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养老院吧"?3个儿子却无人养老,68岁老人悟出育儿3大忌

对于多子女家庭来说,儿女们长大成家后一般都会选择另立门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家。但是当我们的父母年老之时,赡养义务又应该交给谁,由谁来承担呢?


有了孩子之后,作为父母的都会担起重大的责任,含辛茹苦将孩子抚养长大,并尽力培养孩子成才。等到孩子成家立业之后,父母们也差不多到了中晚年时期了,几乎每个人都希望当自己老了、没办法工作了的时候,能够过上轻松、幸福的晚年生活。

小时候父母抚育子女,长大后子女赡养老人,这是天经地义,符合法律规定的事情,照顾、赡养年老的父母本来就是子女的义务。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也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很幸运。


在这个社会,有一部分的老人他们的晚年生活过得并不幸福,没有老伴的更是孤苦伶仃。我在网上看到过很多新闻,就是关于老人在家逝世多日才被人发现类似这样的事件。


我想有这些遭遇的老人或许也有子女在外吧,竟然到了生病、生命垂危的时候也没有一儿半女陪在身边,这样的晚年生活简直就是在吃苦受罪。

今年68岁高龄的老吴育有三个儿子,老伴在前几年不幸去世,家里面就剩他一个人在生活,三个儿子都已经结婚生子,在城市里面工作生活。


老吴从小就非常宠溺这三个儿子,他这人平时就比较老实、脾气温和,对儿子们不打不骂,也是几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好不容易才把三个儿子拉扯长大。如今到了他们回报父母的年纪,老吴原本以为他的晚年生活会过得很幸福、很充实。


没想到当老吴把三个儿子聚集起来谈论自己的赡养问题时,三个儿子居然在相互推脱,好像这件事跟他们无关似的。最后三个儿子达成一个共识"去养老院吧",每个儿子都有自己的理由和不便之处,这让老吴伤透了心,最后无奈之下只能在养老院中度过他的晚年生活。

这样的结果说到底其实也是老吴"自找"的,从小没有严格教育好孩子,长大后他们就不懂得感恩,不懂得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父母一味地放任不管,最后只能是自食其果,晚年没有子女愿意赡养,除了孩子自私自利、不孝顺的原因之外,父母本身也有责任。


那么到底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注意哪些禁忌?以防孩子长大之后不懂得孝顺,导致父母年老之时沦落到无人养老的地步。


1、经常家暴打骂孩子


有的父母还秉承着"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动不动就打骂孩子,认为不教训孩子一下他就不会长记性,要让孩子害怕父母,孩子才会乖巧懂事。殊不知,这种是教育孩子的扭曲心理,棍棒底下是不会出孝子的,反而会出逆子。

父母总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孩子有暴力倾向,那么要反观他的父母是否也是个性情暴躁的人。年轻时将孩子当成出气筒,等老了的时候,你就是孩子的出气筒,孩子不愿意给你养老那也是合乎常理的事情。


2、偏心对待孩子


在老一辈人里就有很多人还有着"重男轻女"的错误理念,如果一个家庭中存在这种理念的话,那么这个家庭中不同性别的孩子受到的待遇肯定是不平等的。没有儿子之前还当女儿是个宝,一旦有了儿子,就会将所有的注意力都转移到儿子身上,甚至可能会觉得女儿是个"累赘"。

父母的偏心非常不利于两个孩子的相处,还可能会导致家庭关系恶劣,女儿情感冷漠。受到不平等待遇的一方心里难免会不平衡,会怨恨父母和弟弟;而对儿子来说,因为从小就被娇生惯养着,也可能会导致性格不健全,最后子女双方都可能不会尽到赡养父母的义务。


3、过分溺爱孩子


疼爱孩子没有错,但是任何事情都应该把握好一个度,可以爱但不能够溺爱。过分溺爱孩子的家庭,就算孩子犯错了也会偏袒孩子,为孩子找尽借口,什么孩子还小不懂事,都不应该是纵容孩子犯错的理由。

在这种家庭里长大的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总以自己为中心,养成狂妄自大的性格。这些"巨婴"成年以后没有自理能力,依旧要靠父母来养活,一味的索取不懂得回报,如果有一天父母反过来要求孩子赡养自己,他们可能会翻脸不认人,更何况他们也没有那个能力。


要想安享晚年,就得从一开始就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要注意以上这三个禁忌。我觉得只要家长的教育理念科学合理,不打骂、不纵容、不偏心,那么他的孩子就不会差到哪里去,将来也会是个知恩图报的孝顺子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