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录两首三观不正的诗,看《文选》的选文标准


从收录两首三观不正的诗,看《文选》的选文标准

这些年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很多人都慢慢的从心底有了民族自信,随着而来的国学热也让大家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优秀灿烂,希望通过学习古文来增强自己的文学修养和文化自信。

学习古文最好的方法就是读古人的文章,尤其是一些古往今来那些公认的名篇,但是初学古者往往会面临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古文观止》和《昭明文选》应该选哪一本读,这其实是所有古文初学者都非常容易犯的错误。

这两本书不是取舍的关系,而是完全不同的两本书,主要是因为《古文观止》这本书的题目迷惑了很多人,这里说的古文并不是我们通常说的“古文”,一般情况下我们把用文言文写成的文章都可以叫做“古文”,但是《古文观止》里的古文仅仅是古代文章里的一个类型,即散文。

散文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门类叫做骈文,骈文与散文随着时代的不同,各个时期都这两种文体的喜好程度不一样,唐代韩愈和柳宗元就发起过一个运动叫做古文运动,说的就是要恢复古文的问题,这里所谓的古文就是指的散文。

这个“古文”主要是针对汉魏六朝以来流行的骈文来说的,唐之后散文开始慢慢流行,但骈文和散文作为文学的基本样式,在整个古代优秀文章中缺一不可。

鲁迅先生针对《古文观止》说过这么一句话:“以《古文观止》和《文选》并称,初看好像是可笑的,但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地不可轻视。”

这话意味着,《古文观止》的影响力确实不亚于《昭明文选》,但将这两部书相提并论,在内行看来也确实可笑。

《古文观止》只是清朝的两位私塾先生选编的古文入门读书, 《昭明文选》却是一位文化素养极高的皇太子带领全国第一流的知识分子精心编选出来的文学典范 。这两套选本完全就是不同类型不同出处的作品,基本上没有什么可比性,所以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两本书都要读一读,骈文散文各自有各自的好,一定要亲自读一读才能明白自己到底是喜欢哪一种文章。

从收录两首三观不正的诗,看《文选》的选文标准


两首让人尴尬的诗

儒家对于文章的传统定义就是文以载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历代文人的追求,文章好不好思想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

比如选入课文的《出师表》但从文章来看,其实文学水平并不高,但之所以能入选课文是因为大家都被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所感动,所以《出师表》才能成为千古名篇。

但是如果有些作品文学水平很高,但就是道德水平很低,思想很不健康,那么会不会被收录呢?

我们认识事物一般都是整体眼光来认识的,你很难完全把一篇文章的文学性和思想性分开,比如一篇文章思想邪恶三观不正,你大概率上讲是不可能喜欢这篇文章了。

但是《文选》第一次把文学性标榜出来,里面也选录了一些在当时甚至是现在都觉得思想性不是很高的文章,比如非常出名的古诗十九首里面的诗文: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这首诗很有名,文学意境很美,古诗十九首大多都是这样文辞非常优美的,但因为找不到具体的作者和确切的时间,所以统称为古诗十九首,属于五言诗的巅峰作品,一般认为是汉末时代的作品。

从收录两首三观不正的诗,看《文选》的选文标准


这首诗里面的娼家女在古代指的是演艺界的职业女性,汉代的娼家女往往出身也都很不错,往往是演艺世家是什么的,不像后来的唐宋时代,娼家女地位非常低,来源也大都是贫苦人家女儿或者诱骗而来。

那么我们像学习课本那样给这首诗总结一下中心思想又该说什么呢,如此好的句子其实就是在说一个演艺明星婚后面对冷清的生活,蠢蠢欲动有点想出轨,全诗实在找不到可以升华的地方,尤其是最后一句,要是放到现在,可能娱乐小报什么的,都已经编出来各种故事了。

这首诗已经让后来的儒家们很头疼了,我们再看下一首: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这首诗没有上一首好懂,中心思想就一句话,人生苦短应该抓紧时间脚踩别人争名夺利,决不能潦倒一生,这在儒家看来简直活脱脱一副小人嘴脸,跟儒家提倡的颜回品格完全格格不入,简直就是儒家口诛笔伐的对象,看到这种诗恨不得马上销毁的那种。

从收录两首三观不正的诗,看《文选》的选文标准


这两首诗,一个要出轨一个要去争权夺利,怎么看都应该是被提倡的,即便是按照今天的标准来看,也算是不值得提倡的一种道德修养。

这两首诗可算是难坏可后世很多诗评人,说好也不是,说不好也不是,真是左右为难毕竟这,毕竟诗是好诗,但想要表达的东西却实在是跟主流道德观不合拍呀。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到过这两首诗,说它们“可谓淫鄙之尤”,也就是说,前者是淫荡的极致,后者是卑鄙的巅峰,这种评价对于这两首诗来说,也可以算得上是实至名归了,一点也没有冤枉了他们。

那么《文选》作为一部由太子领衔编撰的优秀文章总汇集,为什么要把这些思想性不高的著作也选入进去呢?

从收录两首三观不正的诗,看《文选》的选文标准


文学概念的创立

《文选》一个最大的贡献就是第一次树立了纯文学这个概念,将我们现在意义上的文学给提了出来,也就是把文章的文学之美作为选取的标准。

所谓文学之美,指的就是文字的形式美,就是要把一句普通的话用非常文艺的形式来表达,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学之美,《文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文章要以纯文学作为标准,为后世的文章写作树立了标杆。

昭明太子之所以有这样的猪样,跟当时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昭明太子所处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梁,正是处在儒家文化最为薄弱和佛教最为兴盛的时期。

梁朝的开国皇帝萧衍是一位非常虔诚的佛教徒,好几次都舍身在寺庙,让他的大臣拿钱来赎他,在位期间大力推广佛教兴建寺庙,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大部分都是他的功劳。

有这么一个热心佛教的皇帝,作为太子的萧统其领衔编修的《文选》自然是儒家思想的约束力就会小很多,尤其是当时社会长充斥着奢靡之风,各种靡靡之音的文章充斥着文坛,虽然萧统身上看不出这种靡靡之音的样子,但受到当时文学风起的英影响是肯定的。

在道德松弛及文风奢靡的背景下,萧统编著的《文选》就算是再怎么排斥这种奢靡的文风,但是还是会选入一些他认为的文学性很好,但是思想道德性不高的作品,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两首诗。

这种事情在宋朝及以后的朝代就不可能再发生了,宋朝开始起儒家慢慢复兴,并在社会思想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衡量文章好坏的标准已经不再是纯文学,而是文以载道的传统模式,一篇文章不管你写的再好,只要是思想堕落腐朽的,就很难再被认为是好文章,萧统开创的以纯文学样式来片段文章好坏的标准慢慢的也被后世抛弃。

所以到了《文选》之后,你很难再看到别的文集里收录这些表达腐朽堕落思想的文章,而正是因为《文选》坚持了以纯文学的标准来平叛文章,其文学地位一直都是无法撼动的,就算后面《古文观止》的出现消解了一部分《文选》的地位,以来这已经是清朝的事情了,二来《古文观止》从专业的角度讲都难以和《文选》媲美,尤其是二者选取的领域大多都是不重合的。

从收录两首三观不正的诗,看《文选》的选文标准


之所以现在《古文观止》的名气这么大,很多人甚至都没听过《文选》,那时因为时代风气变了,骈文不再流行,散文开始成为主流,即便如此对于一个想深入学习古代文章的人来说,《文选》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尤其是如果有条件的话,文选里的文章大多数都非常适合大声的读出来,这本身就是骈文最大的特色,三国年间,刘备阵营里有一位高官刘琰,生活排场很大,家里能歌善舞的婢女有几十人。刘琰教会她们朗诵《文选》收录的汉赋名篇《鲁灵光殿赋》,自己很享受这种听评书一般的快乐。

现代人很少有这种奢华的条件,但是自己大声的读出来,随着文字音律的抑扬顿挫来感受一下中国文学之美,感受一下当年文人雅士的经历,这也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文选烂秀才半,《文选》的编著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读书人,编撰文化事业一个最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可以穿越历史和朝代,萧统所谓的梁朝本身也是个短命王朝,但正是有了《文选》的问世,让后人无数次的提起这个朝代,虽然萧统这个昭明太子三十岁没等到继承皇位就死了,但是他的《文选》却流传了下来,成为一代又一代文人的必读书目,这就是另一种传承,一种比功业和朝代国祚延续更伟大的传承。

从收录两首三观不正的诗,看《文选》的选文标准


总结:昭明太子萧统编著的《文选》是中国历史上非常伟大的文学总集,第一次提出了文学的标准,同时因为当时的奢靡之风和儒家式微,其中难免会收录一些思想性不强的文章,这也不算是《文选》失败的地方,正是因为《文选》的取材标准,才让我们有机会窥探到当时人们的一些想法,为历史的丰富又增加了一个维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