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人为何放弃辉煌府邸,退居"别业""草堂"?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

“桤栽与笼竹,小诗亦可求”,苏轼一首《次韵子由所居六咏》将美好的意象融入了内心的闲情雅致中,这位诗人那豁达的心胸下杂糅了多少世间的沉浮,又用诗篇将这些不易言说的细腻情感直接抵达人心。

文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亦有不一样的追求,我们在他们的创作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心向往之的东西,唐宋时期,一篇篇描绘文人“别业”和“草堂”景象的诗歌影响了后世的审美视角,它究竟暗藏了多少唐宋文人心中的情感呢?

唐宋文人为何放弃辉煌府邸,退居

一、山水相映,田园式下的“别业”充满怡然色彩

在隋末动荡的社会格局下,百姓们生活在战事连连,徭役兵役不断的时代苦不堪言。唐朝接替了隋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百姓不想再次经历隋末那种动荡,国泰民安成为那个时代下人民的诉求。

唐朝以其朝政纲领将那个时代恢复了曾经的繁华,甚至超越了它曾经有过的辉煌,盛唐下呈现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文人自然得益于时代的馈赠,在自己的“别业”中融入这番家国天下的情怀。这种塑造是思想性的注入,它不单单只是一个居住之地,而是文人们进行创作的精神家园。

1.山川景致的特色孕育着文人的创作

在精神家园之下的唐宋文人是如何展现自己的创作呢?“倦鸟得茂树, 涸鱼返清泉”"诗人白居易于”草堂“下感受的是万物回归栖息之地的美好,对于自身的”栖息地“而言是他最好的思想置放之地。

山水园林建筑是唐宋文人居住之地的一种特色,这种接近于大自然般的环境能够时时唤醒文人心中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这种特色能够孕育着他们的创作。

舒适的居住环境带给文人的是一种好的创作节奏,凝望山川,心中浮现的是时代的沉浮,兴衰更替的世事,可山川依旧是山川,对于诗人而言这是一种大自然的浪漫,借助这种浪漫,能够让他们将很多心中所思所想通过这个始终不变的符号倾吐而出。

这些附有山川景致的”草堂“下孕育着一首首独特的诗篇,《草堂记中》的”天与我时, 地与我所“更体现了诗人的精神与自然交融的自得。

唐宋文人为何放弃辉煌府邸,退居

2.水天一色的宜居环境下舒展胸臆

水是一股独特的力量,利万物而不争,它可以承载许多人的情感,或喜或悲,尽在娟娟细水中流动。唐宋文人的”别业“和”草堂“自然不会缺少水这一重要的角色,它既是居住环境风光的点缀,也是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一道美好的夕阳被诗人王勃用这两句千古绝句被世人铭记,独特的山水环境对于文人的创造是互相成全的。在这水天一色的宜居环境下文人找到了舒展胸臆的意境,置身于“草堂”下,仿佛已游览了充满山水之色的景地,这是一场精神的游览,但是带给文人的感受却是真实的。

跨越物理的限制,得以将自身的灵魂投射到充满山水之情的居住环境下,一股怡然自得的诗意便浮现在我们眼前。

唐宋文人为何放弃辉煌府邸,退居

二、仕途种种不顺下寻求“别业”“草堂”带来的宽慰

这些富有诗意的文人有得意时的抒情忘我,也有失意时的无奈和愤懑。没有在朝堂上实现自己兼济天下的理想,内心总会充满不平,什么能够暂且抚平他们这些因仕途不顺带来的苦痛呢?

或许在“草堂”中,可以在这个精神世界中寻求一丝宽慰。于是我们在其中感受到了文人种种复杂的情绪在这片归属地中一点点流露,用一篇诗歌,或一壶酒,一场与友人的棋得以获得慰藉。

1.官场的动荡与寄情山水的文人情怀

文人的仕途情怀为何总是牵动着他们的生活,或者说他们的仕途之路能够对他们创作时的情绪产生多大的影响?其实这两者之间是紧密相连,不难发现他们的情绪总是会被官场动荡的局势所影响,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晚唐诗人杜甫就是被这股仕途的情怀牵动了其内心最脆弱的地方。几经仕途之路的磨难,他只得在最后的一片幽居独处之所安放难以平复的伤感。

在成都浣花溪里杜甫营造着他的“草堂”,在成都郊区的碧鸡坊外、万里桥南、百花潭北、浣花水西渐次栽种,“无数蜻蜓齐上下, 一双鸂鶒对沉浮”,这座”草堂更是代表了杜甫坚韧不屈的个性。“

“学而优则仕”,儒家治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每一个接受儒家思想的读书人都渴望在朝堂之上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于是有了十年的寒窗苦读,为的是金榜题名后将自己的一腔报国热血洒向整个仕途之路。

可是生活并非能够总由自己掌控,难免会在你设定好的人生轨迹上有所偏移,文人接受这种落差感是不易的,只能最后在”别业“里通过时间来消磨这种落差感。

2.文人对居住环境的讲究体现了其生活态度

在这充满变数的生活面前,人总是需要强大的内心来面对眼前的一切,远在千百年之前的文人们也不例外。动荡的政治格局带给那些失意的文人不单单只是生活的考验,同时对于他们生活态度的转变有了深刻的影响。

这种生活态度的转变既是无奈,也是他们发现官场沉浮下何为重要的东西之后表现的豁达。”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写下千古名篇《陋室铭》正体现了他不寻求外在辉煌的生活态度,更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不愿同流合污的刘禹锡在这”草堂“中感到舒适且自得,”何陋之有“?

唐宋文人为何放弃辉煌府邸,退居

三、远离尘嚣,归隐后内心的宁静是唐宋文人“别业”“草堂”质朴的原因

人丰富的内心情感总能映射到他所处居住环境,从唐宋文人居住的环境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着细腻的考究。

通过对景物的命名来反映了他们的情感,就像和刘禹锡一同被贬的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他的”草堂“下将冉溪改为“愚溪”,《愚溪诗序》记述:“愚溪之上, 买小丘, 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 得泉焉, 又买居之, 为愚泉。愚泉凡六穴, 皆出山下平地, 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 为愚沟。遂负土累石, 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 皆山水之奇者, 以余故, 咸以愚辱焉”。

以愚冠以周遭的一切,是自嘲,也是对居庙堂之高那些虚假的讽刺。

1.朴实自然的环境中丰富的心灵

可是慢慢地,这些初到贬职之地的文人们最后总会

卸下心里那些不平,在这朴实自然的环境中得到释怀。毕竟远离了官场上那些喧嚣的声音,内心的棱角不会再如此尖锐。转而面对这些虽然不会发声的景物,可是所带给文人的力量却胜过千言万语。

这种朴实自然的环境究竟为何如此有魅力呢?让这些饱经沧桑之人得以再度填满内心。这和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有某种联系,人和大自然是可以以某种形式互相对话的,从道家思想的道法自然到后来一时盛行的玄学思想都在描述人和自然的关系。

文人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了这些思想的熏陶,潜意识地会带给他们一种回归自然是人生最后归宿般的印象。于是在那些功成身退,或者因仕途不顺而寻求归属的文人中,大多会选择隐居山林,或邻近这些山水之景,因为他们相信这里能带给他们内心的宁静,他们的心灵能够再被这朴实之景给填满。

2.与辉煌府邸不一样的质朴清新

在唐宋时期,那些在官场上享有丰厚的俸禄,仕途之路平稳的文人对于他们的府邸也是有着不一样的考究,毕竟他们同样也有着文人的浪漫情怀,

接受到的文化熏陶也和那些仕途不顺的文人大致相同。

所以他们的府邸一般也有着一股质朴清新的环境格局,这种将自然的生态注入到生活环境之中能够增加他们创作的乐趣。过度辉煌的建筑风格反而会破坏文人心中对于美的感受,所以营造一种自然风光般的质朴环境更能够激发文人对于生活的感受。

唐宋文人为何放弃辉煌府邸,退居

四、结语

小诗下的文人居住风光,展现了那个时代独特的浪漫,山水之情下的得意与伤感交织让”草堂“别业‘别具一番魅力,孕育出唐宋文人一首首千古流传的作品。无论是归隐的失意文人,还是仍处于朝堂之上的文人,都在其居住环境中注入自然景色的色彩,感受那质朴环境带给他们的诗意。

山水结合的自然之景陶冶了他们的心境,附着到诗中让人有所共鸣,人们能从文字中感受到那种建筑风格是充满吸引力的,这也让后世对于建筑的审美有了启发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