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5《哪吒之魔童降世》:漫谈“中国式看客”背后的成见弊端


豆瓣8.5《哪吒之魔童降世》:漫谈“中国式看客”背后的成见弊端

我命由我不由天,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

前言:

《哪吒之魔童降世》别名(哪吒降世),是2019年7月26日上映的一部喜剧动画片。这年头,对神话进行解构式“改编”,已不稀奇,但编得好的,屈指可数。《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在于将哪吒形象设定在魔童上。当哪吒成了魔童,他的反叛才有了更多现代化。

在世人印象里,哪吒永远是那个穿着红肚兜、戴着银手镯、手执火尖枪、脚踩风火轮的小萌娃。哪咤的气质,似乎决定了他的定位。所以,《哪吒之魔童降世》开篇就将哪吒定性为魔童,来挑战哪吒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但恰恰是这种冒险,才成就了这部电影。

该影片讲述的是:哪吒是魔丸转世,一出生就被人们视作妖怪,人人避之而不及。小小的哪吒因此备受冷漠,没有朋友,即便只有3年寿命,人们想的也只是能早日收服这个“妖怪”。可调皮捣蛋顽劣不堪的哪吒却有一颗做英雄的心,从海夜叉手中救下小女孩,不料却被村民误会,认为是他掳走了小女孩。面对百姓的误解和即将到来的天雷,哪咤是否会命中注定立地成魔?

目前,《哪咤之魔童降世》在豆瓣的评分是8.5分。在预告片刚爆出,影迷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它完全凭借质量实现逆袭,算是暑假档的“黑马”。电影中,每一个角色都很立体,尤其是围绕哪咤的觉醒、亲情、友情都进行了合理的铺垫,所以最终呈现的效果既感动又丰富。今天,我们就以“成见”为角度,来漫谈《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国式看客”背后的成见弊端。

豆瓣8.5《哪吒之魔童降世》:漫谈“中国式看客”背后的成见弊端


01、【人心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无法搬动】:成见的愚蠢,比真理更可怕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哪咤纵然是魔丸转世,但被乾坤圈压制住的时候还只是个刚出生的娃娃,既便如此百姓依然不待见他,讽刺他是妖怪、魔童,见到他就跑,他虽捣蛋调皮,可从未伤害过别人,只因他太孤独,太想找个朋友玩而已。

没办法,总有那么一群典型的“中国式看客”,他们听风就是雨,完全活在刻板与成见中。尤其是影片中那个举着拐杖的老人,更是不明是非的代表。其实,这群陈塘关百姓很像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面对事情只会舆论谴责,根本不会去分辨事情背后的真相。

哪咤满脸悖逆天下的傲气,不过是孤独和成见日夜吞噬所留下的伤口,成见是哪咤心中的一座大山。敖丙本性也是善良的,可从小就背负着龙族千年的期盼和责任,披着一代代龙王身上最坚硬的龙鳞制成的万龙甲,任何的刀枪剑戟也难以伤他分毫,可是却在成见的面前不堪一击。

成见摆在那里,你若在乎他,那你就永远会被他控制。哪咤想扭转大家对他的成见,敖丙想要扭转妖族的成见,可惜他们都没有成功,成见是一座大山,怎能轻易移除。他们对你有成见时,你做什么都是错的,玩耍是错,救人是错,就连呼吸都是错的,他们只希望你从未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

豆瓣8.5《哪吒之魔童降世》:漫谈“中国式看客”背后的成见弊端


当一个人或一个群体背负着刻板印象和成见,大众不会因为你做了什么事而改变他们的想法。这才是成见与愚昧真正可怕的地方,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比真理更顽固,难以自拔。

哪咤和敖丙两个人没有绝对的对错,没有泾渭分明的黑白,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羁绊,因缘巧合下的相识,因果造化下的想杀。哪咤和敖丙是一体两面的,就像镜中你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却因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走上的道路也不同。只因他们是妖,和众生不一样的名字。

是魔是仙,自己说了算,不认命,就是哪咤的命!最后他决定自己的命自己扛,不连累别人,我命由我不由天。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就像蛹这个细小的生命,短暂的沉睡后痛苦地咬破自己织成的茧,羽化成蝶,他们自己短暂的一生中,专注自己的生命,用重来来拒绝死亡,穿透生死的界限,让生命更加灿烂。

很多人喜欢这部电影,皆是因为能从电影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来到这世间,却因旁人的成见,而改变自己的初心,甚至有时,觉得自己跟这个社会格格不入,但内心深处,却充满有人认同的奢望。

既然成见对人影响深远,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聊聊成见的弊端!

豆瓣8.5《哪吒之魔童降世》:漫谈“中国式看客”背后的成见弊端


02、【“中国式看客”背后的成见弊端】:成见的定义,成见的弊端 ,成见的力量

成见的定义:就是人们脑子里的早已存在的,对人、对事物或是对于某些思想表示赞同或反对的看法。

这种原有的看法,成为人们思想上的一种牵制力。由于它的存在,使人除了一种单纯的观点外,不能看到或注意到其他事物。因此成见,又分以下几种特质:

①是“无实证的揣测”,又可称为“预先判断”。指一个人在欠缺实证、调查,掌握充分论据之前,就“预先”做出自己的喜好、倾向或看法。

②是“渲染主观看法”,又可称为“认知偏误”。通过极为单薄的经验,或者不具有足够代表性的事实,就做出对群体以偏概全的解释。

③是“选择性接受”,又可称为“确认偏误”。当我们有了一个看法,即使我们知道自己的看法过于片面,仍选择性地接受对我们有利的解释,而忽略、排除那些反对我们的证据甚至反对者。

总而言之,成见是一种极为主观,缺乏客观实证的个人见解。简单来说,我们通常都会选择性眼瞎,只看自己想看到的。成见不仅会影响个人对于他人的认知,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是各种社会矛盾以及民族矛盾的根源。

豆瓣8.5《哪吒之魔童降世》:漫谈“中国式看客”背后的成见弊端


写到这里,我不仅想起一个群体,同性恋者。这是一个敏感话题,多数人都选择避而不谈,也包括我自己,沉默就是成见,成见就是大山。

后来,我看了柴静的《看见》,里面有一篇专门写关于同性恋的话题,我虽对这一边缘群体感到同情,但我依然保有成见。直到某天,国外传来几例同性恋代孕成功的报道,我才知道国外对同性恋者是开放的。

鲁迅先生说:“从来如此,便对么?”说的是,我们反对同性恋就是对的吗?好比旧社会反对男女自由恋爱一样,顽固、愚昧、狭隘。无论今天的人们怎么强烈反对,总有一天,社会会认可同性恋,这是历史的大势所趋,阻碍历史的向前,终将被历史所唾弃。

成见就像障眼法,眼见不一定为实。倘若我们任由自己基于内心的情绪去看待这个世界,那我们永远看不到事实的真相。《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有一句话:“你永远不可能真的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有成见,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成见是我们的大脑为了自我保护的一种运作方式。可成见也会影响个人的生活状态,我们很多人讲的压力,推究起来,是因为我们背负了太多的成见。

比如,在世人眼里,理所当然认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但关于婚姻,不过是一种成见,就像杜尚说的,人不一定要结婚。我们每个人都在极力避免成见,但又毫无意外地无一幸免。

卢梭有言:“人类的真正感情,最不应该让成见给束缚。”

其实,我们每个人对世界的看法,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你对世界的恶意,也源自你内心黑暗的阴影。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的时候,真相也会变成我们内心的成见。反过来,当我们面对别人荒谬的成见,该如何应对?

豆瓣8.5《哪吒之魔童降世》:漫谈“中国式看客”背后的成见弊端


03、【面对别人荒谬的成见,我们需要打破成见】:学会自我认识,勇敢同命运抗争,享受独孤

看完《哪咤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印象最深刻就是申公豹所说的那句话:“成见是人心中的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也无法搬动。”影片中的申公豹遭受着师傅元始天尊的成见,海底龙族遭受着天庭的成见,哪咤遭受着陈塘关百姓的成见,甚至是善良的敖丙,也遭受着李靖的成见。

整体来说这部电影写的是哪咤打破成见,跟父母和解,寻找友情等等行为,更像是在看自己。看完后,深深感叹,活着都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都是在负重前行。谁都不喜欢成见,孤独,这才有了强烈的共鸣,那我们该如何打破成见呢?

①学会自我认识,合理增加接触

《哪咤之魔童降世》里的哪咤从小就活在旁人的成见里,一面是父母口中的咤儿,一面是百姓眼里的妖怪和混世魔王,小小的身躯拷上禁锢的枷锁,不曾有人为他呐喊的命运不公。他渴望有人陪伴,内心也有被人误会的小委屈。但那又怎样?别在意别人的看法,是魔是仙,只有你自己说了算。

真正的虚心,是对自己毫无成见,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缚,对一切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分析情况对于任何方面反映的意见,都要加以考虑,不要听不进去。——邓拓

承认自己存在成见,寻找成见来源,明确成见对象,关注自身行为,认真对待他人建议,多角度理解他人行为,换位思考。克服焦虑心理,与外群成员接触,寻找共同点,制造共同爱好,活在当下。

豆瓣8.5《哪吒之魔童降世》:漫谈“中国式看客”背后的成见弊端


②放下心中的芥蒂,勇敢同命运抗争

没有一个伟人没有被误解过。用不存成见的心情和人交往,才可以交到朋友。因此,我们应该抛弃这些惯有的成见,让自己不偏不倚的接纳现实,就算一人独自行走,就算在期望中失望,就算在孤独中疗伤,也要勇敢突破自己。

“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当哪吒真正“觉醒”之后,他选择放下了心中的芥蒂,勇敢的去和命运抗争。“3年,确实有点短,但我很快乐啊”,当哪吒含泪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不禁鼻头一酸。

当我们跳出电视剧,审视自己,就会发现,我们身上一直缺乏故事里那些褒扬的精神:勇于抗争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毅力,改变命运的决心。作为俗人,自我理解才是最好的和解方式,一个懂得自我理解的人,内心就会平静,持久,并永葆初心,不会迷茫也不会焦虑。

《哪咤之魔童降世》里的哪咤,最终做到了把内心的迷茫和外界的遭遇,紧密相连。冲破成见的黑暗,勇敢选择自己想要的样子,是亲情、友情。真实自我的体现。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③打破成见,享受孤独

二刷《哪咤之魔童降世》的时候,我才真的明白,哪咤一直在挣扎,他不是真的喜欢孤独,他渴望有人陪伴,渴望被人认可。可最终,他选择接受现实,遵从内心,享受孤独。孤独是哪吒的影子,从出生到自刎,哪吒一个人走下去。即便如此,哪吒也很坚强,就算只为自己绽放,也绝不投降,哪吒精神,也是我们都想成为的样子。

或许我们都是俗人,缺乏勇气,也不懂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既羡慕诗和远方,又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熊和鱼掌不可兼得,只能矛盾着。生活给了我们成长,但也剥夺我们的勇气,既然如此,我们不如学习哪咤精神。总有那么些少年人物是每一代人都认识的,而哪吒就是其中一个,不管你是哪个年代的,你的童年里都有一个哪吒影响着你。

或许你曾是孤独的少年,被质疑、被排挤,但也请你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成为自己的英雄。无论你背负着什么,勇敢直面自己的内心,听从内心的想法,学会享受孤独,无论你的道路多么艰难,无论你是否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去放手一搏吧!当你放下一切去拼去博的时候,你会发现世界其实真的很美好!

豆瓣8.5《哪吒之魔童降世》:漫谈“中国式看客”背后的成见弊端


结尾:

刚开始听说《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上映,内心是排斥的。可事实上,近百年哪咤形象多变,既有《封神演义》《西游记》稚气又嚣张跋扈的一面;也有《非人哉》逗比、腹黑的一面,最为人传道的还是《哪咤闹海》里割肉还母、剔骨还父的孝子,《哪吒之魔童降世》老酒老套路,依然得人心。

虽然《哪咤之魔童降世》是部动画片,但影片里的哪咤不再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而是个敢于表达愤怒也敢于表达爱的凡人。影片里,哪吒与父母的和解,勇敢打破成见,都有着现代化和伦理表达的多样性。这样的哪吒,才是真正走出神话故事,与每个人都有联系的哪咤。他是哪咤,也是很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