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B站小黑屋“探监”,是许多人最爱的下饭环节

打开B站小黑屋“探监”,是许多人最爱的下饭环节

mumu丨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梦幻西游》的。

在游戏里,玩家如果做一些为人所知的坏事会减少人气,比如野外PK。如果人气太低,有可能被官府通缉捉拿而打入大牢。

  

打开B站小黑屋“探监”,是许多人最爱的下饭环节

  这大概是我最早接触“小黑屋”的地方,看着外面人来人往,自己只能在角落静待,实在不是滋味。

  BB姬前两天发现,在B站也有一个小黑屋,它就静静地杵在B站频道/分区的一个不起眼角落里。

  

打开B站小黑屋“探监”,是许多人最爱的下饭环节


  网上冲浪、和人聊天,难免会有些粗鄙之语,暴躁脾气上来了真是谁也挡不住。

  小黑屋最早上线于2017年2月。当用户出现违反社区规范的行为时,就会被处以时长不等的封停,并在小黑屋版块中公示。

  

打开B站小黑屋“探监”,是许多人最爱的下饭环节


  本来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很正常的封禁机制。

  但如今互联网上正在盛传着一种emoji语言,通过图像符号堆砌一些情绪化的语言,更不用说中华语言博大精深,完全能够骗过机器审核和屏蔽词列表。

  好在B站还有另一手,除了因弹幕发布过快和大量重复弹幕刷屏触发的系统自动制裁外,还设立了一个用户自发组成的审核众裁组织,叫“风纪委员会”。

  

打开B站小黑屋“探监”,是许多人最爱的下饭环节


  “风纪委员”也算是非常具有B站特色的名词了。

  要知道,B站的名字(bilibili)源于当时热门动画《魔法的禁书目录》和《某科学的超电磁炮》中的人物御坂美琴的绰号。

  而在动画中,风纪委员是一种学校内的职务和身份,读作Judgment(夹击妹抖、炸鸡馒头),负责管理校园纪律,相当于国内的纪律委员。

  

打开B站小黑屋“探监”,是许多人最爱的下饭环节


  是的,B站的风纪委员会由B站用户自行组成,通常有几百位。

  

打开B站小黑屋“探监”,是许多人最爱的下饭环节


  根据其他用户举报内容,结合原视频进行裁定投票,决定是否要进行封禁/删除,还是不予追究。

  在此机制下,就算是“碧诗”也不能幸免。

  

打开B站小黑屋“探监”,是许多人最爱的下饭环节


  

打开B站小黑屋“探监”,是许多人最爱的下饭环节


  每一个被举报封禁的弹幕/评论/个人签名都会有工作人员做出批注。最骚的是,小黑屋的所有公示底下都是可以评论的。

  你想啊,你要是嘴里被人塞了口球,什么话也说不出来,然后被各种奇奇怪怪的路人指指点点,心里会怎么想?

  

打开B站小黑屋“探监”,是许多人最爱的下饭环节


  被封禁的人或许十分不爽,但不得不说,我作为路人观众,一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没事跑到小黑屋“探监”却是格外有兴致。

  或许是国人“看热闹的情趣”使然,对我来说,小黑屋的评论往往比正常的视频投稿都要下饭。

  

打开B站小黑屋“探监”,是许多人最爱的下饭环节


  键盘侠与地狱黑齐飞。你会在小黑屋里发现很多神奇的矛盾存在。前脚有人对专科学历开喷,后脚有人问高考686分什么意义,莫名的般配。

  

打开B站小黑屋“探监”,是许多人最爱的下饭环节


  急躁是年轻人的魅力之一,一言不合就翻脸是现代人生存的本领。

  和朋友斗表情包如数家珍的我们,可能在现实里一遇到吵架就变成植物人,在网络上吵架却可以像个豌豆射手一样重拳出击。

  

打开B站小黑屋“探监”,是许多人最爱的下饭环节


  因为违规评论中的一些词实在污眼,所以会被工作人员用「*****」星号代替,不少人反而在评论区里玩起了完形填空。

  

打开B站小黑屋“探监”,是许多人最爱的下饭环节


  有些人看到评论区不阻止星号的使用,打起了小聪明,还会通过发送「*****」来怼人以期避过系统屏蔽机制。

  类似的手段还真不少。最奇葩的是,在B站的小黑屋示众墙上,竟然有不少操着一口子四不像的拆腻丝English在那骂脏话的。

  

打开B站小黑屋“探监”,是许多人最爱的下饭环节


  划重点,“即使拼写错误或者语法错误也不行”。所以说啊,用英文骂人也就算了,用错了是最没有牌面的。

  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机翻洋文粗口并非孤例。在小黑屋探监的过程中,我一路看到各种用意大利语、法语、俄文的……

  你甚至还能在B站小黑屋里学到连百度翻译都不会的阿姆哈拉语。

  

打开B站小黑屋“探监”,是许多人最爱的下饭环节


  刚看到这堆乱码我是懵逼的,特地复制一遍,在谷歌上搜索了一下。

  不查不知道,原来竟是埃塞俄比亚的官方语言。(百度翻译实属废物)

  

打开B站小黑屋“探监”,是许多人最爱的下饭环节


  还有人试着用拼音蒙混过关,让我一下子回到了小学第一课。

  说实话我还蛮佩服的,要知道在这打字全靠键盘、动嘴都稀罕的互联网时代,真要打出一段汉语拼音还是要费一番工夫的。

  当然了,不管你是工地英语还是小学拼音,最终还是逃脱不了铁拳的制裁。

  

打开B站小黑屋“探监”,是许多人最爱的下饭环节


  有人说,“喷子在网民中只占2%,却贡献了98%的垃圾信息”。在偶尔的2%稍微正常点的言论中,也不乏玩梗之辈,甚至会让你觉得这些封禁简直莫名其妙。

  比如下面这个,如果不看原视频的话,你可能会奇怪怎么单单发了两个字就进去了?绝壁是最冤枉的封禁了!

  

打开B站小黑屋“探监”,是许多人最爱的下饭环节


  但回头一想,在一个恋物癖犯罪视频里发血赚,而且还上了热评,确实有些不妥。

  最骚的是,原视频都已经被删了,这条小黑屋公示还挂在B站上。哎,这真是:上联血赚,下联血亏,横批贫血。

  

一般永久封禁的要么是太过分的,要么是有不少“前科”的。你会发现很多都是回头客,不是在小黑屋,就是在去小黑屋的路上。

  不知道是不是对进小黑屋这事上了瘾,有的人,刚一解禁又急着出来送头了。

  

打开B站小黑屋“探监”,是许多人最爱的下饭环节


  (orphan,孤儿)

  这不?我完全能够想象出他刚解禁时的意气风发,然而就因为一句嘴臭又进去了。

  大概就是窃格瓦拉的真实写照吧。小黑屋是他永久的归宿,每次进去就像回家一样,里面个个都是人才,嘤嘤嘤又好听,超喜欢在里面。

  

打开B站小黑屋“探监”,是许多人最爱的下饭环节


  由于即使封停结束,小黑屋公示也不会撤下。某种程度上,让小黑屋成为了一个有B站特色的记录版块。

  比如接下来的这个封禁:

  

打开B站小黑屋“探监”,是许多人最爱的下饭环节


  去年3月25日半夜,在一个叫“坏学生土豆”的up主的视频中,417楼有位叫 iWanx 的人发布留言评论,“我现在要去自杀,死后的世界会是怎样”,疑似自杀倾向。

  这条不起眼的评论被网友发现,大量热心人纷纷留言进行安慰,短短几个小时就破了几百条回复。大家希望能够救到他,于是四处扩散希望官方可以注意到。还有人通过搜索iWanxi的网易云音乐和微博账号确定该用户身在广州/天河区。

  

打开B站小黑屋“探监”,是许多人最爱的下饭环节


  据说B站因为此事件关服半小时追踪IP,疑似网警介入。网警有没有介入我们并不知道,但当时B站确实因不明原因瘫痪了半小时。

  此时已是凌晨3点,很多人熬夜守候消息。眼看着热度起来了,这时出现了一个小号,冒充自杀者说自己没有自杀,吸引了客服和大部分网友的注意力。好在被热心网友看出破绽。

  事情最后冒牌小号被封禁了,自杀者本人万幸也被救回来了。

  

打开B站小黑屋“探监”,是许多人最爱的下饭环节


  最后回到B站的小黑屋的话题上。其实“风纪委员会”这个机制不管是B站内还是B站外,风评都不是特别好。

  很多人评价B站的“夹击妹抖”时,就会拿古希腊城邦的陶片放逐法来类比,觉得门槛实在太低,基本就是随便一个阿猫阿狗都能当,还总有人拿鸡毛当令箭。

  偶尔还会出现误判的情况。

  

打开B站小黑屋“探监”,是许多人最爱的下饭环节


  法国画家雅克·大卫的《苏格拉底之死》

  今年B站的财报里提到,小破站的活跃用户达到1.5亿,而B站所强调的自我定位一直是“国内领先的年轻人文化社区”。特别是有大量的未成年聚集在B站的情况下,小破站早已经不是那个二次元、小众的圈子了。

  所以当我看到在冒牌iWanx的小黑屋封禁公示下,竟然还有其他被帮助的人,就特别感慨。

  

打开B站小黑屋“探监”,是许多人最爱的下饭环节


  弹幕网站的用户之间交互是很弱的,但又比其他社交网站具有更强的黏性。想要维持一个良好社区氛围很难,光靠所谓的人工智能、机器判断,没法顾及到各个方面,依旧需要各种人的力量。

  维持原状,大概是现行情况下,还算折中的一个能够减轻审核压力以及清理不良言论的方式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