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有处古墓,五座墓穴全部朝向东方,为何中国说要修葺一下?

BeaNSider


因为这五座墓碑是我国清朝将士的墓碑。那么问题来了,清朝士兵的墓碑怎么会在英国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探寻历史。

牟瑞迪发现五块墓碑

2016年,在英国上学的中国留学生牟瑞迪(音译)无意中听说处于英国的港口城市纽卡斯尔,有一个圣约翰墓园,墓园中的墓碑都是向西而立的,但有五个墓碑,是朝东方的,难免让人感到奇怪。但更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居然没有人站出来对此一探究竟。

所以就在2016年5月7日,牟瑞迪来到了那所墓园。在墓园中经过仔细寻找,在墓地的东侧找到了这五座墓碑。这五座墓碑经过长时间的风吹雨淋,看上去已经非常老旧,并且还有两块墓碑已经倒在地上,一直也没有人打理。牟瑞迪走近看了看上面的碑文,虽然已经看不太清了,但很明显能够看出这肯定不是英文——是中国汉字。于是他拍了照片传到了微博上。网络的力量是强大的,我国国家文物局专员看到这些照片后非常重视。专员们经过仔细辨识,可以确定有两块墓碑上的字分别是:“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闽县陈成魁之墓”、“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侯官县陈受富之墓”。

然后,专家们为了确定墓碑到底是什么人留下的,查看了大量的资料。最后终于确定——福建福州府闽县人陈成魁和福建福州府侯官县人陈受富。而剩下的三个墓碑,分别是山东登州府荣成县人袁培福、安徽庐州府庐江县人顾世忠以及福建福州府闽县人连金源。

葬在英国的原因

清朝末年,清政府为了救亡图存,开展了一场“洋务运动”,在英、德等国购买了不少船舶、军舰。在1881年以及1887年,清政府两次派出北洋水师去英国造船厂拿回“扬威”、“超勇”和“靖远”、“致远”军舰。可能是因为水土不服的缘故,好几位北洋水师士兵客死于异乡。

经详细查看历史资料,顾世忠、袁培福二人是在1881年赴英接收“扬威”以及“超勇”两艘军舰时生了一场大病,病死的;剩下的三个人则是在1887年去英国拿回“靖远”和“致远”两艘巡洋舰时牺牲的。由于历史资料纪录的人物都是达官显贵,而他们都属于普通的水兵,所以没有更详细的资料了。

有本书叫《阿姆斯特朗的船与人》,上面倒是记载有北洋水师的士兵在纽卡斯尔接收“致远”军舰的文字。书中说,当时清政府花了可以买下英国一栋小洋楼的钱来安葬他们,并且还说明要将他们的墓碑朝向东方,因为东方是祖国的方向。

1911年,海军名将程璧光乘坐“海圻”号巡洋舰前往英国参加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加冕典礼时,还专程到墓地吊唁这五位壮士,并重新修理了墓碑。直到这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就再也没人去看过他们了。

修缮墓碑,以对先烈

2016年9月底,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派出专员与英国北部华人企业家协会的代表去往墓园考察,并请来英国专业的维修人员对五位士兵的墓碑进行了1911年重修以来的首次修整。

希望这段历史我们能够记住。毕竟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是先烈们用自己的血和汗换来的...


奉史为师


这五座墓穴在圣约翰墓园,处于英国的东北部港口城市纽卡斯尔。墓碑与当地人的墓碑方向相背,隔大海遥望着东方。为什么中国说要修葺呢?因为墓穴中埋葬着中国清朝时的,五位被遗忘的北洋水师士兵。

这五座古墓距今已有120年了,由于种种原因,时间久远,墓碑已然在风吹雨打下残破不堪。那它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2016年5月,一名中国留学生到该处玩耍,无意中发现了这五座坟墓。坟墓前的墓碑上均刻着中文。由于多年无人祭扫,墓碑上的字迹已然模糊。

但幸运的是,有两块墓碑上的字迹还依稀可辩,上面写着:“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闽县陈成魁之墓”、“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侯官县陈受富之墓”。由此得出,这应该是清朝时的士兵之墓。

为什么大清朝的士兵会死在异国他乡,遗骸也未能回到故乡中国呢?

大清王朝的末期,曾经辉煌的大清帝国已沦落为谁都能啃上一口的肥肉。看着国家的沉沦,很多当时的社会精英们开始思考原因,睁眼看世界。

现代工业和军事的落后,显然是他们最先看到的原因。于是,以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

这场以“自强”与“求富”为口号的运动,主要以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以及科学技术为主。在此背景下,北洋舰队创立了。

为了使得北洋舰队的战斗力更为强大,清王朝派出了几百名士兵到当时的海上强国、工业强国英国去学习。同时接收从英国购买的军舰。

到英国的士兵们看到了英国军事的强大,他们都极为努力的学习航海技术和海军作战技术。

然而,很不幸的是,袁培福、顾世忠、连金源、陈成魁和陈受富这五名年轻的清军士兵却因病而客死在英国。但随着清王朝的更加衰落及灭亡,已无力将五位士兵的遗体运回中国,只能就地埋葬在了英国圣约翰墓园里面。他们的事迹也慢慢为世人所遗忘。

2016年,这五人的墓地被发现后,新京报专门就此做了报道,下面摘录关于他们的一段记录如下:

袁培福、顾世忠二人于1881年赴英接收“超勇”和“扬威”两艘巡洋舰,连金源、陈成魁和陈受富则在六年之后的1887年赴英接收“致远”和“靖远”两艘巡洋舰。1911年,海军名将程璧光率“海圻”号巡洋舰,前往英国参加英王乔治五世加冕典礼时,专程前往圣约翰墓地吊唁这五位烈士,并重修了墓碑。

这名留学生发现了这个墓地后,马上联系了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得到中国大使馆回报的国家文物局对此极为重视,立即委托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接手实施修缮事宜。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委派的文物修复方面专家经过3个月的实地勘测,综合中英两国的文物保护标准制定出了修缮意见。

这五座墓地现在位于英国,中国去修缮保护有道理吗?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到达英国后,找到了英国北方企业家协会协助勘测。经英国北方企事家协会在卡斯尔市档案馆查询的的资料显示,五座墓地中的其中三座(编号34、39、438)被一位名字为Fong Yah Jang的人购买去了,时间是1887年6月30日,也就是连金源、陈成魁和陈受富三位去世当年。

据资料显示,Fong Yah Jang购买这三块墓地共花费了15英镑。经过更进一步的核实,Fong Yah Jang是代表当时的中国政府购买的,也就是说,这三块墓地属于中国政府所有。

显然,当时这三人去世后,清朝政府出面为他们买下了墓地并安葬。虽然还没有找到另两块墓地的产权资料,但根据现有三块墓地的情况,我们可以推断另两块墓地也应该有相同的产权性质,也就是为中国政府所有。

由此,我们可以证明,这些清军士兵的墓地就是中国在海外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中国自然能理直气壮的加以修缮了。

总的来说,这五位清朝士兵是为了求得国家和民族的富强而客死异国他乡的,在今天我们的国家有责任也有能力去修缮和保护他们的墓穴,让他们在九泉之下能够感受到来自祖国的温暖,也以此向世界展示崛起的中国不容小觑的力量。

您觉得是这样吗?


挚守静笃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那是因为中国有五行八卦之说法,要看风水和方位,方向位置调整合理了才吉利,是有寓意的。


2016年,一名在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在英国纽卡斯尔的圣约翰公墓发现了一处墓地,墓地的五块墓碑都朝东。然而,这些墓碑的主体是破碎和倾斜的,几乎不可能确定谁在这里,留学生立即拍照并发到网上,这立刻引起了震动。

随后,在国家政府的推动下,对五座墓碑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翻修。那么,被埋在这里的是何人,国民政府如此重视。


这始于鸦片战争,当时,由于清朝的隐居和官吏的腐败,中国的起义持续不断,社会动乱困难重重。他们觊觎在中国的外国人,却趁火打劫。

在硬船和硬炮的攻击下,装备和军事指挥都非常落后的清政府陷入了一种可悲的境地,每一场战争都必须打败仗,每一次失败都必须断绝赔款。


然而,当这些人来到英国时,有些人不习惯外国的食物和天气,很快就因为适应环境而生病。尽管他们得到了及时治疗,但有五名水手在外国丧生。按照中国的丧葬礼仪,五名水兵应该帮助他们的棺材回家安葬。

后来,清朝的使者出来为他们在圣约翰公墓买了一个墓地,一切就绪后,北洋官兵为他们举行了葬礼。考虑到他们不能回到家乡,但为了在他们死后能看到他们的家乡,当他们在做碑刻时,他们打算给他们定位。


埋葬在圣约翰公墓的五名水手已经不记得了,2016年被中国学生发现,因为墓地是清政府购买的,所以墓地的所有权属于中国,经过多次与英国谈判,中国政府终于在2017年开始修复,并在2018年完成修复。


江水趣谈


华人发现五座中国墓碑。

2016年5月的一天,一个华人无意在英国的纽卡斯尔市圣约翰公墓中发现了五座墓碑朝向东方的墓碑,残破的墓碑上面还写着汉字,经过仔细辨认,有两座墓碑的汉字是“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闽县陈成魁之墓”,“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侯官县陈受富之墓”,很明显这里面埋葬的是中国人。

经过调查,这五个人是陈受富、顾世忠、袁培福、连金源、连成魁,他们都是北洋水师的人,当初远去英国学技术却因病客死他乡,埋的是中国人,我们去修葺一下墓地当然是很正常的事情。

北洋水师的强国梦。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清朝政府维新派认识到了西方的强大和自身的不足,于是在19世纪60到90年代发起了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也就是洋务运动。1888年,北洋大臣李鸿章正式创建了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当时拥有大小共有25艘,官兵4000多人。军舰都是从国外购置的,官兵基本上是从专门培养海军人才的福州船政学堂毕业。为了更好使用军舰和更好学习西方技术,这些官兵也会被派去国外学习。陈受富、顾世忠、袁培福、连金源、连成魁五个人就带着强国梦去了英国接收军舰。

五个人客死他乡。

1881年,丁汝昌带着200多名清朝水兵去英国北部的城市纽卡斯尔市接收,他们去接收“超勇”和“扬威”两艘巡洋舰,可是袁培福、顾世忠却因水土不服在当地去世,被安葬在圣约翰公墓。1887年,又有一批人到达纽卡斯尔,他们去接收“致远”和“靖远”两舰,可是连金源、陈成魁和陈受富三个人因为水土不服在当地去世了,又被葬进了圣约翰墓园。

这五个人是带着强国梦去的英国,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却客死他乡,这么远运尸体回来是很不现实的事情,于是就把他们葬进了当地的公墓,他们五个人的墓碑都朝着自己的国家。

修葺古墓。

一百多年前,墓碑有的倒塌、有的断裂,急需维修,以示炎黄子孙血脉相承,以予为国献身者的应有尊严。

根据资料显示,墓地是由一个叫“Fong Yah Jang”的人购买了,他应该是清政府驻英国的官员,墓地属于我国政府拥有。墓地是我国的,里面埋葬的是中国人,出钱修葺是很正常的事情了。这五个人客死他乡,墓碑倒塌断裂也急需维修,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2016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对圣约翰墓园的五座北洋水师墓进项抢救性保护修缮项目,这是文物保护基金会进行的首个海外文物修缮项目,在墓地还立了纪念碑。


湘西小木鱼


面向中国的墓碑

远在英国的纽卡斯尔市公墓中,有五个墓碑,他们树立在英国,墓碑却朝向中国所在的方向,查询了一下这几个墓地的所属,墓地的负责人告诉我们说,这五个墓地归中国政府所有。

当时的购买人名字为“Fong Yah Jang”,这个名字很陌生,应该是清政府派遣到英国官员的名字,不过并没有证据,只是一种猜测。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墓地是当时的清政府捐款修建。

墓地中的五个墓碑,是五个清朝水兵的坟墓,有五位中国的年轻人,安静的躺在了异国他乡一百多年,当他们被遗忘的墓碑再一次被发现的时候,已经破烂不堪,有三个墓碑已经倒塌。

2016年5月,这五人的墓碑被一名中国的留学生发现,在破烂的墓碑中间,这位留学生发现了让他感兴趣的事情,在这举目无亲的英国,他很意外,居然发现了刻有中国汉字的墓碑,透过残破墓碑的模糊痕迹,他顺利的读出了两个墓碑上的汉字——“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闽县陈成魁之墓”、“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侯官县陈受富之墓”。

这位留学生知道,这是中国大清朝时期中国人的墓啊,出于对祖国的思念和负责,这位留学生毅然来到了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将这件事情报了上去。

接到留学生的上报,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对此事极为重视,当他们确认了这件事的真实性后,立刻联系了国内的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倡导下,发起了募捐,他们决定要为这几位清朝水兵的墓进行修缮。

异国他乡的英魂

英国纽卡斯尔的圣约翰墓园,异国他乡的英魂,经查证,五位水兵乃是清朝时期的北洋水师水兵,他们带着重任前来英国,却再也没能回家,只身留在了异国他乡,为了强国献出了生命。

这五位墓碑的主人分别是陈受富、顾世忠、袁培福、连金源、连成魁。他们为了中国北洋水师的强大,献上了生命。

在甲午海战之前,日本侵略台湾,这样的海军实力让清政府恐惧,北洋水师的实力严重不足,于是,为了加强北洋水师的军事力量,清政府决定采购英国的战舰来补充实力上的不足,只是没想到的是,清政府派来的水兵们,在学习先进技术和开回购买的战舰时,遇到了水土不服的严重问题,这五位水兵正是因此,再也不能回到祖国,只能留在这异国他乡,最终被人遗忘。

袁培福、顾世忠是赴英接收“超勇”和“扬威”两舰时因推土不服去世,连金源、陈成魁和陈受富三人是赴英接收“致远”和“靖远”两舰时去世。为了壮我国威,强国自强,带着满心抱负的年轻人,去了英国,牺牲于此。

可能是上天感动于他们的经历,让留学生再次发现了他们的墓地,这样的五个人,祖国应该给予关怀,为他们修缮墓地,以慰远方英魂!

北洋水师的努力

清廷的腐败,人所共知,似乎隔着百年依然能够嗅到清廷腐败的臭味。北洋水师却是一股清流,在当时是清政府最强大的水军。

北洋水师的英雄管带邓世昌,也在去英国的名单中,这一行人,组成了当时规模最大的接舰团,带着对强大的向往,带着宁死不屈的顽强精神,来到了英国,带回了战舰。

1888年,北洋水师建立。1894年,全军覆没。

全体北洋水师官兵将士,没有人辜负这五位留在异国他乡的水兵,他们的墓碑面向祖国的方向,相信他们如果活着,定然也会在甲午海战中舍生取义。

五位水兵的墓已经修缮完毕,希望五位英雄也能感受到百年后祖国对他们的关怀,也能感受到此时祖国人民对他们的怀念,辛苦了,英雄!



野史日记


在如今,欧洲大陆上英国北部的城市纽卡斯尔,泰恩河从城中蜿蜒穿过,波光粼粼,环境优美。作为英国的一个政治文化中心,纽卡斯尔繁荣了近千年,而直到今天,纽卡斯尔的圣约翰墓园内,依旧林立着五块墓碑,厚重的墓碑石板上,刻写着饱经风霜洗刷的中文字样,能够从模糊的字样里隐约读出“大清……之墓”几个字。

是的,这几块墓碑的确是在清朝年间建立的,准确来说可以追究到光绪十三年,李鸿章欲操办水师,而派人留洋学习的时期。这几块沉重的墓碑下,所埋葬的当然不是英国人,而是当年被李鸿章远派留洋的几个学生。他们的墓碑碑文面一致朝向遥远的东方,是作故去他乡,却依旧对遥远的故乡表示思念。

时间回溯到太平天国运动刚被镇压的那段时间,大清名臣李鸿章慨叹世事万千变化,如再不加急务洋务,大清恐怕真的要亡于他国列强之手。当时的大清国土拥有着漫长的海岸线,而从南到东的海岸线,却除了大清堪称鸡肋的步兵外,再也没有手段能够好好把守。

李鸿章念及大清的火炮比起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已经是不值一提的东西了,虽说同样拥有火器,但大清与列强们所拥有的军工技术差距不止一两个层次。在臭名昭著的慈禧老佛爷远在朝堂上端坐着享受奢靡生活时,李鸿章决意,要大力兴洋务,造出大清自己的舰船。

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海军的先驱者就此诞生。李鸿章集结了两百余名原先的水军,送他们到远在海外的英国,去学习英国的舰船驾驶以及作战技术。除此之外,李鸿章还通过英国驻华大使馆的帮助,向英国海军购买了几艘巡洋舰,运回国家方便研究。

虽说海军技术的开拓十分成功,北洋水师也成功建立,但是被派遣留洋学习的士兵中,有几名还是因为各种原因客死他乡。由于那个时候国人都没有过“留洋”的习惯一说,吃惯了中国本土的饭菜,身体免疫系统对本土的环境更加了解,但是一旦换了地方,各方面的生活起居情况都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两百名水兵中,终于有人因为吃不惯英国的饭菜、又无从投医,因为英国当时的医疗条件也不尽人意,最后抵抗不住疾病的侵袭,病倒在他乡。

当时的技术不足以在尸体腐烂前就把他们运回国土,所以选择了安葬在英国。如今,虽然这段历史鲜有人知,但之前有人在网络上揭秘了出来,等相关专家到了英国,发现这几块墓碑还在,只不过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塌陷,于是决定斥资修缮。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历史,就关注那样的历史挺有趣吧,还有不定期抽奖送红包哦。


那样的历史挺有趣


2016年,一个留学英国的中国学生,在英格兰纽卡斯尔市的圣约翰墓园内,发现了一块墓地,这块墓地上的五座墓碑,全部向东而立。不过,这些墓碑碑身破裂,歪斜倾塌,几乎不能辨认这里长眠地下的是何人。

留学生立刻拍下照片发网上。这事立刻引起了震动。2016年5月,英国华人企业家协会首次提出,要修缮这五座墓碑。这件事也引起了我们国家的高度重视。随后在国家政府的推动下,历时两年,对五座墓碑进行了整理修缮。那么,这里究竟埋的是谁?国家政府为何如此重视呢?

(圣约翰墓地里的水兵墓)

这就要从鸦片战争说起了。

当时的清廷,由于闭关锁国,再加上吏治腐败,国内本就起义不断,社会动荡难安。觊觎中国的洋人,却又趁火打劫。在坚船利炮的攻击下,军备和军事指挥都非常落后的清廷,落到了逢战必败,逢败必割地赔款的可悲境地。

为了挽救清廷的颓势,强国富民势在必行。一些爱国人士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努力引进西方列强先进技术用来开设民用企业。同时,在军事近代化的武器装备和指挥作战等方面,都积极向列强学习。

洋务运动能够顺利开展,得益于李鸿章。

早在清廷镇压太平天国时,清政府曾借助洋人的坚船利炮围剿太平军。

当时,李鸿章就看到了洋人武备上的威力。在潜意识中,他认为清廷最长远的忧患,必然来自于列强,认为此时将面临的是“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因此,他和一些爱国之士主张“倡兴西学”“提倡洋务”,认为唯有如此,才能抵抗列强的入侵。

在李鸿章的一再上书下,洋务运动得到了慈禧的支持。

李鸿章主张海疆防御,认为唯有建设一支武器装备先进,军事过硬的海军部队,才能遏制列强登陆。

李鸿章的进言得到了慈禧的支持,于是李鸿章得以创建北洋水师。

(李鸿章旧照)

为了扩充军备,李鸿章数次出国考察。几经比较后,他代表清廷斥巨资在英国定购了 “超勇”“致远”“靖远”和“扬威”号军舰。生产它们的厂家杂品姆斯特朗船厂就在纽卡斯尔市。

军舰买了,还需要让人去学习如何使用和维修。另外,也需要把它们开回来。

于是,在军舰等待验收时,清廷就从北洋水师中精挑细选了200多优秀的官兵,前往英国纽卡斯尔市去接收军舰。

然而,当这些人抵达英国后,有人因为不习惯国外的饮食和天气,很快便因水土不服而病倒在床。虽然得到了及时救治,但先后还是有5名水兵,不幸死在了异国他乡。

按中国的丧葬礼仪来看,这5名水兵死后应该扶其灵柩归国安葬。但是当时条件并不允许:一是军舰尚未验收;二是学习军舰知识的官兵未完成学业;三是路途遥远,天气炎热,尸体如果保管不善腐烂,造成疫病,那就是更加严重的后果。

经过考虑,北洋水师的官兵最后决定,将他们就地掩埋。

随后,清廷驻英国公使出面,为他们在圣约翰公墓购买了一块墓地。

一切就绪后,北洋官兵为他们举行了葬礼。考虑到他们虽然不能魂归故里,但为了让他们死后能望见故乡,在树碑时,有意将墓碑朝向东方。

(程璧光旧照)

1911年,舰政司司长程璧光接到清廷任命,率海圻号巡洋舰前往英国,参加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加冕仪式。

在参加完仪式后,程璧光特意带着随行官兵,前往纽卡斯尔市圣约翰公墓,凭吊长眠于此的5位水兵,并对他们的墓地进行了修葺和整理。

有意思的是,等程璧光按照清廷安排的行程,接着又去了美国和古巴完成与西方强国建交的任务,千里迢迢赶回中国,憧憬着清廷会给他们奖励时,却在临近母海海岸时发现,清廷已经灭亡了。

改朝换代,军阀割据,社会动荡,被埋在圣约翰公墓里的5位水兵,再无人记起。

直到2016年被中国留学生发现。

由于这块墓地确系清政府购买,因此所属权归于中国。在和英国多次协商后,中国政府最终于2017年开始修缮,并于2018年修缮完毕。

(参考史料:《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北洋海军舰船志》)


张生全精彩历史


都别抢,我来答。

这块墓地在英国纽卡斯尔市圣约翰墓园,里面葬着五位晚清时代的北洋水师的士兵,分别是袁培福、顾世忠、陈受富、陈成魁、连金源。

不过题主所说的全部倒向东方就有一点故作姿态了,难道这些墓碑还有灵性,知道自己倒向东方?还是这五位士兵的灵魂跑出来亲自推倒了自己的墓碑?

实际上这五块墓碑一共只倒了3块,也许是因为凑巧刚好对着东方倒了下去,而且倒的时间也很巧合。2015年中央电视台拍了一部纪录片叫《甲午》,就是拍甲午战争的。

他们就曾到圣约翰墓园拍摄过这5座墓碑,当时都没有倒塌,纪录片播出以后在英国的许多华人都曾去墓园里祭奠过。

不过在2016年的时候,就有华人前往祭奠时发现5座墓碑中的3座遭到了破坏,我估计这应该是当地的反华分子所为的结果。

这件事在当地的华人圈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消息传回国内时也让大家很心酸,后来由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负责将这5座墓地进行了重新修缮,其过程也得到了英国华人的帮助,共计投入40万元人民币左右。

墓地修缮完成后,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马辉出席了落成仪式。

那么在几千里之外的英国怎么会葬着5位北洋水兵呢?

原来自从洋务运动开展以后,中国就开始了“师夷之长以制夷”的学习,由于在海上吃了大亏。于是清政府决定组建自己的海军,并命令李鸿章为负责人。

当时李鸿章向海军实力强大的英国订购了四艘巡洋舰,分别是致远号、靖远号、超勇号、扬威号,负责建造的是纽卡斯尔市阿姆斯特朗造船厂。

船早好以后,李鸿章就派人到英国去接收,其中就包括袁培福、顾世忠、陈受富、陈成魁、连金源他们五个人,不过他们到了英国以后由于水土不服生了一场大病。

最后病逝在英国,也许是因为忌讳用新船运送死人,所以当时就没有他们5个人的遗骨带回中国,而是花了15英镑在圣约翰墓园里买了一块墓地,把他们就地安葬。

1911年清朝海军将领程璧光率领海圻舰访问英国时还专门来祭拜了他们,并出资对他们的墓地进行一次修缮,直到如今,这是第二次修缮。

晚清大家都知道是一个饱受凌辱的时代,除了像这五位烈士一样,其实还有许多无名士兵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

尤其在中日甲午战争中,2126名清军士兵在和日本作战的过程中死伤过半,主将邓世昌决意驾驶致远舰撞击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最终未果而壮烈牺牲。

2015年,在辽东丹东海域发现了致远舰的遗骸,不过由于受到腐蚀严重,最终还是决定让这艘军舰葬于大海之中。

199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下水了一艘训练舰名为世昌号国防动员舰,以此纪念邓世昌。

铭记历史,中国人才能抵挡外敌入侵,这是我们这一代以及以后的中国人最应该做的。

另外再提一点,当初发现墓碑被毁的那个留学生刚好也是辽宁丹东人,这是不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巧合谁也说不清楚了。


围炉谈史


说是古墓也不合适,那是只是一座失修英国公墓。公墓位于英国港口城市纽卡斯尔市,乍一看可能会觉得是很平常的一座英国公墓,但是不同的是这座公墓当中长眠着五名中国人。

墓碑上书写着中文,但是应该已经过去了很久墓碑年久失修已经残破不堪,一名在当地留学的中国学生发现了此处墓地,一边惊讶于英国居然有中国人的墓碑,在了解墓碑上的文字之后就立马联系了中国大使馆,因为这座墓中长眠着的是五名中国北洋水师士兵,其中两座墓碑上的文字还依稀可见: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闽县陈成魁之墓、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候官县陈受富之墓。其余三座碑文已经不能辨认,但是能确认的这是五个中国人的墓葬。

为什么英国公墓会出现中国人的墓葬呢?这就要从洋务运动开始说起了。当年清政府开启洋务运动,开始广泛与西方文化交流并且引进先进的军舰,而这些军舰都需要北洋水师的人前往英国订货。1881年春天,200多名北洋水军的官兵来到了英国纽卡斯尔市的阿姆斯特朗造船厂接收4艘巡洋舰,分别为致远舰、靖远舰、超勇舰和扬威舰,但是因为路途遥远再加上水土不服,很多水兵都病倒了,最后有五个水兵也没有挺过来。中国与英国相隔万里,遗体并不能运回中国,无奈之下这五位中国士兵只能够长眠于英国。

而随着清政府的灭亡,这五位士兵的墓葬早已被人们所遗忘,直到被发现。中国当局也十分的重视,派人修缮了他们的墓碑。这五位士兵的名字为袁培福、顾世忠、陈受富、陈成魁、连金源。

让人感动是,在消息传出之后不断有人前来祭拜,并且墓碑前还压着一张照片,那是刚刚下水不久的国产航母。中国再也不是那弱小的中国,我们也有了自己的航母,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些兵勇泉下有知的话也应该很欣慰吧。


七七谈历史


答:这个话题说起来,真是既沉重,又惭愧。

事情是这样:处于英国的东北部港口城市纽卡斯尔,有一个圣约翰墓园,墓园上的绝大部分墓碑都是向西而立的,却有五块大异其趣,齐刷刷地向东而立,让人讶异。但谁也没有过多关注过它们,谁也没有去探究过为什么是这样。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中国留学生牟瑞迪(音译)无意中听说了此事后,于2016年5月7日亲自到圣约翰墓园察看。

在园中经过三个小时的寻找后,他在墓地的东侧找到了这五座墓。

这五座墓碑经过多年风雨的侵蚀,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位、断裂、风化。

其中三座墓碑甚至已经倒塌多年,却一直无人理睬!

牟瑞迪同学仔细察看了残余的两座墓碑上的字,虽然已漫灭难辨,但横平竖直的中国方块字特质非常明显。

于是,他用相机照了出来,发到了微博上。

谢天谢地,当然,最应该感谢的还是牟瑞迪同学!

牟瑞迪同学在微博上的描述和发布的照片引起了我国国家文物局的重视。

经过辨识,残存两块墓碑上的字分别是:“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闽县陈成魁之墓”、“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侯官县陈受富之墓”。

那么,这五个墓,应该都是清朝士兵之墓。

国家文物局查找了大量资料,最后的答案出来了。

陈成魁是福建福州府闽县人,陈受富是福建福州府侯官县人。

另外三个墓,分别属于山东登州府荣成县人袁培福、安徽庐州府庐江县人顾世忠、福建福州府闽县人连金源。

他们为什么会葬身于离祖国万里之遥的英国呢?

原来,清朝末年,清政府为了自救图存,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向英国、德国购买了大量军舰、船舶。

其中,清光绪七年(1881年)和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清政府分别派北洋水师官兵赴英国造船厂接收“超勇”、“扬威” 和“致远”、“靖远”军舰。

由于水土不服,袁培福等五位义勇水兵客死于异乡。

袁培福、顾世忠二人是在清光绪七年(1881年)年赴英接收“超勇”和“扬威”两艘巡洋舰时病死的;连金源、陈成魁和陈受富则是在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赴英接收“致远”和“靖远”两艘巡洋舰时客死的。

由于他们的军阶都比较较低,目前尚未查到关于他们的更详细背景资料。

《阿姆斯特朗的船与人(1884·1918)》倒是记载有北洋水师在纽卡斯尔接收“致远”军舰的文字。从中可知,当时清政府为了安葬这五位勇士,花了当时可以在当地买到半栋二层小洋楼的钱,给他们买了墓地。

而且,1911年,海军名将程璧光率“海圻”号巡洋舰前往英国参加英王乔治五世加冕典礼时,还专程到墓地吊唁这五位壮士,并重修了墓碑。

但是,这之后,这漫长的一百多年时光里,再无人问津了。

真是惭愧啊。

愧对先烈啊。

幸好老天有眼,让牟瑞迪同学发现了它们,事情还不是太坏。

2016年9月底,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英国北部华人企业家协会的代表前往墓园考察,聘请英方修缮工程机构对水兵墓进行了1911年重修以来的首次修缮。

希望经过修缮后,我们的后人不要再遗忘他们,时刻铭记他们。

因为,只有铭记历史,我们才能继往开来,以后的步伐才能走得更快、更稳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