢和慧賢都死後,乾隆把孝賢生前的寢宮長春宮弄成紀念館,將孝賢和慧賢的遺物畫像都放進去紀念。真是妻妾一家歡。

可悲的富察皇后

乾隆有嫡子的執念,可想而知,孝賢的生育壓力多大,大到慧賢都替她上愁,而乾隆明顯是當孝賢生育嫡子的機器,當然,誰在嫡妻的位置上大概他都是這個德行。

孝賢高齡生育七阿哥,乾隆和太后扔下他娘倆去住在圓明園和暢春園。永琮滿月,乾隆和太后都沒回宮。永琮在臨近春節時夭折,孝賢還得哭著向乾隆請罪,安慰丈夫失去嫡子的痛苦。

乾隆十三年(1748)正月,才死了唯一兒子還滿心傷痛的孝賢侍候著乾隆母子出京東巡,二月二十九陪太后爬泰山,三月初一得病,欽天監預測到孝賢有災,但是,乾隆母子並沒有當回事,娘倆照樣開心的玩耍,

三月初四,到濟南,乾隆去趵突泉遊玩,次日陪太后閱營兵看錶演,又陪太后遊虞舜廟爬千佛山,晚上與大臣宴會。初六,乾隆陪太后遊大明湖、歷下亭、北極廟,晚上與大臣宴會。初七,乾隆遊趵突泉,並祈雨。初八開始回程,三月十一,到德州登船,孝賢薨。

【乾隆詩注:三月杪客星見離宮,佔屬中宮有眚,越十餘日始滅。】

從初四到初七,孝賢在濟南修養了四天,乾隆母子開開心心的玩了四天。

對比一下之後的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在出巡返程途中,某個妃嬪生病,皇太后停下觀賞風景並陪著生病妃嬪休養了十天,才帶著皇后妃嬪們啟程回京。對比完了真替孝賢憋屈。

乾隆十三年(1748)三月十一,孝賢去世當天,乾隆還寫一首詩:

載登青雀舫,初試白雲程。入畫看春景,勻然聽水聲。
岸楊煙外嫋,沙鳥渚邊鳴。極目煙波意,詩裁亦覺清。

從詩內容看,乾隆陛下當時心情不錯,老婆快要死了,還心情不錯的寫詩。

【太后劇照】

四月十一,孝賢死一個月了,乾隆大封后宮,舒嬪封舒妃,令嬪封令妃,陳貴人封嬪,陸常在封陸貴人,那常在封那貴人,林常在封林貴人。

五月二十一,給孝賢上諡號,乾隆還作詩講述皇后生前討要諡號的事,並強調賜諡孝賢不是因為私恩偏愛。

月底,下詔孝賢的喪儀參考明朝的孝潔皇后陳氏。【陳氏是白眼狼明世宗的嫡妻,喪儀是明朝皇后裡很差的標準,總之很不像話。】孝賢的喪期內乾隆就默許臣子蒐羅江南美女供自己享用的事就不說了。

孝賢哥哥傅清戰死沙場,弟弟傅恆在戰場上生病回京就死了;傅清的兒子明仁戰死沙場;孝賢侄子明瑞戰場上受傷未免被俘自殺;明瑞弟弟奎林病死戰場,傅恆兒子福康安病死軍營,奎林兒子惠倫戰死沙場。

【傅恆劇照】

富察氏家族的顯赫爵位都是憑自己的赫赫戰功掙來的,真不是靠孝賢的裙帶關係來的,他們為大清開疆闢土維護國家穩定統一有很大貢獻,這些尊榮是他們應得的,他們其實就是大清的衛青霍去病,不是依靠裙帶起家的。不要把富察氏家族人拿命換來的榮耀都算到孝賢的頭上,認為這是乾隆對孝賢的寵愛才給富察氏的恩寵,這樣對富察氏太不公平。

和敬公主作為乾隆唯一的嫡女,生活拮据,一輩子得到的賞賜只有八萬六千兩【還包括了金器綢緞之類的變價銀七千八百二十八兩】,不說賞賜就說嫁妝銀子,清朝固倫公主的嫁妝銀子是一萬二千兩,和碩公主的是一萬兩。

和敬公主的嫁妝銀子就是規定的一萬二千兩;庶四妹和嘉公主【生母純慧皇貴妃蘇佳氏】的嫁妝銀子是規定的一萬兩,乾隆又給了一萬兩【紅包】,共二萬兩;最小的庶妹和孝公主【生母惇妃汪氏】,嫁妝銀子是一萬二千兩【規定】+三十萬兩【紅包】,一共三十一萬兩千,和敬公主在親爹眼裡連兩個庶妹都比不過。

和敬公主的駙馬被乾隆命令上戰場真刀實槍的衝鋒陷陣,最後病死沙場。到了和靜公主【生母是令懿皇貴妃魏佳氏】的駙馬,乾隆特別指示和珅,別讓和靜駙馬上戰場,直接說有其他將領在足夠了,還擔心和靜駙馬怕熱,讓他完了趕緊回蒙古避暑去,北京都不用回。

【最後的勝利者令懿皇貴妃魏佳氏劇照】

說起永琮,也就是追上諡號,結果,自己嫡子的諡號,乾隆自己都記錯,還是嘉慶繼位後才追封七哥為親王。

乾隆記不清孝賢的年齡,記不清和孝賢做了多少年夫妻,看來乾隆的數學是不好的。

小結:

從以上資料看,乾隆並不愛孝賢,對待孝賢還不如慧賢一個妾室,慧賢一個妾室待遇都差不多等同嫡妻了,還有什麼比較的意義呢?

孝賢皇后其實和長孫皇后烏林答皇后一樣,都是男人眼中的賢妻,她們把自己定位太低賤,不是同甘共苦的妻子,只是一個高級保姆,上侍候婆婆,中服侍丈夫,下要善待嬪妾們,還要照顧數量龐大的庶子女們,更要關心丈夫的私生活,為丈夫蒐羅美女讓丈夫享受,丈夫憂而憂,丈夫喜而喜,如此的毫無嫡妻尊嚴,如此的卑微,她們還甘之如始,男人憑什麼不心安理得的享用一切?這樣的老婆請給我一打。

因此,長孫皇后、烏林答皇后,富察皇后們就被男人們一代一代的誇讚稱頌,賢后了!女德典範了!希望世間女子都以她們為榜樣學習,而可悲的是,還真有很多女性也跟著說孝賢皇后長孫皇后她們都是賢后,千古寵後,賢德女人云雲,說她們備受丈夫敬愛,真愛的話能讓庶子女們一個接一個的出生?真愛未免太廉價了!

就是這樣。


請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覺得猴格寫的還行的就賞個關注,點個贊吧!謝謝!


猴格大人


乾隆是真愛富察皇后,當然也更愛他這位孝賢皇后。

下面我們來詳細說一下。

乾隆17歲的時候,那時應該叫弘曆。雍正給弘曆選了一門婚事,為未來的皇帝選的妃子,自然家世顯赫,這位新娘就是富察氏,也就是後來的富察皇后。


富察氏長大雖然稱不上傾國傾城,但也不差,皮膚白皙,目光清澈,溫婉可人。本人的性格和修養都很好。尤其是性格。是聰明又爛漫,精明又大氣,有原則又善解人意。乾隆登基後,富察氏把後宮管理的井井有條,皇子們的教育也從來沒讓乾隆費過心。當乾隆遇到煩心事的時候,她既能給予安慰,也能陪著一起騎馬射箭。更難得的是,富察氏還是個節儉的人,和那些動輒穿金戴銀的妃嬪和達官貴人相比,甚得提倡節儉的乾隆的心。富察氏還很孝順,除了照顧乾隆的生活外,對皇太后的生活也是親自動手,照顧的很好。都說婆媳關係不好相處,在富察氏這裡壓根沒有這個問題,她和皇太后像是母女。

對乾隆來說,富察氏就是一完美主義者,是他溫柔的避風港。


可是老天對這對夫妻倒沒有很好,富察氏在婚後一年後生了一個女兒,是長女,乾隆深愛富察氏,也無所謂她生男生女,甚是高興。不過,這個女兒只活了14個月。這對乾隆和富察氏來說,打擊極大。好在富察氏不久再次懷孕,總算能轉移一下悲痛的心情。這一次富察氏生的是兒子,孩子長得極好,雍正也很喜歡這個孫子,給取名“永璉”,不到五歲,就能識白字。又過了10個月,富察氏再次生了一孩子,是一女兒,這下算是兒女雙全了。


可是好景不長,乾隆登基的第三年,9歲的永璉患病去世,如果說第一個孩子帶給了這夫妻兩人的悲痛,尚能承受,這次的孩子去世,打擊就如晴天霹靂,尤其是對富察皇后。雖然在乾隆面前強顏歡笑,但實際形神消瘦,甚是讓人心疼。7年後,皇后又生了一個兒子,富察氏的臉上出現了笑容,當然把所有的心血也幾乎全用在了兒子身上。上天就像開玩笑一樣,這次2歲的兒子又得病去世了。可以說,這次對富察氏就是致命的打擊了。

(劇照)

兒子去世兩個月後,乾隆準備兌現去年說的東巡。以往的巡視,都有皇后陪著,太后也都由皇后照料。可這次,帶不帶呢?沒等乾隆決定,皇后就要求一定要去。東巡的路上,因為有皇后的照料,太后老人家被照顧的很好,路上一切都很如意,加上開春,一家人的心情都挺不錯,皇后的心情好像也好了很多。


然而,初春的一場雪,讓皇后感了風寒。在濟南安頓下來養病的幾天時間裡,皇后始終不見好。因為東巡的計劃都是提前定好的,哪一天在哪裡,由哪個地方接待。皇后心知,不能總在濟南待著,要趕緊啟程。乾隆權衡後,同意了皇后的請求,走水路到德州,在路上的4天時間,皇后的病情倒挺穩定。這一天,皇帝舒了口氣,正在欣賞風景的時候,有人通報皇后突然病情加重,還沒等乾隆和皇后多說幾句話,皇后就昏過去了,黃昏十分和乾隆結髮22年的皇后就去世了。

乾隆是真愛富察氏,從皇后去世後乾隆的種種表現也能看的出來。皇帝經常精神恍惚,夜不能寐,還作了很多首詩以表對皇后的思念。皇后的寢宮原封不動的保留了40年,直到乾隆退位。去世乘坐的船也被皇帝運進了北京城。乾隆追封富察氏為孝賢皇后,諭旨對皇后一生的總結和評價都極高。後來南巡經過濟南的時候乾隆四次都沒有進濟南城,原因從他的詩裡也能看到“四度濟南不如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昔分偏劇,十七年過恨未平”。就是不想勾起痛苦的回憶。乾隆每次去祖墳掃墓的時候,都會到皇后的墳地去祭祀,86歲的時候,還在皇后墳前寫輓詩。自從皇后去世,烏拉那拉氏當過一陣子皇后,後面再也沒有立過皇后。


所以說,乾隆對富察氏是真愛,也是最愛。


沉澱讀書


既然大家多說富察氏,我來說一說高佳氏吧。


慧賢皇貴妃高佳氏他曾經做過乾隆皇帝的使女,使女就是婢女,而且一做就做過十多年。乾隆皇帝真的很喜歡高佳氏為什麼不把她直接娶了吶,而是要當做婢女一樣當了十多年,這是愛嗎?虐愛吧!

而且她被封為側福晉還是雍正下的旨,這主要是因為高佳氏的父親是雍正的得力下屬,所以給的這份殊榮。

第二被封為皇貴妃,在高佳氏剛剛進宮的時候並沒有被冊封為皇貴妃,而是貴妃。

歷史上真正受到皇帝喜愛的妃子那個不是正值年華加封為皇貴妃的,比如順治的董鄂妃,雍正的年妃(年妃雖然也是生病的時候封為皇貴妃的,但是在雍正寵愛她的十多年間後宮裡面就只有她生的孩子,而其他妃子都沒有生孩子,這一點就很厲害啊,也是年妃去世之後才對年羹堯動的手,而且也只殺了年羹堯一人而已,年家其他人都保住了),還有大明朝的萬貴妃。

而高佳氏的皇貴妃是得了重病快要嚥氣了才封的,沒想到剛封完就去世了,我覺得這個封號更像是一種安慰。

而且才冊封的時候不止是封了她一個連著整個後宮大多數妃子都得到了冊封

而乾隆後期的其他皇貴妃去世的時候都是獨自得到進封的。

第三高佳氏無子,在後宮中無論妃嬪的品階有多高,如果無子女那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如果真正受到皇帝的尊敬或喜愛為什麼不為她過繼一個呢。

就連順治為喪子都董鄂妃過繼養女,康熙當初也是把雍正過繼給無子的佟佳氏養大的。

而且高佳氏的孃家人在乾隆手裡更是活的比較悲慘,而富察氏的弟弟傅恆一輩子可是平步青雲,位極人臣吶。


美妝經驗分享


近期最熱的大劇《延禧攻略》劇中貴妃高佳氏貌似與富察皇后平分秋色。但乾隆皇上到底最愛哪個?

光憑嘴上說是沒有根據的,今天有書君就來用史實證明一下,富察皇后是乾隆的真愛,這是高佳氏沒有辦法相較的。


一、 從富察氏深受父子兩位皇帝喜歡來看。

富察氏出身滿洲鑲黃旗,在雍正五年的一次選秀女中,16歲的富察氏一眼就被雍正帝選中,並把她指給皇四子弘曆,大清國的下一任君王。

這年的七月十八日,雍正帝在紫禁城西二所,為皇四子弘曆和富察氏舉行了隆重的結婚典禮。婚後,這對小夫妻十分恩愛。乾隆帝即位後,立她為中宮皇后。

在兩個帝王的眼中,端莊大方的富察氏是一代賢后的典範。

二、 從富察氏生孩子的頻率看。

在古代帝王之家,最不缺的就是健康的女人。但是,就算是身體康健,沒有寵愛也是枉然。可這位富察氏是聖寵不斷,請看她的生孩子的頻次就可以彰顯一切。

雍正六年生弘曆長女、雍正八年生次子永璉、雍正九年生弘曆第三女、乾隆十一年生皇七子永琮。

三、 從富察氏多角度的美上看。


《清史稿》中記載:“富察皇后以通草絨花為飾,不御珠翠”,沒有珠光寶氣的映襯,富察皇后淳樸的美。

富察皇后身為滿族女子,極善騎射。在木蘭圍場,富察皇后常陪伴乾隆皇帝在圍場縱馬奔弛,彰顯了她朝氣蓬勃的美。

在皇太后處,事必躬親、孝順有禮,完美的演繹了大家閨秀,秀外慧中的美。

而在眾多妃嬪中,富察皇后更是謹言慎行,權衡取捨,處處體現出一代賢后溫婉大氣的美。

四、 從富察氏“懂”乾隆皇帝來看。

富察氏是乾隆皇帝心中的白月光,這是眾多“禧迷”給富察與乾隆關係的定義。16歲就陪伴乾隆皇帝的富察氏,非常善於理解乾隆的精神世界。

有一年秋天,乾隆無意間和富察氏聊起來,如今八旗子弟奢靡風盛行,已經摒棄了老祖宗當年僅以鹿尾絨為裝飾的樸素之風。

富察皇后記在心裡,回到宮中,親手為乾隆皇帝製作一款,僅用鹿尾絨做裝飾的荷包。乾隆皇帝一直佩戴在身上,此舉無形中遏制了朝中奢靡之風盛行。

五、 從富察氏去世乾隆皇帝的悲傷程度來看。


真實的富察皇后去世並非是跳樓自殺,而是在乾隆十三年,陪皇太后與皇帝巡遊時,返京途中因染風寒,病死於船上,年僅37歲。

乾隆在愛妻去世後,他連續9天不上朝,斥資30萬兩白銀為愛妻舉行喪葬,還讓所有大清臣民為皇后戴孝。甚至還打破大清規定,親自為皇后擬諡號為“孝賢”。

富察皇后因病突然離世,但她在乾隆皇帝心中的地位確是無人能及。生而為帝,後宮女人數不勝數,而富察皇后卻因為她的與眾不同,得到了乾隆皇帝的一世垂青,這是高佳氏無法辦法相比的。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去年暑假的時候《延禧攻略》大火,這部製作精良,演員演技在線的清宮局,引得不少人通宵熬夜追劇。而劇中,在魏瓔珞上位之前,後宮主要有兩個女人牽動著乾隆的心,一個是富察皇后,另一個是貴妃高佳氏。

在劇中,乾隆皇帝與富察皇后伉儷情深,但是對性格囂張跋扈的高貴妃也是寵愛有加。那麼真實的歷史上是否也是如此呢?在富察皇后和高貴妃之間,乾隆皇帝到底更愛誰呢?

富察皇后;千里送荔枝樹,為博其一笑

前有唐玄宗為博楊玉環一笑,千里送荔枝,後有乾隆皇帝為博富察皇后一笑,千里運荔枝樹。

在劇中,富察皇后的長子去世後,心情一直抑鬱,乾隆皇帝不僅沒有怪罪,反而處處體諒,甚至想各種辦法來讓富察皇后皇后開心,千里送荔枝就是其中一項。

雖然劇中的故事無從考證真假,但是歷史上的乾隆對富察皇后的感情更加的熾烈、深情。

富察皇后16歲被雍正選為乾隆的福晉,她不僅出身高貴,而且知書達理,端莊文靜,是一位標準的名門淑女、大家閨秀。

她從福晉到皇后,一路走來,將後宮治理的井井有條,讓後宮的嬪妃和宮人都心悅誠服,同時還深得聖母皇太后,也就是乾隆皇帝生母的喜愛。她所做的一切,讓乾隆能夠免受後宮之擾,專心的處理國家大事。也因此,乾隆皇帝把他治國的功勞也分給了富察皇后一份,並贊富察皇后皇后:“歷觀古之賢后,蓋實無以加茲”,可以說評價非常之高。

富察皇后曾經生下兩子,均被乾隆皇帝秘密立為儲君,並將立儲的密照藏在正大光明牌匾的後面,可見乾隆皇帝愛屋及烏,對嫡子的寵愛。甚至在嫡長子永璉去世後,不顧禮法公佈了正大光明牌匾後面的密照,以皇太子的喪禮規則隆重舉行喪禮,並在喪禮之後多次親臨祭奠。

在整個的清朝時期,能夠多次去祭奠自己子女的皇帝,恐怕也就乾隆一人,可見其對嫡長子的感情之深,也說明他對富察皇后的感情非同一般。

而在富察皇后病逝後,乾隆皇帝甚至親自為她戴孝12日,並親定諡號“孝賢”,所有有關皇后葬禮的事宜,乾隆皇帝均親臨致祭。

甚至在富察皇后死後,乾隆皇帝過度悲傷,情緒惡略,皇長子和皇三子更是因為在富察皇后去世後沒有哀慕之情,直接就被剝奪了繼承皇位的資格。乾隆對富察皇后皇后的愛情由此可知。

當然也有人說乾隆皇帝並非真愛富察皇后,只不過因為乾隆皇帝想要打破歷來繼承皇位的不是嫡子的尷尬局面,因此對嫡子繼承皇位過於執著,導致給富察皇后皇后的壓力過大,從而才導致富察皇后逝世。

但若無真愛,乾隆皇帝無需多次親自去祭拜自己的子女,也無需違反清朝的種種禮法,為皇后戴孝,耗資為皇后停放棺木的宮殿擴張,親定諡號,由於對富察皇后的不敬直接剝奪皇子繼承皇位的權利,種種葬禮的事宜親力親為,畢竟像皇帝戴孝這種事情,也就只有太上皇和皇太后可以享受這種待遇。而在清朝所有的皇后當中,除了富察皇后皇后 ,也從未再有人有過這種待遇。

高貴妃:愛其人勝過來愛其貌

在劇中,高貴妃是一個囂張跋扈的存在,時時刻刻在爭寵,並在乾隆皇帝面前打感情牌,以此來博得乾隆的同情。

然而歷史上的高貴妃確並非如此,相反的,歷史上的高貴妃也同富察皇后一樣,也是性格溫婉,並且與富察皇后皇后的感情也不錯。

但是與之不同的是,富察皇后出身高貴,從小接受良好的正統教育,更是從小師從書法大家,寫的一手好字,可謂是有貌有德有才。但高貴妃確實包衣出身,最開始只是乾隆身邊的一個侍女,後來被提升為侍妾,但是很快又被提升為“側”福晉,乾隆登基之後,她便被冊封為皇貴妃,並且享有了公主王福晉和三品以上命婦到她的寢宮向她跪拜叩頭朝賀的禮儀,這是其他貴妃都未曾有過的待遇。同時她宮中的伺候的人數與富察皇后等同,也就是說在某些方面有了和皇后一樣的待遇。

在高貴妃死後,乾隆曾多次為其做悼念詩,諡號慧賢,與皇后的諡號孝賢一樣都帶了一個賢字,並允許她在入畫的畫像中身穿黃吉服,這也是皇后才有的待遇,同時還為她增加儀仗18件,加上皇貴妃原有的35件儀仗,總共53件,非常接近皇后59件的儀仗規則。

作為一個包衣出身的女子,在母憑子貴的清朝後宮,高貴妃未曾生下子女,最後卻能夠在清朝後宮享受接近皇后的待遇,可見乾隆對她的喜愛也是非同一般。

誰才乾隆心中是真正的白月光

雖然如此,但是在乾隆心中,高貴妃還是無法與富察皇后相比的。雖然高貴妃的種種待遇接近皇后的規格,但也這是接近,並未等同或超越皇后的規則,還在她的身份可以允許的範圍內,只是同除了皇后之外的其他後宮女子相比,她所享受的待遇是其他女子都望塵莫及的。但是對於富察皇后而言,乾隆對於她的愛是超越當時的清朝禮法的。在當時十分注重禮法的清朝,富察皇后最終所享有的待遇,不僅是超越她之前的所有皇后的,更甚者有些是和皇太后等同的,可以說在清代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若非對俯察皇后是真愛,又如何能讓注重禮法的清朝皇帝,突破種種阻礙也要給予她空前的待遇。

由此也可見,乾隆對高貴妃,更多的只是寵愛,但是對於富察皇后卻是真正的夫妻之愛,也只有富察皇后,才是乾隆心中真正永遠無法磨滅的白月光。


兩半文化


瀟然歷史答案:富察皇后與乾隆更像是一對民間平常的夫妻,情到深處,他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富察皇后,所以基本上沒有高佳氏什麼事。

富察皇后是原配夫人

首先,在過去,一個女子她最在意的事情是什麼?就是名分,一個女子沒有名分,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你看在康熙五十年,鈕祜祿氏生下了兒子弘曆之後,她依然沒有得到任何名分。

所以弘曆從小生活在什麼樣的境遇下,大家其實想都能想到。 那到了雍正元年,雍正皇帝秘密立儲弘曆。弘曆不知道,但是雍正知道,所以在雍正五年,雍正給弘曆指婚的時候,他清醒的意識到,他指給弘曆的可不僅僅是弘曆的福晉這麼簡單,他指給弘曆的更是大清國未來的國母。



所以千挑萬選終於選到一個合適的人選,她就是察哈爾總管李榮保的女兒富察氏,富察氏雖然出身高貴的名門,但是史書記載她崇尚節儉,從來不御珠翠,不會戴金銀珠寶這些東西,偶爾就是戴些通草絨花。 所以她沒有官家小姐的嬌縱,相反的是非常有教養的一個女人。

所以,弘曆與富察氏成婚,面對如此溫文爾雅,秀外慧中的大家閨秀,在16歲與15歲青春懵懂的時候,他們也雙雙墜入了愛河。

富察氏散發人格魅力

他們在夫妻相處後,乾隆感受到富察皇后對他的用心,因此也情根深種。

說有一年在北狩的路上,乾隆皇帝對富察皇后說,有感於老祖宗創業艱難,他說那個時候太窮了,袖口連一個完整的皮毛都沒有,還得拿鹿尾絨毛來給它鑲邊。

回到了紫禁城後,富察皇后連忙讓內務府給她取來了鹿尾絨毛,親手縫製一個裝火石的香囊,用鹿尾絨毛鑲邊,把它送給了乾隆,乾隆掛在腰上,一掛就是一輩子的時間。

還有一年乾隆皇帝得了皮膚病,身起了癤子,太醫跟他講,說你這個病每天都要換藥,不出百日它好不了。富察皇后害怕宮女們手輕手重,她不放心,於是親自從長春搬宮搬到養心殿,每天伺候乾隆皇帝換藥,直到乾隆痊癒之後才依依不捨地回到了自己的寢宮長春宮。

《郎潛紀聞》 孝賢皇后阿文成公雲:“純聖壯年,曾患癤,甫愈,醫雲:須養百日,元氣可復。孝賢皇后聞知,每夕於上寢宮外居住奉侍,百日滿後,始回宮。”

失去富察皇后,心如刀絞

乾隆這輩子太在意自己庶出的身份,所以他這輩子最大的夢想就是立一位嫡子來做他的接班人,只可惜富察皇后的兩個兒子永璉和永琮,很少就已經早殤。

為了寬慰富察皇后,乾隆13年,在東巡齊魯的路上帶上了富察皇后。只可惜在回來的途中,路過山東德州地界的時候。或許是兒子早亡也有關係,富察皇后因為寒疾不幸病逝於青雀舫。


在富察皇后去世的船艙裡,乾隆提筆寫下了恩情廿二載,內治十三年,忽作春風夢,偏於旅岸邊,聖慈深憶孝,宮壺盡欽賢,忍誦關雎什,朱琴已斷絃。

這詩更像是一位深情的丈夫,在思念他逝去妻子的情郎。情到深處總要找個發洩的地方吧,機會來了。

在富察皇后去世之後,乾隆皇帝斷然下令還要把皇后去世的那艘船運到京城,解了他的念想。可是青雀舫太大,城牆高門洞小,怎麼運進來呢?

乾隆態度強硬,後來呢,還是禮部尚書海旺出了一個主意,在城牆上架了幾個木頭梯子,裝上滑輪,用新鮮蔬菜的菜葉兒做潤滑,愣是把這艘船划進了京城,解了他的念想。

日夜思念,恨不能早與你相見

在富察皇后去世的乾隆13年,乾隆皇帝下令,封印了長春宮,長春宮再也不能住人了,直到乾隆禪位的那年為止。

每當他思念皇后都會走進長春宮,並且每到皇后的忌日,他在長春宮裡一待就是好幾個時辰。



有一天晚上他又一次從夢中驚醒,又提筆寫了一首詩:其來不告去無詞,我昨天晚上夢到你了,來無影去無蹤。兩字平安報我知,告訴我你一切安好,只是看我怎麼樣?只有叮嚀思聖母,只是問一下皇額娘是否康健,更教顧復惜諸兒,再問一下孩子們是否在健康成長,醒看淚雨猶沾枕,醒來以後才發現淚水沾滿了枕巾,靜覺悲風乍拂幃,秋風一吹屋幔捲起,淒涼的意境油然而生。似昔慧賢曾入夢。慧賢皇貴妃高佳氏薨逝的時候,還有你在我的身邊來寬慰我。 尚餘慰者到今誰,如今你也去了,誰在這個時候的再來寬慰我啊。

這個時候的乾隆更像是寂寞的老人。乾隆55年,這一年他80歲了,他再次來到富察皇后的陵前,極賦深情的對她說,我的皇后啊,我三年沒來看你了,我是日夜思念你,她們都說我身體健康。能活到一百歲,其實我也不想活到一百歲,假若他們一語成真,那我今年八十歲了,再等我20年,20年之後,我就能再次來到地下與你相見。

所以完全可以感受出來,乾隆的感情世界當中永遠有一種揮之不去的富察情節。這也註定了烏拉那拉繼後她的悲慘人生。

所以呢,大家請注意,在富察皇后去世之後,乾隆皇帝立下一個誓言,此生再也不會和第二個女人共度一個完整的夜,他說道做到,遵守這個誓言,整整一輩子時間。

《清史稿》朕自孝賢皇后去世之後,養成獨宿習慣多年

所以呢,古今中外能有幾人能夠做到乾隆這樣呢,對高佳氏是沒有過,他身為帝王,能為愛情遵守一生的誓言,也算是一個情種了。


瀟然歷史觀


作為皇后,雖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作為女人,富察的一生,實在太不幸了。光是經歷兩次喪子之痛,就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更不必說平日裡要承擔撐起後宮,母儀天下的責任了。


而當得知皇后的死訊後,乾隆的反應卻讓人直呼:男人都是大豬蹄子!


那麼在歷史上,乾隆和富察的感情究竟怎麼樣呢?乾隆皇帝到底有多愛這位皇后呢?

適逢七夕臨近,讓我們通過幾個片段,感受一下這對帝后CP的世界。

人 生 若 只 如 初 見

那一年,一個是少年天子,鮮衣怒馬,意氣風發;一個是名門閨秀,明眸善睞,亭亭玉立。


富察皇后僅比乾隆小一歲,嫁給乾隆時才16歲,是乾隆的初戀。乾隆號長春居士,登基後他將富察皇后的寢宮命名為長春宮,在圓明園賜居長春仙館,這樣的寵愛,不要太甜。

這麼看,兩人還挺有夫妻相的


富察家族出自金國的蒲察氏,先祖隨著愛親覺羅家族東征西討,入關後被封作八旗之首鑲黃旗,極為榮耀。她年輕時,就被雍正欽點嫁給乾隆,登基後升為皇后。


皇后孃家勢力有多大呢?《清稗類抄》提過傅恆這個小帥哥尊貴無比,乾隆親自為他舉辦生日宴會,傅恆不想太過破費,就宣佈送禮只要送:"四王吳惲書畫"就好。


四王吳惲是清初的六位書畫家,但在乾隆時期還不算大咖,沒想到傅恆這話一出,比微博百萬粉大V發的軟文還有效,作品被一掃而空,價格還翻了幾倍。

小鮮肉傅恆


富察氏出身好,長相標準,舉止端莊。她識大體,在乾隆忙於政務時,她把後宮管理得井井有條。又能體貼皇上的心情,在他煩悶的時候開導他。皇上想去放鬆,兩個人就跑去騎馬。

作為皇后,《清史稿》說她:"後恭儉、平居以通草絨花為飾,不御珠翠。

"不愛化妝和珠寶,常常素面朝天。


有次皇后聽到乾隆感嘆:以前滿族在關外的時候,衣服袖子上,用鹿尾巴絨毛緣個邊就算很好的裝飾,不像現在競相奢華。"之後她便選用鹿尾巴毛,做成荷包送給乾隆,表示不忘本。


而這個荷包,乾隆在身上戴了一輩子。

年輕的乾隆,其實也是要求勤儉樸素的主(至少口頭上要求)。


曾經他在選秀女的時候,看到候選人穿著底部雕著蓮花形的鞋子,中間塞香粉,每走一步就升一朵蓮花,這種奢侈風流引起他的大怒,馬上叫太監趕她出去(有一女雕鞋底作蓮花形,中實以粉,故使地上蓮花隨步而生。上怒,遽令內監逐之-《清稗類抄》)

有沒有覺得很眼熟?是的,《延禧攻略》就是參考這段劇情。

也因此,這個不愛裝扮的簡約風格皇后,頗得乾隆歡心。

皇后也非常關心乾隆,乾隆生了一場大病,需要靜養百日才會痊癒。皇后便每晚住在乾隆的寢宮外面,隨時服侍,等乾隆完全痊癒後才搬回長春宮。(曾患癤,甫愈,醫雲:須養百日,元氣可復。孝賢皇后聞知,每夕於上寢宮外居住奉侍,百日滿後,始回宮。-《郎潛紀聞二筆》)

這段也被《延禧攻略》沿用,劇中皇后照顧皇帝,甜死了

雨 送 黃 昏 花 易 落

雖然偏受寵愛,但是富察皇后也有心病,那就是她和乾隆生的兩位孩子都早夭。

他們的第一個兒子叫作“永璉”。“璉”是宗室的禮器,《論語》中就有問“何器也”而答“瑚璉也”的對話,也指代治國安邦之人,起這個名字的用意不言而喻。乾隆即位後,便秘密定下了永璉為太子,然而兩年後永璉便不幸病故,乾隆異常悲痛。


後來富察皇后再生了一個兒子,這次取名“永琮”。《周禮》曰:“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琮同樣是一種宗教祭祀和國家大典上的禮器,由此可見乾隆對這孩子的重視,而永琮也曾被寄希望於太子之位,誰知永琮也跟著病逝。


在那之後,她的身體開始不好。宮廷裡有名分的后妃,去世後都必須取諡號,一般諡號是在本人去世後,由大臣擬好,再奏請皇上同意追封。


只有富察皇后在生前,就自己決定好了諡號,她和皇帝開玩笑說:"我以後的諡號用孝賢兩個字你覺得如何?"對於提出自封諡號的孝賢皇后,乾隆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因為愛答應了。(定諡時後戲謂帝曰:「吾他日期以孝賢可乎?」至是帝以夫婦相知遂用之-《清列朝後妃傳稿》)


不但答應,還一直都記得。孝賢皇后死在大運河上時,乾隆寫詩寫說:"聖慈深憶孝,宮壼盡稱賢",認為只有"孝賢"二字配的上皇后。


喜歡這種東西,即使閉上嘴巴,也會從眼睛裡流出來。


必須留意的是,宮廷內非常忌諱談死,連暗示都不行。若是其他人可能導致乾隆龍顏大怒。


比如說乾隆後來的繼後(也就是嫻妃),就是在乾隆南巡途中忽然剪掉自己的頭髮,導致被廢。理由是滿人風俗,皇后只有在皇太后、皇帝駕崩時,才可以剪髮,而皇太后皇帝健在的情況下,繼後卻突然剪髮,無疑是在詛咒他們。於是乾隆氣瘋了,直接廢了這個繼後,以後也不再封后。


還珠格格三的皇后(《延禧攻略》內的嫻妃)就剪了自己的頭髮,吵著要去做尼姑,結果是自己作死真的死了。


後來,孝賢皇后真的離世了。而乾隆皇帝在此之後性情大變,搞得朝廷上下人人自危。

根據《清實錄》和《清史稿》記載,有人因備辦皇后喪禮“失職”問罪,16 人被革職,69 人受處分。有些官員被降級的理由,僅僅是因為皇后的冊寶製造得不夠精良,禮儀的桌子不夠乾淨……

還有 53 名文武大臣,因為沒有上奏要求入宮叩謁孝賢皇后的梓宮(皇后的棺木),也被乾隆處分。接著還有在孝賢皇后去世百日內剃髮的大臣,一個個遭到貶絀。


被連累到的還有親生的孩子,當乾隆發現皇長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在喪禮上表現得不夠悲痛時,也大發雷霆。這兩個皇子,後來喪失了競爭皇位的機會,雙雙去世。

愛 你 就 想 陪 著 你

有人認為這是乾隆利用皇后的死大做文章,引發政治風暴。但後面的一組數據顯示,乾隆對富察皇后用情之深,確實令人唏噓。

《清實錄》是相當於帝王的日記,記錄他的行動,在孝賢皇后去世還沒安葬的這段期間,幾乎有涉及到乾隆的紀錄,都有一句:"孝賢皇后梓宮前奠酒。"(梓宮是皇后的棺木)

算一算,孝賢皇后在乾隆 13 年 9 月去世,乾隆 17 年 10 月正式下葬帝王陵寢。總共 50 個月的時間,乾隆去停靈處探望她高達 80 幾次,一個月超過 1 次。(另一個記錄說118次?)

乾隆到皇后梓宮祭酒的統計次數,共有 82 次,考慮梓宮只是暫時的停靈處,皇后放了四年,是因為陵墓還沒蓋好。資料來源:中研院《清實錄》資料庫


而同時乾隆要南巡、要平亂、要宮鬥、要攻打臺灣,就知道這樣的探望頻率有多頻繁了。孝賢皇后安葬後,乾隆皇帝每次去謁陵,一定會去孝賢皇后陵祭拜,《清實錄》記錄乾隆在乾隆 17 年到 60 年,謁陵的次數有 281 次,橫跨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


要知道,那年代沒有高鐵,皇上出發謁陵也不是《還珠格格》演的那種微服出巡,肯定是每場都要舟車勞頓的,幾百人的大陣仗的。

謁陵有時候是乾隆親自到現場,有時候是下旨要人代理。但是,即使是祭拜清朝開國祖先的陵寢這麼重要的祭典,一年也就去 1 次,想想乾隆活到 87 歲,就算一歲還是嬰兒就開始拜(實際上不可能),拜祖宗最多也就是 87 次,但是他去探望孝賢皇后的次數將近 300 次,可見得這思念有多深。


乾隆到皇后陵寢祭拜的統計次數,共有277次,延續了半個世紀之久。資料來源:中研院《清實錄》資料庫


為 你 寫 一 百 首 詩

在皇后喪滿百日時,乾隆寫了一篇《述悲賦》。這篇悼念孝賢皇后的文章,句句含情,字字珠淚,感人肺腑,深情款款,刻骨銘心。被鄭重地載入清史稿。


在這篇賦中,乾隆寫到:


皇后與世長辭,留給我無盡遺恨。深切地自責卻不可追悔,我不斷追思皇后一生的事蹟。她的音容笑貌時刻出現在腦海中,失意恍惚悵然若失。面對六宮妃嬪,卻想著皇后的倩影;可憐和敬公主,這麼小就失去了母親!(去內朝兮時未幾,致邂逅兮怨無已。切自尤兮不可追,論生平兮定於此。影與形兮離去一,居忽忽兮如有失。對嬪嬙兮想芳型,顧和敬兮憐弱質。)


而從此,乾隆的餘生在每每思念皇后之時,就會真情流露,最後化成篇篇飽含深情的悼亡詩。

早知道兩個人孩子的夭折,會讓皇后早逝,我寧可從沒要過孩子。


七夕的時候,我羨慕牛郎織女尚能一年一會,卻恨自己與皇后卻永遠不能重逢了。自己的思念問天問大地,又有誰能回答呢。


與其讓我思念你,不如讓我長睡不復醒,這樣就能在夢裡和你重逢了,而每每醒來,發現枕頭已經溼了。


八十歲的乾隆寫到:即使我有幸活到百年,那也不過是晚二十年在地下見到你。

最後一次至愛妻陵前,是在 86 歲那年,乾隆寫下這樣的傷感詩句:

吉地臨旋蹕,種松茂入雲。暮春中浣憶,四十八年分。

此時,兩人已經陰陽分離整整 48 年了,次年乾隆逝去,終於能和富察皇后團聚。



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從少年相識,到中年分別

乾隆和富察氏攜手共渡了

22 年的幸福時光

青梅枯萎,竹馬老去

但對你的思念卻沒有一刻停止

如果他不是皇帝,她也不是皇后

會不會有不同的結局呢?


玩轉文化生活知識,關注【東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買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選!


東家APP


這個暑假是《延禧攻略》的天下。劇情緊湊不拖拉、製作精良、演員演技均在線,不少人熬夜追劇。尤其是劇中一反以往宮廷劇皇后的“惡毒人設”,富察皇后幾乎是完美的形象,帝后CP狂撒狗糧。

很多網友就會有疑問:歷史上的乾隆是真的這麼愛富察皇后嗎?和貴妃高佳氏相比,他更愛誰呢?我們這就來分析一下!

劇中,乾隆和富察皇后是少年夫妻,從王府一直攜手到紫禁城,伉儷情深——他們之間有著許多平常夫妻之間的小互動。

他會直接對富察說宮女意圖勾引他(其實是他自戀了),讓富察要當心,可見乾隆對富察是相當關心信任的;

為了能博富察皇后一笑,乾隆從千里之外運荔枝樹,挑出最好的幾棵荔枝樹給了皇后,還為她辦荔枝宴,讓後宮妃子們羨慕不已。而富察皇后失去第一個孩子時,她頹廢了好幾年,內心是責怪皇上的——但乾隆非但沒有怪罪,還經常命富察皇后的弟弟傅恆去安慰她,想盡辦法幫助她走出來;

當魏瓔珞涉嫌害死裕太妃時,乾隆是打算治罪的。但當富察皇后求情,說魏瓔珞是她的希望,乾隆便不再深究。

只可惜,在《延禧攻略》中善良溫柔的富察皇后在一連串的打擊下,選擇跳樓自殺。她最後也沒有給乾隆留下什麼話,可乾隆依然厚待她的家人,從未忘記過她。

而真實歷史上的乾隆對富察皇后的愛比電視劇中來得更熾烈、深情。

例如:乾隆確實曾在他青年時期就早早備下密詔要把皇位傳給富察皇后所生的嫡子永璉,但可惜永璉福薄早夭。

富察皇后在連續失去二個兒子之後身體一直不好,抑鬱成疾。乾隆為讓她寬心就帶著她一起南巡,卻沒想到富察皇后竟在濟南迴程的路上患重病去世。悲傷至極的乾隆斥巨資將他們乘坐的船從濟南運回北京,只因這是富察皇后最後待過的地方。之後的幾十年裡乾隆因為怕觸景傷情,多次南巡中都沒有再踏入濟南半步。

乾隆尤為看中富察皇后的葬禮,所以當大臣將皇后的葬禮只是按照常規禮制舉辦時,乾隆竟一反常態下旨處死、革職查辦了不少人;後也有大阿哥和三阿哥因為在葬禮上哭的不夠真誠,乾隆一氣之下就剝奪了他們的繼位權。

乾隆一生還為富察皇后寫了100多首悼亡詩,甚至為她寫下了“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當初盼夢熊”這樣的詩句,乾隆思念富察皇后,竟嘆到:如果早知道沒有孩子你也會離開,當初又何必讓你生孩子呢!——直到乾隆86歲的時候,還在富察皇后墳前寫輓詩,說:“想起與富察皇后以前的美好生活,人們都說我是十全老人壽命會很長,可我就想早點到地下和你團聚相守!”。

由此可見乾隆對富察皇后的用情至深。

另外,劇中的高貴妃地位僅次於富察皇后,又常常和皇后叫板,在後宮中更是“橫著走”,這種種跡象說明高貴妃必然是受寵的。

當高貴妃被潑鐵水受傷後,害怕留疤不願接受治療時,乾隆得知後第一時間就要求強制為她診治,並言明生命更重要——可見乾隆對她並不僅僅痴迷於美貌。

然而,高貴妃將死之時,為乾隆唱曲、打感情牌,以求博得乾隆的同情。當一個女人以同情換取乾隆厚待自己的親人,無疑是可悲的。

所以在《延禧》中,富察皇后是乾隆一生的摯愛;而高貴妃終其一生都在求乾隆的愛,但看起來乾隆對她的寵大於愛。

但是,歷史上的高貴妃其實性格溫婉,和富察皇后關係特別好。

同富察皇后一樣,高貴妃也是在乾隆少年時期嫁給他的。不過因她出生為漢人,在等級森嚴的清朝地位很低,一開始只是普通的侍妾——但很快她就被“提拔”為側福晉。乾隆當上皇帝后,更是直接冊封她為貴妃,還將高貴妃的家族抬旗。雖然高貴妃一生沒有子嗣,乾隆最後還是冊封她為皇貴妃。

在乾隆帝留下的與高貴妃有關的筆墨中可以看見,高貴妃與富察皇后是“同心益友”、“佐助中宮”。

如果不以現在的愛情觀來看,歷史中的乾隆對富察皇后和高貴妃應該都有愛,不過他對富察皇后的愛要來得更深厚、濃烈、真切、長久。(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戀小暖)


電影爛番茄


自古帝王多無情,只是未遇真愛人。

有關乾隆的風流韻事在野史和各類古裝劇中屢見不鮮,其實這還真是冤枉乾隆了,乾隆在歷史上還真不是一個濫情的男人,相反是一位十分專情的男人,他唯一專情的女人就是富察皇后。

富察氏既然能握緊乾隆的心,身上自然有著與眾不同的地方。除了擁有高顏值、好家庭、高學歷、豐富的藝術細胞外,最大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理解乾隆,想必這一點也是很多男人希望自己另一半能給予的。

雖然富察氏貴為大清國母,但是平時卻不穿戴金銀珠玉,穿著打扮很樸素典雅,還經常素顏示人,一副冰美人的感覺,和宮內那些庸脂俗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為帝王的丈夫乾隆看到這些,並沒有嫌棄她反而十分讚歎富察皇后,再加上富察氏家族在朝廷十分具有影響力,乾隆更對這位賢惠貌美、文靜端莊、深明大義的妻子恩愛有加。

乾隆十三年(1748年)富察氏在陪伴乾隆東巡的路上因病去世,乾隆十分傷心。玩也不玩了,就立即親自護送富察皇后的棺材回京,並以史無前例的高規格皇后葬禮操辦,如有異議者嚴懲不貸。乾隆為她欽定“孝賢”的諡號,並把自己治國的功勞也分給孝賢皇后一份,認為孝賢是自己一生唯一的知音。



至於高佳氏自然各個方面都比不上富察氏了,畢竟當年只是乾隆府邸的一位侍女,後來是憑藉其父江南河道總督的功勳才被提升為乾隆的側福晉,不完全是出於愛,更多的是政治需要罷了。

綜上,毋庸置疑,乾隆最愛的就是相濡以沫的富察皇后。

( 配圖來自網絡)我是納蘭軒若,歡迎關注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