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防疫功臣,没有他中国将死千万人,发明“口罩”至今沿用

1910年11月初,哈尔滨爆发大型鼠疫。不到一个月时间蔓延到整个东三,举家,举村死亡,屡见不鲜,人人自危。东北三省笼罩在死亡的恐慌紧张氛围中。此时摇摇欲坠的清政府,上至地方衙门,下至平民、对现代检疫、防疫知识,几乎一无所知。

中国近代防疫功臣,没有他中国将死千万人,发明“口罩”至今沿用

村庄感染疫病

百姓也只能依靠经验判断,一旦发现家里有人感染,把认为感染的人移送到隔离场馆。死去的直接趁着天黑将尸体抛至街头。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以至于死伤者,在短短不到一个月呈几何级数增长。疫情迅速有东三省向山东地区扩散。

清政府派从剑桥大学留洋回来的伍连德前往东北进行防疫工作,随伍连德来的还有5位有专业经验的护士及若干医生(伍连德出生于1879年3月10日出生于马来亚北部的槟榔屿,比爱因斯坦大4天,在剑桥大学攻读医学专业9年有余)

中国近代防疫功臣,没有他中国将死千万人,发明“口罩”至今沿用

伍连德

伍连德来到东北后,经过实地考查,以傅家甸地区为样板,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对病患进行了集中隔离,切断交通路线;将病逝者集中进行火葬;按照病人的病情,将诊病院分为疫症院、轻病院、疑似病院,医院定时用硫磺消毒;将疫情最严重的傅家甸被分为4个区。将救急队内分诊断、消毒、抬埋、站岗等1诸多岗位。每天各区派出50多支巡逻队,入门入户访查。发现感染者,立即送到防疫医院。为了彻底控制疫情,将四个区用不同颜色证章区分,居民出行必须在左臂佩戴证章,凭证出入,不同颜色证章不得来往。(“‘疑似病房’的提法是伍连德首创的,直到现在我们还在使用。”),并将”傅家甸模式“复制到所有的疫区。

中国近代防疫功臣,没有他中国将死千万人,发明“口罩”至今沿用

伍连德首创的疑似病房

为了进一步了解鼠疫疫菌,还解剖了一名死于瘟疫的与当地通婚的日本女人,这一次的尸体解剖,通过血液化验。并将样本固定进行组织切片检查。在显微镜下,看到了鼠疫疫菌真面目,中国第一例有记载的病理解剖,

中国近代防疫功臣,没有他中国将死千万人,发明“口罩”至今沿用

伍连德显微镜下观察疫菌切片

伍连德经过仔细观察发现

这种病是在人与人之间通过飞沫和呼吸传播的,属于急性肺部炎症。,为了防止飞沫传染,伍连德设计了“伍氏口罩”,用两层纱布,里面方一块吸水药棉,至今,医务人员仍在使用这种口罩

不到四个月时间彻底消灭了这场百年不遇的烈性传染病,拯救了几千万人的生命。清政府为表彰其功绩,授予陆军蓝翎军衔及医科进士。伍连德一时被国内外誉为防疫科学的权威。 

1923年6月2日,伍连德带着东三省防疫处专家,再次赴中俄边境考察。还捕获到了染疫的旱獭以及病疫而死的旱獭,获得实验动物标本。经过实验。“证明了旱獭不经过跳蚤这个中间媒介,而是通过空气传播鼠疫杆菌;从而证明,人与人之间也可以直接传播病菌。”在传染科学研究方面为现代医学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被中国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医学教育和医学史等领域的先驱和创始人,

2007年0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伍连德讲堂”隆重举行了,纪念伍连德诞辰128周年、归国100周年仪式暨《国士无双伍连德》首发活动。

中国近代防疫功臣,没有他中国将死千万人,发明“口罩”至今沿用

国士无双伍连德

其中讲到1907年到1937年的30年间,讲述了他为中国现代医学做出的卓越贡献。他创建中华医学会,创办了20多所医院或医学院校,收回港口卫生检疫权。梁启超回顾晚清到民国五十年历史中,发出这样的感慨:“科学入垂五十年里,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即伍连德)博士一人而已!”

1935年被推举为诺贝尔医学奖候选人,也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

2007年,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公开1901-1951年度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获得提名的科学家中只有一位中国人,伍连德(Lien-Teh Wu)。
  
  伍连德的诺奖评价人是著名瑞典病理学家Folke Henschen,(1881-1977),中译“韩森”。在瑞典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界有着很高的地位。担任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评审主席(1942-1946年)。他著有《病理学史》(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diseases),其中名言“人类的历史即其疾病的历史”,被广为引用。

民族的脊梁,当被后世永远纪念,为后世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