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大禹陵旅游攻略

浙江省绍兴大禹陵,位于浙江省绍兴稽山门外,距城3公里。郁郁葱葱的会稽山旁依赫黄色的殿宇,屋群高低错落,各抱地势,气势宏伟。大禹陵本身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典风格建筑群,由禹陵、禹祠、禹庙三部分组成,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大禹作为中国第一王朝的创建者,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圣王”。相传4000多年前,神州大地水洋洋而不息,大禹受命治水:“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与百姓历尽艰辛,终于治平了洪水之患。后来,据《史书》记载,大禹“忧民救水到大越(今绍兴),大会计(会议讲座的意思),爵有德,封有功。”会议的地点茅山因此改称“会稽山”(“稽”与“计”是通假字)。禹做了皇帝以后,“巡守大越”在此病故,葬于会稽山下。禹陵古称禹穴,为大禹之葬地,它背靠会稽山,前临禹池。

大禹陵是我国东南的一大名胜古迹。 大禹陵景区由禹陵、禹祠、禹庙三大建筑组成。从“大禹陵”坊额的牌坊进入神道,两旁陈列着12对神兽,过禹贡桥、青石棂星门,拾级而上,便到达“大禹陵”碑亭,碑上所镌三字为明绍兴知府南大吉所书,笔力遒劲,气势不凡。陵左侧是禹祠,即姒姓家族的宗庙,祠内有一千年古井——禹井。陵右侧为禹庙,是一组宫殿式建筑群,自南而北依次是照壁、岣嵝碑亭、午门、拜厅、大殿,配以窆石亭、宰牲房、菲饮泉等景点,依山傍水,气势恢宏,景色秀丽。

浙江绍兴大禹陵旅游攻略


浙江绍兴大禹陵旅游攻略


浙江绍兴大禹陵旅游攻略

大禹陵神道

这里是以治水而载人史册的大禹的陵墓。据记载,8年在外治水的大禹,三过家门而不人,后因积劳成疾死在了绍兴市东南郊的会稽。

浙江绍兴大禹陵旅游攻略

禹,姒姓,名文命,国号夏后氏,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之子启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大禹姓姒(si四),名文命,古涂山氏国(今安徽怀远)人,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关于禹的出生地说法不一,但籍贯是在郑州登封嵩山附近的说法应较可信。

  大禹陵区由禹陵、禹庙、禹祠三大部分组成。禹陵面临禹池, 前有石构牌坊,过百米甬道,有“大禹陵”碑亭,字体敦厚隽永, 为明嘉靖年间绍兴知府南大吉手笔。禹庙在禹陵的东北面,坐北朝南,是一处宫殿式建筑,始建于南朝梁初,其中轴线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岣嵝碑亭、午门、拜厅、大殿。建筑依山势而逐渐升高。大殿为重檐歇山造,巍然耸立,殿背龙吻鸱尾直刺云天,背间“地平天成”四字为清康熙题跋。禹祠位于禹陵左侧,为二进三开间平屋,祠前一泓清池,悠然如镜,曰“放生池”。

  大禹陵为我国东南久负盛名的胜迹之一,进口牌坊镌刻“大禹陵”。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大禹陵景区由禹陵、禹祠、禹庙三大建筑群组成。

  禹陵

  大禹陵座东朝西,自然环境优美。入口处的大禹陵牌坊前,有一横卧的青铜柱子,名龙杠。龙杠两侧各有一柱,名拴马桩。凡进入陵区拜谒者,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须在此下马、下轿,步行入内,以示对大禹的尊崇。龙杠上有“宿禹之域,礼禹之区”的铭文。

浙江绍兴大禹陵旅游攻略


  高12米、宽14米的大禹陵牌坊,系用石头建造,高大古朴。牌坊顶为双凤朝阳,庄重典雅,雕刻精美。柱端为古越人崇拜的神鸟——鸠。

  穿过牌坊后,进入神道。神道两旁安放着由整块石头雕塑的熊、野猪、三足鳖、九尾狐、应龙。相传这些神兽都是帮助过大禹治水的神奇动物或大禹自己所变。

  从神道经禹陵广场,跨过禹贡大桥,站在甬道前古朴简洁的棂星门下,即可望见大禹陵碑亭。甬道是一条古柏夹峙、拾级而上的石板路,庄严幽深。高大肃穆的大禹陵碑,“大禹陵”三字系明嘉靖十九年(1540)绍兴知府南大吉楷书并勒石,豪放而雄浑,有顶天立地之气概。漆以朱红,耀眼夺目。碑前的两棵百年盘槐,夏天碧绿葱茏,冬则虬枝如铁。


浙江绍兴大禹陵旅游攻略

会稽山它是大禹娶妻、封禅的地方,同时也是大禹的陵寝所在地。早在隋代,会稽山就被列入我国的“四镇”之一。唐代时,又封霍山为中镇,与五岳并举,称为“五镇”,即:东镇沂山,中镇霍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南镇会稽山就在绍兴。

浙江绍兴大禹陵旅游攻略


  碑后是禹王山,相传大禹即葬于此。

  大禹陵碑的右侧,是咸若亭、碑廊和菲饮泉亭。咸若亭为宋隆兴二年(1164)所建的一石结构亭,六角、攒尖、三层、镂空雕饰,极具地方特色。“咸若”一词源于《尚书·皋陶谟》中皋陶与大禹讨论如何实行德政、治理国家时大禹的一句话:“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意为万物若能顺其自身的规律,就能得到它的好处。亭子上面有“好生遗化”四个字。建此亭,不仅是颂扬大禹的教化之德,更表达了人民对君主的美好期望。

  碑廊陈列着部分祭禹碑,主要有秦始皇祭禹陵所留《会稽刻石》等。

  在菲饮泉旁,有一眼泉水四季不涸,清凉甘洌,人们饮水思源,禹功大德盛,便用大圣人孔子的评价“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的话名此泉为“菲饮”以纪念、缅怀大禹。此亭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之亭为1933年重建。

  禹祠

  禹祠是夏王朝第六代君王少康封其庶子无余赴此守护大禹陵时创建,是定居在禹陵的姒姓宗族祭祀、供奉大禹的宗祠。目前,这里的姒姓已传至145代共数百人,主要居住在禹陵前的禹陵村。现存禹祠为1983年重建,为两进。第一进内陈列着《大禹治水》、《稽功封赏》砖雕;第二进内有大禹塑像,还陈列着大禹在绍兴的遗迹照片和《姒氏世谱》及记载历代祭禹情况的《祀禹录》等。

浙江绍兴大禹陵旅游攻略


  廊下壁间嵌有清代毛奇龄《禹穴辩》和昝尉林所书“禹穴”碑。在绍兴有“禹穴”2处,一在宛委山,传为禹得黄帝书处;一即于此,乃禹葬处,即今大禹陵碑后侧。

  在禹祠的左侧有一井,名曰“禹井”,相传为禹所凿。有亭名“禹井亭”,其楹联系孙其峰先生补书,联云:“德泽被万方,轨范昭百代”,意为中华大地的人民都得到了大禹的恩惠,他为民忘私,不屈不挠的种种美好品德是人们的楷模,光照后世。


浙江绍兴大禹陵旅游攻略


  禹庙

  禹庙是大禹陵区的主要建筑之一,始创于禹的儿子启,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祭祀、供奉民族英雄大禹的庙宇。整个庙宇顺山势而逐步升高,高低错落有致,雄伟壮观。密集的斗拱,梁上的绘画,质朴而巧夺天工。从大禹陵进入禹庙区,依次为照壁、午门(包括宰牲房、斋宿房)、拜厅(包括碑房)、窆石亭、大殿。照壁上有一兽,人称为“”。据说此兽贪婪无比,最终葬身大海。意在告诫官吏和百姓要以大禹为楷模,公而忘私而不可滋生物欲之念。

浙江绍兴大禹陵旅游攻略


  照壁前为岣嵝碑亭,亭中有一碑,人称“岣嵝碑”。因最早立于湖南衡山岣嵝峰而得名。明嘉靖二十年(1541)冬,绍兴知府张明道据湖南岳麓书院拓本摹勒;亭为清咸丰年间所建。碑文凡77字,有明代大学者杨慎(升庵)的释文。

  岣嵝碑亭前是午门。午门有三门,中门常闭,据说只有举行祭禹典礼和皇帝祭禹时才能打开,而且只有皇帝才有资格跨越中门,其他人等只能从两旁的边门出入。

  穿过午门,走过一段石板路,登上百步禁阶即到拜厅。百步禁阶前有一鼎,铭曰:缵禹之绪。意为继承大禹的事业。

浙江绍兴大禹陵旅游攻略

  拜厅,也称祭厅,是祭祀的地方。拜厅和大殿之间有清乾隆十六年三月八日乾隆皇帝在此祭禹后留下的诗碑,又称“御书碑”。

  大殿的层脊,有康熙皇帝所题“地平天成”四字。大殿是整个禹庙建筑群的最高建筑物,曾于1929年倒塌,现存大殿为1932年动工重建,1933年竣工。殿内大禹塑像高6米,头戴冕旒,手执玉圭,身披朱雀双龙华衮,雍容大度,令人望而起敬。殿内还陈列了鼓、磬等祭禹礼器。

  大殿侧有窆石亭,因有窆石而名。窆石传为大禹下葬时的工具。窆石相传是大禹下葬时,从其生地北川(古石泉)县飞来的。其上,有自东汉以来的许多文人学者留下的题刻。

  在窆石亭侧,有禹穴、石纽碑,均为清光绪年间,据大禹出生之地今四川省北川县之禹穴、石纽拓片勒石而成。

  香炉峰

浙江绍兴大禹陵旅游攻略


  香炉峰为会稽山诸峰之一,位于绍兴城东南约6公里处。海拔354米。每逢云雨天气,山顶雨雾迷朦,烟霭缭绕,有“炉峰烟雨”之称,为越中12胜景之一。山脊有半月岩、一片石、云门石、飞来石等厅峰异石。相传宋代即于此供奉观音像,时称南天竺。1990年由华侨出资,于峰巅建炉峰禅寺,有观音宝殿、配殿、僧寮及客堂等。

浙江绍兴大禹陵旅游攻略

举行祭禹典礼

大禹陵石牌坊、龙杠及两侧的拴马桩

浙江绍兴大禹陵旅游攻略

九龙坛

浙江绍兴大禹陵旅游攻略


祭祀广场上的钟亭

浙江绍兴大禹陵旅游攻略

祭祀广场上的鼓亭

浙江绍兴大禹陵旅游攻略

水上祭台

浙江绍兴大禹陵旅游攻略

景点信息

  地址:位于浙江省绍兴城东南会稽山麓
  门票:50元(含大禹陵、百鸟苑和香炉峰)
  开放时间:7:00一17:30
  交通:2、20路、旅游观光巴士东线公交车直达,车程20-30分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