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日本到底為何不願向被害國家人民道歉

儘管戰後初期日本有些政客和軍人都表示過“反省”,也基本上認識到戰爭的責任應該由軍國主義者來負。但是,直到 1995年,代表日本良心派的社會黨人

村山富市首相才發表了著名的“村山談話”,對侵略戰爭、殖民統治表示了反省和道歉。

但是,安倍上臺之後開始否定“村山談話”的精神,弱化反省的意識,特別是試圖避開“道歉”一詞,使戰後日本在戰爭責任問題上的表態大幅向後退,這是日本戰後一直存在的歷史修正主義者的反攻倒算。

那麼,日本,或者準確地說,日本的鷹派和歷史修正主義者,他們為什麼不肯向被害國家人民道歉呢?

深度解析日本到底為何不願向被害國家人民道歉

村山富市

一、東西冷戰不可比

日本的鷹派和歷史修正主義者認為亞洲的冷戰與歐洲的冷戰不同,故日本與德國關於戰爭責任的態度也不同,日本沒有必要跟德國一樣向被害國家人民道歉。

他們認為德法兩國在冷戰期間屬於同一陣營,必須團結一致應對東方的威脅,或許還有必要一起承擔西歐崛起的責任,擺脫美國的控制,所以兩國必須妥協。

而在亞洲,中日兩國不屬於同一陣營,兩國曾不相往來,又互相敵視,沒有必要互相妥協。只是中日邦交正常化時出現合作的必要,所以出現了中日友好,日本也表示要深刻反省由於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損害,但是冷戰結束後,兩國關係又出現互不信任。

可見,在日本鷹派和歷史修正主義者看來,不是因為歷史問題影響了兩國關係,而是兩國關係中的地緣政治和影響兩國關係的東亞格局延遲了兩國就歷史問題的妥協。

2014年4月29日,安倍晉三在訪問德國時對記者說,日本不打算仿照德國的和解與謝罪方式與鄰國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因為二戰後歐洲的最大課題是團結,所以德國表示了和解與謝罪。但是亞洲情況不同,日本已經向鄰國提供了賠償(其實大多是通過經濟援助的形式)。

深度解析日本到底為何不願向被害國家人民道歉

德國總理的這一跪曾轟動世界

2015年3月,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日本時暗示日本應該正視歷史,對此,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則表示,“日本與德國在二戰中做了什麼、如何處理戰後事宜,以及各自鄰國等情況各不相同,不應拿兩國做比較”,從而拒絕了就二戰問題向鄰國道歉。

那麼,岸田文雄所說的“各自鄰國情況各不相同”是什麼意思呢?德國的鄰國是法國,日本的鄰國是中國,中國與法國有什麼不一樣?原來,還是冷戰思維在日本鷹派的頭腦裡作祟,他們認為德國和法國屬於同一陣營,中國與日本不屬於同一陣營。

2015年4月底,安倍訪問美國,他雖然沒有在美國國會的演講中向亞洲國家人民表示道歉,卻用了大幅文字介紹了他此次訪問期間對美國二戰紀念館的參觀,他提到戰死的美國兵,提到珍珠港,還說他在紀念館“帶著深深的懺悔,默默地祈禱了一會兒”,特別是他還強調鄭重表示他代表日本和日本人民“向二戰期間死去的所有美國亡靈,致以深深的敬意和永恆的哀悼”。

美國基本上對安倍的表態滿足了,只要美國滿足了,安倍也就達到了目的,至於亞洲被害國家人民是否滿意,對於安倍來說並不重要。

深度解析日本到底為何不願向被害國家人民道歉

美國基本上對安倍的表態滿足了,只要美國滿足了,安倍也就達到了目的

二、責任追究不徹底

美國在戰後初期曾要徹底改造日本,剷除軍國主義,所以懲罰了戰犯,開除了軍國主義分子的公職,但是,

當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認識到日本在亞洲冷戰中的戰略意義,於是開始扶植日本。

在這種背景下,甲級戰犯重光葵,戰犯嫌疑人岸信介以及被開除公職的鳩山一郎,還有戰前的右翼頭領都被釋放。這些人有的成了自民黨的領袖,成為內閣總理或大臣,有的形成政界鷹派變成戰後日本政治精英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他們要修改憲法,修改安保條約,參拜靖國神社,擺脫戰後體制,是日本走和平道路的絆腳石。

戰犯參與主導戰後日本的政治,必然把他們的戰爭觀帶到日本政治中。

比如,東京審判的辯護分國家辯護和個人辯護,國家辯護是證明日本國家沒有進行侵略戰爭,日本人組成的辯護團的主張是日本發動的戰爭是自衛戰爭,即“自衛戰爭論”。辯護人認為法國、英國、荷蘭、美國對日本進行經濟封鎖,這是引起戰爭的主要原因,他們還認為日本與歐美國家進行的戰爭不是侵略戰爭,而是徹底的自衛戰爭。

特別是戰犯們不認為日本對中國的戰爭是侵略,他們只認為這只是一次“事變”,即所謂的“支那事變”

,他們還認為這次“事變”是對中國的“膺懲”,因為中國不承認日本民族的優越性和領導地位,還拒絕與日本合作,所以要懲罰。

深度解析日本到底為何不願向被害國家人民道歉

東京審判油畫

三、戰後處理不完全

日本始終把歷史問題當成一張外交牌,與其他問題攪在一起,最終使侵略戰爭的責任問題不了了之,留下了難以治癒的政治後遺症。

日本所依據的法律根據是《舊金山和約》,在冷戰的背景下,美國開始扶植日本,1951年簽署的《舊金山和約》第十四條至十八條,只規定了日本對被日軍佔領並遭受損害的同盟國提供技術性或者勞務性服務,幫助受害國修復損失,日本及其人民在同盟國境內的財產,由該同盟國處置。除了這兩條以外,同盟國還放棄了對日本的一切賠償要求。

以日韓為例,日韓之間的邦交談判開始於1951年10月20日,最後日本提出以“經濟合作”代替“財產請求權”,韓國默認,雙方以經濟合作形式解決財產請求權問題。1965年雙方簽署《日韓基本關係條約》,關於36年的殖民統治,日本外相椎名悅三郎在韓國金浦機場發表談話,“在兩國的長期歷史中有過不幸的時期,這是令人遺憾的,對此深刻地進行反省。”2月20日的《日韓共同聲明》中寫入了“深刻地進行反省”一句。至此日韓關係改善終於告一段落。

深度解析日本到底為何不願向被害國家人民道歉

在冷戰的背景下,美國開始扶植日本,於1951年簽署《舊金山和約》

但是,1990年,盧泰愚訪日之前,韓國國民強烈要求日本對過去侵略韓國的行為表示真正的道歉和認錯,還要求日本天皇向韓國人民謝罪。海部首相不同意天皇謝罪,但是同意首相負責謝罪,所以,當年盧泰愚訪日,天皇對殖民統治期間給韓國造成的“災難與痛苦”表示“深感遺憾”,海部表示了“真心誠意的懺悔和誠懇的道歉”,兩國之間的歷史風波暫時平息。

中國直到1972年才與日本實現邦交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談判中,日方打臺灣牌,歷史問題沒有徹底解決。

日本外務省條約局長高島益郎是一位能幹的國際法專家,也是一位談判高手,在1972年的中日邦交正常化談判中,高島認為結束戰爭狀態和戰爭賠償問題已經在“日臺條約”中解決,中日聯合聲明不能再用這類詞語,日本不能與同一個國家兩次解決戰後處理問題。然而,按照他的主張,如果中日之間沒有必要再談戰後處理問題,那就意味著日本不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有資格解決戰後處理問題。

所以,對於高島這套條約理論,中國的談判代表很生氣,曾質問當時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最後,還是日方做了讓步,同意在中日聯合聲明的前言寫入: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國過去由於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第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佈,為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誼,放棄對日本國的戰爭賠償要求。

大平正芳對記者說過:中方放棄戰爭賠償要求是建立在日本坦率而正當評價過去,對過去表示深刻反省基礎上的。反之,如果日本不能正確認識侵略戰爭,不能反省對中國人民造成的損害,中國也不可能放棄戰爭賠償要求。

但是,必須注意的是,大平所說的只是“反省”,而不是道歉,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認為這是亞洲處理戰後問題的方式,與歐洲不同。所以直到現在,日本只同意“反省”,不同意道歉,其實是他們的立場還停留在1972年。

深度解析日本到底為何不願向被害國家人民道歉

所以直到現在,日本只同意“反省”,不同意道歉

更多精彩請點擊“關注”,如有不足之處還請批評指正,敬請留言,必定認真回覆!

文中圖片來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