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種植豆角才能提高產量?只要掌握了這幾步,不怕豆角不高產

豆角又叫豇豆,豆角生長快,產量穩定,耐陰適應性較強又可以作為間作物種植,所以種植廣泛。現在正是春天季節,萬物復甦氣溫回升,正是農民種植豆角最佳時節。

怎樣種植豆角才能提高產量?只要掌握了這幾步,不怕豆角不高產
  • 豆角喜溫生長適溫為20~25℃度,耐熱性比較強,種子發芽最低溫度為8~12℃,適溫25~30℃豆角不耐5℃以下的低溫,當夏天溫度達35℃以上高溫菜豆結莢差,長勢差,落花多,影響產量質量。

所以種植出高品質的豆角,關係到整體經濟收入,所以很關鍵。想怎麼樣種豆角才能提高產量了?只要掌握以下幾點措施,不怕產量不提高。

豆角栽培方法:

一、選擇適宜優良品種。要根據栽培季節和日照條件選擇適宜品種。品種分為早熟和中晚熟品種,類型分為有蔓生、半蔓生和矮生。想要種植高產的話一般選擇蔓生藤蔓攀緣搭架品種,矮生不搭架品種產量不高。

二、選擇適宜的種植方法。豆角播種方法分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要根據當地氣候條件選擇或直播或育苗方法。採用直播的話,主根長的比較深,植株莖葉長得茂盛,需要細心管理,如果管理不慎,容易導致植株徒長而影響開花結莢,降低產量。

採用育苗移栽方法,可以抑制其營養生長,能夠促進開花結莢。所以想要高產採用育苗移栽最好。最好採用平畦塑料薄膜拱棚覆蓋育苗,苗期20~25天為好,苗期要加強苗床管理。或者採用營養缽、紙袋、苗床土方育苗苗齡等。

育苗方法:苗床土方營養面積為10釐米×10釐米,苗床土以中性的沙壤土為好,每缽或每袋播放3~4粒種子,覆蓋2~3釐米的厚土。上面在蓋塑膜保溫保溼。白天溫度34°C度,夜間25°C度,播種後7~10天發芽出齊苗。用營養缽育苗,在幼苗第2~3片真葉展開時可定植。

怎樣種植豆角才能提高產量?只要掌握了這幾步,不怕豆角不高產


三、做好定植田的準備工作。定植田要精細整地、施足基肥。最好選擇排水良好,含有腐殖質多的土地,不宜連作。播種前後,噴灑防治單子葉雜草的除草劑 。

四、因地制宜做畦並施足基肥。北方一般採用平畦栽培,南方一般採用深溝高畦(壟)栽培。合理使用機肥,避免偏施氮肥。

春季每畝施有機肥5000千克,過磷酸鈣25~50千克,鉀肥25千克。做成1.3米寬的畦,定植時按畦內50~60釐米開溝,按株距20釐米擺苗,豆角根系再生能力差,移栽時儘量保護根系。溝內灌水,等水滲下後封溝,暗水定植。

五、適時澆水。

①幼苗期:由於小苗根系弱,不能澆水過多,否則容易出現死苗。從幼苗定植後,澆好定植水和緩苗水,隨既中耕蹲苗,保墒提溫。定值後一般5~7天再挖中間開澆緩苗水。

②苗期:豇豆比較耐旱,如果苗期水分過多,營養生長過旺,容易出現空蔓現象,影響結莢。遇高溫乾旱時,要勤澆少澆水,達到防旱和促進生根壯、苗壯的目的。勤中耕, 並且結合中耕培土做壟,壟高10~15釐米為好,避免雨水多的季節土壤積水過多,而影響植株生長。

③結莢花期:出現花蕾後,可澆小水後中耕,初花期不用澆水。在第一花序坐住莢後,莖蔓長到一米左右時,遇到乾旱時應該再澆水一次,以促莖葉生長和莢的發育。

④結莢期:進入結莢期,莢的生長和莖葉生長都很旺盛。此時的需水量較大,要增加澆水次數,保持地面溼潤。要注意澆水量不要過大,以土壤見幹見溼為好,如果遇到雨天的時候要及時排水。

怎樣種植豆角才能提高產量?只要掌握了這幾步,不怕豆角不高產


六、適時追肥加強管理。

  • 肥水要做到先控後促。抽蔓時,要結合搭架重施肥一次。在整個生長期間施尿素2~3次,人糞尿1~2次為好。

①結莢初期:在植株中下部第1層果莢長達15釐米左右時候,再澆一次水隨水每畝追施尿素10~15千克。或硝酸銨20~30千克,過磷酸鈣30~50千克。

②進入初採期,每畝施餅粕肥100千克。或用人糞尿沖水稀釋後澆1~2次為好。

③結莢後期,嫩莢和莖蔓生長旺盛,吸收營養大,為了防止植株早衰,提高盛長期的莢重和長莢率,每隔4~5天要追施一次速效肥,連續追施3~4次,並輔以噴施葉面肥。

注意事項:遇到氣溫過高的時候,豆苗出現停止開花的伏歇現象,乾旱脫肥時衰敗更快。在這個時候應該重新加水加肥。能促使側芽萌發生長,使原花序上的副花芽繼續開花坐莢,能使每畝多收1千克豆角。

七、適時插架整枝。

①插架:在植株有5~6片葉苗長高30釐米左右的時候,需要插“人”字形架,可以改善光照,以利於通風透光,獲得更高產量。

②引蔓:搭架後青溝培土,抽蔓後按逆時針方向人工引蔓上架,隔4~5天理一次,將有些未能自己爬上吊繩或竹竿上的豆苗蔓將它纏繞到繩上或竹竿上。

需注意事項:引蔓上架,由於苗蔓細嫩,容易折斷,最好選擇在晴天中午或者下午進行。不要在陰天或者早晨。

③整枝:1.主蔓結莢的品種;在第一花序以下的側芽長至3釐米左右時,應及早抹去。在第一花序以上出現的側枝也留1~3葉摘心,保留側枝上的花序,增加結莢部位,促進側枝葉腋間花芽發育。

2.側枝結莢品種;在第一花序以上的側枝留1~3片葉摘心,主蔓長到15 ~20節,達2米左右時摘心封頂,以促進側枝發生和早熟。在產量採摘第一高峰過後,對葉腋間生長的側枝也應該要摘心,俗稱打群尖。在生長盛期可以分次剪除下部老葉、黃葉。

整枝摘心的作用:控制植株高度,控制植株生長,使營養能集中供應花序發育。如果藤蔓過高,容易使莖蔓互相纏繞,枝葉過密形成遮陰影響光照,導致通風透光性不好,增加病蟲害發生影響產量。而且結莢部位太高,也給採摘帶來不方便。


怎樣種植豆角才能提高產量?只要掌握了這幾步,不怕豆角不高產

八、做好開花結莢期落花落莢預防措施。

  • 症狀表現:豆角進入開花結莢期後,出現落花落莢現象,嚴重者造成空蔓,導致影響產量下降。

誘發原因:

幼苗生長初期遇到低溫,影響花序原基分化。受天氣的影響:降雨多初花期土壤溼度過高植株徒長:在開花結莢前期,沒有很好蹲苗,或施肥不當,植株徒長

病從危害:植株受到病蟲危害,引起落花落莢開花結莢期管理不善:缺肥、溫度過低或過高、土壤過溼後過旱,光照太弱等

預防措施:

(1)選擇適宜播種期和品種。加強苗期和定值後的管理。

(2)適期追肥。在採收期,每畝用腐熟的人糞尿1500千克,或15千克尿素,硫酸鉀15千克每採摘豆角2~3次,追肥一次。

(3)噴灑植物生長調節劑。在開花期噴灑5~25毫克/千克的萘乙酸溶液、或2毫克/千克的防落素溶液,提高坐莢率。

(4)防治病蟲害。

主要防治煙青蟲、豇豆螟、蚜蟲等。掌握“治花不治莢”的原則,噴藥防治最好在早晨豆角閉花前(約10小時前)

九、做好豇豆的主要病蟲害防治:

豇豆的主要病害是病毒病和鏽病。

可噴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0.1%蕓薹素內酯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每畝撒噴硫磺粉1.5千克。要注意避免雨前澆水,春秋豆角不要連片種植。

主要害蟲有豆蚜蟲、豆莢螟。

蚜蟲的防治:方法黃板誘殺

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500~2000倍液,25%阿克泰水分散粒劑5000~6000倍液,2.5%功夫乳油2500倍液噴灑。

豆莢螟的防治:①選用頻振黑光燈誘殺可以用2.5%敵百蟲,或2.5%敵殺死乳油4000倍液、24%雷通懸浮劑2000~3000倍液噴施。

怎樣種植豆角才能提高產量?只要掌握了這幾步,不怕豆角不高產

播種前後預防措施:

①種子消毒;用種子量0.2%的2.5%適樂時懸浮劑十種子量3%的水拌種即可。有效控制根腐病、猝倒病、枯萎病。

②化學除草;播種前每畝用48%地樂胺乳油3000毫升對水900升封閉土表,可以防除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和一些闊葉草。

③土壤消毒;翻耕土地每畝施碳酸氫銨1125千克,土壤乾燥因澆水後覆蓋塑料薄膜密封3~7天,整地播種。可以有效消滅殺死地下害蟲,土傳真菌性病原體和雜草種子。

後語:總之想要種植出高品質高產量的豆角。只要在苗期、結莢期做好充足合理的水肥管理,結合適當的抹除側芽、摘心措施,苗期注意防治蚜蟲,生長期間注意防治豆野螟和鏽病、灰黴病。現蕾後加強防治鏽病和豆莢螟,才能種出高產量高品質的豆角,增加更多的經濟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