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为什么把蜜脾建在上方,子脾建在下面?土法取蜜时全部要刮掉,不利于蜂群繁殖吗?

农村黄三哥


考古学家通过对蜜蜂化石的演算,大约在一亿二千万年前,蜜蜂的雏形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经过不断的进化和演变,形成了蜜蜂特有的生活习性,其中把蜜脾建在巢脾上方、子脾建在下方,就是蜜蜂的生活习性之一。杀鸡取卵的土法取蜜方法,把蜜脾子脾全部刮掉,不利于蜂群繁殖,严重影响蜂群发展。

蜜蜂把蜜脾建在巢脾上方,子脾建在下方,是蜜蜂长期进化和演变形成的生活习性,有利于蜂群保温、方便饲喂幼虫,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一、利于蜂群保温

1.蜂王从蜂巢中央巢脾的中心巢房开始产卵,沿螺旋线依次展开,形成一个椭圆形,中央巢脾子圈最大,两侧依次缩小,整个蜂巢的子脾形成一个椭圆形球体。蜜蜂的繁殖温度是34-35度,椭圆形球体表面积小,有利于蜜蜂密集,保持蜂巢恒定的繁殖温度,提高繁殖效率。

2.野生蜂巢的上端直接粘贴在石壁、木壁上,如果子脾建在巢脾上端,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大。在果巢脾上端及边角储存蜂蜜后,形成一个缓冲带,把子脾与石壁、箱壁有效隔离 减少巢温流失,更有利于蜂群保温。

二、便于蜜蜂饲喂幼虫

1.每只幼虫平均每天需要饲喂1300次,蜜蜂把蜂蜜、花粉储存在子脾上端及边角,方便蜜蜂饲喂幼虫。如果蜂蜜储存距离过远,势必影响蜜蜂的工作效益。

2.储存在子脾上端的蜂蜜,是用来饲喂幼虫的。当储蜜较多时,为了不影响蜂王产卵,蜜蜂把部分蜂蜜搬到边脾位置存放;储蜜不足时,又会把蜂蜜储存到子脾上端。流蜜期,如果其它巢房都储满蜂蜜后,就会出现蜜压子圈现象,即蜂王产卵与蜜蜂储蜜互相抢夺巢房。

土法取蜜时蜜脾子脾全部刮掉,相当于杀鸡取卵,不利于蜂群繁殖,影响蜂群发展

一、土法取蜜时蜜脾子脾全部刮掉,对蜂群造成的危害

1.杀鸡取卵的取蜜方式,将蜂巢中卵、虫、蛹全部毁于一旦,20几天内,蜂群呈逐渐衰退状态,严重影响蜂群发展。中蜂王按每天产卵600粒计算,20天共有卵1800粒、幼虫3600只、蛹6600只,全部发育成蜂,相当于4脾足蜂。

2.一只工蜂一生分泌0.05克蜂蜡,一个中等蜂群年产蜂蜡1-2千克,每产一千克蜡需消耗6-7千克蜂蜜。毁巢取蜜后,筑造巢脾需要耗费大量蜂蜜和增加蜜蜂工作量。

3.毁巢取蜜造成蜂王无处产卵、蜜蜂无处储存蜂蜜。既影响蜂群繁殖,又影响蜂蜜产量。甚至造成蜜蜂食物缺乏。

4.蜜蜂采集花蜜或人工饲喂的糖浆,需要蜜蜂7天左右的时间进行转化和酿造,蜂蜜才能成熟,把巢内蜂蜜一扫而光后,即使外界有蜜源或及时进行人工饲喂,未经酿造成熟的花蜜或糖浆饲喂幼虫后,容易导致蜜蜂消化道疾病。

二、有利于蜂群繁殖的土养取蜜方法

(1)大流蜜期取蜜法

在大流蜜前期,待蜂蜜成熟后, 选择蜜脾较多的一半蜂巢割取,保留子脾多的蜂巢,过15天左右割取剩余的一半。利用蜂王喜欢在新脾上产卵的习性,第一次割蜜后,蜜蜂积极造脾,蜂王逐渐在新脾产卵,经过半月左右的时间,老脾上子脾已经大部分出房羽化岀房。这样交替割蜜,既保留较多子脾,又更换了旧脾,还为蜂群保留了足够的饲料。

(2)在土养蜂箱中加装十字架

在直立蜂桶或板箱的中间,用两根木条加装一个十字架,蜂箱的底部和顶部可改为活动板。割蜜时,只要割取十字架上端的蜂蜜即可,不会影响固定在十字架下端的子脾。取蜜完毕,把蜂桶倒置,巢脾朝上,蜂王逐渐在十字架下端新造的巢脾产卵,待上端子脾羽化,老巢脾供蜜蜂储蜜,下次割完蜜,再把蜂箱倒置。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土法割蜜伤及子脾的弊端,有利用蜂群顺利发展。

总结:蜜蜂把蜜脾建在巢脾上方,子脾建在下方,是蜜蜂长期进化和演变形成的生活习性,有利于蜂群保温、方便饲喂幼虫,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土法取蜜时蜜脾子脾全部刮掉,相当于杀鸡取卵,不利于蜂群繁殖,影响蜂群发展。选择大流蜜期取蜜法和在土养蜂箱中加装十字架,可以有效避免土法割蜜伤及子脾的弊端,有利用蜂群顺利发展。


蜂语语


蜜蜂为什么把蜜脾建在上方,子脾建在下面,土法取蜜时全部要割掉,这样利于繁殖蜜蜂吗?

关于蜜蜂把蜜脾建在上方,完全说明了蜜蜂的聪明和人类是一样聪明的,因为蜂蜜的比重是比其一般的物体较重的,蜜蜂把蜜脾建在巢脾的上方,是为了保持巢脾的重量中心不受影响,才建在上面的。因为蜜蜂巢脾的重量中心和人类的重量中心是成反比的,人们在世界上生存的立足点是依地面承受最重的,也就是下重上轻。蜜蜂巢脾的重量立足点是依框架的上面接触面最大,以框梁的上边为重量最重为立足点的,这样才不会使巢脾脱落,如果蜜蜂要是把比重大的蜜脾建在下面,在天气炎热时,蜂巢内温度一升高,巢脾的蜂蜡会变软,就会使巢脾下垂脱落,造成毁脾现象,蜜蜂把蜂蜜建在上面,因为下边是空着的,没有立足的地方,所以才把一蜜脾建在上边,就不会造成巢脾下重上轻造成巢脾脱落,这就是为啥蜜蜂把蜜脾建在上面的原因。

为什么蜜蜂会把子脾建在中间,这是因为有于蜜蜂的一生生存是球体型,也就是蜜蜂的繁殖也是闱绕着球型壮才能夠生存繁殖的,蜜蜂把子脾建在中间,完全是为了繁殖时对保持子脾的衡温有利,不会使子脾中间的衡温散失过快的原因才把子脾建在中间的。

为什么土法取蜜会连巢脾一块刮下来,这主要是因为老式的蜜蜂饲养方法不是活框饲养,巢脾完全是建在蜂箱的上面的,不能夠活动取出来,只有在取蜜时连巢脾一起刮下来。过去的取蜜是有季节性的,我地一般一年只取一次蜂蜜,也就是二十四节的霜降后开始割刮蜂蜜,因为这时里面子脾不多,和子脾面积也小,割刮下来的蜜脾上是无有幼虫的,并且不是把所有的蜜脾全部取出来,而是还要给蜜蜂留足充足的饲料糖,只是割刮掉多余的蜜脾,所以也就不会影响到蜜蜂的繁殖。


纯正农家蜂蜜


蜜蜂存储密糖是有规矩的,正常情况下是子脾在蜂巢脾的中下边,蜜糖在蜂巢脾的边上角。蜜蜂这样利用巢脾当然是有道理的。

为什么子脾要在中下面,蜜脾要在边上角

因为幼虫发育必须要维持35摄氏度的蜂巢温度,外界气候变化多端,想要蜂巢房维持正常的35摄氏度温度,都必须依靠工蜂密集维持。在蜂巢脾中下面是蜜蜂聚集最多的,不容易受到外界气温的影响,所以最容易保持35摄氏度的蜂巢温度,这样幼虫才能正常发育。

蜜脾是不在乎外界气候变化的,用不着放在中间受到保护,而且蜜脾有保温的作用,是最好的保温板。蜂箱边上角是最容易受到外界温度影响的,靠近纱盖的地方更是直接受到外面空气的影响。这样的地方抚育幼虫难以维持正常的温度,难以抚育出健康的幼蜂。如果存储蜜糖就能与外面的温度隔绝开来,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使幼虫能够正常发育。

所以想要幼虫正常发育,必须要让子脾有足够的边角蜜糖,这样不仅仅能保证幼虫吃的足够,而且能有很好的保温作用。这样蜂群才能稳步发展,少得蜂病。


土法取蜜为什么不能把所有的封盖蜜糖取出来?

土法取蜜只能割脾取出来,这样会损伤巢脾,不小心还会伤到子脾,会严重影响蜂群的发展。巢脾损伤,子脾受伤工蜂就得再造,浪费精力也浪费饲料。如果是弱小的蜂群是很难修不好的,如果伤害了子脾也使蜂群迅速衰竭。所以土法取蜜要尽量少割脾,千万别伤害到子脾。

如果割蜜脾贪心把所有的蜜糖取掉,对蜂群的损失就更大了。

一,边角没有蜜糖皮保护子脾,会严重影响幼虫的发育健康。

既然我们明白了边上角的蜜糖脾对子脾是一种保护,如果都割干净,失去了保温作用,让子脾暴露在外面。会因为温度异常影响幼虫发育,也会因为感染了外面的病菌病毒而得病。如果幼虫发育不健康,如果得病,蜂群就会有麻烦了。可能有蜂病发生,也可能因为抚育体质弱,寿命短的工蜂,让蜂群难以发展。

二,封盖蜜脾没有了,幼虫可能会挨饿,影响健康。

幼虫和蜜蜂所需要吃的是酿造好的蜂蜜,那些水蜜是不能直接吃的。水蜜中含有的蔗糖含量大,水分多,幼虫难以消化吸收,吃了也会得病。水蜜酿造出成熟蜂蜜,工蜂得5~7天左右才能完成,所以如果把封盖蜜都取出来,哪怕蜜蜂能够采集回大量花蜜,也没办法抚育幼虫。花蜜不能给幼虫吃,这样幼虫就会挨饿了,如果实在没有办法给幼虫吃没有酿造好的水蜜,也会严重影响幼虫的健康,会发育不良,会得消化道疾病,这样会给蜂群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巢脾损伤太大,工蜂难以修复。

土法取蜜想要把蜜都刮取出来,就要毁坏巢脾。大量的巢脾毁掉对蜂巢会有影响,工蜂就要应该及时修补。如果割脾太多,巢脾损伤太大,弱小的蜂群是难以及时修复的,就会长期影响幼虫的发育,会极大的影响蜂群的正常发展。

工蜂在修补巢脾时,也会浪费大量的体力和饲料。会造成蜜糖不够,幼虫没有精力抚育,这样也会严重影响蜂群的发展。

所以想要蜂群顺利发展,割脾取蜜一定要谨慎。取蜜一定不能一扫而光,要留足蜂群吃的,养蜂人只取去蜜蜂吃不了的蜜。


追花精灵


蜜蜂为什么要把蜜脾建在上方?

就蜜蜂的储蜜来说,并不是说一定就把蜂蜜储存在上方,这种存储方式是存在的,主要是我们常见的意蜂养殖方式,在意蜂养殖中的确蜜蜂具有把蜂蜜存储在上方继箱中的习性,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巢箱中的蜂蜜虽然少,但是也是有储蜜的,而巢箱中的蜂蜜多数存储在蜂群的两边,其余的就是子脾上的边角蜜,边角蜜的存储位置在边角上,靠近中间则边角蜜越来越少,甚至没有。

从蜜蜂的储蜜特点来说,其实并不是说绝对的向上储蜜,结合巢箱养殖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其实蜜蜂储蜜的习性是向冷储蜜,就上面我们提到的几个位置来说,边角上和继箱中以及蜂群的两边都是比较冷的位置,对于蜂群中心来说,由于需要孵化幼虫,中心的温度是最高的,蜂蜜自身具有保温的作用,蜜蜂把蜂蜜存储在蜂群中比较冷的位置,更加利于中心温度的维持,所以从边角储蜜,继箱储蜜和两边储蜜的特点来说,蜜蜂并不是完全的向上储蜜,而是向冷储蜜,而目的就是为了保温。

土法取蜜全部去掉不利于蜜蜂繁殖?

对于土法取蜜来说,如果我们把蜂蜜全部取掉,也不是说不可以,只是我们要懂得辅助蜜蜂度过难关。如果是在外界大流蜜期的时候,我们把蜂蜜全部取干净,但是蜂群中还有巢脾,尤其是在早上取蜜,一般下午的时候蜂群中就会有储蜜存在,只要天气好,全部取干净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我们是在下午取蜜,把蜂群中的蜂蜜全部取干净,在取蜜后天气一直不好,比如说出现蜜源枯竭,连绵阴雨等等。

由于我们取蜜的时候破坏了巢脾,蜜蜂又无法采蜜,加上蜜蜂修造巢脾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必然造成蜂群中长时间缺蜜,如果蜜蜂过多,很有可能导致蜜蜂饥饿死亡。如果我们把蜂蜜取走,蜂群中还有空的巢房,就算连绵阴雨其实问题也不大,我们可以通过辅助饲喂的方式来保证蜂群中有足够的蜂蜜,蜜蜂可以渡过困难期,这样就算我们取蜜过度一点也没有关系。

所以说蜜蜂向上储蜜的习性,蜂部落认为主要是为了维持蜂群内的温度恒定,而取蜜过度是不是不利于蜂群繁殖,主要看我们取蜜过度到什么程度,外面的蜜源和气候条件如何,我们只要抓住一点,取蜜过度可以,但是必须保证蜂群中的储蜜足够蜜蜂度过未来的困难时期,让蜜蜂新采集的蜂蜜能够接上,这样就算取蜜过度也没关系。


蜂部落


我先给大家普及一下小知识:

蜜蜂蜜脾和子脾的区别

1、蜜蜂中的脾可以分为粉脾、蜜脾以及子脾等多种,这些脾的构造与成分都差不多,但是在蜂巢之中的功能与作用却是各不相同的。养蜂的人通常会根据这些脾的不同,把蜂箱里的巢脾分为储蜜区、育子区以及花粉区等多个部分。

2、蜜蜂的蜜脾是蜂巢里面储存蜂蜜最多的地方,而蜜蜂的子脾则是蜂群里面的存有蜂子最多的地方,这也是蜜蜂蜜脾与子脾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蜜蜂蜂箱里的粉脾与上面两种巢脾的特性相同,就是蜂箱里面粉点最多的巢脾。

3、不同身份巢脾的存在,也是蜜蜂最大的特性之一,许多蜂农根据蜜蜂的这种生活特性,能在蜂箱中取出大量比较纯净的蜜脾,这些蜜蜂蜜脾的取出,也是过箱取蜜方法的根源,是人们收取高质量蜂蜜的一种特色技术。

4、蜜蜂中的蜜脾或者子脾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它们都是用大量蜂蜡制成的,是蜜蜂自动造脾的重要成果,这种巢脾也是食用,有止痛、止血以及生肌等多种出色的保健功效。

养过中华蜜蜂的养蜂人都知道,中华蜜蜂的巢脾是上中下结构,上面是蜜脾,中间夹着粉脾,下面才是子脾。这种粉蜜子混合的巢脾,给养蜂人生产蜂蜜,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在摇蜜的时候,还容易弄伤幼虫。其实,这就是中华蜜蜂当前,活框养殖技术的一个弊端,但是,经过我们养蜂人不断的试验和实践,还是研究出了一套中华蜜蜂可以,单箱生产全粉蜜脾的技术,接下来闽南蜂哥就将这套技术分享给大家。

由于中华蜜蜂普遍无法维持强大的蜂群,特别是在分蜂季节,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分蜂热,而生产蜂蜜的最佳时期,也正是蜜蜂最爱起王台的时期,这些都给养蜂人,在生产全粉蜜脾的时候,增添了不少问题。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养蜂人生产全粉蜜脾的最关键因素。

中华蜜蜂单箱生产全粉蜜脾技术

首先使用这项技术,应该采用优质的新蜂王。只有新蜂王的蜂王信息素强烈,才能解决蜂群起分蜂热,给蜜蜂带来的怠工问题。生产蜂蜜时,如果蜂群出现分蜂热,将直接影响蜂蜜的产量和封盖蜜酿造的时间。在生产蜂蜜时,只需要使用一张立式隔王栏,但是在生产蜂蜜之前,就要先做好准备工作。先将蜜脾面积大,子脾面积小的巢脾,进行调整,然后有计划的控制蜂王上去产卵,这样就能获得无子脾的全粉蜜脾。

一.控制蜂王上脾产卵的方法

选择粉蜜占据面积大,子脾占据面积小,而且封盖子已经成熟的巢脾,调到隔板外面,同时加入一张小隔板。如果蜂量足,可以同时在蜂群里加入一张巢础,让蜜蜂造新巢脾。等大粉蜜脾上的封盖子出完了,就能获得了一张,无子脾的全粉蜜脾。调整巢脾需要提前计算大流蜜的时间,不然获得的全粉蜜脾就要提出来统一保存,保存巢脾需要特别处理,否则会被巢虫损坏。

二.全粉蜜脾生产蜂蜜的操作

将蜂箱内部用立式隔王栏分成两个区域,靠近巢门口的区域,放入全粉蜜脾,简称为"产蜜区",另外一边放子脾和蜂王,简称为"繁殖区"。这两个区域是互通的,不过蜂王无法爬到产蜜区里进行产卵。虽然已经分成两个区域,但是整个蜂群还是一体的,只是中间多了一张立式隔王片。由于产蜜区内已经无卵、无虫、无子脾,所以不会产生造王台的现象,当然蜂王的信息素也要足够强,才不容易出问题。如果是临时组建,没有全粉蜜脾,只能选用大面积粉蜜脾和带有成熟封盖子,但是又不能有卵虫的巢脾,调入产蜜区。

经验总结:产蜜区靠近巢门口,符合蜜蜂进出采集便利性,繁殖区远离巢门,不影响蜂群繁殖。组织这样的采集群,要使用优质的新蜂王,生产蜂蜜时,要注意通风。采用立式隔王板,一定要做到蜂王无法进入产蜜区,否则就完全失败

取蜜的方式――杀鸡取卵

土法养蜂取蜜就是蜜、卵虫、封盖子脾一起都割下,然后把蜂蜜压榨出来,卵虫脾就扔了。这种取蜜的方式就导致蜜蜂群势快速削弱,要恢复之前的群势又要花好几个月的时间,这样就不能做到一年多次取蜜。当然有经验的养蜂人会在蜜蜂断子时取蜜,尽量做到不伤蜜蜂不伤子脾,但是不管怎么说还是会损失一部分子脾。农村有句俗语:“端午到,芦苇花谢,蜂断子,可取蜜”。这句话基本意思就是大概在端午节前后,快入夏,野外的芦苇花谢了,蜂王产卵减少准备度夏,这时就可以取蜂蜜。

土法取春蜜,只要蜂蜜不要子脾

无法及时更换蜂王和旧巢础

蜂王寿命可达3年之久,年龄越长产卵能力弱,蜂群的发展后继乏力。土法养蜂就无法及时更替老蜂王,基本就是等新蜂王快出台前2到3天,老蜂王分蜂飞走完成原群蜂王更替。还有就是蜂群自然更换老蜂王,当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土法养蜂由于老王不能及时更替,不利于蜂群快速发展,蜂群不强采蜜也少。中蜂喜欢新巢脾,不喜欢老巢脾,而且中蜂还喜欢啃老巢脾,导致箱底蜡渣堆积,极容易滋生巢虫,巢虫对中蜂的危害很大,严重时蜂群容易飞逃,蜜蜂由于受到巢虫影响,基本是取不到蜂蜜

土法养蜂取冬蜜

土法养蜂为什么一年只取一次蜂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难于管理。总结一下就是管理上困难导致蜜蜂分蜂削弱群势,不能及时割除雄蜂导致大量雄蜂大量耗蜜,老王无法更替蜂群后继乏力,无法更替旧巢础导致巢虫滋生毁坏蜂巢影响蜂群发展,杀鸡取卵式的取蜜制约蜂群发展。所以土法养蜂取蜜一年就取一次,基本一箱只能取个10来斤甚至更少。当然有些有经验养蜂人如果管理跟的上,蜜源条件好,一年可以取两次,一次是端午节前后,一次是12月份取的冬蜜,一箱蜜蜂也能取个几十斤蜂蜜。








港城小鹿


土养蜂群割巢取蜜等于毁巢取蜜,养蜂人需要注意的地方

养蜂人在取蜜的时候,尽量选择在流蜜期的时候,这时蜂群内蜂巢脾的结构,蜂巢脾上的储蜜较多,养蜂人可以挑选蜜脾割取,同时,蜂群在繁殖发展的旺季,这时蜂巢脾上的幼虫数量较多,养蜂人需要避免在此时间段割巢取蜜。

土养蜜蜂割巢取蜜,养蜂人需要注意这些,蜂巢脾上的储蜜是蜂群繁殖发展的储备饲料,在流蜜期割取蜂蜜,有利于提高蜜蜂的采集积极性,帮助蜂群建造新巢脾,同时,在流蜜期之后,这时不宜割取蜂群内的蜜脾。


蜂友会


蜜蜂蜜脾和子脾的区别

1、蜜蜂中的脾可以分为粉脾、蜜脾以及子脾等多种,这些脾的构造与成分都差不多,但是在蜂巢之中的功能与作用却是各不相同的。养蜂的人通常会根据这些脾的不同,把蜂箱里的巢脾分为储蜜区、育子区以及花粉区等多个部分。

2、蜜蜂的蜜脾是蜂巢里面储存蜂蜜最多的地方,而蜜蜂的子脾则是蜂群里面的存有蜂子最多的地方,这也是蜜蜂蜜脾与子脾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蜜蜂蜂箱里的粉脾与上面两种巢脾的特性相同,就是蜂箱里面粉点最多的巢脾。

3、不同身份巢脾的存在,也是蜜蜂最大的特性之一,许多蜂农根据蜜蜂的这种生活特性,能在蜂箱中取出大量比较纯净的蜜脾,这些蜜蜂蜜脾的取出,也是过箱取蜜方法的根源,是人们收取高质量蜂蜜的一种特色技术。

4、蜜蜂中的蜜脾或者子脾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它们都是用大量蜂蜡制成的,是蜜蜂自动造脾的重要成果,这种巢脾也是食用,有止痛、止血以及生肌等多种出色的保健功效。

土法取蜜

1:感觉如下时刻是土养割蜜好时机:退蜂,蜂王大量减少产卵,子脾大量收缩,下一流蜜期刚要开始,蜂王开始扩展产卵圈。

割去蜜脾,修割子脾,把无子和只有卵的巢房全部割掉

2:这个时候蜂群感知外界有流蜜,开始积极饲喂蜂王,蜂王开始提劲产卵,蜂群积极主动,割去蜜脾和修割子脾,不会导致蜂群飞逃,反而促进蜂群修造新脾,积极采蜜和繁殖


义乌豹哥


蜜脾建在子脾上方是为了给子脾保温有利于子脾生张,土法取蜜,不利于蜜蜂繁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